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是最好的管理者-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万人的市场调查中,马丁尼兹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一个问题:您认为西尔斯有资格进入哪些领域?马丁尼兹说:“我们在涉足一种新领域前,总会事先问问顾客的意见。” 

  现在顾客“同意”西尔斯销售五金、家电和汽车配件,西尔斯的先遣军自然理直气壮地开进了这些领域。事实上,西尔斯早在10年前就有开办五金店的计划,但由于遭到百货店经理们的反对而被迫放弃。现在,马丁尼兹认为五金业会成为西尔斯发展最强劲的引擎。尤其是在家庭仓库(Home Depot)的五金业获得成功后,他对这一点更加深信不疑。马丁尼兹说:“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对零销商们极力推崇的商品向来置之不理。这种品味上的隔阂常使零销商不知所措。”尽管马丁尼兹对五金业寄予厚望,但他仍然十分谨慎,因为家庭仓库的铁锤已悬在了他头上。 

  现在家庭仓库的执行总裁贝尔尼·马库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西尔斯的动向。这位自诩为“铁金刚”的五金巨头过去从没把西尔斯放在眼里,而现在,马丁尼兹成了他最畏惧的敌人。 

  没过多久,马丁尼兹就在五金业展示了杰出的管理才能。当他发现加利佛尼亚的一家五金连锁店生意异常火爆时,他立即把它召到了自己的麾下。这家名叫果园供应(Orchard Supply)的五金店用马丁尼兹的话来说,将会成为横扫五金业的“铁甲战车”。马丁尼兹之所以看好“果园”是因为它具有尊重顾客,敢于革新的健康企业文化。 

  驾驶这辆新战车的是西尔斯五金业主管格瑞·克里特顿。现年43岁的克里特顿,纯正哈佛MBA出身,已被公认为是马丁尼兹的接班人。克里特顿自1996年1月起接管西尔斯的五金连锁店,一个月内他就组建了新的管理队伍。在他手下干活的12名经理中有9名来自“果园”。克里特顿非常喜欢“果园”这个名字。他已决定把西尔斯五金部更名为“果园”,并把他的办公室迁往圣何赛的“果园”总部。 

  在五金业站稳脚跟后,马丁尼兹又把目光投向了经销业,如得克萨斯的Eagle Pass和明尼苏达的Thief River Falls,这些经销店已成为西尔斯增长最快的零销单元。1993年马丁尼兹关闭了遍布美国乡村的2200家批发店,这些批发店不但耗费了大量资金而且盈利微薄。几年来,马丁尼兹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西尔斯在美国乡村的大众品牌形象。开设经销店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这种小型的经销店几乎不需要马丁尼兹投资,他只需花1万美元就能把西尔斯的蓝色标志印到经销店的大门上。不过西尔斯对这些经销店并没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它所要做的就是提供货源、制作广告并控制价格。商店的运作资金及证券股票都由当地经销商负责。他们从营业收入中提取经办费,其余的货款全都交还给西尔斯。马丁尼兹把这种独一无二的营销方式称为“协同作战”。 

  现在这项业务是由44岁的执行副总裁泰特斯负责。他本人认为自己在西尔斯的这些年一无是处,因为他沉迷于到处开专卖店。但在马丁尼兹眼中,泰特斯是西尔斯的英雄。在1997年的菲尼克斯年会上,马丁尼兹给泰特斯颁发了“总裁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西尔斯的卓著功勋。 

  泰特斯的精明之处在于,他特意把西尔斯经销店开在沃尔玛商店的街对面。凭借高品质的商品和更热情的服务,泰特斯从沃尔玛手中抢走了大批顾客。泰特斯解释说:“成功的关键在于你得选一名合格的经理。他应当学会去爱他的顾客,同时又不在营业曲线表上乱划。”今天,西尔斯在全球已拥有472家这样的经销店。马丁尼兹计划在3年内让这个数字再番一倍。 

  在西尔斯还有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西尔斯家庭服务部。这是由上千名服务队员和运载卡车组成的强大兵团。从家电维修到病虫防治,他们几乎无所不能。出人意料的是,这支部队的统帅是位女性简·汤普森。1992年,马丁尼兹在把汤普森提升为家庭服务部主管后不久,他发现这位麦肯锡出身的女强人与迈克尔·艾斯纳有一个相似之处——生性好动。就在马丁尼兹走进西尔斯总裁办公室的第一天,当时任西尔斯企业策划的汤普森便径直走到马丁尼兹面前,邀请他共进晚餐。马丁尼兹欣然接受了她的邀请。晚餐后,马丁尼兹问汤普森:“你是否想找点事做。”汤普森点了点头。第二天,汤普森就被任命为西尔斯的信贷卡业务主管。汤普森不负重托,迅速提高了西尔斯信贷卡的市场占有率,并使之成为西尔斯财政收入的核心支柱。 

  一年以后,汤普森告诉马丁尼兹说她想转到西尔斯汽车轮胎及配件部。40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显然更适合这位女强人的胃口。但马丁尼兹对她说“不”,因为他想让汤普森到家庭服务部去沾点油污。马丁尼兹说:“那时汤普森对家庭服务业一无所知。但我知道她会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她的新工作。在西尔斯我们很许多杰出的管理者,但我需要有人从外面看进来,那也许会是另一种感觉。” 

  汤普森的任务是把她的部下训练成西尔斯的“特种部队”,并使其年收益在2000年达到100亿美元。依靠为顾客安装洗衣机、翻新厨房壁橱或是修补屋檐,西尔斯家庭服务部每年的营业额已达30亿美元。汤普森说:“我们正在成为美国家庭服务的核心动力。”她把自己的部门更名为西尔斯家庭服务中心,顾客只需拨打1-800-4-my-home,就能得到最快捷周到的服务。西尔斯家庭服务中心的广告语是:别问我们能做什么,告诉我们您想做什么。目前,汤普森的“特种部队”正在10个不同领域同时出击,这将为西尔斯开辟一个拥有1600亿美元消费潜力的庞大市场。汤普森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的费用也会上涨。但目前看来,在家庭服务行业,我们还是找不到对手。” 

  ◇永远如履薄冰

  当西尔斯把触角伸向越来越多的新兴领域时,马丁尼兹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怎么制订出完美的发展计划,而是如何把他手下30万员工团结在西尔斯的大旗下。马丁尼兹承认:“一旦西尔斯的大厦出现了裂痕,那将是致命的打击。”回到菲尼克斯,1997年西尔斯年会的主题是:团结协作。马丁尼兹邀请了通用电气的学习主管史蒂夫·科尔为西尔斯的部门经理讲述“企业部门的无界域性”。这也许是通用电气执行总裁的陈词滥调,但同时也是通用电气数十家部门抛开芥蒂,同步呼吸的金科玉律。 

  为把西尔斯推向更高台阶,马丁尼兹出台了一系列强硬的变革措施。他要求西尔斯的每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购买相当于他们3倍年薪的公司股份(他自己购买了相当于自己年薪5倍的股份)。他废除了西尔斯以往的佣金制度。除完成即定的财政目标外,他还要依据顾客意见和员工士气来确定部门主管的薪水奖金。 

  随着西尔斯的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发展的道路也日渐崎岖。局部领域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如西尔斯的家具连锁店连连受挫,墨西哥、加拿大的海外业务也出现亏损。正如马丁尼兹的新朋友迈克尔·艾斯纳所说:“有时舍金求玉比挽救败局更不容易。”马丁尼兹对此深信不疑。他告诫部下:“尽管我们已取得了转型变革的胜利,但我们仍不能有半刻停息,因为我们目前的制胜策略很快就会被新的形势所淘汰。” 

  远离那栋古老的西尔斯塔楼,在马丁尼兹办公桌的玻璃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今天的凤凰羽明天也会成为鸡毛掸子。在每天的工作开始前他总会把这张纸条看一遍,提醒自己这是商场中残酷的现实。 


聚焦柯达——柯达公司总裁乔治·费舍
  乔治·费舍,毕业于布朗大学,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10年,成为一名通讯革命的积极倡导者。1976年加盟摩托罗拉.从此涉足管理,1988年成为摩托罗拉执行总裁。1993年出任柯达执行总裁。 

  主要业绩 

  ●上任一年即把1993年的75亿债务减至1994年的15亿美元,重塑柯达企业文化,恢复公司增长。 

  管理精粹 

  ●费舍信奉:“如果有七成胜算就应迅速决策。如果只有五成胜算,则不适宜于下战书挑战市场的既有强敌;若要等到有九成胜算,则在数字化竞争的时代,可能早已时不待我。” 

  “残酷环境中成长的伟大管理者。” 

  商业周刊1995

  聚焦柯达

  柯达的经理们认为迅速决策是费舍的典型做法。他很少犹豫,通常当场决策。对于一个机构臃肿、组织僵化、决策迟缓的公司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变革。费舍是一个愿意采用70/30规则的人。这个规则信奉的是:如果有七成胜算就应迅速决策。如果只有五成胜算,则不适于下战书挑战市场的既有强敌;若要等到有九成胜算,则在数字化竞争的时代,可能早已时不待我。 

  费舍是一个在残酷环境中成长的伟大管理者。 

  美国媒体正为美国工业世纪末的大调整摇旗呐喊。成百上千的大公司进行着彻底的内部改革。如福特、克莱斯勒、德士古公司以及IBM等。柯达公司也不甘落伍,积极投身于为美国20世纪经济变革谱写赞歌的大型企业行列之中。柯达从此步入经济舞台的中心,吸引着众多的“观众”。公司幕后总指挥即柯达现任总裁乔治·费舍(GeorgeFisher)。柯达是美国最传统的家长式管理的老企业之一,它机构庞大、发展缓慢,但形象良好。公司正在寻求深化改革新途径。 

  从1881年乔治·伊斯曼创办柯达至今,柯达不仅成了美国的知名企业,也闻名全世界,柯达代表着信誉和保证,柯达的黄色盒子和麦当劳的金黄色拱门一样在全世界家喻户晓。 

  进入80年代,一帆风顺的柯达在经营道路上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难与考验。当时的美国国内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要继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靠打破均势、挤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来实现。然而,以富士公司为首的日本公司以强劲的势头闯入美国市场,对柯达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在“内忧外患”面前,柯达的决策者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决定从困境求生,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进入药品、日用品、化工产品等生产领域。 

  虽然步入新的行业领域,给柯达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使柯达公司的核心业务——胶卷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短短的几年里,柯达在富士、柯尼卡的夹击下节节败退,昔日战无不胜、攻城掠地的风采不在。盲目的多元化经营使柯达的胶卷处于次要地位。更糟糕的莫过于柯达下属的Sterling药品分部,这个1988年耗资引亿美元购入的柯达“副业”,3年多来的重建费就高达24亿美元,1992年Sterling严重亏损。整个柯达集团陷入泥潭,举步维艰。柯达的前任总裁韦特摩尔实施了至少3次重组,然而柯达在1993年的所得低于1982年,虽然有一个仍然强有力的品牌推动,但柯达陷入一个低速增长的影像行业之中,巨额的债务、执行不畅的管理文化和一支无精打采的劳工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