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礁龀岚蛞黄鸱伞睦硐搿!敝猩交鹁婀ひ盗瞎咀芫砹河腥偎档摹傲礁龀岚蛞黄鸱伞保皇侵腹竟芾碓扒挠攀疲枪芾碓扒墓驹诳⒂牍芾硗恋毓讨械淖陨矸⒄埂!澳梦宜诘墓纠此担颐浅闪⒂�2003年,当时政府没有出一分钱,但给予了我们公司这块园区的土地政策和资源,约2至3个亿的土地资本。我们就是通过对土地投资的滚动效应获得资金再开发,以建厂房出租和物业两个主导产业来实现公司的自身发展。仅三年时间,公司在开发园区的同时,本身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现有资产10亿余元。正是有了这样的经济实力,我们现在已开始独立地向三产方向发展的同时,看准高新技术产品进行开发。最近我们与香港的一家公司联合开发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超微细线电子产品,预期每年市场产值可达数十亿元……”
梁有荣领导的工业联合公司虽说是开发区“五朵金花”中最嫩的一朵,但由于借助了开发区管理模式上的独特优势和他们自主创业的精明意识,现在已成为国家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在这个园区落户的代表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科技含量很高的企业就有16家、其他产业相关的企业近百家、经营客商200多家,2005年该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4亿元。
“在开发区,我们的公司成立最晚,但招商速度最快。”雄心勃勃的梁有荣悄悄告诉我一个喜讯:他与承担国家“863”项目的某著名企业签订了协议,该企业在他的园区买下200亩地。“这个公司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非金合金材料用于航天技术。这个项目的开发,3年内就可以为我们园区创造150亿的产值!”
坐在一旁的火炬开发区健康科技产业园总经理梁兆华,听着“老弟”梁有荣的介绍有些坐不住了。他说:“我们健康科技产业园1994年就成立了,现在已发展成按照国际认可的GLP、GCP、GMP和GSP标准建设,集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和健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临床试验、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我们的健康科技产业园是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唯一的一个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目前基地已建成华南地区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像三才医药、中智医药、德国默克-雅柏药业、瑞士辉凌制药、美国安士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都落户在此。2005年,我们园区完成工业产值达43亿多。去年国家直销条例出台后,催生了新一轮保健直销企业的投资热潮,我们抓住机遇,一举引进内外资36个项目,其中包括美国十大保健品之一的立新世纪公司、瑞士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的鸿升公司等。”
“在外界看来并不起眼的中山开发区竟能如此吸引这么多国际著名医药企业,靠的是什么磁性呀?”令人惊叹的现象,我不由得拍案叫道。
老梁一笑,颇为自豪地说:“也许全中国还没有一家开发区像我们这个健康科技产业园区这样规范地按照国际化标准在运营产业。你知道,几乎所有的国家对医药生物产品的生产都十分严格,尤其是这类产品的生产批文更难拿到。可所有落户在我们这个园区的企业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或许在其他地方为一个生产批件苦等几年,而我们园区有一个专业报批队伍,服务是‘一条龙’的。相关的医药企业和科研单位在此投资或研发,只要有报批项目,我们就会帮助到底。除此以外,我们还发挥专业园区的产业优势,重点帮助他们建立与之配套的产业链,使其投资周期缩短,效果成倍增加。如现今在华南最大的医药物流中心——九洲通医药物流中心,原来在湛江也投资过,可8个月就关闭了。2002年到我们这儿后,开始心里没底,也是采取了‘租用厂房、小步慢走’的战略,由于我们园区的真诚合作,当年他们就实现产值5个亿。这个公司的上上下下震动很大,认为我们中山开发区的管理模式是科学、诚信又高效,于是第二年就改变了投资方式——自行置地建厂……3年下来,产值成倍往上涨,去年达到销售产值15亿元,今年20亿产值已是稳握在手了。这个企业的老板前些日子对我说,他们要在三五年内通过我们的园区实现60亿左右的产值。”
高速发展的火炬开发区,每时每刻都有新鲜事在发生,也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此地。老梁忍不住心头喜悦地告诉我,他们园区目前正在与市政府、广东药学院联合建立“华南现代中药城”。“这是个虚拟市场,将把整个华南乃至全中国的中药产业联结起来运营。该项目已经纳入广东省‘十一五’规划,准备5年投资52个亿。这一项目一旦进入商业性运营,那么它所带给我们的园区甚至整个中山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估量的。少说每年也能增加上百亿营业额吧!”
“有人说,21世纪真正的产业是人类对自我健康的保护,因而有人说,健康保健类产业是未来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现在除了著名医药企业进入你们园区外,还有没有一些自制研发单位呢?”我问。
“有啊!”梁兆华扳起手指,说,“比如中山大学有个留学回来的年轻人,当时来的时候就带了十几万元,可他的研发产品非常有前景,我们园区公司就帮助他投资研发,一直到批量生产。现在他的产品已经卖到日本了,效益惊人。像这样的企业,至少有20多家……”
那天应开发区党委副书记葛志斌先生之邀,顺着宽阔的马路和绿茵如画的风景,在火炬开发区转了一圈。途中见一辆辆旅游车驶入某厂区,颇觉新鲜。“那是我们园区的一家食品生产厂,叫咀香园,是中山的百年老字号。以前在老城区,因为厂区地方小,生产环境差,厂家不敢将客户带到生产车间参观,只能看他们的‘产品展销厅’。百年老字号越做越小。后来咀香园搬到了我们园区,纳入了现代化的管理,生产规范了,环境条件好了,市场效益连年翻番。如今他们推出的企业旅游,每天接待大量游客,口碑非常好。”
中山火炬开发区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光辉,除上面已经介绍到的几朵“金花”外,还有规模和效益更好的“电子信息科技园(中国电子基地)”、“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园(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包装印刷产业园(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国家科技示范基地”等园区,组成了中山东部最具活力和生机的产业群体。
“我们中山火炬开发区自1991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管理体制,使得整个开发区能够得以高效运转,这恐怕是我们取得比较好的发展速度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的管理体制分为中山火炬开发区领导小组和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两级机构。区管委会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开发区享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一级财政体制,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而开发区的体制特点是运营成本低。我们管委会的82个人,管理了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工业城市经济规模的开发区;直接行政费用只有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管理园区的各大公司以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在运营,其体制为全国独创,其效益也是在全国高新区中数一数二,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开发区人这样总结道。
其实在我采访过程中,还处处感受到中山火炬开发区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比如除了这里的产业集群明显外,其产业科技含量也高。国家兴办高新区的目的是将国内外科技成果在开发区产业化。中山市本身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因为它没有什么大院、大所和大学。然而中山人坚持办高新区的宗旨不变,并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山高新区实际的科技创新路子。兼收并蓄、勇于创新是中山这块土地上人们的一种精神特质。孙中山先生在总结自己的革命思想时曾说道,“余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开发区人秉承孙中山先生这种创新精神,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坚持做到“五个引进”,即引进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引进研发机构,引进科技型企业,引进人才、技术项目,引进科技基金;坚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区内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每年1000万元)、创业基金(每年1000万元),出台了《博士经费补贴暂行规定》(博士以上学历的人才,如果在中山开发区落户,能够得到市、开发区和园区的三种补贴,一人一年仅这一块补贴就能拿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坚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科技新城。已经建成的火炬创业中心和正在建设的火炬创业园,将成为研发机构、孵化器、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软件开发机构、中心实验室的平台,成为留学生创业基地和博士后工作基地。目前在开发区的各类专业研发机构有49家,共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1个,重点国家火炬计划两项,国家火炬计划44项,国家攻关项目5个,国家重点新产业计划10项;科技型企业108家;科技从业人员超过12000人。科技创新为开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整个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中占78%。开发区每平方公里所产生的工业产值约35亿元。全开发区产业用工约8万人,人均创产值超过50万元。
开发区还有一个特点是:由于开发区实行的是“国字”体制下的公司运营制,使得整个开发区在经营园区和经营城市的过程中,公有资产获得了空前增值和巨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开发区区属各大公司控制的物业这一块资产积累就达80亿元,每年资产净收益达3。5亿左右。
“其实,我们开发区最具亮点的还是它的人文精神。”在开发区采访,听到最多的还是这样的话。
赵云清,开发区党委办公室主任,一位湖南口音的精干小伙子。“我来这儿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例证。”小赵说,2000年来中山之前,他是湖南某县的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我们湖南人上广东打工的很多,当时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是跟单位请假偷偷出来的。那时中山市在报纸上做广告,说要招人。我就带着报纸上这儿来了。开始报考的并不是开发区,而是一家网络公司,可就是在报考当天,我见火炬开发区也在招聘现场设了摊位。我在老家是公务员,所以还是比较看重政府单位,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开发区招聘处,结果人家一看我熟悉办公室业务,当时开发区的招聘工作人员就给领导打电话,说他们准备招聘的人中我最合适,问领导态度如何,开发区的领导当场就拍板要留用我。第二天我就上开发区上班了,就是现在我所在的办公室工作。起初说好的是半年试用期,结果不到3个月领导就决定正式录用我,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但开发区的冯书记就这么告诉我的。5年来,开发区的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倍加关怀,丝毫没有把我们这些外地人当外人看待,有什么重要的事都交给我们办。用冯书记的话说,中山火炬开发区要成就大业,就必须有纳五湖四海之水、容天下各路英才的胸怀。开发区管委会正是一直坚持以这种格外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和把人才当做第一资源的观念和办事原则,使在这片热土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