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小梦-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单单是不认爹,对刘习义的打击不算大,可是从族谱上除名,也就是他以后不是刘家的子孙,哪怕他现在改名,也没有人会理会。

而且以后家里的财物只剩他眼红的份,谋算这么多,为了什么,还不是爹手里的钱财,机关算尽,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还有,既然他已经不是刘家的子孙,也就不适合住在原来的房子里,省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都不自在。你还是搬离吧,这个房子我作主,以十五两银子买回,你尽快找房子搬。”想了想,刘学止补充道。

族长也没有置喙,说到底,这还是刘家的家务事,他不方便插手,要他做的话,赶出去拉倒,还给银子呢!

刘学止本不想这么绝情,三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了不偏袒任何一个,他费尽心思。哎,儿女多了也是债,遇到这逆子,祖宗简直丢尽了脸。

老二实在是太伤他的心了。要是传扬出去,他刘学止就是个大笑话,一生从来没吃亏这么大的亏。没料到,老了,老了,反而折在自己亲生儿子手里。这都是命,前世欠下的,今生来还。

打发他远远的,眼不见为净吧,要是换了其他人,早早地通知巡捕房了。

终归是他的儿子,他确实做不到太过绝情,想到他的大孙子,平时跟他爹一个性子,谁知道是不是个表面忠厚,内里藏奸。老实说,他现在对自己看人的眼光产生了怀疑,留在身边,谁知道会不会又是一个白眼狼。

还好,孙子他还有好几个,那几个孩子可从来没让他失望,文武皆是一等一的。

刘文青要是知道她爷爷的心思,就明白,他经过这一遭,是缺少安全感了。

看到二伯离去前,那仇恨地眼神。刘文青表示对这些自私自利,善于推脱责任的人的心思,她也是捉摸不透。

刘习义确实是带着恨意走的,白白算计那么长时间,一分一厘没得到不说,反而被赶出去了。瞬间他阴谋化了,要不然落到这步田地,自己心里也过不了这关。连理由借口都想好了。

说到底,他这是奇差一招,被人算计了。也许他们早早地就发现自己和沈姨奶奶的事情,只不过隐而不发,只等时机成熟,在一网打尽,让他永远不得翻身。

越想事情越明朗,果然,他想得不错,没看是老三的大儿子去通风报信的吗?老三才是最后的赢家啊,厉害啊,按戏里面的唱词,这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老大没有儿子,再把自己挤走,那整个刘家就是三房的囊中之物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好歹毒的计策,好深沉的心思。连他都自愧不如。

不过她刘习义不会一直败下去的,咱们走着瞧,迟早一天他还会回来的。

刘文青看二伯那转眼间又恢复斗志昂扬地表情,难不成这是刺激过头了,神经错乱了?

要是她刚才知道,一眨眼刘习义把罪责,全都推到他们这房来。估计要喷出一团口水,这是躺着也中枪吗,难不成谁得利就是谁出的手?哪来的道理啊,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好不好!

二伯真是大大的奇葩啊,推脱责任运用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沈氏拎着她的小包裹一步三回头地走了,这社会活着是艰难的,一个女人,她能做什么去呢,要是有学问,还能去做家庭老师之类的。要是她安安分分地,相信爷爷也不是绝情的,去之前肯定会把她安排好的,还能少了她一口饭吃,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都是贪心惹得祸。

“爹,要不,你住到我家里去,你身边也没个人照应。”刘习廉想到爹孤身一人,生活肯定诸多不便,不由开口道。

“还是到我家去吧,我是老大,这个责任应该我承担。”刘习礼忙道,要是爹越过他,去了老三家里,村里人的唾沫星子还不淹死他啊。

看刘张氏也在一旁殷勤地劝说,刘文青想,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啊,看她那眼神,完全是狗盯上肉包子的神情,难不成这个家到现在还有她看上的?

刘文青是何等聪明的人啊,稍微一琢磨就知道了,她是看上二伯家的房子了。刘习义一搬走,房子就空下来了。眼前的这块肥肉,她不动心,是要天打雷劈吗?果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屎壳郎永远只会□!

不管了,反正她们家对这房子没兴趣,爷爷给了,就收着,不给,那也不会去强求,不就几间茅草房嘛,有什么好争得。

不过,刘习义被赶出去了,刘文青是着实松了一口气,他给人的感觉像一条毒蛇,冷不防,一不留神上来会给你来一口。不过,也不能太轻松,他临走那怨恨地眼神表明,这事还不算完。不过,也没人惧他,在家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没算计成功。难不成一个落水狗还能翻两了天?

最后,爷爷考虑了半天,还是决定两家轮流着住,一家住一年,算是成全两孩子的孝心。先从老大家开始。住谁家,他的地给谁种。

不是没想过,再去城里买个人回来照顾,毕竟和儿子住肯定会有不方便的地方,可是他是害怕了,再来一个沈姨奶奶,他不知道自己的老命还能不能保得住!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有人看见沈姨奶奶和刘狗子拎着包袱,步履急促地连夜出村了。流言顿时像油锅里溅上水点,爆炸开来。人们议论纷纷,都说沈姨奶奶不耐烦服侍年迈地糟老头子,勾结上年轻力壮的刘狗子,把秀才老爷的私房全卷跑了。一时间,村民纷纷地对刘秀才投向同情的目光。

也有不怀好意地人暗暗打起了主意,刘秀才他们招惹不起,可是沈氏和刘狗子算什么东西,一大块肥肉也敢独吞,也不怕撑着。所以那两人的未来的路程绝不轻松!

正文 49流民

已经进入深秋;还是滴水未下,河床已经渐渐露出来,空气中渐渐弥漫一股恐慌的味道。

刘文青家的水井;绳子又往下接了一根;想打到水,得把桶放入井里;很深得一段距离。

现在村里人除了挑水拯救稻田;经常性地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对他们来说;龙王爷也拜了,该想的辄都想了;实在是没有其它办法,能力挽狂澜的,愁苦是人们脸上惯有表情。

之前被刘张氏劝说卖掉麦子的婆娘,被男人打得是鼻青脸肿,没办法,打过之后还得花两倍的价格,去买粮商的米娘,亏得差点当裤子了。可是没办法,看这个情况,今年的稻谷是没什么收成了,一家人吃什么,再贵也得买。

村里土地庙的香火也很旺盛,老远就能看见围绕不散的烟雾,倒衬得那老旧的土地庙,有了几分仙气。在人们看不到前路的时候,就会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明上。

刘文青也去地里看了,全力抢救的稻谷挂的穗一点也不饱满,估计收成也有限。想到这,也暗暗庆幸,幸亏爹听信自己的劝告,有魄力地把其它的稻谷全拔了,改种红薯和玉米。这两种都是抗旱的经济作物,米粮不够的时候,它们都能顶上,总比饿肚子好。

刘习廉也去劝过大哥家,可惜刘张氏在后面冷嘲热讽,说得他好像居心不良,不想大哥家好一样,气得他无心劝说,只让大哥自己看着办。最终大哥的耳根软,刘张氏的枕头风见效了,他没有听弟弟的,只是更加起早贪黑地挑水,好抢救地里那快干枯的水稻。

所以说人不聪明不要紧,但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听不见人的意见,就属于自作孽不可活的主儿了。

村里当然也有不少聪明人,见状,有几家也跟着做了,虽然心里直打鼓,也没多少底,但还是顶着旁人的眼光,婆娘的压力,硬生生抱着赌博的心理,执意地跟随刘文青家。正因为现在的果断,才使得往后自家没挨多少饿。

刘任氏的肚子越来越大了,估计还有一两个月,儿子或女儿就会出生了。现在她经常性地出来活动活动,省得生产时受苦。她常常念叨地就是,前面几个孩子受得苦,加起来都没肚里的这个多,太能折腾了。她现在巴不得牛魔王早早地出来,好让他松口气。

刘文青每次看到她娘的肚子,都心惊胆战的,那肚子,肿的跟水缸似的,看着都吓人。虽然前世她活了几十年,可惜没生过孩子啊,这方面却经验,只能每天悬着个心,眼睛眨也不敢眨的盯着娘,捧着大肚子走来走去。

城里的粮价居高不下,今年农民的稻谷肯定欠收,到时候随着灾情的加重,粮价肯定会进一步上扬。

刘文青可惜的想,要是自家有一大笔银子,也能多盘点粮食,到时候肯定会大赚一笔,可惜家里底子薄,除了留了点银子周转外,能用的基本都买粮了,实在凑不出多余的银钱,好好的发财机会从身边溜走,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粮商赚得个盆满钵满了。

所以说,越富裕的人家越有钱,越穷的人家越穷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之前刘习廉提醒大伯家的时候,刘文青也让爹去提点过外婆家,让多做点准备。相比爷爷大伯他们而言,对姥姥家显然更有好感。

为此没少受爹的嘲笑:“这死丫头,鬼精鬼精的,生怕我只顾叔伯,忘了媳妇的娘家。我是那种人吗,还不是你姥姥他们多精明,哪用得着我这个毛脚女婿操心啊。”

知道爹是开玩笑的,故意吃醋,叫屈,她也不担心。这辈子虽然重生在农家,世道也不好,但她有疼爱自己的爹娘,保护妹妹的哥哥,多少钱她也不换的。

平静的生活终于随着一股流民被打破,这些都是别处逃荒来的。听说河北,河南,那附近地龙翻身,死了好多人。听得消息闭塞的村民暗呼侥幸,他们这虽然干旱,但还没紧张到没饭吃的地步,小命暂时也无忧,相比地龙翻身中丧身的人来说,已经幸福好多了。

明白这些人的心思,刘文青只能在心里吐槽,果然幸福是比出来的,这话一点都没错。

刘文青不同于其他人,她心里的弦渐渐绷紧了,流民多了,日子就没那么安生了。这些都是在家乡无法生存下去,出来讨生活的人,现在看到一个地方吃穿不愁的,离上海城又近,难免不想留下来生根,有了想法,自然容易滋生贪念,她还是注意一点比较好。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要是有人嫌命长,把主意她家,也不要怪自己心狠手辣,会好好地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只怪对方没长眼睛挑错了对象。

里正族长,他们人老成精的,都发现了这一问题,特别每家每户的通知,让他们把自家的闺女看好,不要给流民祸害了,否则一辈子就完了。流民他们也无力驱赶,只允许在村的外围搭棚安定下来。

为此,很多村民都很抵触这些流民的到来,可是没办法,一来,流民是什么人,要是逼急了她们,说不定敢聚众,打家劫舍的。二来村口又没防范措施,想阻止也阻止不了,只能将孩子看看好,粮食藏藏好,银子锁锁好。

流民看到村里醒目的瓦房,都私下打听,这么气派的房子,刮风下雨不愁的,得是村里的大地主家的吧。

在得知是村里唯一秀才家的房子后,都露出果然如此的眼神。这世上从来不缺那好事的人,再加上有听众的捧场,虚荣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将那陈年烂谷子的事,翻出来说书似的,神采飞扬地乱侃一通。他说满意了,听的人也满意了。

没要多长时间,刘家的事在流民间就传开了,有不少人都在动歪心思,姨奶奶被赶走了,身边正缺人伺候,自家正好有闺女,如果被看上的话,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