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相由心生,黄浩然的心情不佳,难免在脸上就会有所表现,再加上身边坐着的人是蒋百里,黄浩然根本就没有掩饰他的内心活动,所以蒋百里很容易就捕捉到了黄浩然的心理活动。
“政府里面有些事情就是这么荒诞,虽然难以接受却不得不忍受。。。若是你硬要寻出个道理来,那只能是让国家的抗日力量受到损失!佑臣啊。。。眼下日本人才是我们中华名族的心腹大患,你切不能因为一时之义气浪费了有用之身。。。。。。”
蒋百里的开导让黄浩然的心境慢慢恢复了平静,的确就像蒋百里说的那样,以黄浩然现在的身份,根本就没有可能挑战宋家这样的豪门,即便他是武汉政府的常胜将军,即便他是最高当局的心腹爱将,但是比起孔家和第一家庭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黄浩然的份量还太轻太轻!
所以孔二小姐的这一枪带来的怨气,黄浩然只能强行咽下!不仅如此,他还要利用这次枪击事件,让他可能得到的利益最大化!
收编第27军和第55军增加一个师番号的事情,是何部长早就答应黄浩然的,这本就是黄浩然应该得到的。晋升二级陆军上将的事情黄浩然的心中也早有准备,所以黄浩然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惊喜的。
于是当林蔚带着最高当局的“厚礼”走进东湖疗养院加护病房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极度沮丧”的黄浩然。坐在病床上的黄浩然先是有些木然的接受了林蔚的问候,接着表达了对最高当局的感谢,似乎是已经淡忘了这次的枪击事件。但是黄浩然在言谈间的那种落寞神情却是明显的任谁都能够看得出来!
林蔚能当上侍从室主任,自然不是个反应迟钝的人,相反他还极度敏锐。尽管林蔚再三试探都没能从黄浩然的口中敲出半个有价值的字来,但是他还是从黄浩然放在床头的一封私信上找到了他需要的答案。
那封信是重庆商会寄给黄浩然的,信中说为了纪念黄浩然在抗日战场上的出色表现,重庆的商人们希望可以为黄浩然修建一座凉亭,并且由黄浩然亲自题名。这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桩花花轿子人人抬的闲事,本没有什么让林蔚在意的价值,但黄浩然写在信封背面的凉亭名字却在不经意间跃入了林蔚的眼帘。
“退思亭”!这三个在枪击事件之后由黄浩然写出来的字让林蔚倒抽了一口凉气!“退思”?这两个字倒过来不就是“思退”吗?难道孔二小姐这一枪居然打的黄浩然意兴阑珊,起了退役的念头?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出于谨慎起见,林蔚利用其他人来探望黄浩然的机会,走出病房给最高当局的办公室去了电话,然后向最高当局讲述了他的发现。电话那头的最高当局先是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当场拍板让林蔚继续加码安慰黄浩然!于是回到病房之后林蔚又给黄浩然送上了一份让人眼红到要滴血的“精神补偿”!
第七十章:宜宾五县
9。70 宜宾五县
由将领通向军阀的阶梯是什么?
答案是地盘!有了地盘的将领才可能会成为军阀,而失去地盘的军阀就变成了领兵打仗的将领。
在军阀混战的旋涡中打滚了半辈子的最高当局对这一点领会的是极其通透,所以他才会在中央军内部实施了军官轮换制度和轮流调防制度。
军官轮换,是为了降低形成派系的可能;轮流调防,则是为了割裂军队和地方的关系。只要使将领们无法得到立足的地盘,他们也就无法搜刮财富自给自足。靠着向军政部领军饷维持开支的部队,基本很难出现官兵抱成一团的情况。
这两招可以说是最高当局调教中央军的杀手锏,不过在使用杀手锏的时候,最高当局还是会看对象的!对于他看好的嫡系将领,通常都会手下留情!
所以实际上中央军中黄埔出身的几个小团体手中都有着一块底盘。例如胡宗南就挂着个警备司令的头衔,不管官职如何升迁,这个警备司令的职务却从来不曾丢掉过。
黄浩然这次从最高当局那里得到的“精神补偿”不是别的,正是一块可以让他的第25集团军立足的地盘!相比起其他的几份礼物,这份“精神补偿”对黄浩然的意义最为深厚!
只是最高当局为黄浩然选定的地盘所处的位置显得有些奇怪,宜宾、水富、屏山、盐津、高县这五个县中的宜宾、水富、屏山这三个县正好处在四川和云南两省的结合部上,而盐津县更是位于云南省境内,高县则地处贵州境内。
一个小小的警备区地盘居然分属三省!这也就是说以后黄浩然得和四川、云南、贵州三个省的官员分别打交道协调事物,其中的麻烦是可想而知!
“居然选了这么块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地方给我做警备区,委座还真瞧的起我黄浩然啊。。。。。。”
黄浩然憋了半天,还是说出了他的胸中郁闷。蒋百里瞧着满脸郁闷的黄浩然,笑着说道:“你少在这里与我装傻?委座的用意,难道你真的不知道吗?”
蒋百里总是喜欢这样无情地揭露黄浩然的假面皮,黄浩然也不明白为什么,蒋百里总是能够看透他的心思。
“说出来又能如何?那龙云在云南扎根多年,岂是我一个小小的集团军司令能够憾的动的!将云南省境内的一个县交给我,委座不就是希望我和龙云搞摩擦吗?可惜,我还没那么雄厚的本钱!”
黄浩然很不喜欢最高当局老是这样算计他,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虽然黄浩然也曾经对最高当局使过这样的手段,但是他却不喜欢自己品尝这种手段。
“委座哪里是要你去和龙云单打独斗?他早就给你将援军找好了!你想想宜宾以东是什么地方?泸州!那可是你未来的老丈人杨森的地盘!最高当局这是要你们翁婿通力合作,给你巴结老丈人的机会呢!”
被蒋百里这么半开玩笑半认真的一提醒,黄浩然总算是彻底的想通了!事情恐怕真的就像蒋百里说的这样,最高当局在将宜宾五县交给黄浩然的时候就埋下了这手伏笔!看来杨森想要当上四川省主席,光送一个女儿与黄浩然联姻是远远不够的!最高当局还要杨森帮着他的武汉政府进入四川,顺别敲打一下云南的龙云。
最初的时候,龙云这位云南省主席对最高当局是竭诚拥护的,但后来龙云看到最高当局为人处事极其狠辣,不免对最高当局心存忌惮。
再加上云南一直有着龙、卢、安、陇四大家族,都是云南当地的军政上层集团,掌握着云南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大权。十分抗拒政府的势力进入云南。于是龙云只能处处对最高当局加以防备,极力维持龙氏小王朝独揽云南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局面。他向最高当局提出了关于云南的政治政府不能过问;军事上中央军不能入境等一系列要求。
而云南的地方银行更是与四大家族控制下的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各个银行在投资经营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冲突和矛盾,直到现在,云南仍在使用自行发行的“滇币”。
对于龙云这样的眼中钉,最高当局自然是不会放过的。抗战爆发之后,最高当局一直企图利用抗日的幌子,处心积虑想要“统一”云南。
最高当局一面派出武汉政府的大员们拼命的拉拢龙云;一面以抗战前线受损失的部队需要休整为理由,将他的嫡系部队先后向滇黔、滇川、滇康边境陆续集中。
截至1938年7月底,接到最高当局指令先后集中的部队包括:
滇黔边境:在兴仁、兴义附近整训的为第六军甘丽初部三个师;
在安顺、盘县附近整训的为钟彬部两个师;另有新二十九师马维骥部。
滇桂边境:中央军第五十四军一部
而在川黔境内更是聚集了大量的中央军部队,随时可以向云南开进。
如今再让黄浩然的第25集团军把住滇川边境,最高当局分明是想要在云南省的北面打造一只铁钳,死死掐住龙云的脖子!黄浩然甚至觉得要不是现在日本人大兵压境,最高当局很有可能已经对龙云下了手!
看来在不久的将来,黄浩然难免要和龙云这位“云南王”过过招了。。。。。。
这时候满头大汗宪兵少校突然跑过来敲车窗玻璃,徐子龙将驾驶室的车窗往下降了几公分,然后对着车窗缝隙问道:“是不是可以走了?”
宪兵少校一边用手擦汗一边说道:“是的!我这就是来通知黄将军还有蒋顾问的,警察局得知黄将军和蒋顾问被困在这一带,派了一百多名警察过来,眼下已经打开了一条通道。不过街面上的百姓还是很多,所以还请长官您跟紧前面的车辆,千万不要让行人得到空隙挤进来,否则的话还会堵上!”
坐在后排的蒋百里才冲着前面的徐子龙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就这么办吧!对付这种局面,警察局还是很有办法的。。。。。。”
第七十一章:平衡
9。71 平衡
车窗外面的宪兵少校脸上一阵发红,没想到他带着手下忙前忙后的这么久,居然到最后让一帮穿着黑皮的警察抢了他的功劳!
“黑皮狗”们能有什么好办法?无非就是用手中的警棍砸出一条通道来!虽然宪兵部队的手中有枪,但却不能对着百姓使用,这种时候警察手里面的橡胶棍反倒成了更有效的“利器”!
一脸悻悻的宪兵少校退下去之后没多久,排在车队前头的卡车和轿车便开始发动,徐子龙驾驶着梅赛德斯轿车紧紧跟了上去,而站在车两边的宪兵们也随着车队开始同步向前移动。
起初的时候前进的速度还是很慢,等到转出两个路口之后路面上的情况顿时变的开阔了起来。黄浩然和蒋百里隔着车窗玻璃看到许多穿着黑制服的警察拎着橡胶警棍站在行车道两边的马路牙子上,再往外看,则是挤成了一团的普通百姓!
不用问,武汉警察局肯定是采用了什么暴力手段,要不然那些百姓望向警察和车队的眼神里面不会带着怨恨!
“别看了。。。佑臣,有些事,我们也管不了。。。。。。”
蒋百里说完这句话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眼神也迅速变得伤感了起来。黄浩然静静的看了一会蒋百里忽然觉得他找到了蒋百里“终日逍遥”的原因所在。
正是因为蒋百里心里面很清楚这国家的问题,但是他又偏偏无力去予以纠正,所以只能用“逍遥”的表象来掩饰内心的无奈。。。。。。
黄浩然为了让蒋百里能够觉得好过一些,主动发起了新的话题:“大哥此次欧洲之行斩获颇多,为政府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意义绝不亚于一次大型会战的胜利,何不乘此机会更进一步,在接下来的武汉会战中向委座要个位置?”
对于蒋百里的军事才能,黄浩然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所以黄浩然很希望蒋百里能够有机会走向战场,用日本人的血肉去证明自己并不只是个纸上谈兵的“顾问”。
“政府里面谁不知道我是个闲人,在接下来的这场大战当中多半还是会担任顾问之类的角色,领军打仗,只能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但蒋百里的回答却彻底打破了黄浩然这个由来已久的念头,在武汉政府反而官场里面沉浮了多年的蒋百里,对许多事情要比黄浩然看的更加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