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相川军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将电台的天线从山墙上的一个洞里面伸了出去,然后架在屋前的一个歪脖树上面,这样一来即达到了隐蔽的效果,又增强了电台的接收能力。
当相川军曹忙完这些之后,福冈少尉走过去拍了拍相川军曹的肩膀以示鼓励,他知道一支合格的侦查骑兵小队离不开像相川军曹这样的通讯专家。即便福冈少尉得到再重要的情报如果没有相川军曹用电台将这些情报送出去,那么一切都是白搭!
等到三浦军曹依靠手中的指北针和军用地图上计算出了杨讫垱的坐标之后,相川军曹便用电台和联队本部取得了联系,安田兼人中佐在回电中称赞了福冈少尉制定的大胆计划,并要求他们在杨讫垱坚持到新的命令到达。
至此,福冈少尉的侦查骑兵小队全部准备就绪!从现在开始,他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等待!
屋外,一阵清风吹过卷起了几片落在地上的树叶,整座杨讫垱村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就像是从来没有人来过一样。
曹福林的第27师来到兰封之后仗还没有捞着打一场就又被黄浩然调到了柳园口,一开始曹福林还以为是第71军攻击柳园口不顺利,所以司令才想到了他的第27师。
结果当曹福林带着第27师感赶到柳园口之后才得知,宋希濂第71军早就结果了土肥原师团的辎重兵联队。眼下除了和黄河对岸的第20师团还有河面上的日本军舰打打炮战,他的第27师根本就没有其他的作战任务可以执行!
难道司令真的打算让第27师来黄河岸边和对岸的鬼子交手?要知道第27师可是连山炮都没有一门啊!重机枪可打不到对岸!
看着柳园口以北那滚滚的黄河水,曹福林真是一脑门的官司!
好在黄浩然并没有让曹福林困惑很久,在接到曹福林询问接下来作战任务的电报之后,前敌总指挥部马上就将新命令下发给了第27师!命令原文如下:
“密印字第55军军长曹福林:
命你部接到电报后立即从柳园口启程,按来时原路返回兰封!一路上你部务必大张旗鼓,以一团伪装一师,由徐子龙部缴获之日本战车伪装成200师战车营,做出我军位于兰封以北的两个军全部开赴兰封的声势。。。。。。”
虽然曹福林并不知道黄浩然为什么会让他这样做,但是处于对黄浩然的信任和对上级长官的绝对服从,曹福林很快便带着第27师踏上了归途。
一路上第27师开进的很慢,而且精挑些容易被日本侦查机发现的大路走,在行军的队列中也临时打出了第71军和第1军的旗号。
这些门面功夫都还好办,最难以伪装的其实是行军队列的长度和官兵的人数!为了摆出部队行军队列连绵不绝的样子,曹福林先后两次下令对第27军的行军队列进行了调整,先是四列纵队变两列纵队,然后是两列纵队变一列纵队,第27师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让行军队列的长度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
用一个师来装扮两个军!还真是个技术活!
“告诉行军的部队!单兵之间别靠的那么近!保持点距离!这样才能把队伍拉的长一些!赵相臣!我说你小子可别犯糊涂!老子是要你的两个团摆出两个师的架势来!看看你的兵!都是什么样子!”
既然是两个军一起南下兰封,自然不可能击中在一条道路上行动,曹福林跟随的这一路假扮的是第71军的36师和87师,“演员”是赵相臣手下的第85旅两个团。
为了装架势摆样子,第85旅的行军队形可以说是将行军的所有忌讳都犯全了!4000余名官兵排成一字长蛇阵,有得连队的行军队列长度居然拉到了150米!并且还有大量的马车和人力车装着石头和稻草夹杂在其中伪装炮车和弹药车。以第85旅现在这样的状态,一旦遇到日军的突袭,赵相臣的部队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作战部队集结起来作战!
这场戏演的,还真是够凶险的!
“空袭警报!日本飞机!注意隐蔽!”
就在曹福林忙的有些手忙脚乱的时候,高路边的小土坡上突然响起了尖利的呼喊声!那是第27师设置的对空警戒哨!
公路上长长的行军队列到底还是引来了日本人的飞机,听到了警戒哨示警,公路上的第85旅官兵立即就要丢掉手中的“道具”往公路边上的开阔地跑!曹福林和赵相臣当时就急了!这不是要穿帮吗?这世界上哪有一遇到空袭就立即丢掉全部军需物资的部队?虽然第85旅官兵手里面拿的都是些“假玩意”,但是至少他们自己要当这些东西是真的啊!
否则的话怎么能骗的过小鬼子呢?
“把物资和装备都带上再撤!不要慌乱!”
第三十四章:从罗马到杨讫垱
8。34 从罗马到杨讫垱
武汉,珞珈山公馆。
最高当局接到了蒋百里从柏林发来的电报,中国派出的代表团在意大利盘桓至今,总算是传回了好消息!
进入1938年以来,抗战的局面愈发恶化,日本人在战场上对最高当局的中央军穷追猛打,丝毫不打算给武汉政府喘息的机会。眼下出了黄浩然指挥的兰封会战还有些胜利的可能,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的均是节节败退!
老话说的一点也不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战场上日本人咄咄逼人的军事压迫还没停止,东京方面施展的新一轮外交攻势又压得武汉政府喘不过气来。
5月初的时候,德国驻华军事顾问接到柏林指示:中央军内的所有德国顾问必须限期全部撤回德国!
眼看着中国抗战就要不如最艰难的阶段!郑州武汉岌岌可危!大规模激战即将爆发!
希特勒在这个时候将在中国的德国顾问全部撤出,且不说容易造成战场指挥、协调上的损失,单就中国军士气而言也是一次极大的打击!虽然在此之前,最高当局便已经感觉到了柏林对待中国态度的变化,并且已经将苏联当作了新的伙伴,但毕竟还没有和德国政府撕破脸,最高当局总幻想着依靠他的欧洲朋友平衡这场中日战争!可现在希特勒突然背信弃义、玩了一招釜底抽薪!这一拳简直打得最高当局眼冒金星,苦不堪言!
最高当局和他的中央军对德国实在是太过倚重了。自1927年开始,最高当局便把眼光瞄向了在一次大战废墟上崛起的西欧军事强国德国。在后来的十余年间,最高当局不仅从德国得到了大批的枪炮弹药、军援物资,而且还直接从德国引进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和战争思想。直到中日战争爆发时,德国在华军事顾问的总数已经达到近万人!这些德国军事顾问对最高当局稳定江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就连中国的国防设施,大夺也都是德国人的杰作。
然而随着中日战争的不断扩大,中德之间的蜜月期结束了!现实逼迫德国必须要在远东的两个国家中间做出选择。最初刚刚从一战失败的废墟里面爬出来的德国政府谁也不想得罪。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武器照样卖,军事物资照样送,只要你肯给钱就行。
但在目睹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之后,柏林的态度终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了缓解与日本的矛盾,德国政府决定将派遣到中国的军事顾问团核心人员由德国现役军官改为退役军官,柏林认为这样既给了日本人面子,他们和中国之间的的关系也仍能维持。
这种状况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最高当局对于这样的现状从一开始的不满渐渐变成了接受,在他看来毕竟德国还没有背弃他的政府,相比英、法政府为绥靖逆流吞没,美国隔岸观火的政策,德国政府最少还是够朋友的!
可好景不长,1938年新年一过,近卫内阁便指示外相广田展开了新一轮外交攻势,重点便放在了英、法、美、德、意、捷克等国身上。
恰缝此时,德国通过驻柏林的大岛大使向日方转达,希望德、意、日之间制定一项“共同协定”。对于德国人的邀请,裕仁天皇明确指示日本外务省,对于此事要慎重起见,要多研究讨论。
东京外务省的官员立即领会了天皇的用意!尽管柏林方面心急火燎,可东京却玩起了深沉!
日本希望能够用加入“共同协定”来交换德、意支持他们侵华战争,而日本不仅要德、意停止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他还要阻止任何第三国向中国提供援助!东京要彻底掐死最高当局的武汉政府!
为了让柏林彻底放弃中国,广田外相还抓住机会出访欧洲,满世界散布“中国逐步接近苏联”、“武汉政权将陷入苏联的谋略中”、“中国的抗日行为是由于受了斯大林的唆使”等言论。在日本的外交挑拨下,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中国的看法急剧改变。德国和意大利的统治阶级开始不再同情中国的抗战,甚至放出言论怂恿、鼓励日本打中国。
日本和德、意之间的这番眉来眼去,最高当局最初并未太过看重。他认为中德之间毕竟有不少军事、经济利益,而中意又同是文明古国,历来一直安然相处,应该不至于被日本人的言论所迷惑。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最高当局彻底跌破了眼镜!!先是孔祥熙求见希特勒时吃了闭门羹。后来希特勒又电告中国,德国单方面中止向中国提供军用物资的协定。
这就意味着德国将要关闭对中国敞开的大门!
最高当局终于真真切切地感到了东京方面的阴狠。不过最高当局此时还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那就是德、意两国对中国的大门还并未关死,最高当局决定要尽最后的努力,争取重新打开这两扇大门!。
最高当局亲自参与了武汉振幅最新外交政策的制定,他要求外交部必须重点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拉拢英、美等西方民主国家;二是分化德、意、日的结盟。鉴于当时英、美等国家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的这一情况,武汉政府外交部把重点放在了第二方面。
考虑出使欧洲的人选时,一个最理想的人选跃入最高当局的脑中:那就是中国军界元老,国防军事会议总顾问蒋百里!
由蒋百里来出任他最高当局特使,占据诸多优势。蒋百里不但是中国军界的奇才,而且还曾于1906年赴德国陆军大学深造。并且得到了号称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众多将帅的看重。
作为欧洲的军事强国,德国瞧不起中国;同样作为德国的军人,他们也瞧不起中国的军人,但蒋百里,却是一个例外!
蒋百里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经面见过德军最高统帅兴登堡。在蒋百里之前,兴登堡从未单独会见过任何一个年轻的外国留学生。由此可见兴登堡对蒋百里的器重。
兴登堡面见蒋百里的消息传出之后,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战略论》作者伯卢麦将军特意跑到德军第7军去找担任实习连长的蒋百里谈话。最后伯卢麦将军拍着这位29多岁东方青年的肩头说道:
“从前拿破仑说过,若干年后,东方将出现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这也许就是在说你吧!”
虽然蒋百里在中国,政府和军中大员对他都只是敬而远之,弃之不用,但在国外,蒋百里的确是享有盛誉!而且蒋百里在留学德国之前还曾留学日本,所以他可以说是对德国、日本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