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瞧了眼武媚娘,道:“方才舅舅来找过朕。”
武媚娘心里咯噔一下,虽然她已经当了皇后,但是她也害怕长孙无忌,道:“太尉来找过陛下?”
李治点点头,坐了下来。
武媚娘赶紧也坐了下来,担忧道:“太尉来找陛下,是为何事?”
李治就将长孙无忌求死求致仕的事,告诉了武媚娘,当然,至于长孙无忌后面那一番话,倒是没有说。
武媚娘震惊不已,这——这都无法形容了,她也觉得好似在做梦,过了好半响,才反应过来,一时间不但无喜,反而忧心忡忡,女人善疑,这是天性,武媚娘也不例外,她也在思考,长孙无忌这么做是包藏了怎样的祸心,但是如今的她,在长孙无忌面前,还显得非常稚嫩,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试探道:“那陛下如何看?”
李治叹道:“其实舅舅滥权过度是有先例的,父皇还在世时,就已经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是父皇非常相信舅舅,他人越是这么说,父皇就越重用舅舅,直到后来母后出面,让舅舅致仕,当时舅舅立刻听从了母后的建议,上奏致仕的,是后面父皇又再启用了舅舅。
舅舅一生都忠于父皇,当初为了朕也是奋不顾身,为朕保驾护航,如果当时舅舅不是集权于一身的话,那么朕也不可能顺利登基,但是这权力一旦揽上了,就难以再放下了,舅舅也有他的苦衷。朕看舅舅今日将权力交还给朕,恐怕多半是出于舅甥关系,若非如此的话,他难道就不知道,一旦失去了权力,他将可能有性命危险,毕竟朝中有不少人都对舅舅怀恨在心,一般权臣走到这一步,也只能走到底了。倘若没有这层关系,朕估计舅舅绝不会轻易服输。”
什么是舅甥关系,就是长孙血脉。
在长孙无忌坦白之后,李治突然也开窍了,想得也是非常透彻。
武媚娘一听,不再多言了,她虽然心中还有怀疑,但是她知道李治已经相信长孙无忌,她除非有证据,否则的话,只会引起李治的反感。况且长孙无忌致仕,那总归是好事啊,只要长孙无忌坐在那里,总是心中的一根刺,他会不会反击,他有没有能力反击,看不到的总是令人害怕
注定这一日的早朝是充满了震惊。
长孙无忌正式上奏请求致仕。
李治再三拒绝之后,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所有的大臣都是呆若木鸡,这又是什么套路?
这太匪夷所思了,长孙无忌半天不出招,结果一出招,就是致仕,这真是太诡异了。
都以为这里面有什么阴谋,亦或者长孙无忌和李治私下较量了一番,结果输了,因此致仕,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
但不管怎么样,长孙无忌这个凌烟阁第一功臣,终于脱去了官服,回家颐养天年去了。
是长孙无忌的阴谋,还是真的服输了?
这局势越扑朔迷离了。
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也是一头雾水,退朝之后,就立刻跑去求见李治,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都还在武装自己,敌人怎么就投降呢?
李治倒也没有细说,只是说暗示这是他跟长孙无忌商量好的。
许敬宗是坚决倒长孙派,只要让他逮着机会,他就是要弄死长孙无忌,因此一口咬定长孙无忌是有阴谋的,不能轻信,暗示李治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可他也不想想,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你斩草除根,你要除谁呀?
李治狠狠训斥了许敬宗几句,那是不留余地,警告他们不能再这么说了,导致准备言的李义府赶紧将话吞了回去,差点没有噎死。
但是许敬宗这人生平最恨两人,第一个就是长孙无忌,第二个就是韩艺。对长孙无忌他是又恨又怕,虽说不急于一时弄死长孙无忌,但是他看到李治似乎与长孙无忌缓和了,这让他甚感恐慌,于是又跑去找武媚娘,大呼阴谋论。
武媚娘听他说了半天,连个所以然都没有说出来,张嘴就是吹,也喝止了许敬宗。武媚娘又不傻,李治之所以让她参与外廷事宜,是因为她是坚定站在李治这边的,她已经知道李治的态度,不管她心里怎么想的,她都会喝止许敬宗。
其实武媚娘心里也没有底,于是叫人去请韩艺,因为许敬宗他们的建议,甭管有理没理,都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韩艺就刚好相反,比较客观一些。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韩艺才姗姗来迟。
行礼过后,武媚娘开门见山道:“关于太尉请求致仕的事,你可有听说?”
韩艺道:“我也是刚刚来的时候听说的。”
武媚娘问道:“那你如何看?”
“抱歉!我——我现在都还震惊当中。”韩艺讪讪道,其实他心里高兴的要疯了。
武媚娘噗嗤一笑,又抿了抿唇,道:“那你先喝口茶吧!”
“是。”
韩艺赶紧喝了口茶,愁眉沉吟片刻,道:“皇后是担心太尉这么做,是另有目的?”
武媚娘道:“倒也不是,只是这事来的太突兀了,令我有些不安。”
我必须忽悠她接受这个事实,免得她担心过度,对将来我的势力痛下杀手,那我就白忙活一场了。韩艺不知道长孙无忌跟李治说了些什么,但是他心里也担心李治或者武媚娘会对关陇集团赶尽杀绝,道:“咋一看上去,这确实有些让人始料未及,但是若仔细想想的,我觉得这倒也在情理之中。”
武媚娘黛眉一皱,道:“此话怎讲?”
韩艺道:“目前太尉的处境本就非常尴尬,要么他就强硬回击,可是从褚遂良被贬到如今,太尉始终未一言,或许是害怕,或许是太尉不想跟陛下闹僵,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太尉是没有反击,而且错过了最佳的反击时机。那么太尉既不反击,又留在朝堂上,皇后不妨想想,太尉是不是会非常尴尬?”
武媚娘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你说得到也有些道理。”
韩艺又道:“如果从这一点来看,太尉选择致仕,也在情理之中。”
武媚娘道:“太尉在朝中也有不少敌人,难道就不怕失势之后,会遭受到报复。”
韩艺想了想,道:“这或许就是太尉最为高明的地方,不管他是留在朝堂上,还是离开,任何人要对付他,先一点要得到陛下允许,关键还是在于陛下,如果他继续留下去,可能就导致陛下会亲自对付他,如果他离开的话,将权力交还给陛下,那么陛下说不定会感激他,并且保他,只要陛下坚决保护他,那么就谁也动不了他。”
他这么一说,武媚娘倒是信得七分,关键是李治如今的态度也正是如此,对长孙无忌的怨气变成了感激,这也是为什么许敬宗被训的原因。
韩艺又继续道:“皇后,不管太尉是有何目的,他留下来比离开,对皇后的威胁要更大,既然他主动将权力交还给陛下,至少对皇后的威胁就小多了,那皇后又何必去担忧了。当然,在面对太尉时,皇后也不能麻痹大意,还是小心谨慎一点。”
武媚娘点点头,心想也对,相比较起来,长孙无忌离开朝野,当然是好事。同时自己要保持一个警惕的心,注意着对方,这样就行了。
就在他们谈话时,又有一个老臣子去找李治了。
这个人就是于志宁。
当初他并未表任何意见,但是他心里是反对的,只是他又比较谨小慎微,不太敢言。
如今他见长孙无忌竟然请求致仕了,也知道长孙无忌是服输了,心里不禁开始嘀咕了,这长孙无忌一走,在反对派中,他的辈分就最高了,那么许敬宗、李义府等人肯定会盯着他了,他于家有的是钱,他曾祖父于谨可也是西魏八国柱之一,在关中地区极具势力,哪怕是不当这官,他也什么都不愁,而且他又不太眷念权势,他唯一害怕的就是会走上李道宗他们的老路,毕竟他见过太多的开国功勋走向族灭的道路,就下定决心,这官可不能再当了。
于是咳着嗽就来找李治,我也要致仕。
李治虽然恨屋及乌,在废王立武之事上面,对于志宁也不爽,但是于志宁这人,谦谦君子,为人正直,而且才华横溢,一开始就在弘文馆当任大学士,不常说话,惜字如金,但是只要他开口,他的话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常以义匡主之失,不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非常看重他。
事到如今,李治也不是很记恨他了,就不肯答应,右仆射褚遂良已经被贬了,长孙无忌也致仕了,你这左仆射也走的话,一时半会哪里去找人补上啊!
但于志宁确实被吓坏了,他不想临老还连累子孙受罪,放下了君子的身份,死缠烂打,哭天喊地,我这么大年纪了,身体不行了,有心无力,含着泪乞求李治放行。
李治也知道于志宁的性格,长孙无忌一走,他肯定不会当这出头鸟的,即便他今日不答应,明日于志宁还会再来的,被弄得一个头两个大,只能点头答应下来。
这样一来,朝中四大巨头,也就是贞观时期遗留下来的大臣,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李勣,一下子就走了三个,唯独剩下李勣一人,可是李勣只会统兵打仗,治理国家非他所擅长的,等于权力全部还给了李治。但同时国家最高决策机构呈现极度空虚的状态,这可是从未有过的。
这也预示着一轮新的洗牌已经开始了。
ps:求订阅,求订阅,求订阅……(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八章 新时代的来临
太尉府。
“爷爷!听说你致仕了?”
长孙延满头大汗跑到后堂,连门都顾不得敲,直接走了进去,震惊的望着正在看书的长孙无忌道。
长孙无忌放下书来,先是点了点头,随即笑问道:“延儿,你认为爷爷这么做是对还是错。”
“孙——孙儿不知。”
长孙延略显心虚道。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道:“你小子,没有说实话啊。好了,这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你就安心在训练营待着吧,不要在有所顾忌了,爷爷希望你将来也能够为大唐出一份力,延续我们长孙家的荣耀。”
他心里明白,其实长孙延一直对于他把持朝政也不太满意,这有违君臣之道,这也是长孙延不愿入仕途的唯一原因,因为他已经预计到,长孙无忌可能会与李治生冲突,如果他一开始就入朝为官,一旦长孙无忌和李治生了正面冲突,他是尽孝,还是尽忠?这个让他很为难,如今长孙无忌致仕,反而让长孙延变得轻松了,不会再有任何负担了,他可以尽情一展心中的抱负。
所以,长孙延肯定也希望见到这种局面。
正当这时,那个胖管家走了过来,道:“老爷,户部尚书来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快请他进来。”
长孙延微微一怔,道:“爷爷,孙儿就先告退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
过得一会儿,只见一身布衣的高履行走入进来,拱手道:“弟履行见过兄长。”
长孙无忌呵呵道:“文敏,我就料到你会来的。”
高履行尴尬一笑。
“坐吧,坐吧。”
待高履行坐下之后,长孙无忌就道:“文敏,你不能退。”
非常简单明了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