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遮你一世尘埃-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我小的时候,我爷爷就想让我长大了当音乐家,可是我父母和我奶奶都不同意。我爸爸坚持让我学数学。” 林子说。

艳阳知道,林子的父亲是p大数学系的教授,母亲在p大图书馆工作。艳阳以前见过他们。林子的父亲很学究,带着一副厚厚镜片的近视眼镜,看上去木纳严肃,不苟言笑。而林子的母亲,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很难想象他们会生出林子这样一个俊俏而富有艺术气息的儿子。

不过艳阳对林子的爷爷有些兴趣,那样家庭里的爷爷怎么会想到让自己的孙子当音乐家?艳阳便问:“你爷爷挺有意思的,他为什么想要你当音乐家?”

“我不知道你听说过林若轩这个名字?”林子问。

林若轩?艳阳的脑子里瞬间电闪雷鸣了一番。艳阳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是数年前,她上中学的时候。艳阳那时买了一盒当时很流行的一个台湾歌星的歌曲磁带,在家里播放。那天,外婆恰巧也在她家里。在播放到那首著名的《夜色撩人》时候,外婆居然也跟着哼了几句。艳阳和外婆开玩笑:“外婆真会赶时髦,连流行歌曲都会唱。”

外婆说:“这歌早几十年就流行过,这是林若轩的歌。几十年过去了,这歌现在又流行起来了?”

艳阳查看了一下磁带盒上列的词曲作者的名单,果真这首歌的作曲就是林若轩。

外婆又说:“你看看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不是叫简韵华?”

艳阳查看磁带盒,外婆果然说得没错。

外婆又说:“前几天,还听到有人唱《你心我知》,那也是林若轩和简韵华两人写的。”

艳阳当时就对这两人感兴趣了。忙问外婆:“这两个人是什么人啊。”

外婆介绍说,林若轩在三、四十年代是上海滩有名的作曲家,他写的流行歌曲,当时风靡整个中国,久唱不衰。被誉为中国的“流行歌曲”之父。一直到了五十年代初期,大陆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他的歌才在大陆被当作靡靡之音被禁唱。但是在香港,台湾,他的一些经典歌曲还一直被流行歌手们翻唱。而简韵华,据说是一名女大学生。当时和林若轩产生了莫种情愫,两人浓情蜜意的时候,简韵华便写了《夜色撩人》和《你心我知》两首小诗。被林若轩谱了曲,成为了当时竞相传唱的歌曲,一直流行到现在。

“他们两后来怎么样了?”艳阳对这段迤逦往事发生了兴趣,连忙追问外婆。

“据说林若轩当时是有家庭的,后来就没了下文。这些事情都是报纸上的八卦新闻,谁知道是真是假?没准是小报记者为了推销歌曲编出来糊弄读者的也不一定。”外婆就此对这段往事作了结论。而艳阳也把这段八卦给放在了脑后。后来,偶尔听到这两首歌时,会闪现一下一对男女情深眷恋的画面。

“你不会说林若轩是你爷爷吧。”艳阳好奇的问林子。

“你听过这个名字?”林子反问。

“《夜色撩人》和《你心我知》这两首歌前一阵还被人翻唱了。知道这两首歌就应该知道林若轩这个名字啊。还有,这两首歌的词作者叫简韵华。简韵华不会就是你奶奶吧?”艳阳的好奇心更加重了

“连简韵华你都知道?”艳阳的“见识多广”倒让林子惊奇。

于是,艳阳便把从外婆那里听来的八卦告诉林子。

林子说:“林若轩的确是我爷爷,但我奶奶不是简韵华。”

“啊?好让人失望哦。”艳阳不禁叫了起来,完全忘了他们在谈论的不是普通的八卦。在她看来任何情投意合的一对都应该以完美结合作为爱情的终点。否则,就是悲剧。

这时,他们已经到了艳阳的宿舍楼前了。他们两人有些意犹未尽,似乎都愿意沿着这个八卦的思路再继续下去。艳阳是因为好奇。从外婆那里听来的寥寥数语,已经让她对林若轩和简韵华有了好奇心,现在恰巧知道林子是林若轩的后代,更是觉得是可遇而不可求,便想继续打探一些内幕。而林子,这一天正是爷爷的逝世六周年纪念日。和艳阳的说到这里,便牵起了他对爷爷的许多思念,于是就想和一个人倾诉一下,而眼前的艳阳正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艳阳并不急于回宿舍,林子也没有转身离去意思。林子便建议,找个地方再聊一会儿。艳阳欣然同意。于是,他们便转身去了学校门口的一家咖啡厅。在那里继续着他们的话题。

关于爷爷的过去,林子那时候知道得并不详尽。只是知道爷爷曾经有过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后来爷爷的这个妻子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大陆,去了香港,以后又去了英国。林子的奶奶比爷爷小二十二岁。爷爷和奶奶成亲之后,便在爷爷朋友的帮助下,从上海碾转到了当时的北平,后来加入了新中国的行列。至于简韵华,家里从来没有提起过。林子是在报纸的回忆文章中,才知道爷爷有过这么一段风流韵事。

到了后来,当各种咨询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前朝旧闻也以不同的渠道发布出来,被人津津乐道。林子才得以知道爷爷年轻时是多么的风流倜傥。

林若轩;生于一九零三年,浙江人氏。早年到英国勤工俭学,先是攻读机械工程,后来却转学音乐理论作曲,并在一家钢琴厂当学徒。1928年秋回国,在杭州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音乐。

在杭州,林若轩结识了宜兴望族黎家的大少爷。并由此认识了黎家小姐,黎含仪。黎含仪比林若轩小七岁。天生丽质,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林若轩对黎家小姐一见钟情,便如痴如迷地恋上了她,以后,就成了黎家的常客。在林若轩为黎家小姐如痴如醉的时侯,黎含仪也为林若轩的气质和才华所吸引,不能自拔。然而,黎含仪十三岁时,父亲做主为其定下了一门亲事。男方是绍兴的大家望族金家的长子。在与金家公子订婚前夕,林若轩带着黎含仪私奔了。

他们私奔到了上海,随即登报发表结婚声明。一时轰动了沪,杭,绍兴三地,让黎家和金家蒙受奇耻大辱。为了给金家一个交代,黎父在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申报》发布和黎含仪脱离父女关系的声明。声明一连登了七天,从那以后,黎含仪再没有回过她那深宅大院的娘家。

那时候,他们一个二十五岁,一个十八岁,都是渴望打破束缚,渴望自由的年龄。黎家小姐并没有去时间去体会父亲的悲愤和羞辱,也没有时间细想脱和家庭脱离关系对她意味着什么,就急忙随着林若轩登上了去欧洲的轮船。林若轩带着他新婚的妻子回到了英国。林若轩入伦敦音乐学院音乐系学习西洋音乐的理论与作曲。五年之后,他们回国,这时已有了一个儿子。

回国之后,林若轩进入一间唱片公司兼任音乐部主任,从事创作歌曲并为电影、戏剧配乐。那个时候,正是中国流行歌坛的第一个□。林若轩出生于越剧之乡,从小受到民间戏剧音乐的影响。他在江南小调和其他民间艺术中吸取音乐创作的营养,融入了西洋流行音乐的表达方式,更是在伴奏方面借鉴了配器手法,创作出来作品优美通俗、脍炙人口。

在这个时候,林若轩认识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她叫简韵华。是沪江大学文学系的学生,在唱片公司兼职做一些文字工作。她看上去“十分清纯,一双眼睛生满让人无尽爱怜的忧郁。那种忧郁不是造作而出,也不带矫揉之情,却如一扇明净的窗口,透过它,你可以清澈地看见她的内心世界。”(这是后人八卦时对简的描述)。 林若轩对简韵华特别关爱,甚至不避人耳目地和她独处到深夜。如此一来,便成为他人谈论的话题,一些关于他们之间的绯闻也迅速地流传。

林若轩对简韵华的爱,注定了是强势的、任性的,他无微不至,狂热浪漫,不管不顾,无论是精神上的交流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帮助,深深打动了十九岁的简韵华。这段感情激发了两个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愫,转化为林若轩钢琴上的旋律和简韵华笔下的诗情。造就了林若轩创作的黄金时代。

然而,无论林若轩和简韵华多么情投意合,毕竟林若轩与黎含仪已经有十多年的婚姻了。在他们彼此眷恋而不能自拔的时候,黎含仪正在为林若轩孕育第二个儿子。林若轩迟迟没有决心离婚。林,简之间的绯闻传的沸沸扬扬。黎含仪只是隐忍。她的这种隐忍无疑给她带来了更多的同情者。同时也给林若轩和简韵华带来更大的压力。那时候,这样的风流韵事并不少见。由其是在文艺界。都是文人,感情丰富,停妻再娶不是稀奇事。但唯因林若轩当初带着黎含仪私奔太轰动了。只要黎含仪不松口,林若轩就不能不顾情意地抛弃黎含仪。所以他和简韵华的这段恋情也只能拖着。这样一拖数年,到了简韵华二十五岁那年,简家父亲要做主把简韵华嫁人了。林若轩才不顾一切地提出和黎含仪离婚。这么多年,黎含仪的心早已冷了,似乎做好了林若轩提出离婚的准备,她对林若轩只有一句话:“当初,你不顾一切把我从家里带走,我娘家的门早已对我关闭了。现在,你要新人进门,打算如何处置我?”

林若轩和黎含仪的离婚,惊动了当时上海甚至全国的文艺届的同行。黎含仪的雍容大度早已深得人心。所以当时文艺界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站在黎含仪这一边,要为她讨个公道。最后,林若轩以放弃这么多年他所有著作的版权,以及住宅,财富为代价,换取了他的自由之身。但是当他回头委托好友去简家提亲的时候,却吃了闭门羹。简家当时虽然已经败落,但仍有书香门第的遗风。简父是恪守旧礼教传统观念的人,不想终身因为女儿和林若轩的“恋情” 被别人在背后指点。一向软弱又内向的简韵华在此关键时刻屈服于父亲。尽管在她心灵深处仍思念着林若轩,但是这场恋情给她的压力太大。最后,她迫于父命,嫁给一位大学教授做了填房。

那时已经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经过多年战乱的中国,刚刚有时间作一次深呼吸,便马上又一次陷入了战争。灯红酒绿的大上海似乎还来不及恢复往日的繁华,便又进入了新的动荡。黎含仪离婚之后,就变卖家产,去了香港,后来又辗转去了英国 — 那个当初她和林若轩度过人生最美的年华的国度。

而林若轩赔了钱财,又失去了美人,住在上海一间租来的亭子间里,非常潦倒。他的才情,诗意,也似乎随着他的第一次婚姻的结束,成了流水落花。当时陪在他左右的只有唱片公司给他请的私人助理孙锦晖。后来二十一岁的孙锦晖就嫁给了比她大二十二岁的林若轩。他们靠着朋友的资助勉强度日。直到,林若轩接到好友唐哲成的邀请信。

唐哲成,比林若轩小三岁,是林若轩在上海时的旧友。他曾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又秘密加入中国□,后赴延安。在他奔赴延安的时候,林若轩曾赞助他一百大洋。新中国成立前夕,唐哲成奉命调到北平,筹建音乐学院,便向林若轩发出了邀请信。于是,林若轩带着年轻的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北上投奔新中国去了。

林若轩到了北平之后,一直受到唐哲成照顾。唐家和林家分住在能仁胡同58号的前后院里。然而,虽然同住一个院子,两家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唐哲成是新成立的音乐学院的院长,后来又被当选为是人大代表、全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