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敬之啊,你觉得黄佑臣这个年轻人在津浦路北线的表现如何啊?”
寒暄一番之后,最高当局开始谈正题。何部长在心中稍微思索了一下,然后送上了一记很巧妙的马屁。
“黄佑臣能在津浦路北线再立新功,这全是委座知人善用的结果!若不是委座在关键时刻将汤恩伯和中央军的几支劲旅交给了黄佑臣,如今未必是这样的局面!”
最高当局笑了笑,算是领了和部长的情,不过今天最高当局并不是来听奉承话的:
“敬之啊!你不必说这些场面话,我们之间,大可以坦荡一些嘛!不瞒你说!在使用黄佑臣的问题上,我想到了很多东西!抗战这半年多以来,我们损兵折将数十万。高级将领却没有什么损失!我好好的看了一下这些人的资料,全都圆滑有余,而胆识不足!黄佑臣之所以能够接二连三的大败日军,靠的就是年轻气盛!有一种抓住机会就敢一口吃掉对手的过人胆识。我们不能因为即将全歼矶谷师团就感到满足!这仅仅是个开场,国家需要第二、第三个甚至更多的大捷。民众太需要这种鼓舞了!但是黄佑臣只有一个!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何部长连连点头,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却就是不肯接最高当局的话,他这是在等着最高当局把意思挑明,只有在掌握了最高当局的大致想法之后,何部长才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最高当局将何部长的表现看在眼中,心中暗暗摇头。何部长这样的做派,便是最高当局刚刚所说的“圆滑有余,而胆识不足”的典型!要靠着这样的将领去赢得抗战,只能是痴人说梦!
“敬之!我想再启用几个年轻人,你意下如何?”
何部长第一时间能想到的便是最高当局要借此机会来培养他的黄埔学生,于是他决定顺着杆子往上爬:
“委座,我看陈辞修、胡宗南都是不错的人选,汤恩伯在此次津浦路会战中打的也比较坚决,这些人都是可培养的对象啊。。。。。。”
第一百三十六章:大胜矶谷师团
7。136 大胜矶谷师团
最高当局一眼便看穿了何部长的心中所想,心中不免有些恼怒。何敬之啊何敬之,你也未免太小看我蒋某人了!如今这时局,是培养心腹的时候吗?如果不能挡住日本人,武汉政府都得推进四川的十万大山当中!孰轻孰重,你何敬之难道真的看不透吗?
居然还在这里装糊涂!实在可恨!
不过最高当局的这些话也只能再心里面想想,何部长毕竟是政府的元老,又没有什么太放肆的表现,不必把关系搞得太僵。
“陈辞修我是一定会用的!胡宗南和汤恩伯还缺了些火候。。。。。。其实我的心目中还有一个人选,你看薛伯陵怎么样啊?”
胡部长没有想到最高当局居然会启用薛岳,明显吃了一惊,不过他很快就想通了。
在1933年10月至1936年2月,前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薛岳薛伯陵率部行程两万余里,帮着最高当局搞垮了贵州军阀王家烈,还通过收买西康红教领袖和土司、留中央军驻守要地等手段动摇了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该省的统治,稳住了云南省主席龙云,为最高当局统一西南立下了汗马功劳。就凭这些,最高当局也该保薛岳一个锦绣前程了!
更何况,薛岳这个广东“老虎仔”,还是很能打仗的!
于是何部长竖起大拇指对最高当局说道:“委座英明!我看薛岳薛伯陵一出,一定会和黄佑臣成为一时瑜亮!日本人染指武汉的企图定当落空!”
还有什么能比守住武汉更让最高当局开心的事情呢?何部长这几句话一说,他和最高当局这次谈话的气氛顿时又变得融洽了起来。
远在安徽黄山脚下的薛岳得知黄浩然在津浦路北线围住了日军一个师团又一两个旅团,正在实施歼灭,即将取得又一场大胜的最新战况之后,在感到欣喜的同时还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楚。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乳名孝松,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
薛岳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回粤后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1922年陈炯明叛乱期间,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北伐初期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薛岳在武汉政府的大将中年纪虽轻,但资格却很老。
薛岳为人机警干练,又有着深厚的作战功底,这使他一跃成为南京政府军中年轻有为的名将。19O7年,刚满10岁,还是个顽皮幼童的薛岳便进了陆军小学。当同龄的孩子们还在野地里撒欢嘻闹时,他就在陆军小学的操场上、课堂里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对整个世界尚是一片混沌的薛岳却首先了解了孙子的思想和军事理论,弄懂了枪炮性能和战术常识。这以后的8年,他更是步步登高,先武汉陆军预校,再保定军官学校,其间还穿插着走上战场,用血和火来实践从军校里学到的东西。十七八岁时,这个眉清目秀的美少年便成了一名优秀的上尉参谋军官,投身到战场之中。
1924年,年仪27岁的薛岳便成了粤军主力第八师的少将参谋长。但胸怀鸿鹄之志的薛岳并不满足自己幕僚的地位,他更渴望自己手中有权,在战场上去实现自己一个又一个大胆的设想。他就是这么个永不会满足自我的人。为了使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他甚至常常冲到战斗的最前线。无论他在哪个战斗序列里,前敌总指挥常常非他莫属,这实际上就是对他能征惯战的最好褒奖。
淞沪会战之后,薛岳率部撤到浙皖赣边界,升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 此后,薛岳先后建立了黄山山脉和天目山的游击根据地,指挥第三战区各部挺进苏浙皖敌后,对京杭、沪杭等各交通线及长江航道展开游击战争,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稳定了江南战局,有力地配合了黄浩然在津浦路实施的会战。
对于黄浩然在津浦路北线取得大捷,薛岳并不感到意外。随着华北战场上的中国军队连连后退,骄狂的日本华北方面军早已没有了什么兵家之忌!随便一支小部队够敢在中国土地上乱窜,有时一个步兵联队竟然敢脱离主力跑出数百公里远!如果碰到一个头脑冷静的猎手,那么这头野兽必定会落入猎人精心设计的陷阱。
薛岳就是觉得他就是能捕捉到这头野兽的猎人。可现在他的手里还缺样东西。那这就是兵权!黄浩然在华东战场上打出来得那些漂亮的歼灭战早就让薛岳难以自制!
一定要打一场像黄浩然在溧水打的那样的漂亮歼灭战!薛岳有这种念头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淞沪会战的时候,黄浩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师长!而薛岳则奉了最高当局的命令,亲率第14集团军投入淞沪战场,担任左翼中央区防御!
那打的究竟是一场什么仗啊!日本人的飞机在天上到处飞舞!地上日军重炮狂轰,战车横冲,薛岳手下的数万将士却只能猫在被炮火掀翻的掩体里面死顶!用血肉之躯来阻挡日本人的进攻,这哪里叫打仗,纯粹就是送死!
尽管薛岳昼夜不敢合眼,沉着地指挥着,第14集团军的将士也是拼命死撑着,但最后还是败了,而且败得极惨!退下来清点部队,生还者竟只有十之二三。也就是说,薛岳把百分之七八十的弟兄都扔在了淞沪前线的阵地上。这一结果让薛岳的头“嗡”地一声就大了!
检讨总结了得失之后,薛岳得出了他的结论。战略上的失误足以毁了部队,死守防御只有等着挨打,等着死亡。必须出击,积极地扑向对手才能保护自己!
随后,黄浩然在南京溧水重创114师团的那一仗便证实了薛岳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淞沪到南京,薛岳还在原地踏步,而黄浩然却结结实实的完成了从师长到军长,然后再由军长到集团军司令的三级跳!
徐州会战开始之后,黄浩然更是成为了5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从这个时候开始,薛岳便落后了!
青年名将,这个曾经属于薛岳的名词现在结结实实的套在了黄浩然的头上!
要赶上黄浩然,就需要建立功勋!兵权,薛岳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兵权!
津浦路北线会战眼看就将落幕,黄浩然注定将要再创奇迹!而黄浩然所使用的战法,竟与薛岳所设想的相差无二。薛岳很欣赏黄浩然,但是他更羡慕黄浩然!有李长官这样的好上司在背后撑腰,最高当局又肯将最精锐的中央军全部投入!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薛岳为自己没有得到机运的垂顾而悲哀。甚至有那么几天,他的情绪十分低落,百爪挠心。
皖南屯溪山区远离前线,并不是薛岳需要的舞台,徐州战场隆隆的枪炮声早已将他搅得心绪不宁。在煎熬了几个月之后,薛岳终于迎来了加盖着国民党军委会大印的委任状,他将被任命为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
兴奋不已的薛岳早早准备好了军务的交接工作,他现在就等着继任者到来,然后他便可以北上开封,奔向了硝烟弥漫的中原大地。。。。。。
枣庄的矶谷师团残部,终于迎来了4月15日的黑夜,连续攻击了数日的中国军队终于显现出了一丝疲惫,矶谷廉介觉得今晚将是矶谷师团的最后机会!
临沂方向的板垣师团遭到了张自忠59军、庞炳勋第3军团和另外几个中国师的强力阻击,板垣征四郎从14日夜开始就在电台里面叫嚷着即将突破临沂,现在24小时过去了,第5师团依然停在原地!
矶谷廉介决定不再等待下去,今夜他要实施最后一搏!天黑之后矶谷廉介悄悄的将面向第25集团军和孙连仲第2集团军的日军全部撤出了阵地,集中到了青山一线,如果最终不能杀出一条血路和坂本支队汇合,矶谷师团的末日也就到了!
谢文东的188师在青山苦苦支撑了数日,损失颇大。从15日中午,188师就已经撤出了阻击阵地。接替他们担任阻击任务的是汤恩伯军团的第85军,军长王仲廉。
面对着日军的前后夹击,王仲廉有些撑不住了,在第4师师长陈大庆的怂恿下,王仲廉给汤恩伯发了密电,请求放弃青山、傅山一线的阻击阵地,让矶谷师团和坂本支队汇合,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汤恩伯回电告诉王仲廉,他以致电武汉,请示最高当局。现在王仲廉正带着第4师师长陈大庆和第89师师长张雪中守在电台边等汤恩伯的第二封来电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王仲廉的心中忽然觉得有些烦躁,他从椅子上忽的一下坐了起来,在军部里面到处踱步!
“军座!你不必担心!委座一向对我们20军团照顾有加,这次绝对不会不管我们的!中央军的援军不是上来了吗?听说稍后还会有桂系和云南的部队赶到!咱们20军团打了这么久,也是时候退下去休整了!”
陈大庆的情绪总是这么乐观,他这样的黄埔出身将领总是觉得,他们的校长一定会在最紧要的时候向他们伸出援手,可王仲廉却并不这么看。
王仲廉觉得最高当局更想得到台儿庄的这场胜利!
“军座,相信武汉很快就会回电的!只要咱们再等一会自然会见分晓!”
张雪中就比陈大庆滑头多了,他始终没有离开电台,毕竟现在等到最高当局的“旨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