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魂1937-第5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懵懂懂地不知到底在唱什么了。”

    “季宽,常言道:林子大了鸟儿多。眼下武汉自然不是只开一台戏。要知道在汉口的租界里面,汪兆铭和他手下的一伙鱼虾之流一天到晚都是神神秘秘的,他们在搞些什么谁都知道!十足的败家子儿!”李长官向来对以汪兆铭为魁首的“主和派”看不上眼,当下气愤地说道。

    “是啊!听说年初,陶西川在《血路》杂志上提出:‘和而不屈服可以不亡,我们似乎不应无条件地反对。’这根本就是投降言论嘛!委座竟然对此没有丝毫的表示!”

    “表示?现在委座不但容许张岳军在军委会四处散布所谓的‘战必亡,和必乱,战而后和,和而后安’谬论,好象还很欣赏汪兆铭他们那些人!在我看来,他们这群文人,就象三国时孙权身边的那些文人食客,一心只想自己,从不为国家、民族着想。”

    “可委座在会见伦敦《每日快报》记者时,不是声明抗战到底,不欢迎任何国家出面调停吗?这态度还是很坚决的啊!”黄绍竑虽然也很不喜欢汪兆铭,但是他还不敢将矛头指向最高当局,见到李长官的言辞变得犀利起来,黄绍竑终于表现出了“食君之禄、担君之忧”道德水平。

    被最高当局养了这么多年,多少还是有感情的啊!

    可李长官却不打算就此打住,他再次瞧了一眼黄浩然,这位最高当局面前的红人到现在都没有任何打算出言打断这场谈话的打算!由此可见黄浩然的立场,还真的就未必站在最高当局那一边!

    李长官决定再加把劲,他决定将话说的再露骨一些!

    “委座鬼就鬼在这里。他的那些话这是说给西方政客和国内的老百姓听的!季宽难道没有听出这番话里面的玄机吗?委座是说‘非能将主权完全恢复’才不接受调停。意思也就是只要日本人承认他是中国的领袖,给他名义上的主权,他就能接受调停。”李长官既然有心试探黄浩然的立场,便装出一副越说越气,越说越激动的样子,这样也好为日后反口留下足够的借口!

    人激动了,说几句气话总是难免的嘛!

    “‘主权’,单单主权就够了吗?难道东北、华北、京沪就不要啦!收复失地就这么一笔勾销了?!这种文字游戏委座是最爱耍弄的,可到头来又能骗得了谁?”

    可让李长官没有想到的是,他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还是没能让黄浩然脸上的表情出现任何的变化,面对着李长官和黄绍竑之间这番“大逆不道”的对话,黄浩然就像是没有将耳朵带来一样!

    最后被李长官说动的人居然是黄绍竑!李长官的这些话黄绍竑越听越觉得有理,他没想到在武汉平静的表面下,居然有着这样多的潜流!武汉政府之中简直是充满险滩,只要你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卷入其中,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现在,黄绍竑已经感到武汉对他来说不再是那样充满诱惑力了!

    “德公,真是不临其境,不知其险啊!难怪你这样的大佬也贪图起这世外桃源的安逸了?!”看开了一切的黄绍竑终于有了心情,他甚至开始调侃起李长官来了。

    “哎,咱们这话可得说清楚。我在武汉是为养病,仅此而已!病一痊愈,我马上返回战区。如今国难当头,苟且偷安的事情可不是你我所能干的啊!比起呆在武汉,还是上前线更轻松些。。。。。。”

    “谁说不是。我在武汉再赖下去了没意思,赌这口气干什么?!我准备把要解决的问题都写成书面报告,只要委座一批,我马上回浙江!”黄绍竑的情绪恢复了之后,人也变得果断了起来!

    “季宽你能看开那是再好不过。。。。。。武汉这块是非之地,早走早好!别看眼下黄河的洪水挡住了日本人的脚步,但又岂是长久之计?我看不用多久,日本就会向武汉发起进攻。”李长官说话的时候始终盯着波光凝凝的湖面,他的心绪似乎已经被这场谈话带的飞出了很远!

    “走吧,季宽,你远道而来,今天我请你再吃一回武昌鱼!吃了这顿,下顿可就没准喽。”

    从李长官的这几句话中,不难看出他对武汉会战的前途很不看好。黄浩然静静的看着李长官,依旧是一言不发。

    面对着李长官的豪爽邀请,黄绍竑却扭捏了起来,他最终回绝了李长官的邀请,先行离去。

    等到黄绍竑走远之后,李长官突然靠到了黄浩然跟前,压低声音问道:“我刚才那样说你的校长,你这个当学生的,怎么也不知道出言阻止一下?”

    黄浩然同样也压低了声音回答道:“德公刚才不是说了陈辞修有在你的身边安插人手吗?我认为恐怕还远不止如此!哪怕是只加上军统和中统,这里也有三家的奴才!既然德公你都不怕那些话传到委座的耳朵里面,我又何必当这个恶人呢?”

    李长官听了黄浩然回答的答案之后哈哈大笑!他拍着黄浩然的肩膀说道:“你这个当学生的,胜过你那位校长多矣!季宽错过的这顿武昌鱼,就由你我来吃掉吧!”

    说完李长官将手一挥,立刻有站在远处的卫兵飞快的跑了过来,然后护着李长官和黄浩然朝着疗养院的餐厅走去。

    武昌鱼属鳊鱼的一种,又名团头鲂。体形呈扁平状,通常每尾重一市斤左右或二、三市斤,肉质嫩白,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属名贵淡水鱼菜。盛产于武昌县和鄂州市共管的梁子湖中,封建社会时是进贡的贡品,席上珍馐。烹制方法多种多样,十分讲究。其中最负盛名的做法便是是清蒸武昌鱼,创办于1933年的武昌大中华酒楼以擅长烹任武昌鱼著称。

    而为李长官和黄浩然这顿午饭操刀的厨师,正是出自大中华酒楼,只不过已经辞了职,成了李长官的私人厨师。

 第十五章:说鱼

    9。15 说鱼

    看着盘中被红、绿、黄各色菜丝点缀的色彩艳丽的武昌鱼,闻着扑鼻的香味,黄浩然忍不住食指大动!虽然他在武汉呆的这段日子也不算太短,但由于公务繁忙,黄浩然竟还没能尝过这样的珍馐美味。隔着桌子坐在对面的李长官见到黄浩然的表情,便知道他今天这顿饭是请对了!

    “来!来!来!佑臣!动筷子!这清蒸的武昌鱼,就得乘热吃!”

    黄浩然点了点头,然后夹了一块鱼肉放在口中细嚼。这武昌鱼果然是名不虚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难怪那么多历史名人吃过以后都难以忘怀!

    “好!真是难得的佳肴!我这是托德公的福了!”

    李长官好不犹豫的收下了黄浩然的夸奖,他笑着对黄浩然说道:“说是托了我的福,倒也不算客气话!自打政府从南京搬到武汉,这武昌镇上做武昌鱼的好手都被政府的高官们瓜分了个干干净净!即便是佑臣你买得到肥美的好鱼,怕是也找不出满意的厨子来!实际上就连我手中的这人,也是何敬之让与我的!你我能吃上这美味,也得多谢何敬之啊!”

    又是何部长!黄浩然听到李长官说出何部长的名字,忍不住皱了一些眉头!何部长上赶着给李长官送厨子,而且还是来自武昌最有名的酒楼,如果说他什么所求也没有,黄浩然是绝不相信的!

    恐怕李长官也要被何部长拉到最高当局面前去为桂永清当说客了!

    “德公,何部长最近也找过我。。。。。。”

    黄浩然装作不经意的想起了这件事情,而李长官则掩饰的更加出色,话接的十分轻松。

    “哦?所为何事?”

    黄浩然又从盘中的武昌鱼身上夹下了一块鱼肉放入口中,闭上眼睛满脸享受的样子,直到等将鱼肉咽下去之后黄浩然才接着说道:

    “他希望我在黄杰的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长官笑眯眯的看着黄浩然,然后慢悠悠的问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

    黄浩然猛的睁开眼睛盯住了李长官,然后反问道:

    “德公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李长官没有直接回答黄浩然的问题,而是拿起放在面前的水杯喝了一口水,然后说道:“我脸上的这伤口还没有痊愈,美国医生说还不能吃鱼,今日只能看着佑臣老弟你享用了!”

    黄浩然知道李长官说的这是隐语,实际上李长官这是在告诉黄浩然,黄杰弃守归德是第1战区的事情,所以军委会如何处理黄杰与他李德邻无关。至于何部长送来的“武昌鱼”李长官根本就没有收,至于黄浩然收不收何部长的好处,要不要为黄洁说好话,完全可以自己看着办。

    “武昌鱼虽好,可惜刺多!”

    黄浩然说的这两句话也是隐语,既然李长官已经据实以告,黄浩然也就没有继续藏着掖着。黄浩然这是在告诉李长官,何部长的确是给他送来了不小的好处,而且他也很想吃,只可惜黄杰有没有罪,并不是他黄浩然说了算的。如果将鱼刺连着鱼肉一起吃下去,没准会割破喉咙!

    “放心好了!你我虽然没怎么吃过这武昌鱼,但做鱼的厨子却是个老手,他选出来的武昌鱼,定然是肉多刺少!”

    李长官的这番话提醒了黄浩然,没错!作为营救桂永清的总策划,何部长比任何人都担心把事情给办砸了,所以不可能不做好完全的准备!既然何部长敢讲陆军二级上将的军衔和几万人马送到黄浩然的面前,那他一定是早就想好了不让人怀疑的办法!

    “德公您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看来这武昌鱼,我是可以放心的吃了!”

    黄浩然想通了所有的关节之后情绪大好!既然何部长因为处于手术后的恢复期还要忌口;黄浩然当然不能错过他眼前的美味,他直接将盛着武昌鱼的盘子拿到了自己的面前,然后大快朵颐了起来!

    李长官则一边喝着水,一边对黄浩然说起了他们从徐州分手后发生的事情。

    徐州大突围开始之后,李长官带着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一行,很快便顺利的脱离了日军的包围圈,撤至潢川暂驻。潢川也就暂时成为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而自徐州先行撤退的“第5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也暂在潢川驻屯。

    这个“潢川青年干部训练团”是李长官一手建立起来的机构。随着抗战的全面展开,平、津、京、沪的学校不能继续教学。学校中的青年学生纷纷投入军旅报效。李长官抵达徐州之后,发现徐州城内有从平、津方面退下的大、中学男女学生、教授、教员不下数千人。为收容这批知识青年,李长官便命令长官部在徐州成立“第5战区徐州抗战青年干部训练团”,共有学员四五千人。但是当时南京政府没有“第5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准备经费,、李长官便商请广西绥靖公署汇款前来维持“第5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的日常开销。经过短期训练后,从“第5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毕业学员被分发至地方行政机构或各部队担任组训民众和宣传等政治工作,以提高军民抗敌情绪,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成效。

    徐州撤退时,在“第5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受训的学员尚有两三千人之众,李长官原本打算让这些学员在潢川继续训练,毕业之后再派到地方或者充实军队。谁知最高当局忽然发来一纸电报,命令“第5战区徐州青年干训团”立即停办。而几乎就在同时,由陈辞修挂帅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