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在战后的功劳簿上可以占更多的份额。双方的战略分歧最后以三方相互妥协告终,作战计划也是照顾了各方的需要,同以往一样,大本营派驻指导组对最后的战略计划毫无影响,甚至直到战役开始行动才知道战役计划。
根据日军计划,香月清司的第1军第14师团将承担兰封附近迂回任务,14师团又称宇都宫师团,是日军常备师团之一,下辖第27、28两个步兵旅团。1937年8月下旬奉调入侵中国,9月上旬在塘沽登陆,被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军作战序列。师团长土肥原贤二,时年55岁,其长期生活在中国,熟悉中国的风土人情,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和几种方言。长期从事情报工作,又有带兵经验。根据计划,驻防于黄河北岸的河南新乡附近的土肥原师团预定渡河地点是濮阳以南、菏泽以北。
5月18日,土肥原师团第28旅团长酒井隆少将指挥的酒井支队从河南新乡坐火车到达黄河南岸的山东济宁。该支队辖步兵第15联队、第50联队的一个大队、骑兵第18联队主力、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的第5联队、野炮兵第20联队第3大队、独立机关枪第5大队、独立装甲车第1中队、工兵一个中队等。该支队的任务是从济宁进攻郓城一线,以减轻师团主力渡河作战的压力。
20日,得知日军土肥原师团西进的情况后,中国统帅部开始预感到日军迂回包围的危险。但是李长官认为应乘敌兵力分散且离开据点的大好机会;予以各个击破,于是下达命令,要求后续兵团的俞济时第74军、李汉魂第64军于5月25日前向永城附近集中,归廖磊指挥。
然而,此时第74军在商丘、砀山附近,第64军还在从广东到河南商丘的火车上。调走这两个军,会使商丘附近更空虚,因此,最高当局于同日晚电令李长官及第一战区司令程潜,改变了两个战区的作战地域,将鲁西划归第一战区,“现调俞济时、黄杰、李汉魂各军,统归薛岳指挥,为鲁西方面攻势兵团,应指向该方面敌主力而击破之。”
5月21日,酒井支队占领菏泽东北的郓城。骑兵联队向师团主力预定渡河地区靠拢,以配合师团主力渡河。支队主力则南下金乡后向西,向河南兰封以东的内黄挺进。同日,原定于次日渡过黄河的日军土肥原师团得知中国军队已从兰封北上,决定立即渡河。22日凌晨,土肥原师团主力在濮阳以南渡过黄河。
渡河的土肥原师团主力包括步兵第27旅团(辖步兵第2联队、步兵第59联队)、步兵第28旅团的步兵第50联队(欠1个大队)、野炮兵第20联队〔欠第3大队)、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欠第5联队)、独立野战重炮兵第8联队、迫击炮第5大队、独立气球第1中队、高射炮第2队、第2师团第一架桥材料中队、第14师团架桥材料中队、第16师团第2渡河材料中队、架桥材料1个分中队、折叠船约150只、独立工兵第2联队、工兵第14联队、辎重兵第14联队、师团通信队、卫生队、第1至第4野战医院等。
通常一个普通的日本常设甲种师团有四个步兵联队、一个野炮兵联队,但是从这份序列表中,可以看到,为加强迂回部队的机动力和火力,香月清司的第1军给土肥原师团临时加强了3个重炮兵联队和装甲车、高射炮大队等,土肥原师团的炮兵实力已经超过4个普通的常设甲种师团。而辎重兵14联队更非普通部队,乃是日军专门的“自动车部队”,装备有大量机动车辆,加上各炮兵联队自带的大量机动牵引车,事实上已经使得土肥原师团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机械化部队。此外,土肥原师团还配备了大量的渡河用舟桥工兵。
最高当局带着军令部次长林蔚、厅长刘斐,由武昌直飞第一战区司令部所在地郑州。授权薛岳指挥以商丘为中心集结的第8、74、64等军,保障徐州大军西撤的后路。
24日,土肥原师团主力攻占荷泽。
25日下午,日军骑兵奔袭到内黄、野鸡岗附近,炸毁了陇海铁路。同日,李汉魂64军2个师到达商丘。
26日,土肥原师团主力分路南下,土肥原率步兵2个联队和重炮兵部队经铁炉集,向内黄、民权挺进。第27旅团长丰岛房太郎率步兵一个联队、骑兵一部、炮兵一个半大队为右纵队,向考城挺进。双方拟会合于兰封以东的陇海路地段。
同日,宋希濂率71军2个师到达兰封。71军经过松沪和南京会战,损失巨大,原在河南洛阳休整。由于土肥原师团的威胁,紧急赶赴商丘。但因铁路已被日军破坏,仅有88师264旅和87师一个团赶到商丘,其余被阻在兰封。
27日,日军先头部队到达仪封、内黄集以东。 同日,被阻于兰封的88师262旅向东面的日军发动进攻。
28日,土肥原师团主力到达内黄、野鸡岗、楚庄寨地区,与酒井支队回合。丰岛房太郎率领的右纵队到达仪封附近。至此,土肥原师团已经到达预定地区,切断了陇海铁路,完成了其初步计划。
黄浩然最后还是决定向河滩上的官兵施压!
5月29日拂晓, 殿后的第59军后卫部队与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一个加强大队不期而遇。
交战双方皆为劲旅强兵,战事迅速进入白热化状态,双方的伤亡都很大。战至上午八点,配属59军作战的29师87旅从徐楼方向进至东葛洼附敌背后,两支中国军队合力歼灭日军四百人,迫使此股日军之残部六七百人向徐庄方向退却。
59军乘胜追击,将日军逐出濉溪县境内,
这场小胜,并没能让设在濉溪县西任台村的59军军部里的紧张气氛有所缓解。谁都知道,眼下不过是日军的试探行动,以多打少,胜亦不足喜!接下来的战斗就不会像这么轻松了。
果然,当天下午14时,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就向59军发起了联队规模的攻击。
张自忠的59军正是板垣师团的苦主,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要不是张自忠在临沂挡住了第5师团,坂本支队怎么会差点被黄浩然全歼?由于救援矶谷师团不力,华北日军司令官寺内寿将矶谷师团全军覆没这笔账算到了板垣征四郎的头上,要不是板垣征四郎在东京有着强硬的后台,他还真有背黑锅的可能!
一想到这些,第5师团师团部里面的板垣征四郎忽的一声从行军凳上站了起来,挥舞着拳头咬牙切齿的喊道:
“一定要将中国军队消灭在濉河岸边,一雪前耻!”
由于此时的日军第五师团同样是久战之师,减员也很大,虽经过多次整补各个联队的缺额还是很大。所以在第二轮攻击中,板垣师团没有直接去碰59军重兵防守的朔里镇,而是以一个步兵联队二千多人的兵力迂回朔里镇侧后的张庄,攻击五十九军驻守在那里的一八零师的一个团。
板垣师团在飞机、战车和重炮的掩护下,一上来就对张庄的守军发起了总攻!
驻守在张庄步兵团也是一支减员非常严重的而不对,实际人数只五六百人,哪里挡得住日军一个联队的攻击,只得一面拼死抵抗,一面向59军军部告急。
日军的作战企图是如此的明显,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得明明白白,身为沙场宿将的张自忠对板垣征四郎的用心更是洞若观火。
只可惜,59军已经没有多少部队可以投入战斗了!目前只有108师的一个旅还可以机动使用。但宿州方向已经发现了日军第13师团的小股部队在活动,其后继兵力应当不会少于一个联队。如果抽出在新蔡至马桥一线的布防的38师的兵力。一旦被日军杀到睢溪口。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无奈之下,张自忠只能发报给黄浩然,他除了请求黄浩然派出29师增援张庄,更加希望黄浩然能够阻止濉溪口的那场混乱!
张自忠来不了了!黄浩然只能靠他自己来面对河滩上混乱的局面了!
“娘的!曹福林!徐子龙!带上部队跟我来!我倒要看看这些师旅长们的官都是怎么当的!居然连队伍都收拢不起来!”
徐子龙和曹福林对视了一眼,他们知道,就要有好戏看了。。。。。。
同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命令香月清司的第1军协助西尾寿造的第2军攻占商丘。按此命令,土肥原师团应该向东南方向进军。但是香月清司此时为了私心,指示土肥原抗令不遵,命令第14师团向西进攻兰封。
29日下午,土肥原师团主力开始进攻民权县的内黄集和内黄车站。守卫内黄集的是195师,守卫内黄车站的是106师631团。195师刚由河南地方保安团改编,干部尚未配齐,18日才从郑州巩县赶到内黄,连工事都没做好。师长梁恺多次向最高当局表示195师是新编部队,还不能参加作战,但此时最高当局也无计可施。要知道守卫内黄车站的106师是石友三残部改编来的,战斗力更加糟糕!
土肥原师团首先在系留气球指引下开始炮击,随即陆军航空队也开始轰炸。在强大的空地火力下,仅一个攻击波次,195师即溃散。随即守卫内黄车站的106师631团因腹背受敌,也撤退了。日军轻易攻占内黄、马庄寨、人和集等地。。。。。。
第一百四十一章:冲过濉河
7。141 冲过濉河
河滩上的乱军,大多数属于21师、27师、57军和110师这几支部队。而这几支部队,又都或多或少和黄浩然有些一些联系。
其中,27师和110师同属于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李仙洲的21师,则是代替110师调到汤恩伯军团的,这些部队是黄浩然在台儿庄会战中的倚重。
而57军。更是曾经在黄浩然的麾下参加过南京保卫战,这支东北军旧部开赴5战区之后又打了几场阻击战,现在全军加在一起都凑不出一万人来。
鉴于第2集团军的部队占了大头,所以黄浩然决定先对27师和110师下手!只要掌握了这两个师,河滩上的乱军就少了一半,到时候对付起剩下的一半来就会轻松许多。。。。。。
乱军当中,没有人注意到27师师长黄樵松和110师师长张轸两人已经汇合到了一处。
从昨天到今天,滞留在濉溪口的中国军队一共有11个不同建制的师旅,其中有2个是中央师,另外5个师2个旅是地方派系的军队。
整整一天的时间,只有半和师的中央军和一些零星部队过了濉河,剩下的其它部队马头还在待渡,这样的局面使得黄樵松和张轸不得不想办法自救!
后有追兵,天空中有日本人的飞机,这样的地方能少呆上一分钟都是福气!
其实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之后,27师和110师的官兵已经恢复了秩序。其他的杂牌军情况也大体相同。
现在河滩上真正失去控制的部队实际上只有中央军的两个师。这和军委会一贯的治军策略有着极大的关系。
虽然中央军在战斗力和装备都要优于地方派系的部队。但是中央师的高级军官对部队的掌握能力却远远不如地方部队!
为了避免将领拥兵自重,形成派系,中央军内部的人事调动非常的频繁。军官们经常是今天在这个部队任职明天就会被调到别的部队去任职,士兵和军官之间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彼此的联系十分搜松散。
这样的作法虽然保持了中央军的“纯洁”,减低了将领们变质成军阀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