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闲人-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臣皆是大惊失色。

    “你——!”

    褚遂良也是心头一震,一时竟吓得不敢出声。

    韩艺立刻道:“右仆射,这可是陛下的大殿,陛下都没有说话,你凭什么拿人,这门口的禁军是你家养的,我就纳闷,究竟这里是谁说了算。”

    长孙无忌听得第一反应,就是望向李治。

    然而,李治却是好像什么都没有听见似得,面如止水。

    褚遂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却被韩艺给咬住了,其实这种情况也常常出现,李世民的时期,侯君集、房玄龄等重臣也经常嚷嚷着要拿人治罪,但是韩艺都说出这种话来,褚遂良心中有些慌乱,立刻向李治行礼道:“陛下,你可都瞧见了,韩艺在这朝堂之上大放厥词,诬陷忠良,口出大逆不道之言,还请陛下治韩艺死罪。”

    这若是李世民坐在上面,也不会因此怪罪褚遂良,肯定是要治韩艺的罪,这话实在是太大逆不道了,但是现在坐在上面的是李治,韩艺说的全都是实话呀,他当然不会帮褚遂良,但是话可不能这么说,笑道:“右仆射一直以来都对朕无比忠心,处处为朕着想,而且还是父皇亲自任命的顾命大臣,岂容他人挑拨,右仆射大可放心。”

    褚遂良听得心中一喜,哪知李治又朝着韩艺道:“韩艺,朕念在你第一次上朝,就给你一次机会,倘若你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朕绝不轻饶你。”

    如此一说。褚遂良倒也不好再过纠缠,毕竟韩艺前面那一番话,让他还是心有余悸,不敢再去顶撞皇帝,但是如果韩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他当然不会放过韩艺。

    “遵命。”

    韩艺一抱拳。朗声道:“微臣认为户部尚书让微臣关闭市集,乃是为了掩盖自己手下的无能。偌大的两市,后面还有朝廷支持,却被一条小巷弄得人流减损过半,这可不是小问题,户部此时却还不自我审视,反而将过失怪罪在微臣头上,这实在是令微臣难以服气。是,如果微臣关闭市集。一切又会如常,但是我大唐就很难再进步了。前面谏议大夫说的没有问题,恰恰就是最大的问题。

    去年陈硕真叛乱,究其根本,不过就是一场洪水,一场洪水就能江南烽烟四起,这就是问题,如果非得等到问题暴露出来。才去解决,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这治国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哪怕就是没有问题,我们也应该想方设法变得更加强盛,决不能骄傲自满,况且我大唐还没有到没有问题的地步,还有很多百姓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维持。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忧患意识。只会一味的吹捧盛世,活在自己的梦中,那这个国家都非常危险了,因为我们的敌人正在愤图强,当初汉朝文景之治。武帝驱逐匈奴时,试问谁又会想到后面的三国争霸。”

    他滔滔不绝,李治听得频频点头,这确实可以说是警世之言,应当虚心接受,瞧了眼褚遂良,虚心问道:“右仆射,你以为韩艺此话可对?”

    褚遂良面泛难色,行礼道:“韩艺此话虽不无道理,但是他触犯律法,也是不容辩解的事实。”

    韩艺笑道:“右仆射,我们北巷养活数百人,又给上百人提供了生计,还令平康里也因此变得更加安定,如果这也是犯法的话,那我无话可说。现在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北巷,而是在于两市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在百姓的需求,需要改变了,右仆射却试图将揭露这个问题的人给杀了,从而掩盖问题所在,这难道是右仆射的治国之论?”

    沉默许久的高履行突然道:“韩御史口口声声说两市存在严重的问题,那我倒想请问一下韩御史,究竟两市有何问题所在?”

    韩艺笑道:“我前面已经说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愿闻其详。”

    说到做买卖,韩艺那是相当能忽悠的,口若悬河的说道:“两市是朝廷规定唯一可以做买卖的地方,除此之外,再无市集,故此两市才会显得非常繁荣,但也因此让人失去了进取之心,两市的繁荣,只是虚有其表罢了。如果没有强大匈奴,汉武帝还能否打造出一支强大的王者之师,致使漠北无王庭吗?要是当初没有颉利那么强大的对手,我大唐军队现在还能无敌于天下吗?我看也未必,如果失去了竞争,那么就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两市现在缺的就是竞争。一旦有了竞争,才会取得进步。

    你看我们说了这么多,都只是一味的在弹劾我擅开市集,却从未有人思考过,为何两市会因为北巷的出现,而导致人流减损过半?而且对方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商人,朝廷难道不应该为此感到羞愧吗?这是一个大国该有的气度和胸襟吗?太宗圣上能将魏公视作一面镜子,这是何等的胸怀,为何两市不能将北巷也视作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那些不足的地方。”

    韩瑗突然站出来道:“两市虽属朝廷,但是朝廷很少介入两市的买卖,若是因此将过失归咎在户部头上,这未免有失公正。”

    韩艺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统帅也没有介入士兵的日常训练,打仗的又是士兵,凭的也就是日常的训练杀敌,为何仗打输了,又要怪统帅?哦,现在倒是可以这么说了,不是我军无能,只怪敌军太强,可惜各位不能一句话,就让敌军飞灰湮灭,也就能欺负一下自己的百姓。”

    “你——!”

    韩瑗被韩艺驳的满脸通红。

    李治见也差不多了,朗声道:“韩艺在北巷开市集,虽有违朝廷法度,但是鉴于平康里的特殊性,若将此定罪,也有失公允。另外,韩艺说得非常对,两市因缺乏竞争,以至于停滞不前,而且,长安人口近来年增加不少,两市恐怕已经容不下这么多百姓,为求两市能够更好的展,朕今日在此,特许韩艺在北巷开市集,但是,仅限于平康里,倘若出得平康里,朕必将严惩不贷。”

    那些还准备上前找韩艺理论的大臣,见皇帝铁了心站在韩艺这边,倒也不敢冒头了。

    别看李治处处警告韩艺,但其实都是在偏袒韩艺,不管韩艺说了再大逆不道的话,他都没有去动怒,这么明显的偏袒,蠢子都看得出来啊!

    “皇上圣明。”

    韩艺立刻高呼道。心中暗爽,平康里?呵呵,那就是说,我还是可以扩展的,真是太感谢了,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去收地了。

    李治瞧了韩艺一眼,沉声道:“韩艺,朕再跟你说一遍,这朝堂议事,非街边吵骂,这里站着的可都是我大唐功勋,你今后若再如今日一般,胡说八道,不懂尊卑,到时可就别朕不讲情面了。”

    韩艺躬身道:“微臣知罪。”

    说着他又向褚遂良、高履行等人一一道歉,“右仆射,高尚书,韩侍郎,戴侍郎,方才下官言语冲撞了各位,还请各位念在韩艺年幼,莫要跟韩艺一般计较,韩艺跟各位赔礼道歉了。”

    这小子还真是够机灵的。李治又看这褚遂良他们。

    这风头都让你们给占了,岂是一句道歉能够弥补的。褚遂良自然不屑于接受这一份毫无诚意的道歉。

    高履行见褚遂良不吭声,皇帝又在那里看着,心想,此事因我户部而起,自然得由我户部出面。呵呵道:“韩御史年纪轻轻,竟有这番本事,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说着他又想李治行礼道:“陛下,两市之变故,臣责无旁贷,还请陛下治臣之罪。”

    李治忙道:“高爱卿何出此言,你身为户部尚书,掌管的是天下钱粮,岂能照顾的面面俱到,况且两市之事,亦非你之过,究其根本,还是因北巷而起,但朕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有竞争,才有进步,朕希望他日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繁华的两市。”

    “多谢陛下宽恕微臣。”

    高履行说罢就退到一边去了。

    李治扫视群臣一眼,心想,你们的事解决了,该轮到朕开口了。道:“韩艺方才说的,这治国之道,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朕觉得非常有道理。既然你们这些五品大员都无话可说,那朕就问问韩艺这个八品小官,这治国之策。”

    这真的就是在打群臣的脸了,你们不说是吧,我还就不问你们了。

    治国之策?汗!好像装逼有些过头了。

    韩艺心中犯难,但是见李治急于出这口恶气,不说不行,心念一动,突然想到崔戢刃的那番话,急忙道:“陛下,微臣刚刚上任,对于我大唐很多情况都不太了解,不敢贸然献策。但是微臣认为,一切制度、政策都应该与时俱进。正如谏议大夫所言,贞观年间,百废待兴,外有强敌,内有天灾,但也因此,其中很多政策都是因当时的情况而出,然而如今,我大唐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可谓此一时彼一时,贞观时期的一些政策用在当下是否还合适呢?”

    ps: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啊

    韩艺作为千门高手,倒也通得政治,至少忽悠人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并不了解如今的时政,你要他说出具体分析,那是不可能的,故此,他才避重就轻,说了一个大概的方面。

    与时俱进。

    这四个字放在任何时期,都不会有错的。

    “好!说得好!”

    李治听得极为开心,拍着案桌道:“好一个与时俱进,与朕之所思,真是不谋而合啊!”

    “妙!妙!妙啊!”

    从一开始沉默到现在长孙无忌突然站了出来,呵呵笑道:“韩御史的这一番话,说得真是太妙了,可谓警世之言。”

    这个老狐狸想干什么?

    韩艺不禁诧异的瞧了眼长孙无忌。

    李治也是一愣,随即欣喜道:“太尉莫不是也赞成韩艺此言?”

    “老臣十分赞成。”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不瞒陛下,自从贞观后期起,老臣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我大唐变得更加强盛,但老臣无能,未能想出合适之法,又怕辜负先皇的托付,故此只能步步为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李治连忙道:“太尉此言过谦了,朕即位以来,全亏有太尉在旁辅助,稳固朝纲,施大治于国,我大唐才有今日之盛况,太尉是功不可没啊。”

    “老臣愧不敢当。”

    长孙无忌躬身一礼,又道:“然如今,韩艺提出与时俱进的治国方略,老臣觉得大为可行,甚至可将其定位我大唐永久的治国之策。”

    李治听得大喜,道:“太尉所言极是,朕也是这般想的。”

    这君臣、舅甥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一旁的大臣都看懵了,这与时俱进没有错,但是韩艺那番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说当今的政策都已经过时了。当今的政策皆是出自长孙无忌之手,摆明就是指责长孙无忌,但是这长孙无忌不但没有反对,反而举手赞成。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长孙无忌又道:“但是陛下,老臣有一言,望陛下能够采纳。”

    李治道:“太尉请说。”

    长孙无忌道:“陛下虚心纳谏,励精图治,实乃百姓之福。天下社稷之福。但是陛下,你可还记得前朝炀帝?”

    李治愣了下,道:“这朕当然记得,不知太尉此言何意?”

    长孙无忌道:“都说这打江山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