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苏登山家们在共同的训练中,一直合作得很好,他们之间还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1958年10月,由许竞和别列斯基率领的中苏登山家们首次进入西藏,对珠穆朗玛峰周围地区进行了侦察。这次活动历经18天,行程300公里,主要侦察了东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等路线。 
  1959年,按照双方的协议,中国方面如期修建了从日喀则到珠穆朗玛基地营——绒布寺附近300多公里长的公路。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前苏联当局不顾本国运动员的意愿,单方面撕毁了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贺龙元帅指示道:中国人自己干,而且一定要干好!也相信一定能干好! 
  誓死要拿下珠峰的中国登山家们,为登上珠穆朗玛峰而进行的训练,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1959年7月7日,33名中国登山家集体登上了慕士塔格顶峰,其中包括8名女登山家,她们是周玉瑛、王义勤、丛珍、王贵华、西绕、潘多、齐米、查母金。这些杰出的中华女儿,以海拔7546米的登山高度,创造了当时世界女子登山的最高纪录。33名运动员同时登上7500米以上的高峰,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充分显示了中国登山运动的实力。 
  1960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个自然灾害年代,是6。5亿中国人民普遍陷入饥荒而节衣缩食的年代。就是在这个年代里,中国的登山英雄们却干出了一件让全世界都震惊的事:攀登珠穆朗玛峰,征服地球之巅。 
  当时,处于财政困难之中的中国政府,专门拨出巨款用于购买攀登珠穆朗玛峰用的登山装备;中国各专业工厂为登山队赶制了羽绒登山服和加厚睡袋。这次登山活动不仅是中国登山家们的奋斗,它已经演变成一场全民族的抗争,一场全中国人与艰难险阻的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抗争。 
  1960年3月中旬,中国登山队离开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经日喀则等地,沿着当地藏族同胞为他们修筑的公路,开向珠穆朗玛峰山麓。这是一支由20多辆卡车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 
  3月19日,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干燥的雪粒像浓雾一样弥漫在山峦上空,阵阵刺骨的寒风把沙石卷起几十丈高。中国登山队的全体队员,冒着高原的风雪和严寒,来到了珠穆朗玛的脚下。在他们的头顶,是世界的第一高峰,一座海拔8848米的巨型金字塔。它巍然雄踞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上,峡谷中悬挂着几条大冰川。这里,是雪的故乡,冰的王国。 
  登山队员们跋涉到海拔5120米的高度。他们在著名的绒布寺的上方,找到了一块谷地。这是一道已经萎缩的山谷冰川的脊部。登山队决定,将大本营安扎在这里。 
  中国登山队在这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登山基地,他们把这个基地称为喜马拉雅新村。这个硕大的喜马拉雅新村,总共有20多顶、每顶可供20人居住的加厚棉帐篷,有食堂、会议室、发电站、医务室、电台和记者站,还有卡车、越野车、牦牛等运输工具。 
  在喜马拉雅新村的村口,有一个用松柏和红布扎成的象征性彩门,登山队在两边的门框上贴上了一幅大红对联:“英雄气概山河,敢笑珠峰不高。” 
  横批是:“人定胜天。”中国登山家们的万丈豪气,由此可见。然而,珠穆朗玛山区气候瞬息万变,暴风雨常常把帐篷刮得东倒西歪,还有发出雷鸣般轰响的冰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和高不可攀的险峻山峰。。这些险阻在二次大战前,曾接连击退过英国人的8次进攻。为了打通一条通向“北坳”的路线,英国人曾付出了11人生命的代价。今天,它对待只有不到5年登山历史的中国人,难道会客气一点吗?计划制定者认为,征服8000米以上的高峰,不能指望一次行军就夺取胜利,而必须经过几次适应性的行军,逐步适应,逐步上升,然后再集中主力突击主峰。因此,他们把征服珠穆朗玛的伟大“战争”分为4个“战役”:第一战役,队员们从大本营出发,到达海拔64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大本营休息。 
  第二战役,从大本营出发,上升到海拔7000米的地方,然后返回大本营休息。 
  第三战役,从大本营出发,上升到海拔8300米的地方,完成后依旧返回大本营。 
  这三次适应性的行军,登山队员一方面可以在沿途不同的海拔高度建立起许多个高山营地,为最后夺取主峰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逐步地提升高度,使队员们有充分的时间去适应高山环境。 
  在这以后,第四战役就要求队员从大本营出发,直抵海拔8500米的地方,建立夺取主峰的突击营地。然后,从这个突击营地出发登上8848米的主峰。 
  在克服重重困难,登山队员们团结一致完成前两次战役后,1960年4月25日,中国登山队打响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第三战役。4月29日,全体队员重新到达有“鬼门关”之称的北坳顶部,跨向了新的高度。 
  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越来越稀保队员们在新的高度上变得虚弱起来,活动也更加困难。在攀登海拔7400米附近一段直线距离不到20米的岩坡时,他们竟不得不休息了4次才爬了上去。 
  经过两天的艰苦行军,登山队的全体队员安全地抵达了海拔7600米的地方。他们在建立了营地进行休整后,在5月2日晚间,队长史占春、副队长许竞和藏族队员拉八才仁、米马又组成了侦察组,连夜向海拔8100米的高度进发。他们打算先建立起8000米以上的第一个营地,迎接后面队员的到来。 
  严重风化的石灰岩坡岭上,堆积着极易滚动的乱石和岩片,脚踩下去,立刻会陷进乱石缝里拔不出来;如果用力蹬踏,石块就会像冰雹一样滚泻,极易使身体失去平衡。为了取得对高山环境更好的适应能力,4名登山家尽管背着轻便氧气筒,但都没有使用,他们艰难地喘着气,缓慢地移动着脚步。 
  天完全黑了,四周朦胧一片,只有远处山峦上的积雪发出微弱的白光。 
  刺骨的寒风不住地撞击着山岩,发出凄厉的啸声。登山家们用冰镐试探着道路,用观看星斗的方式辨别着方向。他们的脚步声在山谷的夜空中发出沉重的震荡,高山靴上的钢钉在岩块上敲击出点点火花。终于,他们在午夜到达了目的地,在海拔8100米的地方支起了营帐。 
  然而,新的困难几乎将他们逼入了绝境,他们的食品已经没有了。连日来,由于运送物资的队伍遭到风雪的阻挡,登山队员们每天只能依靠几口炒面、几块糖果来维持半饥半饱的生活。对于这4位开路先锋来说,在他们奋战十几个小时、肚子饿得咕咕叫唤的时候,却连一点吃的也得不到了。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整个计划就会被打乱。 
  藏族队员拉八才仁和米马站起来请求允许他们返回7600米的营地去想办法。这两个藏族小伙子整整奋战了一夜,又毅然顶着…40℃的严寒,走进了苍茫的夜色之中。 
  在到达7600米营地后,极度的疲劳使米马的身体垮了下来,他躺在帐篷里,一下也动弹不了了。但是,运输队仍未上来。王凤桐、石竞和藏族队员贡布连忙把他们携带的总共不足一斤的炒面装好,同拉八才仁一道,在黎明时分赶到了8100米营地。 
  为了进一步确定突击顶峰的路线,第二天上午,史占春、许竞、王凤桐、石竞、拉八才仁和贡布6人又开始向更高的高度前进。 
  在当时的世界航空生理学上,曾把海拔8000米以上高度的地区称为死亡地带。据科学界的预测,海拔高度为零的海平面上,空气中氧气分压为150毫米水银柱,而到了8000米高度,氧气分压只有46毫米水银柱。严重的缺氧状况,会造成人体机能的各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因此,在当时的国际登山界,8000米是一个高度极限,如果不使用氧气瓶,在这样的高度上生存是难以想象的。 
  史占春等6人在很少使用氧气瓶的情况下,心脏跳动得特别猛烈,但他们仍坚持着,他们要亲自试试人体在死亡地带的反应。 
  他们踏过白雪皑皑的山坡,走上了一条狭窄的山岭侧脊,成功地绕过了珠穆朗玛峰的第一台阶。然后,他们又走上了铺盖有重重叠叠黄色风化石的陡坡。这个陡坡像一根带子围绕在珠穆朗玛顶峰之下,曾让英国探险队吃足了苦头。现在,他们顺利地通过了。 
  石竞、拉八才仁和贡布三人在海拔8500米处停了下来,着手建立中国登山队的最后一个营地——突击营地。 
  而史占春和王凤桐还不满意他们所达到的高度,决定继续前进,开始攀登被英国登山家认为是“不可超越”的“第二台阶”。 
  “第二台阶”是一座陡峭而光滑的岩壁,高度为30米,坡度为70°左右,攀登者在这道岩壁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支撑点。这里是1924年著名登山家玛洛里和欧文失踪的地方,也是阻挡英国登山队从北坡登顶的最后难关。 
  史占春和王凤桐匍匐在岩壁上,一点一点地向上移动。他们翻过巨大的岩坡,终于在当天晚上9时攀登到了海拔8600米处的“第二台阶”顶部,这比预定的第三战役计划到达高度高出了整整300米。天色漆黑,周围什么也看不见。为了准确地找到突击顶峰的路线,他们要在这里过一夜,等天明后再进行侦察。为了以防万一,他们决定不用氧气瓶。 
  史占春和王凤桐用冰镐挖了一个雪洞,两人在雪洞中紧紧挤坐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这一夜,他们十分沉着地创造了一项在世界登山史上了不起的记录:不用人工氧气在8600米高度安全宿营。 
  转眼已到了5月中旬,根据气象预报,1960年的雨季将在6月初到来,如果不抓紧有利时机,中国登山队向珠穆朗玛峰的第一次挑战将因为雨季的来临半途而废。所以,中国登山家们的第四战役是背水一战。在这一年中,他们只有这么一次机会了。 
  5月17日清晨,绒布冰川河谷上空云雾迷茫,全体登山队员集合在大本营喜马拉雅新村的广场上,参加对突击队的授旗仪式。负责基地营全面领导的韩复东总指挥,亲手把一面代表全中国人民期望的五星红旗和一尊毛泽东主席的半身坐像交给突击队员,委托他们把这面旗帜插上地球之巅,从而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从自己的国土上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13名优秀的登山家在副队长许竞的率领下,激动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地宣誓: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我们前进,不征服顶峰,誓不收兵! 
  他们心里很明白这次授旗的分量,也完全懂得形势的要求和全中国人民的殷切期望。 
  困难是巨大的,前几次行军过程中发生了较多的人员冻伤,各个高山营地上储备的食品和氧气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尤其是在8000米以上的几个营地,食品与氧气都所剩无几。这是一场冒险程度相当大的突击。 
  突击队员们在锣鼓声、欢呼声中告别了大本营里的战友,踏上征途,向云雾重重的山岭间挺进。为了节约时间,他们以急行军的速度一天就到达了海拔6400米的第三号营地,第二天又登上北坳的冰坡,到达海拔7007米的第四号营地。23日中午,许竞带领着1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