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回总算是知道那些“货物”的去向!果然是99军玩的黑吃黑!
气急败坏的“站长”抬手就给了张贵利一枪!这个废物居然把黄浩然这批恶狼给领了回来!现在被人家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杀死的张贵利之后“站长”立刻命令南京城里面的人员马上撤退,现在南京城已经完全在黄浩然的掌控之中,要是再不脚底抹油迟早要被人家一锅端!
“站长”的命令立刻得到了他的部下们的响应,可是当他们拿起电话去通知下面的人的时候,所有的电话里面都没有丝毫的声音,这些军统的特工门立刻意识到电话线已经被切断了!
谁这么大胆?居然敢跑到“军统”的地盘来搞事?
“站长”的部下们纷纷拔出手枪跑到窗口去观察外面的动静,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军统江宁站的办公大楼已经被大批的宪兵为的水泄不通,军统南京站站长朱少将也站在包围圈外面!这个黄浩然还真狠!
这是要杀人灭口啊!
“站长”明白只有保住性命才能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他迅速靠到了墙边,然后挑开窗帘对外面喊话:
“别误会!咱们是自己人!我们不会开枪!你们进来接管吧!朱站长!兄弟只相信你!你带着南京站的弟兄们进来吧!”
朱站长的表情很不好看,别看他现在在外面看起来挺威风啊,其实这次行动他完全做不了主!
范介带着的99军警卫营和宪兵教导第二团才是这次行动的主力,朱站长他手下那一百多“军统”特工连给人家打下手的位置都没有!
范介笑呵呵的对朱站长说:“朱将军,看来要麻烦你跑一趟了!兄弟还是不想伤了和你们‘军统’的和气,我们司令也不想得罪戴局长,这些‘败类’就拜托你们了!”
朱站长不会傻到相信范介的客气话,要是黄浩然真的肯让他们“军统”来料理家务事,就不会调集这么多的军队来当观众了,城防司令部的人会把江宁站的人交给“军统”?鬼才相信!
让朱站长没想到的是,宪兵团和99军警卫营居然真的给军统南京站的特工门让开了一条道路,朱站长犹豫了一下,然后让行动队长带着几十个人走进了南京卫戍军的包围圈。
屋子里面的“站长”见走过来的真的是军统的人,高兴极了,只要能让“自己人”接手,了不起把这么多年来搜刮的财富都交给戴局长,至少也能抱住自己的性命!黄浩然啊黄浩然!你到底还是没办法整死我!
军统南京站的特工门越走越近,“站长”吩咐手下去给他们的同行们开门,他再三叮嘱要小心一些,不能让南京卫戍军钻了空子发起突然袭击!
江宁站办公大楼的门被慢慢的打开了,就在“站长”觉得要死里逃生的时候,门厅里面突然响起了一阵枪声!
距离办公大楼最近的几个南京站军统人员被当场打倒在地,其余的人立刻掏出手枪朝大楼里面射击,江宁站这边也有人开枪还击,顿时大楼附近乱成了一团!
“妈的!谁亏的枪!白痴!简直就是白痴!马队长!带人下去看看!一定要他们停火!”
被“站长”点名的马队长带着十几个人立刻风风火火的冲下了楼,可是楼下的枪声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得更加密集起来,过了一会身中数枪的马队长挣扎着冲了进来,他断断续续的对“站长”说:
“站长!楼里面有其他势力的人,开枪的是他们!我们。。。。。。我们完了!全完了!”
范介看了看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军统南京站的人也死了好几个,是时候结束这一场闹剧了!
“朱将军!看来你们是解决不了你们的家务事了。。。让兄弟来帮帮你吧!”
说完范介一挥手,南京卫戍军的正规军立刻扑了上去,面对着机枪和迫击炮,楼里面的人没有抵抗多久,很快整个局面就被稳定了下来!
范介和朱站长走进江宁站站长室的时候,“站长”已经被打成了血葫芦,几个比较高级的官员也都是一样的下场,在大楼里面挑起军统内讧的是“隐”的人员,他们还杀死了所有有可能对99军不利的人员。
现在99军和“军统”江宁站之间的交易已经被成了“无头悬案”在现场搜出来的一些物证能有多大的真实性,朱站长也是心知肚明!
搞了半天南京卫戍军让他们军统南京站参与这次行动就是要他们当人证来的!
南京卫戍军就在朱站长眼皮底下完成了杀人灭口的动作,可是朱站长还偏偏说不出一句话来!
高!实在是高!真他妈的高!
12月7日下午,也就是最高当局离开南京不到12个小时之后,南京城防司令部和军统南京站给军政部发去了联合电报,说在南京挫败了一批汉奸的卖国行为,缴获财物颇丰,除征调部分急需物资用于南京防御战之外,其余如数上缴。
傍晚的时候,何部长给黄浩然回了一封电报,这是一封嘉奖电。。。。。。
月底了!打劫月票啊!过了明天可就作废了!召唤月票!!
第四十二章:松井石根的反击
3。42 松井石根的反击
12月7日全天,南京卫戍军和日军在数个方向发生了交火,但是规模都不大,松井石根因为114师团被重创的事实遭到了日本国内的谴责,愤怒的陆相恨不得立刻撤去松井石根的职务。
西方世界铺天盖地的宣传再一次被日本政府挡在了国门之外,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国内,日本军方的对外口径十分的一致,他们坚持认为114师团只是受到了中国军队的伏击,末松茂治中将是踩到了中国军队埋设的地雷而为天皇尽忠,秋山充三郎少将和奥保夫少将这两位旅团长及时的接管过了部队的指挥权,最终击破了中国军队的合围,攻克了溧水县城,此次作战一共消灭中国军队近两万人,日军的伤亡人数为716人。
陆军部还特意从末松茂治中将日本的家中取了一套衣冠下葬,末松茂治中将的灵位入住了靖国神社,成为了日本国民膜拜的“名将”!
华中派遣军的记者为了粉碎南京卫戍军“散布的谣言”给溧水县城里面的114师团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为了配合宣传离溧水比较近的第18师团借了大量的“替身”给114师团,这些给114师团“正名”的照片很快就登上了日本国内的各大报纸,日本国民永远也不会想到他们的1万多名大和男儿已经长眠在了遥远的中国南京。
7号日军没有发起猛烈攻击也是受到了这一事件的影响,黄浩然也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对南京的防御体系进行微调,从军统的败类手里面弄过来的军事物资成批的被发了下去,南京卫戍军利用这个难得的空隙拼命的补充着给养。
渡江的航线正式被打开了,在往返运送第1军的同时大批的南京市民被送到了浦口,然后从陆路开始了逃离,南京城里面的平民人数开始迅速减少,可惜的是很快日军就发现了南京卫戍军的这一最新举动,日本人原本用来轰炸南京城区的飞机全部被调到了浦口,在下关和浦口之间的江面上,到处都是炸弹和飞舞的航空机枪子弹,南京卫戍军那数量可怜的高炮根本无法和满天都是的日本空军对抗,黄浩然不得不在白天中止了这条快要变成地狱的渡江航线,改为夜间运输,虽然夜间的运输效率远不如白天,但是至少会安全的多,黄浩然手中能用来运送市民的船只本来就有限,如论如何也经不起白天那样的消耗速度。
让日本空军改变轰炸对象的日军将领不是别人,正是被黄浩然逼的差点倒台的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
华中派遣军在南京遭遇的一连串不顺利使日本国内的“主和派”势力又一次开始抬头,他们利用114师团的惨败疯狂的打击“主战派”的官员,松井石根更是“主和派”最喜欢攻击的对象,好在裕仁天皇又一次在关键的时候选择了沉默,其实天皇这样做就是在给华中派遣军时间!
虽然松井石根不愿意承认,黄浩然“神奇的死而复生”的确是给日本军方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在外行人的眼中黄浩然重新复出只不过是南京卫戍军更换了一个主官,但是在军部的将军们眼里,黄浩然再次成为他们的对手会立刻使南京卫戍军的战斗力提高好几个档次,114师团的失败就是铁证!
如果不是黄浩然,日军怎么可能会有这样一场惨败?现在有了黄浩然这个“常胜将军”坐镇,南京的中国军队士气必然会迅速得到提升,再加上黄浩然很好的利用了日军在宣传上的失误,日军之前的“攻心战”如今已经变成了笑柄!变成了他们惧怕和黄浩然交战的证据!
华中派遣军这回真是输仗又输人;丢脸到家了!
从东北和台湾抽调新的陆军师团登陆华东的方案已经被提上了日程,用朝香官鸠彦亲王取代松井石根担任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的提议在军部也很有市场,松井石根感到了严重的危机感!
所以当他发现黄浩然开始大量的疏散南京市民的时候,松井石根急了!
不能让黄浩然疏散南京的市民!
以松井石根对黄浩然的了解,如果让南京卫戍军顺利的把南京撤成了一座空城,那么黄浩然就完全没有了压力,如果他一心死守,那么华中派遣军要想攻克南京就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如果黄浩然要走,那么以南京卫戍军的兵力,华中派遣军是不可能将这20多万中国军队一口吞下的,黄浩然简直就是进退自如,完全占据了主动!
一定要绑住黄浩然的手脚!
听过和黄浩然的交手还有对黄浩然资料的研究松井石根发现黄浩然对生命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99军从来不会丢下他们的伤病员就是最好的力证,在松井石根眼里这个很高尚的品德其实也就是黄浩然的弱点所在!
要想把黄浩然困在南京城里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南京的市民也困在里面!
所以松井石根亲自制定了封锁长江航道的计划!
他电令配合华中派遣军作战的第3飞行团不分昼夜的对南京各个码头和江岸实施轰炸,务必要让南京的渡江航线陷入瘫痪!这是松井石根给黄浩然的第一份礼物!
松井石根的第二份礼物就是一个包围南京的铁桶阵!他电令南京周边的各日军师团协同作战,保持好各级作战单位之间的距离,采取了一线平推,以力服人的打法。
这样的打法虽然保守一些,但是也发挥了日军战斗素养比较均衡的优势,黄浩然的南京卫戍军里面只有少数几支部队能打,这一点从淞沪会战还有114师团没有被全歼就可以看出来,一线平推也就让黄浩然没有了集中兵力打击日军一路的可能性,硬碰硬的消耗战,已经伤了元气的南京卫戍军又怎么会是华中派遣军的对手?
松井石根站在地图旁边看着表示日军的红色箭头一步一步向着南京逼近,华中派遣军各个师团的合围渐渐的开始严丝合缝起来,当这个精锐的日本陆军师团同时发起攻击的时候,也就是黄浩然的南京卫戍军覆灭的那一天!
第一波攻击的日军师团,松井石根选择了第16、第3、第9和第6师团,这十万大军同时发动起来的威力只能用排山倒海来形容!
黄浩然!你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