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小梦-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一晃而过;这期间刘文青收到来自报社,寄过来的盖章合约,即时生效,以后这则童话的归属就是报社的了;只能在这家报纸上独家发行。而且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寄来下面的章节,不能影响报社第二天的销售,否则算是违约处理。

银行的存根也一同寄过来;都是于性编辑帮忙办理的。刘文青算算,她的账户上大概有三百多文了。三百文的购买力还是很强的,现在还没太多的通货膨胀,一斤猪肉也就十几文;三百文可是够买20多斤的猪肉了;足够一家四口人吃个个把月的;前天是买回来的肉得不坏才行。

明天就是秋收,她怕到时候没时间再去寄信,努力奋斗了好几天,修修改改画了十八章内容,在昨天一股脑的都给寄出去了。没有这个尚方宝剑在头上压着,可以轻松一段时间,专门忙家里的活计了。

娘不能下地,家里就刘习廉一个重劳力,其余的三个毛孩只能算一个。还好,家里只有八亩地,要是弄个几十亩地,就是四五个重劳力,没有个把月是忙不完的。

丰收的喜悦感染了整个村子,虽然今年上半年雨水少,四五个月只下了一场雨,还是毛毛雨,但麦子不比水稻,干点对它的生长影响不大。稻子的整个生长过程,可是除了收割期不需要水,其余都是在水里浸泡着的。算是一种对水依赖性很强的植物。所以总的来说,麦子的收成还是很喜人。

大部分的人家,会趁着形势好的时候把粮食拖到城里卖了,这个时候新面刚刚上市,价格还是很不错的。城里的人都娇贵,有新面吃哪里还会吃陈面呢。又不是前世,米面都是在农药里泡着长大的,讲究的人家反而会吃陈米陈面,让新米再沉淀一段时间,散散残余的农药。

这个时候的新面确实好吃,刘文青家也赶时候,磨点面粉尝尝鲜,用它做成的面条很爽腻,也很有劲道,还有一股子麦香味,很是美味。

村民茶余饭后乘凉的时候,就是相互打探,各家上半年的收成。再暗暗比较自家的,收成好的人家,气势那都是杠杠的。会侍弄庄稼的人就像刘文青前世做技术工种的工程师一样,很有技术含量的,记得那个时代家长教导孩子也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变为了一技在手,吃穿不愁这样的谚语,可见技术的重要性。

他们想想自己家里刚得的银子,长久的劳累也感觉消散许多,忙了这么长时间,不就为了这个时候嘛。付出有了回报,没什么比这更人沉醉的了。

会侍弄庄稼的人,也称为老把式,他们都是靠祖祖辈辈的经验,加上自己的领悟而逐渐长成的。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除草,怎么搭配能有效防虫害,增加产量,他们在田地里转悠一圈,心理基本就有个大概,摸个□不离十,所以很是受人尊敬。

想想看,照顾得当的庄稼,能多收好几石,卖出去能多得几百文钱。就是不卖,自己家吃,多生几个孩子也有口粮。孩子能成活,长大后又是壮劳力,能挣钱,照这么循环下去,哎呀,不敢想了。

不过,刘文青家的麦子没有随大流卖出去,家里又不是急需银钱,怎么算也是不合算的,再加上天气渐渐炎热,可是降雨缺很少,往年这个季节,河水都是满满的,快溢到堤岸了,哪像今年,到河边洗衣服还要往河里走一段距离才能接触到水。

一直很有危机意识的刘文青,总感觉天气很违和,可是再印象里,她也没记起民国时期上海附近,哪里发生过大的灾害。她的历史本来就学得很粗糙,记忆很模糊。就不知道是她知识面狭窄造成的缺失,还是老天让她重生在一个类似前世,和前世很接近的平行空间。

不管怎么说,谨慎的性格决定她不会轻易犯险。卖掉容易,想买可就难了。万一真有点事,就是捧着银子也找不到卖吃的地儿去,谁不护得跟命根子似的啊。

于是她劝说刘习廉,不要盲目跟风,把刚收获的新麦子卖出去,市场日趋饱和,大量新收的粮食涌入市场,商人肯定趁机压价,无商不奸嘛。这时候要再跟风,就有点得不尝失,买不出什么好价钱的。

刘习廉也整天在铺子做生意,见过世面,又是个听得见人劝的。想着家里的银子还有不少,也不差眼前这点钱,卖不卖都是无所谓的,再说麦子放在家里只是占点地方而已。

说不定,等冬天再卖手里的粮食,那时候市场的存货消耗的差不多了,价格肯定会重新上昂,反而能多赚一笔也说不定。这样想着,也就不那么着急了,听从刘文青的建议,再麦子连续晒了几个太阳后,被装好放入家里的库房了。

刘文青家里的库房与其说是仓库,不如称之为储藏间,是一间专门的茅草房,大概有五六十个见方。里面的东西杂七杂八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什么粮食了,农具了,菜种了,堆得满屋都是。

刘文青想,看来得找个时间把这间房也好好的整理整理,东西放的乱七八糟的,找起来麻烦不说,也不能充分利用房间的资源,在有限的地方放上最多的东西才是上策。

虽然这段时间辛苦,但是在饮食上刘文青一点也没放松,劳动强度这么大,不弄点好吃的,身体哪里能受得住,吃的消呢。反正,她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打理家人的三餐。使得生活水平急速提升,刘家几个人只是晒得黑了些,精神方面都还很好。

弄得在地里干活的几人,都期盼着每一餐的到来,可见刘文青的厨艺水平也是渐渐攀升的。父亲哥哥都夸刘文青有天分,有一双巧手,同样的食材做出来的东西,比别人家的更加美味。

麦子都收完,下一季就是种稻子了,种稻子前要先育秧,然后把秧苗插在平整好的水田里,才能算是完工。

可育秧需要水啊,于是各家各户都各展神通,有的用扁担挑水,有的从河边挖一条沟渠通到田里。挖水渠的都是一些离河不远的田地,离得远的可就没这个待遇了,就得靠人工挑水,想偷懒都不行,除非是不想吃饭了。

就刘文青家后那条围绕整个刘家村的小河,这时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家家户户都靠它,可以说是刘家村的母亲河。与大江大河相比,它非常渺小,可是却哺育了刘家村和周围几个村庄的上千口人。

刘文青空间里的稻种,都是之前收获稻米的时候留下的。没用完,她就取出来和家里的对调换了,至于比不比家里的好,她也没底,也许只是心里作用吧,一直觉得空间里的东西比外面的好。不管怎么说,总归做了有希望,不做就没希望,任谁都知道该怎么选择的。

结果秧苗确实长的比别家的好,密密麻麻的,碧绿的一片,感觉生命力很是旺盛,看来刘文青是做对了。秧苗的品质可是能决定将来的收获的。好多邻居对她家的秧苗眼馋得紧,纷纷表示,要是有秧苗多的话,一定要想着点他们,匀点给她们。

一大早刘文青就起床烧早饭,洗衣服,今天家里要起秧苗去插秧,八亩地费了几天功夫都平整好了,也施了肥,把秧苗插到田里去整个农忙就过去了,其它的都是零零碎碎的事情,下工回来就可以解决,不要特意请假在家做的。

经过这段时间锻炼,刘文青才明白,为什么之前好多人家羡慕二伯家,以前还摸不着头脑,没那个概念,现在总算搞明白了。

村里有牛的就两三家,家里的活忙完后,牛就闲下来了,这时候村民就可以,以几文钱的价格去租借它,算算一头牛一天能耕一亩地,村里总共有多少田地,除了舍不得花钱,自己累死累活做的,分个三分之一,得到的钱数也是很客观的。受到羡慕也是理所当然了。

有村民经过刘家三房小院的时候,提醒道:“小三,你家来客人了。”边走还边说,姻亲关系好,就是让人羡慕。不像咱,婆娘娘家没人,自己就得苦哈哈地到地里忙活,整天累的跟死狗一样的。

刘文青听到这话就明白,有人来家帮忙插秧了,就是不知道是谁。这时候的亲戚关系大都很紧密,毕竟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忠厚实诚的。带来的好处,就是你帮我我帮你的,大家拧成一股绳。遇到事同仇敌忾,不会让人觉得好欺负。条件允许人家都会尽量多生几个,将来相互之间好帮衬帮衬。

是谁呢,爹这边就这么些人,只能是娘那边的亲戚了,至重生以来,她还没见过姥姥她们上门呢,在前身的印象里,姥姥家的人除了舅妈,其余的都很不错,对娘很是照顾。

正文 40分享

远远间;果然看到几个人匆匆的往这边来,依稀能认出是姥姥,大舅母,二舅母和二表姐,几个人看着呆呆的刘文青嘲笑道:“呦;这是怎么啦,几天没见,就不认识我们了?”

正在想心思的刘文青还没意识到几人已经走到自己跟前了;很不好意思地依次叫人,二表姐任知美拉着她的手说:“小三还小呢,可不能这么被欺负;要不然我可不依的。”

看着眼前的小萝莉;很有好感,这是她重生以来见过最有代表性的古代闺秀,谈不上多漂亮,但小小年纪已经很是识情知趣,行事间落落大方,有种让人如沐春风之感。

里正家的孙女虽然也很美,但是过于艳丽,做交际花肯定大受欢迎,但绝不是公婆心目中理想儿媳妇的类型。像二表姐这样的,才是抢手货。

刘任氏的娘家是书香门第,女儿教育得一个赛一个好,都说富裕的人家好几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还是很有道理的。

底蕴深厚,即使暂时落魄,别人也是不敢小瞧的。他们打从心眼里敬畏这类型的人。如果可以,暴发户愿意拿所有的钱财去换取这种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可惜天下哪有速成的事呢,只能靠时间一步步地去积累。

几人说说笑笑朝屋子走去,一路上刘文青朝外婆她们说了家里情况。没有透露最近刘家发生的事情,只提了提娘动了胎气,在卧床休息。

再同情达理的人家,也不会容忍一个小孩子张口闭口,评价长辈的事情发生,她没权利置喙家里的事情,背后说长道短的,发生的事情她们迟早会知道,纸难道还能包住火?但绝不会是通过她的口传才出去的。

刘任氏也曾经教导过她,嫉妒,搬弄是非会损害一个女孩的气质,长的再漂亮的人,总在背后道人是非,品质不好,也会让人觉得丑陋。刘文青前世好歹也活了几十年,这点道理她还是懂的。总结下来,其实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

外婆她们聚集在刘任氏的床边,眼里都聚着一把泪水,娘也是泪眼朦胧的,一天到晚躺在床上,家里收麦子,农忙,她一点忙也帮不上,看着几个孩子忙里忙外的受苦,晒得跟黑炭似的,她心里愧疚的很。正好见到自己娘家人过来,内心的防线终于失守,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

这些天娘的反常,她也看在眼里,该说得也说了,该做的也做了,如果刘任氏还不能想通,不能替肚子里的孩子考虑,那他们的苦就白吃了。现在看到刘任氏嚎啕大哭,她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哭了就好。

刘任氏朝小三使了个眼色,知道娘是有私密话要朝他们说,她不方便在场,就借口找爹他们回来吃早饭,很有眼力地将空间留给他们。

等所有人聚在一起吃早饭的时候,刘任氏的状态恢复正常了,可是看姥姥几个的神情好像极为不忿,但还是强忍着没有发作。爹也看出来了,知道家里的事情瞒不住,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