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随着抗日战争即将进入相持阶段,初期的大兵团乱战局面将渐渐减少,仗打得越来越精细。这就使得黄浩然集团中军官素养普遍不高的弱点渐渐暴露了出来。
37年全面开战之前,黄浩然将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军备竞赛上。人才培养方面基本依靠挖墙脚和德国顾问团举办的短期训练班。
从淞沪到南京再到徐州武汉,一路浴血奋战,黄浩然小集团在不断失血,同时还在不断的扩编。
精锐士兵的损失,通过大量投入新兵,不停轮战锻炼,勉强还能应付的过去。虽然士兵的质量一直在被掺水稀释,但部队战力下降的速度暂时还可以接受。
单兵素质和武器装备可以通过采购和训练在短期内得到提升,但是精英军官却不是可以短期集训培养出来的。
基层军官可以从表现优异的士兵中选拔,以战代练,基本还算够用。
但是中高级军官,特别是参谋和营连级别的军事主官,虽然损失的人员不多,但是随着,部队的编制越来越大,需求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由于中央军的主要集团均为接连作战,中层军官伤亡都比较大,武汉也没有办法提供足够的预备军官给各单位进行补充。
所以黄浩然集团只能从兼并的杂牌军中汲取养分。但是这些出身杂牌军的军官指挥水平并不高,基本都是地方讲武堂出来的。不要说黄埔军校了,就连保定军校的毕业生,黄浩然手下也没有多少。
和只拥有99师的时期,黄浩然现在麾下的精锐程度下降了不少。
自从进入武汉战场,黄浩然就一直想要整编部队,举办几个短期集训班,提高一下军官的素质,补补第25集团军的短板,但是最高当局和日本人都不肯给他时间。
出现问题长时间不整改,是必定要付出代价的。
战争是比较的游戏,你不仅需要不断的进步,还需要比对方进步得更快!
像徐兴华和徐子龙这样很早就跟从黄浩然的班底,是黄浩然现在最拿的出手的部下,但即便是他们也由于由于眼界局限,没办法看穿日军的意图,只能处于被动。
现在的黄浩然集团是虚弱的,虽然他们的司令官依旧顶着战神的名头,但实际上却早已不是无懈可击。相反,黄浩然集团的破绽正变得越来越多……
日本人的神风突击队,这一次就抓住了其中一个……
汪精卫的情报很精确,日本人知道黄浩然带的骑兵数量在五百左右,不管怎么分工配置,护卫黄浩然的兵力必然会占据半数以上。
所以当发现走入伏击圈的骑兵队有接近300骑时,日军就已经确定黄浩然必在其中。
只是由于在曹江城和王家文的的建议下,黄浩然、徐兴华等人均换上了普通士兵的服装,日军还无法确认这队骑兵中哪匹马上坐的才是黄浩然。
待到中国骑兵过后,负责拦尾的日军步兵中队迅速移动,他们的任务是要封死黄浩然的退路。
日本人不担心会错过黄浩然,因为在小山内大队设置的这个伏击圈外围还有另外两个日军大队,这是一个圆环套圆环的阵型,黄浩然即便没有被困在内环,也会被困在外环。
当然,如果能让黄浩然进入内环,那将是最有把握的。所以,在小石桥桥头否则堵头的日军开火之前,拦尾的中队只会保持沉默。
为了保证空降袭杀任务顺利完成,关东军第三步兵联队的兵力得到过加强。
就拿小山内大队来举例,每个步兵中队下辖三个步兵小队,除了各小队标准配备的机枪组和掷弹筒组,还多了一个冲锋枪组,共装备有六挺轻机枪,六个掷弹筒,十二支冲锋枪和两挺九二式重机枪,不仅火力比一般的日军步兵中队要强很多,兵力也达到了两百人。
瞧着瞄准具中的中国骑兵,步兵中队的日军指挥官们一个个兴奋莫名,觉得天大的战功已然是触手可得。他们觉得这支神风突击队一定会因为击杀了中国的战神而登上日本陆军的军史。
“总座,你觉得武汉这一仗,咱们能打赢吗?”
徐子龙没由来的提问,黄浩然却不想正面回答。这是因为他清楚,日本人还没有倾尽全力,而武汉政府已经将最后的底牌都押在了牌桌上。虽然有他和薛岳打出几场胜仗,改变了会战的进程,但总体上中国弱日本强的趋势依旧没有改变。一旦日军得到兵力上的补充,再次发起强攻,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的失败也将随之到来。
所以黄浩然只好反问一句:“怎么?你没有信心吗?”
徐子龙伸手摸了摸脑袋,嘿嘿笑着说道:“若是由总座坐镇指挥,麾下尽是咱们第25集团军这样的劲旅,武汉会战,应该可以不败……只是这天下,又有几支咱们这样的精锐呢?”
一大串的先决条件,仅仅是不败的结果,加上最后的那句感叹,说明徐子龙的内心也不相信中国军队能守住武汉,击败日军。
这代表了眼下中国军队中的主流情绪,一年多来不断的后撤,中国军队的士气快要跌到谷底,如果不是在徐州和武汉会战中,有几场胜仗支撑着,只怕早已是全盘崩溃的局面。
可笑的是,武汉军事委员会的高官们,还没有徐子龙这个警卫团团长清醒,整天喊着武汉必胜的高调。
实际上眼下的中国和此刻黄浩然一样,陷入了危急之中……
第232章:骑兵冲刺
冈村宁次和影佐祯昭组建的这支神风突击队,落地后便兵分两路,一路是桂太郎大佐的关东军第三步兵联队,另一路则是鬼冢小太郎的华中派遣军直属特战队。
虽然两支部队的任务都是设伏,但相比较而言,桂太郎大佐在明,鬼冢小太郎大佐在暗。
如今明处的关东军第三步兵联队,已经完成对黄浩然的设伏,那么暗处的鬼冢小太郎特战队又在哪里呢?
答案是,关东第三步兵联队伏击圈西北处的一面小山坡。
事实上,鬼冢小太郎特战队行军的速度比小山内中佐的步兵大队要快得多。但是两小时前,鬼冢特战队在这里便停了下来,此后一直在休息。
黄浩然的麾下是有五百多名士兵的,鬼冢小太郎认为他的特战队员没必要在对方军力最强盛的时候投入战斗。在冈村宁次的计划中,步兵第三联队是消耗品,远距离空降,落地后集结长途奔袭,对手又是黄浩然麾下的精兵,指望第三联队直接解决问题是不太现实的。鬼冢特战队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在步兵第三联队将黄浩然的卫队耗的精疲力尽之后,跳出来捅出致命的一刀。
现在,鬼冢小太郎大佐正在培养他的“刀意”。
如果将鬼冢特战队比作一把刀,那么羽柴二郎必定是最锋利的刀尖。
羽柴,这个姓在日本比较冷门,羽柴家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羽柴秀吉曾经追随过丰臣秀吉,羽和柴分别取自当时织田信长重臣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的姓。那是羽柴家族辉煌的顶点。
不过到了羽柴二郎这一代,羽柴家族已经衰落成了北海道的猎户,没有了任何光芒。
多亏羽柴二郎多年狩猎生涯磨砺出的精准枪法,参加日本陆军后很快便被派遣到中国,成为了前线作战部队的秘密武器。
从1932到1938年,死在羽柴二郎枪下的中国军人超过两百名,其中90%都是军官。凭借着这些血淋淋的战功,羽柴二郎戴上了大尉军衔,并且加入华中派遣军直属特战分队,成为了鬼冢小太郎大佐手下的一面王牌。
此刻,羽柴二郎正抱着他宝贵的狙击步枪,躺在鬼冢小太郎大佐身边的山坡上闭目养神。和特遣队其他的日军狙击手不同,羽柴二郎的狙击步枪外面抱着油布,据说,这是从关东军兵工厂借来的试制武器,尚没有装备日本陆军的最新型狙击步枪。
这便是天才的特殊待遇吧……
除了刀尖,鬼冢小太郎大佐还拥有最锋利的刀刃,真正的人形兵器——横山健次。
体重90公斤,身高183公分的横山大尉站在一群不足165的日本兵中间,看起来像个巨人。
私底下其他的日本兵都说衡山大尉就像他的姓氏一样,简直是一座横着的大山。
但这座大山却并不笨拙,相反,衡山大尉是真正的一专多能。他不但精通格斗、冷兵器和各种轻武器射击,还懂得驾驶、爆破和中国语。
南京城下,面对中国最精锐的德械师和中央教导总队,衡山大尉连战连捷,杀人无算。死在他手下的中国士兵应该算比较幸运,因为衡山大尉总是选择最快最致命的方式杀人,对方甚至没有感受痛苦的时间。
这就是横山健次——鬼冢特战队的另一面王牌。此时,他正在摆弄怀里的汤姆逊冲锋枪,成功将经过横山大尉自己的改装,射程和精度都提升了很多。
没错,他还是个枪械改装的天才。
鬼冢小太郎大佐觉得他现在手中的这柄“战刀”,实在是棒极了……
小石桥前,最后的200米,郝大国决定提速冲刺!他要利用战马的速度优势,迅雷不及掩耳的冲过小石桥。即使对面真的有敌人埋伏,这样的突然冲刺最起码也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胯下的骏马,体重大约是350公斤,再加上骑兵和武器的重量,一旦冲刺起来,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十三米,这样的冲击力是惊人的,哪怕有五六个步兵拦在正前方,也可以直接撞翻出去。
只要枪声一响,后方的大队便能得到示警,卫队清一色都骑着马,要不陷入缠斗,在这片地界没有谁能留住他们。
“八嘎!我们被察觉了!大佐阁下,命令射击吧!”
警卫营前锋郝大国的表现将守在河滩上的机枪中队中队长松尾少佐吓了一跳。对日本人来说,郝大国带着骑兵出现的时间很不好,原本守备桥头的步兵中队刚刚开始后撤,原本设置好的机枪阵地都经过简单的加固,即便撤退时加以伪装,也难免会留下痕迹,很容易暴露。
而且即便是桥头前的伪装能够瞒过中国人,不远处的胡家窝棚,全体村民的尸体可就堆在祠堂里,已经起了疑心的中国骑兵不可能不进去查看,有时候,一样得暴露。
所以松尾少佐认为应该立即开火,在狭窄的桥面上将中国骑兵全部消灭掉。
至于黄浩然那边,按照现在关东军第三步兵联队覆盖的区域,既然先锋已经到达了小石桥,那么黄浩然带着主力一定已经进入了伏击圈。
同样是暴露,不如选择自己先动手,最起码可以占个先手的便宜。
“不!再等一等……我们要确保黄浩然陷入的深一些!这些骑兵先锋全部逃走了也无所谓……晚一分钟开枪,就可以多一分的把握!我们的目标只是黄浩然,只有黄浩然而已!即使杀掉全部的骑兵,如果黄浩然跑了,那就是失败!同样,哪怕我们一个骑兵也没有杀掉,只要杀死了黄浩然,那……就是胜利!”
两百多米的距离,骑兵通过的时间只有十几秒,所以差不多当小山内中佐说完这些话,郝大国他们已经冲过了小石桥。
战马冲刺的速度极快,精神的高度紧张,再加上夜间糟糕的视线,郝大国他们遇到他们设想中的伏击。在日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