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平事迹、拟定谥号、奏请钦定等都是由王珣执笔来写。

后人自此便经常用“大手笔”来表示伟大的作家或是著作,也经常用来比喻将要实施一些宏伟的计划。

■ 登龙门

“登龙门”传说源于大禹治水的结果。

相传在远古时代,黄河水在龙门受阻,导致黄河水倒流,泛滥成灾。大禹的父亲治水九年没有任何的进展被杀,在舜的命令下,大禹接手继续治水。他采取疏导的方法,将龙门山凿了一个口,终于将大水疏通。但是这样一来,龙门山这一带的形成了一个大瀑布,黄河中游的鲤鱼被湍急的河水冲出龙门,但是因为高达七里的龙门阻挡无法溯游而上,返回故乡。鲤鱼们都纷纷的向大禹抗议,大禹对此一筹莫展。大禹的妻子、玉皇大帝的女儿见了,便向玉皇大帝申请,给这些无法返乡的鲤鱼们一个机会,若是暮春时节有鲤鱼可以跃上龙门,便将其化为飞龙。于是一到暮春时节,便有无数的金色鲤鱼循着黄河水溯游而上,聚在龙门跳跃,希望可以化为飞龙。

自此,后人便经常用“登龙门”来比喻境遇变化后便可以身价百倍。

三字篇 第二章(1)

■ 登徒子

“登徒子”源于战国时代楚国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

登徒子,原本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有一次,他对楚王说,文学侍从宋玉是一个好色之徒,并且劝说楚王不要让宋玉接近他的后宫。宋玉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辞赋作家,据说还是屈原的学生。楚王有一次问及宋玉,宋玉回答说:“我体貌闲丽,是上天所赐,经常说的一些话是跟老师学的,至于好色,我是没有的。”他举例说:“天下的美丽女子都聚集在楚国,楚国的美丽女子,又大都在我出生的家乡,我家乡的美女都不如我家东边邻居的女子,她生得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施粉就太白,用胭脂就太红,如此美女,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她趴在墙头偷看我三年,我都没有接受她。”他又批判登徒子说:“登徒子的妻子衣冠不整,牙齿凌乱,驼背弓腰,身上还生疥生疮,登徒子却还是很喜欢,还跟她生了五个孩子,这样一看,您觉得谁更好色呢?”

这样看来宋玉被称为好色之徒还真是冤枉,但是随着《登徒子好色赋》的流传,后人便从这篇赋里提炼出“登徒子”三个字用来比喻好色的男人。

■ 东道主

“东道主”指请客的主人。

典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皇位之争曾经被流放到郑国,郑文公对他非常冷淡。后来重耳重新回到晋国,并且做了国君,就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郑文公眼见郑国就要灭亡了,于是他找到昔日的老将烛之武,替他出谋划策。烛之武趁夜晚的时候偷偷见到秦穆公,他说:“秦国和郑国本来就是好朋友,现在郑国快要灭亡了,对秦国又有什么好处呢?那只能是让晋国更加强大,对秦国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如果你撤出秦国的军队,让郑国做你们的东道主国,以后凡有秦国人经过我们都会好好招待的,这样对秦国和郑国都有好处啊。秦穆公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撤走了秦国的军队,并派几名大将共同留守郑国。晋国见秦国撤兵了,无奈之下晋国也只好把军队撤回本国。

此后“东道主”一词就开始流行使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指邀请或接待客人的一方。2008年我国就是奥运会的东道主国。

■ 东坡肉

典出清代翟灏《通俗篇》卷十四:“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的自家君莫管”按今俗谓烂煮肉曰:“东坡肉”,由此。

东坡肉是现在家喻户晓的杭州名菜,这个菜名出自北宋大诗人苏轼所戏作的一首《食猪肉》诗,他在诗中说:“黄州好猪肉,价格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的自家君莫管。”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黄州产一种猪肉,价格非常便宜,富人家都不屑于吃,而穷人吃却又找不到煮的办法,其实只要将它浸在很少的水中,小火慢炖,火候只要到了这种猪肉自然味道就会变得很鲜美,每天早上吃上一碗,皇帝老子也管不着。”

自此,人们便将小火炖烂的猪肉统统称之为“东坡肉”。

■ 夺锦袍

典出《新唐书?宋之问传》: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使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三字篇 第二章(2)

唐代有一个叫宋之问的文人,在唐中宗时期曾被选为修文馆学士,他很擅长写诗,文章浮艳华丽,较好的作品也很多。有一次,女皇武则天到洛阳去游览南龙门,宋之问、东方虬等几位大臣也作为随从一起去了,武则天就命令各位大臣每人写一首诗,谁写的好就赠送锦袍一件,不一会儿东方虬第一个把诗写好了,武则天看了之后就把锦袍则给了东方虬,又过了一会儿宋之问也写好了,呈给皇帝一看,武则天赞叹不已,从东方虬的手中夺回了刚才赠送的锦袍,重新赠给了宋之问。

从此以后就有了“夺锦袍”一词,用来表示一个人文采出众,压过他人。有时文人写诗把“夺锦袍”写作“夺锦”。

■ 堕楼人

典出《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冏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在晋代有一个美女名叫绿珠,她是石崇家的一个歌妓,人长得秀美俏丽,而且很善于吹笛子。孙秀派人来邀请她,于是石崇把家里的婢和妾都叫了出来,各个美貌风雅。令前来要人的使者魂飞魄散,石崇说:“这些美女任你挑选吧。”可是使者却说:“我是奉命来请绿珠小姐的,虽然您的侍女各个都是国色天香,可是我不知道哪个是绿珠呀,这叫我如何回去复命呢?”石崇一听勃然大怒,说:“绿珠是我爱的人,我怎么能把她送给你们?”因为这事孙秀从此怀恨在心,终于找机会要杀害石崇。石崇知道此事以后就对绿珠说:“我因为你而得罪了孙秀,现在他要杀害了我。”绿珠哭了,说:“既然是这样,那我就以死来表明我对您的真心吧。”说着绿珠就跳楼而死了。

后来就有了“堕楼人”一词,用它来表示女子红颜薄命,多灾多难。

■ 恶作剧

典出《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引宋代王谠《唐语林》: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

在唐代的时候,有一个儒生名字叫做韦生。一年,他要举家搬迁到汝州,在搬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和尚,他们相谈甚欢,不自觉间已是夕阳西下。和尚指着前面说:“再往前就是我居住的寺庙了,你若是不嫌弃的话可以到那住一晚之后再赶路”,韦生正觉得与那和尚谈得意犹未尽呢,于是甚是爽快地答应了。韦生让他们的家属坐车先行,他与和尚在后边,边聊边走。渐渐的天已经晚了,可是走了几里之后和尚所说的寺庙仍然一点踪迹都看不到,韦生渐渐生疑,再走一段时间,仍然没有到,韦生确定这个和尚是一个盗贼,于是拿出自己经常用的弹弓和铜弹向前边正在走路的和尚射去,刚开始的时候,和尚像是没有觉察到一样,直到射中他五下之后,和尚才抚摸着自己被射中的地方缓缓地说:“请施主你不要恶作剧”。韦生见和尚本领如此高强,便放弃了攻击他的打算,跟在和尚后边一直走到和尚居住的寺院门口。韦生发现自己的妻子安然无恙的和一大队的人在门口迎接自己,这时和尚对韦生说:“我确实是一个盗贼,而且也真的如你所想,打上了你们的主意,但是你我相谈甚欢,我已经不忍心下手了,我也没有想到先生你的本领也是如此高强。”说完之后,和尚便设宴招待韦生及他的家人。

三字篇 第二章(3)

自此,后人便经常将“恶作剧”引申为与别人开玩笑,故意捉弄别人的行为。

■ 耳旁风

“耳旁风”典出《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儿。

春秋时期,吴国的君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叫诸樊,二儿子叫余祭,三儿子叫余眛,四儿子叫季札。季札才德出众,备受吴王寿梦的喜爱,吴王在临终前有意传位给季札,可是季札百般推脱。后来寿梦传位给长子,并且让诸樊记住自己的遗言,改变传位给长子的制度,可以传位给季札。在诸樊继位以后,他和余眛,余祭两兄弟立下誓言今后王位由兄弟依次继承,最后一定让季札继承皇位。果然三兄弟依次继承了皇位,可是传到季札的时候,季札坚决不从,他说:“父皇在位的时候我就表明心智不当皇帝,现在也不会改变。”他说:“做人只要正直品德高尚就行了,至于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吹过耳边的清风,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后来他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还隐居起来,在余眛的儿子继位后又出来辅助他。

后来人们就用“耳边风”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 二百五

“二百五”传说是因战国时期的苏秦被刺而来。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费尽周折终于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秦。六国的国君对他期望甚高,均将其封为本国的宰相,苏秦身戴六国相印,正在春风得意地布置对抗秦国大计之时,却在齐国被一个刺客行刺,并在当天晚上因伤重不治身亡。齐王震怒,当即下令捉拿刺杀苏秦的刺客。但是人海茫茫,而且也没有有利的线索,齐国官府的人非常为难,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他们将苏秦的头割下来挂在城门之上,并发下榜文说:“苏秦乃是他国的奸细,将其刺杀的人赏千金,请前来领赏。”果真不久就来了四个人,各个都一口咬定是自己杀了苏秦,齐王问:“那一千两的赏金你们每人分多少?”四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一人二百五!”齐王怒极,说:“来人,将这四个二百五都推出去斩了!”

“二百五”一词一直延续到现在,被引申表示说话办事经常出洋相的人。

■ 父母官

典出《汉书?循吏传》: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后汉书?杜诗列传》: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西汉元帝时期,有个叫做召信臣的到南阳郡做太守,他为人很正直,并且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到南阳后,他视民如子,劝百姓耕田种植,帮助百姓兴修水利,并且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使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召信臣在职期间南阳社会稳定,门不闭户,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召信臣深受百姓喜爱,人们称之为“召父”。

不到百年后的东汉时期,又有一叫杜诗的到南阳郡做太守,他很有才能,处处替老百姓着想,为百姓铸造新的农具,带来便利,使得百姓丰衣足食。南阳百姓很受感动,说:“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