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兵 [校对版]-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哲学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

“他的结论是:中国军人有着无比的勇气和最高的国家忠诚…………但他还是不服气,养精蓄锐,准备和蓝盾进行第四次对决…………他选择了在70年代中期中国最高国家危机的时候,向西藏发动攻击,可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候,蓝盾消失了!”“卖包袱”的说书人以一句吊胃口的结语,合上了那个血火年代一段惊魂往事的神秘“故事匣子”。



“噢!?退缩了吗?!”吃惊,惋惜,遗憾!

“嘘——”都吁了一口气,无语。



“西域谍影重重啊, 听得我毛骨耸然!”一位前来帮助整理资料的地方史志工作者瞪了一眼说故事的老者,喟然长叹,手中的茶杯抖了一下。



5。 不朽铜像

5。 不朽铜像



“这就是那一段特殊历史年代我军西线情报保卫工作的写照啊!”一直主讲的老干部呷了一口新茶,接着说。



“而在另一方面,对李沪生的审查还没有完…………”

“你怎么知道这一切的?”一位年轻编辑好奇地问。

“我是当时审查小组的。”

“什么!?”军史编辑部的目光一下子都拢过来了。为了编写好这一段时期我军的战史,编委会请来了一些当年在西南一线战斗过的离退休老同志,讲史兼作讲课。

“你…………你是…………?”一个编辑似有所闻地猜测着。



“啊,忘了自我介绍了。我就是吕小诗新兵连那阵的王主任,后来的红盾首长…………”

“历史的那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但在当时…………”王主任仿佛在自说自话。

“我们审查的目的也在于想摸清——中国军人的素质到底怎么样?”



“当时我们困惑的焦点是,他为什么那么热衷于逃亡…………”王主任又抿了一口茶。

“他为什么要舍弃家中的温饱日子,投身于常人几乎无法理解,在现在人看来毫无生活乐趣的西域大地?”

…………



编辑部里鸦雀无声,都在倾听王主任对往事的回忆。

…………



“有牺牲感吗?”审查者小心翼翼的问声。

审查室里,资料核对仍在紧张进行中。



“一个人单枪匹马,长驱十万八千里,茫茫戈壁、渺渺雪原…………为了什么?!”



“就为了破获一个所谓的…………虚无缥缈的‘案子’…………疯了吗?!”一声责难。



“他是受难来的…………”

“他拯救了达旺…………”

…………



“信念!”

“使命感!”

“他高扬着一面旗帜…………”



“那是什么…………???”

…………



所有审查的人员面面相觑。



经过从美军那里借鉴来的最新测谎仪,李沪生的忠诚度、诚实度都是最高指标…………”



“现在有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忠诚度、诚实度,总是统一的吗?”



“不!没有一个人是统一的…………”

那么他是什么人?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吗?

他只不过是日记中隐身、不见经传的、然而是重要的人物…………

这也就是红蓝盾一路追踪他的根本原因!

因为日记牵动了一件重大案件,脉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日记实际上是全部故事的主题,且线索凌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出处混乱,那么,到底有没有这样一部“绵长”的日记?!

一片喑哑!



“这么说,李沪生是个虚构人物咯…………”军史编辑部打响了怀疑的第一炮。



“传说啊…………呵呵。”一位中年编辑哑然一笑。



“不!你错了!”一个声音说。



“他是从炮连出去的齐排长,齐志军,这个名字一直保留到青海基地,赵忠诚了解一切。只不过到侦察连后,改名了…………”

“他和老连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保密的原因,他从不允许在日记中透露自己的行踪…………”

“他几乎知道在西藏一线最前沿发生的一切…………”年轻编辑坚持说。



“嚄!”编辑部发出一阵叹息,“可惜他牺牲了!”有人落泪。



“不!他又到了西域…………”小编辑好像有个爸爸在西藏部队啊,什么都知道,呵呵。

“什么!?”

编辑部里惊讶声四起!



“怎么可能呢——”

像个神话啊!?



“金色的下午阳光,把他们坚毅的身影和苍峻的面容,在风雪寒流的背景下,映射成两座不朽的铜像…………部队长和李沪生背着枪,并肩驰马,双双逡巡在祖国西部的万里边疆,行进在莽莽林海、荒原戈壁…………”

他们在会师中亚“泥布拖地”、高虎声…………在继续我军侦破西域神秘“夜莺”的行动…………

“为了我军的下一个世纪!”…………他们风餐露宿,忍辱负重…………在一个个凄苦饥寒的雪夜里,美丽的篝火边,一首小夜歌随着三角琴的弹奏,正温柔、忧郁地唱起——



“小歌谣式的小歌谣式的小歌谣式的

我醉心于你我弹奏着你我吟哦着你

我在青海草原在西藏雪原在帕米尔高原

为你加上半音加上半音,为东方加上一丝哀怜

小歌谣式的小歌谣式的小歌谣式的小歌谣式的

所有的小树叶小树叶小树叶啊下垂的小树叶

我都一次弹遍,你是那么真实 那么温馨

小歌谣式的 小歌谣式的 小歌谣式的

你的深情 你的真情 你的温情,还有你的爱情

我用雪山的白髮弹奏你,用我的中国拉丁的母音



小歌谣式的小歌谣式的小歌谣式的小歌谣式的

在中国海,在黄河的星空下 也在我的西域大地

我的小歌谣式的小歌谣式的 我的歌吟 歌吟

请接受我轻声的弹奏,你是那么温柔,令我陶醉

请原谅我含泪的抚琴 你是那么遥远 又那么亲近

我的歌声是那么浅薄 你的爱是那么深沉!”



第十四部完

1。。。纪念碑

第十五部 为了我军的下一个世纪



第二十六章 1972—1976



1。 纪念碑



哦 如果不能抗拒悲剧

又怎能被称为纪念碑!



我们不能阻挡人民的歌舞

狼藉的酒瓶 又怎能阻挡得住

………………自由的意志

探照灯的扫射 午夜的子弹



但我们最终还是化作了冷峻

倒下去的 成为

共工 未完成的

…………………………迸出晨浆

…………



军史专刊建军节特辑研讨会休会期间,特约前线代表坐正,刚刚看完才整理好的座谈记录。

“原来我的故事是这样的啊…………”他内心激荡起来。



“毫无疑问,日记传过很多人的手…………”往事一幕幕,战云凄雨,都在向他讲述昨天的故事。



他回忆起自己最后的遭遇…………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1月14日,他被秘密押解北京某监狱…………因为自己是一本“神秘日记”的传播者——

正是十里长街百万群众含泪悲愤送总理这一天,气氛极为压抑…………满街都是“反击右倾翻案风”、“教育革命”的横幅标语…………“乌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局势相当紧张——在狱中,他听说了总理遗言的消息——监狱里住满了传播“遗言”的人犯!当杭州23岁青年工人李君旭将一份自己伪造的“遗言”出示给他的几个朋友,并谎称这是抄自“某油印稿”时,朋友们立刻就被震撼了,进而相信确实是周总理遗言!于是,类似文革时期众多私密流传的手抄日记一样,这份“总理遗言”立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2月中旬在杭州出现,几天内风靡全城;并借助中国人传统的亲朋好友之间频繁的感情联络、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邮政渠道,3月底4月初已传遍大半个中国!除西藏、新疆这些偏远省份外,各地均有成千上万计的抄本,甚至还有十多家外国及香港的广播电台播发了这个“遗言”的消息!

然而,这份力挺邓小平的遗言也引起了当权派四人帮的极大恐慌。北京高层很快就注意到了这股异乎寻常的风潮,事情很快被定性为有蓄谋的“反革命谣言”。从北京向各地发的紧急电话通知说,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彻底追查与收缴。凡看过、抄过、传过“遗言”的,一律要受到盘问;但是“谣言”传播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一个星期内,仅在不大不小的安徽省就查出六千九百三十五份,包括合肥收缴上来有三千零二十八份…………神州大地,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总理遗言”着重提到了文革以后工作重心转入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展望文化大革命后,我国人民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前进的宏伟前程,在二十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壮丽前景,我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在人心思治的时刻,“总理遗言”犹如一把收聚民心的利剑,人们疯狂传抄以表达自己的心愿① 。

…………



4月4日,一辆秘密囚车载着“传播谣言”的李沪生到另一座监狱,远远地,在人山人海花圈横标铺天盖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恍惚中,他仿佛看到了柏国庆、田涤新、杨西秦、王宁军、陈彰夫、章金莺、杨晋勇、梁小光、曾大军、闵斌斌等,头上缠着渗血染红的雪白纱布绷带、身穿补丁军装、拄着雪山野营的拄杖…………行进在游行队伍里…………他们手挽手,高举军旗,发出震天的怒吼…………一声声悲愤的抗议,惊雷般响起,传遍了广场的上空——一片混乱叫喊中,有人登上碑座,高声吟哦:“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英雄,扬眉剑出鞘!”

…………

一个寒颤,他突然梦醒过来——



这个送日记来的人…………会不会就是闵斌斌?!闵斌斌才是日记的真正作者啊!

他遥遥想起八年前自己在安徽岳寨大别山乡村里招兵时的情景…………那时自己还在老连队,即将调任青海基地之前,被安排到鄂豫皖革命摇篮招收特种兵…………一个才下放几天的城市初中生,毛头小伙子,对接兵干部死搅蛮缠,要到西藏去参军!



而眼前——是一本鲜血染红的日记!



难道真是他!?当年那个在红色老区贫穷山村锻炼摔打的幼稚小青年,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已经成长为我军雄鹰——一名钢铁的坚强战士了!?



前面的故事止于1971年,后来事件的发展,日记里有什么记载吗?!



他心情沉重地翻开了层层油布包裹下,据说是不久前一位西藏军人② 留下的《兵士日记》。

………………………………………………………………………………………………………………………………………………………………………………………………………………

注① 1975年下半年至1976年上半年,可以说是我国有史以来政治谣言最发达的一年,发达到在几亿人口中妇孺皆知的程度。这些谣言的矛头,无一不是针对着把中国拖入十年内乱的极左派们。老百姓心头压抑已久的对现状的强烈不满犹如长时间积聚的滚烫岩浆,随时将喷涌而出——德高望重、忍辱负重、苦心孤诣的周总理自然成为民意最大的寄托。

“它并非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而是通过口耳相传等私人媒介的方式传递;它是人们在等待之中的,满足人们或是盼望或是恐惧的心理,或符合人们多多少少已意识到的预感;它对群体来说必须是出乎意料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