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劫炼仙录-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野明从怀里掏出一个盒子双手奉上来:“老爷,我昨晚对你们说了谎,其实《金庐笔谈》我一直随身携带,这件仙物我也没办法用,请老爷和夫人收下,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丁柔不等陶勋推辞抢先伸手接过去,塞在丈夫手里,并向欧野明道:“嗯,这样也好,此物不可流落在凡人手中,我和相公先替你收着,参透里面的秘密,待时机合适时定会传给你。”

陶勋不满地看了丁柔一眼,却也无可奈何。

《金庐笔谈》只有普通书本的八分之一大小,也不算厚,面上盖了一方黄色锦帕,陶勋试着取下锦帕,果然如生铁浇铸般一动不动,随手交给妻子保管。

欧野明自是大喜。

袁道宗也回屋里翻出一本薄薄的书呈上来,道:“老爷、夫人,这就是那些妖人故意留下来害我的秘笈,我不敢再留在身边,请老爷和夫人处置。”

陶勋这回没有推辞的意思,接过来略翻一翻,全书共两篇,前篇类似于他们前晚教给欧野明的炼气口诀,是用来催动和操纵剑体御空飞行以及发出剑光的基础,每一句口诀之下都有详细的注解和指导、提示建议;后篇是巽风七叠阵的阵图,同样有十分详细的注解。

陶勋指着阵图对袁道宗说:“袁叔,此阵不能留在这里,你和野明还有老孙、玉虎一起把它拆掉。通天教在土丘下面布置了血祭坛,还有一道咒符,都不能留,你回屋取出常用的随身物品带走。”又指着与天坑入口方向相反的绝壁对孙思正道:“你们做完后到那边绝壁下等我们。”

两路人马分头行动,等孙思正他们稍稍远一点之后,陶勋和丁柔动手推平土丘。据天涯子所说,他们埋的咒符有摧毁首髡剑身的威力,两人不知道它具体的埋藏地点,所以行动起来非常小心,每推一处必定由丁柔用雷光镜反复照看,陶勋再用《天册》搜灵术反复探看,确定没有异常之后才动手。

土丘被推掉一丈的时候目标终于被发现,通天教布置的不是单独一张咒符,而是一组由三十三张咒符组成的符阵。

看到这个符阵,陶勋大感惊讶,因为它竟然跟《天册》里记载的一个攻击符阵完全一致,忙取出《天册》玉简反复对照,很快就得到确认。陶勋心头惊诧异常,先不说《天册》玉简里的内容在他之前从来没有被人破解出来,就是咒符本身绝非凡界能制作,陶勋记得当初地藏老人解说的时候讲过,画这种咒符需要修炼天册至无上圆通的境界,彼时道基近于太清天诸仙道基方可施为,也就是说画出符合要求的咒符由道基的境界决定,而不由道力强弱决定,即便他也自认没达到那个境界,真不知画出咒符的人怎么懂得《天册》又怎么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

陶勋小心地拆掉符阵中作为引信的符纸,将符阵收起来,两人不必再小心翼翼,飞到半空,陶勋放一道青木天雷将土丘轰成平地,在会合地点,孙思正几个正在等候他们。

第八章 关卡风波(上)

 秋垣县西南距景云府五百多里,境内多山,西南山脉山麓从北、西、南三面扇形分布逐渐过渡到丘陵、平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单单论辖境,比一个普通的中等县大一倍多,不过其耕田的面积却仅仅比普通中等县多一成左右,而且由于近山的田地大多硗瘠,再加上耕作方法落后,全县每年的收成仅仅约五万多石,所以仍只算作一个中等县。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前任知县周介真在其一任半的任期内做出了相当不俗的成绩,据省、府上报的考绩称,在其治下秋垣县每年赋税征收皆冠于全府,狱案皆断无羁縻复讼,教化风行而民知礼义,盗匪绝迹而无拾遗闭户,凡此种种,由于政绩突出,被提升为邻府的同知并署理知府事,于七月中旬赴任去了,县衙的公务眼下暂时由县丞署理。

枰浍镇是秋垣县东境的门户,全镇三百余户,从西边山上流下来的浍溪从镇旁经过,浇灌了这一带平地的近万亩良田,这里集中了全县肥田中的近八成。

官道沿丘陵和浍溪修建,经过枰桧镇再走上差不多五十里就到县城,常年有行商经过这里到西边的邻县贩运山货,对他们征收过境税是县衙一笔不算小的税收来源,由于山货有利可图,不算低的税收并没有阻止行商们的热情,故官道上人来人往也不算冷清。

枰浍镇外的官道上有县衙所设立一个路卡,按例只核对出境行商的路引、税票、货物等,但近段时间值守路卡的公差比往常多一倍,并且有县衙的一位经书文吏每天坐镇,对入境的所有人、货严加盘查。

守卡的衙役为了在上峰面前图表现,更为了趁机捞点油水,对进出的人多有刁难,惹出不少怨言。

这天过了卯时,路上的人多起来,守卡的官差查得十分仔细,找出各种借口索要好处,办事效率十分低下,很快要过卡的人排起长队,在排起队的人当中两名身背包袱的壮年汉子尤为显眼。

每天过卡的人大部分为邻近村镇的人,常来常往的已经与守卡的官差熟络了,生人中以行商居多,由于常年行走在外相貌多数偏黑偏瘦,他们面上尽是风尘之色,而这两名壮汉子肤色稍浅,其中一人还比较白净,不象常年在外的贩夫走卒之属,另一人体格高壮,两人眉目之间甚是英武,沾满了尘土的衣裳比较平整,没有一点破损,褶皱也很少。

守卡的司吏李冬平早就对这两人多留意几分,等到两人入卡接受检查的时候他起身走了过去。

衙役见县吏大人走近,调门当即提高几分,接过两个汉子递来的路引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瞪着眼睛喝道:“你们谁是欧焕,谁是袁笠?”

稍白净一点那人答道:“我是袁笠,他是欧焕。”

衙役扫了他一眼:“你们的路引有问题吧。”

“怎么会呢,官爷。”袁笠陪笑道:“我们的路引是景云府府衙开出来的,上面盖的大印如假包换。”

衙役将眼一瞪,怒喝道:“我说有问题就是有问题,难道我还能平白冤枉你们两个不成?”

欧焕脸色一跌:“官爷,难道上面盖的官印是假的?”

“印倒不象假的,可是你们的路引上官印印迹明显比字迹陈旧,肯定是拿空印纸后填的。”衙役的的语气十分笃定。

“官爷,你一定看错了,”袁笠辩道,“这路引明明是我们从官府领出来不久的,你们再仔细看看。”

“妈的,老子吃这行饭的,看过的路引不计其数,从没看走眼,难道你的眼神比我还准?”衙役破口骂道。

欧焕面色不善,沉声道:“我们到官府申报,签押、盖印都是府衙老爷所办,我们只管领来带在身上,哪知道他是先盖印还是先填字。”

“大胆,你这是诽谤官府呀。”衙役马上给他们扣上了一顶帽子,嚷嚷道:“你这刁民皮痒痒了是吧?”

李冬平走到旁边道:“将路引让我瞧瞧。”

衙役连忙双手递到他手上。

李冬平对着光仔细看了半天,凭他的经验马上判断出路引上的官印的确比墨迹显旧。他将路引交回衙役的手里,问两人:“你们是景云府哪里人?怎么你们两人的口音都不大象?到秋垣县来做什么?”

“官爷,小的本是蒲城人氏,欧焕是祟宁人氏,都因家贫欠债无力偿还被讼于官,后遇景云府药号淳杏堂丁员外代偿,便自愿做了他家的仆人。这趟是受丁员外派遣到贵县收购山药,我们两人打前站。”

李冬平听完点了点头,对衙役使了一个眼色,道:“他们两人的路引的确有问题,你们要好好盘查。”他自打被派到这里后,要从衙役们敲诈过往行人的油水中抽取三成,平均每天有七百多文钱收入,听到袁欧两人都是药堂里的人,猜想他们身上必有油水,朝廷严禁百姓擅自迁移,明令凡离籍地出行的人必须持有官府开出的路引,如果路引有问题可以治重罪,只要抓住不放,不怕不能从袁欧两人身上大敲一笔。

衙役们会意,立即换上一副凶相,揪住两人的衣服骂道:“两个杀才,敢拿假路引不说,还诽谤官府,你们是不想活了!”

袁笠抗辩道:“官爷,我们的路引的的确确是真的,至于盖印的问题,哪处官府没有这样的空白路引条?为何非要说我们的是假的?”

衙役见两人还敢争辩,更加恼怒:“是真是假,发文到景云府一查对便知,不过在此之前老爷我请你们到号子里吃几天饭,如果贵府否认,嘿嘿嘿,你们两个便还要加上诽谤官府的重罪,你们的员外也要坐管束不严和纵容之罪。”他们叫得虽然凶,却只揪住两人不放,并没有上链子锁人的意思。

其实袁笠说得没错,各处官府为了方便公务都有加盖空印的文书证照,这样做有违于律法,所以台面上谁都不会承认。这种事情可大可小,若真地追究起来开具公文的衙门多半会矢口否认的,吃亏的还是拿文书的人,如果背景不硬被牵连上官司弄得元气大伤也不是没有可能。

眼下的情形自然对袁欧两人不利,这几名守卡官差的目的就算是瞎子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第八章 关卡风波(下)

 旁边好心人劝道:“二位,这几位差爷其实人最好不过,你们的路引虽然有瑕疵,但外乡人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也不容易,差爷断不会为难你们,你们好言好语地求求他们,请差爷们喝几碗好酒解一解乏,他们多半会高抬贵手的,你们自然也没事。二位还有事要办,不要因小失大耽误正事呀。”

“正是,正是,二位快些软声求求差爷,送上贽敬,免得误了贵主上的生意。”

“差爷守在此地风餐露宿的十分辛苦,二位表示一下敬意原也应当。”

“好汉不吃眼前亏,这些是例钱,贵主上应当早有安排才是。”

旁边的其他人纷纷你一言我一语地出言解劝。

但袁欧两人显然长了两颗没开窍的榆木脑袋,任凭别人怎么说就是不肯服软,更别说出钱打点。

几名官差被他们惹得火气上撞,拿出铁链子往两人脖子上一套拉回衙门处置。经过这么一闹,众公人的心情大坏,对其他经过路卡的人更加严苛,弄得气氛紧张兮兮。

不多久后,三个游方道士模样的人来到路卡前。三个道士一老二少,年纪大的道士相貌和派头颇有些仙风道骨、飘然出尘,一看就像个出世的得道真人,两个年轻的道士也都清逸不群,尤其年轻最轻的那个道士,长得极白、极俊俏。

几个守卡的差役紧盯着小道士瞧得走神,被老道士咳嗽一声惊醒过来,心里暗暗道:“好俊俏的道童,真想捉到怀里……呸呸呸,我怎么喜欢那个调调啦?出门撞太岁,真他娘的晦气!”

公人们虽然心情不好,却不敢乱对道士发脾气,当今皇帝祟道那可是出了名的,宫里养着一大群真人、上人、真君不说,还满天下兴建道观,礼敬有名气的修道之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地方官员对道观、道士皆礼敬有加,当官的如此,当差的自然不敢造次。

一个衙役换上春风般的笑脸问道:“三位仙长,您几位要到哪里?”

老道士递上三块度牒,公差接过验看,惊叫出声:“原来三位都是龙虎山天师宫的仙长。”

龙虎山天师宫被当今皇帝奉为道教祖廷,多次下旨加封天师的尊号、赐予其大量金银和种种特权,每年都要委派钦差代自己上山降香,可说圣眷之优渥无出其右,天师宫出来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