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黄浩然总是能够踩着刀尖渡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军事天才?
黄浩然看到了蒋百里的表情就知道今天要是不老实交代是无论如何也过不了关了,他先朝蒋百里赔了个不是,自己的这位大哥总是义无反顾的帮助着自己,常常是黄浩然一个电话或者一封电报,蒋百里就要在最高当局面前跑断腿!
黄浩然真的觉得蒋百里是把自己当作亲弟弟的对待!
所以他决定提前让蒋百里知道他的计划。。。。。。
华中派遣军第10军军部。
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将和参谋长田边盛武少将 接到了114师团师团长末松茂治中将的电报。
末松茂治在电报里面用极其兴奋的语气写到114师团正将南京卫戍军的一位高级指挥官死死的围困在溧水县城里面,南京方面的中国军队已经忙作了一团,现在至少从三个方向派来了救援的部队,末松茂治打算利用溧水县城里面的这个高级诱饵,大量的歼灭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
司令官柳川平助看完了电文之后问参谋长田边盛武的意见,参谋长田边盛武的话说的很谨慎,他对114师团的这份电报半信半疑,没办法,谁让末松茂治有过撒谎的前科?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末松茂治以为他将150联队没南京卫戍军歼灭的消息封锁的很好,实际上第10军军部早就知道了150联队覆灭的消息,让司令官柳川平助气奋的是,他得到这个消息的途径居然是华中派遣军的情报机关,黄浩然的报捷电报使用的是就得密电码,日军情报机关很顺利的破译了这个情报,一开始柳川平助还对这个情报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可是随着参谋长田边盛武的求证,114师团的部分中层军官向军部检举了末松茂治的行为!
所以现在面对末松茂治的这封电报,柳川平助中将和参谋长田边盛武少将 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先要甄别一下内容的真实性!
要不是怕处理末松茂治影响到第10军内部的士气,柳川平助中将早就把末松茂治调回本土了!居然让中国军队一口吞掉了一个联队! 末松茂治这个师团长是干什么吃的?
虽然日军一直在国内鼓吹着南京决战,可是实际上华中派遣军和军部的将军们都知道他们面对的中国军队都是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的,兵是溃兵,将是败军之将,根本就不可能挡住十几万日军的合围!
正是由于军队内部都清楚对手的虚弱,114师团的失败才显得不可原谅!
参谋长田边盛武少将 通过他在114师团的内线证实了末松茂治所说的的确属实之后明显的松了一口气,114师团毕竟是第10军的部队,上海派遣军那边一路势如破竹,如果114师团不能立刻雪耻,那么第10就就算是先进了南京城也还是会被上海派遣军耻笑的!
所以参谋长田边盛武少将在核实的时候就在心里面祈祷114师团的这份战报是真的!
终于,他的愿望实现了!
柳川平助中将看到了田边盛武参谋长的笑脸就知道了末松茂治这次没有说假话,这样看来的话,如果114师团能够在溧水消灭掉一到两个中国师,然后在杀死溧水县城里面的那位南京卫戍军的高级官员,150联队的覆灭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毕竟战争,就是要死人的!
细心的田边盛武参谋长还让华中派遣军情报部门送来了这几天南京卫戍军的电报摘要,在第10军军部的日军将佐们一通分析之后,他们得出了和114师团同样的结论!
从南京卫戍军电报里面提到的援军番号来看,有36师、99军这样的王牌,还有配合的一些杂牌部队,规格不可谓不雄厚,这溧水县城里面到底是哪位大员变得有些呼之欲出了!
自从114师团包围溧水县城之后,南京卫戍军方面的电台就变得繁忙了起来,从以前的通讯情况来分析,刘兴、唐生智的代号都出现在了电波当中,而一直没有出现的则是这些日子代替黄浩然在行使军队指挥权的罗卓英!
难道在溧水县城里面的会是他!?
黄浩然已经遇刺,到现在似乎也没有恢复过来,根据日军情报部门的资料,唐生智只不过是个旧军阀,这样的人如果指挥南京卫戍军那简直就是正中柳川平助中将,可是他期望的这种情况没有发生,自从黄浩然的呼号变得沉寂了之后,罗卓英的呼号开始变得活跃了起来!
日军情报部门根据这个变化得出了结论,南京卫戍军的实际指挥权已经落到了罗卓英的手中!
本来柳川平助中将对罗卓英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在上海、在淞沪还有在国防线上,日军的师团长们已经和罗卓英交手了很多次,结果无一例外的是日军获得了胜利!
在柳川平助中将看来,罗卓英也许的确比唐生智要强一些,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给华中派遣军带来麻烦的水平!
可是150联队的覆灭一下子改变了柳川平助中将的看法,罗卓英居然敢抽调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南京卫戍兵力实施了一场歼灭战,仅仅这份雄心和胆气就值得他柳川平助重视!
没想到罗卓英为了激励南京卫戍军还亲自来到了溧水县城!这样的作风倒是有了几分黄浩然的影子!
不管怎么样!不能让罗卓英走出溧水县城!
四方城最高当局官邸里面的罗卓英突然打了几个大大的喷嚏!
他使劲的揉了揉鼻子,心想:
“这是怎么了?刚才怎么感觉的一股寒意?。。。。。。”
第二十九章:溧水城的两重天
6。29 溧水城的两重天
在黄浩然算计胡宗南的第1军的时候,溧水县城外面的114师团又实施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杜皓怕被鬼子看出虚实,于是将其他几个城门的守军抽调了大半到南门,好歹使这段城墙上的兵力显得不那么薄弱。
114师团的上一次攻击已经摸到了城墙底下,被地雷炸瘫堵在护城河桥上的两辆豆战车很快就被烧成了空壳子,鬼子步兵一拥而上,冒着密集的机枪扫射将战车的残骸推进了护城河,也多亏了这两块铁疙瘩,让杜皓多撑了几十分钟。
在地雷面前吃过亏的鬼子学精明了,114师团的野炮部队用炮弹一寸一寸的清理着溧水县城城墙前面的土地,杜皓那些金贵的重型地雷只有极少数一些存活了下来,接着鬼子步兵又冲了一会,114师团终于完成了全部的“排雷”工作。
没有了地雷,没有了障碍物,溧水县城里面的守军只能和鬼子硬碰硬!
日本士兵的枪法的确很准,只要城墙上的官兵们一不小心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就会立刻被鬼子的三八大盖击中,变态的鬼子兵甚至能够将歪把子和“九二”式重机枪的射击精度保持在40%左右,这简直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随着和日军交战的时间越来越久,杜皓的部下出现了比较大面积的减员。
照这样打下去,小鬼子都不用进溧水县城就能够将溧水的守军全部消灭掉,杜皓开始在电台里面向范介叫苦。
“参座!我现在是在玩火!只要日本人换个城门攻一次,溧水县城马上就会丢!参座!我到底还要坚持多久?”
“什么坚持多久?我直接告诉你!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时间!我再重复一次对你们的要求!只要没有得到南京城防司令部的撤退命令,你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给我打下去!”
杜皓听到范介说的如此决绝,明白自己没了指望,他结束了通话以后给几个连长下了新的命令;
“只要小鬼子不玩命,咱们也不要着急!能不还击就不还击,别招惹这些小鬼子!咱们的情况大家都清楚,要是114师团真的发了狠,咱们就拼光拉到!”
几个连长都没啃声,杜皓环视了一下预10师的几个连长,关键就看他们能不能撑得住,自己的部下他有信心。。。。。。
胡连长从城墙上一直走到了西门,杜营长的话让他明白了情况的严重性,2营这几百号人看来是很难走出这溧水县城了。。。。。。
好在99军的抚恤金给的及时又优厚,老家的亲人们应该能靠这笔钱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享福就很不错了,虽然,这是家里面男人的卖命钱!
也就是在99军,要是换了别的部队,死了还不是白死?胡连长早就听别的部队的老兵说有些长官为了能吃空饷,将战死的士兵依然留在部队的花名册上,这样以来这些官兵的抚恤金也就自然发不到他们的家人手中,而这些官兵的家人还以为自己的男人、儿子还活在世上,却又不知道到哪里去寻,结果只能一年又一年的等下去。。。。。
这年月,真是连死也要挑对地方呢!
能为99军效死,也是一种幸运!
西门的城墙上本来有一个连的兵力,这里也是溧水县城城防的重点区域,站在城墙上能看到不远处的小河口,禄口和马鞍山方向的救兵应该会在几个小时之后出现在那里。
从小河口到溧水城的西门大概有三四里地的脚程,胡连长一直觉得日军不应该会漏掉这个重要的地方,但是实际上是南门的守军已经和小鬼子激战了很久,西门这边居然还没有放过一枪!
朱连长看着护城河那边的公路和树林,他总觉得那里杀气冲天!
如果朱连长有一门迫击炮的话,一定会下令朝着树林打上几发,可惜他没有。。。。。
“连长!怎么就您一个人回来了?南门那边还顶的住吗?”
见朱连长从南门独自一个人返了回来,留守在西门的张排长着了急,要知道朱连长离开的时候带走了两个排,难道这几十号人不到半个小时就打光了?那南门外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光景啊?
朱连长知道张排长在担心什么,他勉强的笑了笑,对张排长说:
“别瞎想!南门牢靠的很!我带去的两个排留在那边了!参座和营长都认为日军不会对西门下手,我看这分析靠谱!你看到现在咱们不是连个鬼子毛也没见着吗?张排长,鬼子还是没有动静?”
“十分钟前有几十个鬼子从护城河旁边过去了,他NND,老子真想给他们一梭子,那个嚣张的鸟样!谁受得了?”
朱连长点了点头,拍了拍张排长的肩膀说:
“你做的没错!老张!咱们兵少,惹不起小鬼子,不开枪是对的!”
“连长!这到底是打的什么仗啊?营长那边打得震天响,咱们在这喝西北风?”
张排长摸了摸脑袋,口中抱怨着,结果朱连长一听就火了,他对着张排长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
“你倒还来了情绪了?我TMD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你要是想搞清楚的话,找营长要电台问参座去!”
“咱团的参座还是旅部的参座?怎么会制定出这么个糊涂计划来?”
“快住嘴吧!你个二百五!参座!就是军部的范参谋长!你小子这是想造反啊!”
张排长一听是范介,赶紧乖乖的闭上了嘴巴,范介,那可是99军的参谋长!就是他们的旅座谢文东也不敢去惹范介,更别说他一个小排长了!
“既然是范参座下的命令,咱们执行就是了,只是连长,这么长的城墙,几十号人怎么守的过来?我们总不能扎稻草人代替吧!?”
朱连长想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