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兵 [校对版]-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而在另一方面,1970年代的中国和世界的局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①。

中苏之间长达几乎20年的对抗,迫使中国的外交路线急剧转变。上一世纪70年代中前期,尤其是林彪事件之后,中国彻底放弃了意识形态划线,转而寻求新的战略盟友,与美国修好(其时美国在越南深陷泥潭,开始收缩;与中国改善关系,可以帮助美国从越南体面地撤出,结束噩梦),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在蒙古、中亚、远东、东南亚方向对中国全面实施战略和军事压力态势持续了将近20年,中国强烈要求苏联消除影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从蒙古撤军;从阿富汗撤军;令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如此长时间的对抗也使苏联国力受到很大牵制…………

…………

当时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并不知道这一切变化,李沪生当然也不知道。不过,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人就是新近组建中国西部红蓝盾军团的军团长,我军资深的西部侦查骁将,苏军和中亚匪帮闻之色变的特级杀手——霹雳龙,一个已经判处死刑的服刑犯…………他的出山,将改变我国西部国防长期以来萎靡困顿的颓势,重新理出我国西部战略思想大格局,于沉闷干涸的西部高原上空发出一道巨雷闪电,极大地震撼死气沉沉的西域大地!

………………………………………………………………………………………………………………………………………………………………………………………………………



注①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国和苏联的边防军人在远东乌苏里江珍宝岛(俄语中称为达曼斯基岛)发生了流血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流血事件引起全世界关注。

珍宝岛事件是二战后苏联边境最大的战斗行动。是中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苏关系从恶化到破裂、边界争端日趋尖锐,并最终发展成武装冲突的结果。同时,珍宝岛事件也是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一件大事。它是中苏从同盟关系的建立到事实上的解体,中国摒弃“一边倒”外交方针,最终同第三世界建立广泛联系的归宿。珍宝岛事件之后,经过两国政府的谈判,冲突虽然停息,但两国之间军事对抗的格局却延续多年,对中苏两国乃至世界战略格局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969年3月至8月的中苏边界东西两线的武装冲突——东线的珍宝岛事件和新疆的铁列克提事件,象两把烈火投入干柴堆中,点燃了正处于亢奋、狂躁文革中的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人人口诛笔伐“苏修”反华暴行;4亿人次的示威游行掀起了惊涛巨浪。北京的苏联驻华使馆门前终日被各路游行示威队伍围得水泄不通,“绞死勃列日涅夫”和“油炸柯西金”的巨幅标语赫然刷在使馆大门两侧。中苏双方军队也开始向漫长而又具有爆炸性的边境地区集结。苏军沿边境地区陈兵百万,并向蒙古派驻作战集群。中方军队也开始北调,布防重兵于“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所幸的是,双方领导人在危机之中并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而是理智地认识到,两个大国应避免战争,保持边界稳定。机会终于来了,一场出色的、极其重要的“葬礼外交”上演了:两国总理-周恩来与柯西金越南参加胡志明主席葬礼后,1969年9月11日,在北京首都机场举行会谈,达成了双方边防部队脱离接触、维持边界秩序和开始边界谈判的协议。这一协议的达成是中苏首脑之间一次成功的“危机处理”,使一触即发的边界局势部分地得以缓和,避免了武装冲突的扩大和升级。

苏联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柏林…………在华沙条约成员国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对抗…………中苏两国因关系恶化和军事对抗付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代价。面对压力,中国国内一度提出了“备战”口号,消耗了大量资源;对于苏联来说,同样付出巨大代价。迄今为止,尚无关于对抗年代里中苏在经济、社会领域付出代价的权威数据和研究成果。

但是在中国与苏联恶交乃至“断交”转向和政治、军事对抗中,中国方面真正的得与失是什么?没有人去认真总结。现在可以粗略地看出,从1959年开始,1969,1979——整整20年时间,随着日历的翻动,文化大革命的内耗,中国在亚洲的政治、军事优势,至少在对付南亚印度、东南亚诸国方面,所有的有理有利有力战机,已经丧失殆尽!

16章 寻找逃犯 1 斗智中招

第十六章 寻找一个或许不存在的逃犯



这朵花为你开总是开得这么鲜



可否想象 有一天月光突然破土而出

冉冉飞上天去

可否想象 有一天 不小心的风筝

也逃到天上去了

我眼睁睁地逃不上天

只是因为线断了



睡在地里 走在云里的少年

经常把月光弹奏

坐在树荫下绕线轴的奶奶

总是想收回阳光



这朵花为你开总是开得这么鲜

这块土得你爱总是爱得那么绵



1。 斗智中招



李沪生沿山路向下,迈过一条公路,走进对面的山林。东方萌显鱼肚白的时候,他感到有点冷。很远的地方,仿佛有汽车在打远光灯,只闪了一下,就没有了。过来一会,汽车的声音接近,一辆军车缓缓地开过去,车身是自己熟悉的草绿色,方向是阿图什。李沪生心里想,要是自己能跟上车走一段就好了。

“他怎么会认识我呢?”他想起昨晚天山庙里俄语教师说的话。

…………

军车开过去老半天了,好像又开过来一辆绿色军用吉普车。李沪生终于想起来了,两年前出境到哈萨克斯坦之前,草原上正隐现着一个骑马的人,戴着绿军帽,身上穿的是军便装,还记得那个人的方脸型,当时部队长曾经掏出望远镜远望,自己正解开马料袋喂马…………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在思索西域侦探之“谜”时,还多次认为他就是部队长的联系人,那个神秘的“隐形人”…………



李沪生躲在树林里,天大亮了,就见那个俄语教师不知从哪牵来一匹马,和另两个专家从破庙里走出来,走到山下不远的公路上,那里有一台车在等。那个俄语教师把两位专家送上车,还招了招手,等汽车发动开走后,骑上马向阿图什方向踏去。

李沪生用望远镜看他走了好一截,就策马从林子里出来,跟在他后面。俄语教师穿了一身草绿色军棉衣,戴着军棉帽,远看像个军人,也许是为了防护雪盲,戴了一副眼镜。

公路上静悄悄的,两边都是秃山,远远看过去,隐隐有一小片林子。李沪生不知道这里其实不是阿克苏,而是离拜城不远的地面。路边石缝里开着一些红的黄的花。走了两里路,走近一片簸箕形的草场边,那个俄语教师忽然不见了。李沪生暗暗吃惊,看看前面林子,像是有好几条路,正在恍惚间,就看到路旁有一位放羊的老大爷,呼着几只羊,问他是不是看到有人从前面走过,那老大爷胡髭深深的,眼睛懵里懵懂,指指前面一条路说:“呵呵,是嘛,刚才是有一个人向那边走去了。”李沪生谢了老大爷,就驱马向那条路走去。

这哪里是条好路啊?!半愚半傻的李沪生在和俄语教师斗智的过程中第一个回合就中招了——我一线边防军民布下了天罗地网,任你是条苍蝇也钻不过!李沪生沿这条路走了半天,真给当敌特抓起来了!



李沪生沿着老大爷指引的路,走了大半天也没看到那个俄语教师,肚子饿得咕咕叫,头昏眼花,加上肩膀昨天摔得疼,就想找个地方歇息。这里还是天山的南脉,山上覆盖着雪,天上飘着雪,一会儿雪越来越大,又像是昨天下午那个雪团子砸在身上,脚下很快就看不见路了。四下里张望,很远地,真的好像看到在雪风中半山坪有一点绿,可能有人家。他扯转马头,向那里走去。行二里路,织锦般现出一块园坂,柳条扶苏,池塘泛绿,绿树掩映中一座板房。一路劳顿,意外的发现,使他喜不自胜,信马向那里踱去,趋近,就见这一带植被复杂,松、柏、桦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目的树木,绿红黄紫杂色相间,像五彩地毯覆盖,果然世外桃园!不觉走近宅园小路,不时有野鸡山鸠从草堁间飞过,传来一声枪响,有动物黑影闪过,狗吠叫着追,传来了马蹄声。木屋里有人伸头,“你是谁啊?”

李沪生见是个汉族老大娘,就上前说自己是过路的,天已晚了,想借一宿。大娘听他汉人口音,像个忠厚小伙,穿戴打扮像个部队侦查同志,就同意了,给他烧了点吃的,喝了碗蘑菇羊肉汤,嚼了两块干饼,李沪生掏出身上所有,大概还有几毛钱,大娘也不要,安排在里面小屋就寝。李沪生屋外草堆喂了马,进得门来,屋里是一张松条简易铺,厚厚的松毛,床边一张小木桌,板墙上挂的辣椒串、干熏的羊腿,已经是天堂了!——掌灯时分,一根烛…………坐下发呆…………高山森林中有一军人的小木屋,一盏灯…………透过幽幽早雾,在桌上读世界史、《克劳塞维兹》、《拿破仑传》或更多梦想中的书籍——他洗脸,烫了脚,肩膀痛,先好好歇息一晚再说,在床上躺下,毡被一盖,轻鼾长涎,已经进入了梦乡。

…………印度商人湿瘩、俄国醉鬼彼得…………

哈萨克斯坦沙漠古堡月夜…………黑衣人…………

现在又冒出个俄语教师…………一点头绪没有,几乎有点绝望。

“啊…………”像梦游者看到更大的梦境一样,他轻轻舒了一口气。



“笃笃!”

睡到半夜,忽然听到敲门声,李沪生一下惊醒…………正屋里似乎迎进了人,一阵寒暄,接着是烧灶做饭的声音。隔壁小屋透过亮光,两个姑娘的娇声细语的喃呢,渐渐地说话声大起来了——

…………

“…………他爸爸原是市委老领导…………他那年是以优秀军人代表参加我们市四女中的夏令营,朗诵了他的诗歌…………”

“噢?”

“你听我念啊…………”

…………

‘我深深热爱着这身草绿色

糅合了黄河和朝阳的美丽

被称作军装或苦役的囚衣

重重覆盖着和四季在一起’”



“嗯?怎幺现在还有人说这样的话?!”李沪生不禁侧耳。



“下面他又念了一首诗,我的心都拎到喉咙口了,我没想到…………他念到了切。格瓦拉 ①哎…………”    …

“当他被捕时,面对枪口,他说:‘我叫切。 格瓦拉’

他在临刑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在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切。格瓦拉

因为景仰你我更名南美洲

因为热爱你我到过玻利维亚…………



你是鹰

夜莺



花丛中的炮

星空中的眼睛

所有少女崇拜的瓦伦丁

我热泪呼唤的姓名!”



“他高高的个子,黑黑的眉毛,一双眼睛又亮又和蔼,每次看到他,我心里都咚咚跳…………想悄悄跑开…………可看不到他时又想他…………”

“我爱上他了吗?那年我才14岁啊…………”

…………………………………………………………………………………………………………………………………………………………………………………………………………………

注① ——南美英雄切。格瓦拉1967年10月9日于玻利维亚就义,消息传来,正是中国文革如火如荼的岁月,他那种现代“基督”的献身壮举深深感动、鼓舞了那一代青年人…………

2。 兵团娇莺

2。 兵团娇莺



“营火晚会上他还来邀我跳舞…………我想躲起来,可是,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