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许阳的十八世纪-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如海确实在赌,赌皇帝那颗被毒品侵蚀的脑袋一时半会儿缓不过神来,他的家人们就能趁着这一点空挡逃出去,他也正好趁机把该处理的事情处理掉。从去年让许阳去跟太上皇见面的那一天起,他就做好了有这么一天的准备,孟姨娘的户籍早被他偷偷迁了出去,还给她的名下偷偷置办了宅子田地。家里的下人本来就不多,在官府备案的更是没几个,才经历过岳家的事情的林如海早早就把几个在册的下人消了籍。这会儿到了这个地步,林如海万分庆幸:正是有了自己当日未雨绸缪的举动,现在才不会过于手忙脚乱。真出什么事儿,只要把各人的契书还了他们,也就行了。

孟姨娘跟林如海大吵了一架,她跟别的下人不同,下人们只要不在册按照国家的法令是怎么也牵扯不到的,可孟姨娘却是林如海正经的妾,良民出身的她算是正经的家眷了!真出什么事儿想走也走不了,只有提前离开,到时候户籍上没这个人,谁专门去追究个一个被遣出门的老妾?可孟姨娘怎么肯走,只说要死就一起死,孟姨娘犯起倔来八头牛都拉不回,林如海见嘴皮子磨破也说不动她,最后一怒之下让人把她硬塞到车里拉出了林府。

第二天早上,城门刚一开,一大溜儿马车浩浩荡荡的就开了出来,这是许家的车队。黛玉领着鸳鸯在许太太的车里呆着,许阳则骑了马在一边跟着。

一些许阳的朋友闻讯过来相送,大部分人以为他的母亲病危,要落叶归根,所以不停地劝慰。几个隐隐猜到点儿事实的人并不敢吭声,只骑了马在一边默默的跟着。

艾达令悄悄的对许阳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扬州也一样?”许阳点头,也轻轻地回话:“大江再宽,总比不上大海辽阔。”艾达令这才松了一口气,神色缓和了许多。

一行人行至通州,许阳把车上的人叫下来,告诉他们此行并不是回扬州,而是出海,他拿了身契,一一还给不愿出海的下人,又给了他们银两,告诉他们可以回扬州,也可以去京城投靠陈蓝实。剩下的人,则迅速的重新上了马车,直奔天津而去。

赶到天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天津港离天津还有百十里路。一行人只得先找逆旅胡乱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重新上路,走到半路就遇到弗朗索瓦的仆人前来报告,说他找到了一搜准备出海的商船,船很大条件很不错,原定四月初六就该出发的,偏一个大货主路上遭了盗匪,人货全没了。结果到了出发的时候还空了半条船,船长不愿意出发可是其他客人早就急了。这会儿听说了弗朗索瓦一行的人数,一算,正好能把那货主预留的最好的一整层舱室给他们,货仓也足够。弗朗索瓦的这个下人已经把仓库里的瓷器跟别的货品都运上去了,顺便还置办了不少海上要用的东西。因为是帮忙凑数,所以船费还打了折。现在他们只要赶到天津港,就可以出发了。

许阳站在甲板上,看着岸上的建筑物越来越远,越来越小。他听见身边传来黛玉低低的声音:“这就是大海么?果然很辽阔。”扭过头,看到黛玉披着披风站在一旁,海风把她的披风吹的飘了起来,她的脸上犹有泪痕,可眼神却十分的坚定:“哥哥,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对么?”

许阳点点头:“是的,一定很快!”

公元1797年4月8日,在来到这个世界的第八个年头,许阳终于离开了中国的土地,踏上了他的流亡之旅。

※※※

丁巳年四月六日,江厉帝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重新掌握了政权,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弑父的君主,他的作为彻底摧毁了国人对于君王作为“圣人”的最后一点偶像崇拜。

同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鬼节。孝帝之第九子忠顺王率三千京卫指挥司兵马携西洋火器攻入了紫禁城,打着除乱国暴君,诛杀父孽子的旗号想要杀死亲兄江厉帝。江厉帝带着宠妃吴贵妃周淑妃躲进藏凤阁,由于玉玺还在江厉帝手中,忠顺王不敢轻举妄动,两方僵持至深夜。是夜,江厉帝毒瘾发作,求鸦片而不得,扼死周淑妃,他本人则被吴贵妃刺死。这一天正是厉帝重新掌握权柄后的第一百天,史称“百日复辟”,许多人因为他在位后期的种种残暴昏聩的行为而称他为“最后的暴君。”

吴贵妃献玉玺于忠顺王。三天后忠顺王拥立吴贵妃之子,十三岁的水长生为帝,囚禁太子一家于旧宫室内。

九月四日,直隶总督风至诚,两湖都督明盛,两江都督任远等十八省大军兵临城下,以勤王为名,要求拨乱反正,擒拿造反的忠顺王。九月十三日,京卫指挥司指挥同知夏光雄斩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忠顺王的亲信京卫指挥使翁庆童,迎勤王大军入京。

九月十四日,忠顺王伏诛,伪帝于骚乱中被误杀,吴太妃自尽,前太子水重澜登基,他就是江敬帝。敬帝因幽禁期间受尽折磨,登基后身体一直不好,他性格柔和,十分重感情,虽于国事并不擅长,却愿意听取朝臣的意见,尽管在位只有一年零一个月,却在死后得到了“敬”这个比他父亲好得多的谥号。

戊午年十月十八日,敬帝病故,年仅十二岁的太子水团登基,三个月后水团薨,敬帝嫡次子水回登基,五月后薨。众臣欲立敬帝嫡三子水园为帝。陈太后哭拒之:“我育三子,如今仅剩其一。卿等都是五尺男儿,就不能放过我们孤儿寡母么,非要逼我最后一个孩子去死么?”

被幽禁的日子并不只是失去了自由,水重澜一家人的健康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伪帝不敢直接杀死没有犯错的哥哥,但却是不愿意他威胁到自己的位置的,几个月吃着慢性的毒药,这一家人的身体没一个健康的。而皇帝这个位置太过劳心费力,对于这样的父子几人确实是催命符,陈太后说的确实是大实话。

陈太后的话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荒谬的一幕:找不到乐意做皇帝的人。由于文帝只有孝帝一个儿子,而孝帝十六个儿子在他退位那年就只剩下三个了,如今到了这个时候,孝帝的直系后代能找到的唯有忠靖王父子,以及敬帝三子水园。忠靖王远游未归,忠靖王世子水重辉闭门谢客不出门,死了皇帝丈夫跟两个皇帝儿子的陈太后抱了小儿子声称谁敢逼他小儿子做皇帝那就是咒她儿子死,她就立刻一根绳子吊死,结果皇位的归属成了大问题。两年里死了一个太上皇四个皇帝,朝政由各派系大臣把持,没有任何一个宗室有信心能够做个有实权的皇帝,更别提皇帝的迅速替换让宗室们对做皇帝的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怀疑。于是皇位犹如烫手山芋般被推来推去,僵持了五个月后,最后由文帝的六弟的四世孙水重乐得了帝位。

己未年十一月,水重乐登基,史称江炀帝。炀帝登位前家道中落,只是个闲散宗室,乍一当皇帝,他有些战战兢兢忍了半年,便逐渐开始露出了本性,一年里三次大规模分封后宫,又多次提拔后妃亲眷为官。在过去的两年里习惯了有事大家一起商量的朝臣怎么能够忍受又一个可能的厉帝出现?更何况这个皇帝根本没有什么根基。在水重乐登基一年之后,众臣一起把他撵下了台。

此时已经是庚申年年底,炀帝退位后谁来当这个皇帝其实是个大问题,所以大家才多忍了这个二货好几个月,正好这个时候终于旅行归来的孝帝幼子忠靖王水叁儿——他自幼身体不好所以被父母起了这么个贱名儿——一路哭号着从天津港哭到了北京城外,在孝帝与文慧皇后的坟前哭晕过去,等醒过来,发现远房侄儿被赶下了台,自己莫名其妙的成了皇帝。

朝臣们选他做皇帝的理由很简单,这家伙出国多年,在国内没什么根基,他又最散漫,一定不会对朝政指手画脚,这样大家就可以继续敬帝在位时期那种“有事儿大家商量,不用担心BOSS发动蛮不讲理的等级压制”的状态。

不过大家还是预料错了一点。这位后来得到了“德”的谥号的皇帝实在不是一般的懒!开国皇帝的上朝制度已经够松散了,他又更进一步。每月一朝,且不必行跪拜之礼。“曾经,我们的大臣可以与君主坐而论道,先贤可以这样,我们自然也可以这样。”从这一刻起,中国在专制的路上越走越乱的步伐终于被终止了,君臣关系慢慢的拐回来“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局面。随后的制度进一步被细化,皇帝逐渐从权利的前台撤出,大江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成为了内阁制国家。

许多人回顾这段历史,会认为或许江德帝未必是因为什么进步思想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只是懒而已。可是不得不承认,权力这朵瑰丽的罂粟不是所有人都舍得放弃的,而江德帝从制度上杜绝了后人再想重拾绝对权力的可能。

江德帝在庚申年十一月一日正式登基,次年改年号为开元,开元元年正是1801年,历史的步伐迈入了十九世纪。而中国,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江德帝生性散漫偏又十分的执拗,的他在位期间不顾绝大部分朝臣的反对,让鸿胪寺少卿许阳陪同太子水重辉屡次出访多国,了解了许多外国的文化。开元十七年,江德帝传位给太子,自己再次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程。

刚刚在欧洲经历了拿破仑被流放的事件的巨大震撼的水重辉对皇位没什么欲望,在他看来,王朝的毁灭正是因为皇室对权力的过度把持。水重辉在位期间延续了他父亲不作为的习惯,他对皇室最大的维护就是在交出身为皇帝仅剩的最重要的权力:首相罢免权后争取到了“皇室优待条例”这个让当时的宗室们称为“败家皇帝弄出的败家条例”的奇怪东西。其中包括皇室人员每年可以得到的国家补贴,做生意可以得到的免税条款,与此相对的却又对可以享受这个条例的成员人数做了严格的限制,可以说,这个条例包含了种种当时看来荒谬而没有尊严但是几百年后却被后人们称为相当有远见的东西。

这里需要感谢英吉利人,他们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让习惯于内斗的大江朝臣学会放下争议一致对外。从洋鬼子的洋枪火炮堵在了天津港的那一刻起,成为亡国奴的危机感迅速的让几派打的像乌眼鸡似的朝臣明白了求同存异的真谛。

两场鸦片战争时隔七年,都是在江德帝在位的期间打的,全都以大江的胜利告终。懂得一些国际法的江德帝迅速的向朝臣说明了战争赔偿这些乱七八糟的惯例,对英国人恨之入骨的许子清自告奋勇的带了精通英吉利语的外甥许阳前去谈判。由于大江这边扣了大批的英吉利士兵与小贵族,所以英国人很乖的答应了种种赔款,并且很快先付了首款。不过,后续战争赔款当然拿不到手里,毕竟大江没有力量跑到地球另一边收钱。但是英国人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从此以后他们将面对超出平均水准整整五倍的关税,直到大江海关扣足了战争赔款——更可恶的是这比赔款每年都要增加相当比例的利息,所以这笔款子越赔越多。这个事件在全世界都算是一个经典笑料:原本可以勒紧裤腰带三年内付清的赔款,英国人通过赖账,让他们的商人在此后一百年间付出了多了几十倍的利息。直到1922年,在英国商人的强烈抗议下,英国首相访问大江,通过三个月的谈判,终于用7000万英镑的友情价了结了这笔让他们的内阁被骂了一百多年的官司。

当然,这都是很久很久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