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胸部。他双手向上高举,随即倒在地上,再也不动了……
这段对话推测当时是用中文进行的,当西谷提到杨靖宇“同志”中的叛徒时,杨靖宇在随后的回答中便谈到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双方的对话逻辑清楚,而且记录时间就在杨靖宇牺牲后不久,可信性比较强。我们甚至可以推测,杨靖宇将军正是利用这短暂的对话时间,完成了文件的销毁。击中杨靖宇致命的一弹,来自叛徒张奚若。
当时杨靖宇已经断粮五日,患重感冒且双脚严重冻伤,但仍携带着一支一号驳壳枪,两支小号手枪,230发子弹,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这些武器。
杨靖宇的死,对抗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们的战斗仍在继续。抗联第十军一部,扼守九十五顶子山根据地,一直坚持到了抗日战争胜利。日军在作战地图上始终将他们标为“双龙(即第十军军长汪雅臣的报号)残部”。由于与世隔绝,他们在日本投降之后仍在就地据守,直到被周保中的交通员田仲樵(后来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馆员)带人接应出山。
1935年抗联成了一支孤军,1941年第十军军长汪雅臣战死,这些第十军的战士成了孤军中的孤军,但他们却苦苦坚持了五年之久。
总司令虽死,他的灵魂依然在这块大地上战斗。
在同样的一份文档里,日方记载杨靖宇的遗体被送到县城,为了确认日本人叫来了前面提到的叛徒安光勋。结果,确认是杨靖宇本人之后,安光勋竟毫不掩饰地失声痛哭。
安光勋叛变后在日军讨伐抗联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包括在最后追杀杨靖宇的过程中也不遗余力。然而,他的痛哭又让我们想起,安光勋是力战负伤被俘后才投降的,也许,他面对杨靖宇的时候,还有一丝太晚的惭愧和良心发现。
虽然,双方的对话看来十分短暂,而且将军在最后时刻并没有说出什么豪言壮语,仅仅如此前每一次面对日军时同样坚定刚强。但正是在这种平静中,让我们感到了将军那种面对必死之局时的决然。那一声“我将抵抗到底”,仿佛回荡在天地之间。
那一刻,天地或许都会为将军垂泪。
十五、敌为之泣——杨靖宇之死
(图注:1940年2月23日,一个令东北的中国人悲伤的日子,他们突然在日方的公告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牺牲了。)
《朝日新闻》1940年3月5日的报道中,对将军牺牲前后战斗的描述是这样的——杨氏讨伐战达到高潮
[新京特稿]被称作满洲国治安扰乱的第一大元凶,并受到以治安部大臣名义用一万元悬赏其首的共产匪巨头杨靖宇,在此前二十三日,因遭到我方日满联合讨伐队的攻击,于通化省瞢江县城西南方地区被发现。经过围攻作战,将其所部歼灭,该匪首杨靖宇被我讨伐队击毙……
在日本的一个图书馆里,读到日军在追击杨靖宇将军的最后战斗中,因追击时间过长,冻毙二十余人,合书长叹,深有感慨。
同一天的报纸上,还刊登了对参与此战的日伪讨伐队成员,警部补益子的访问。益子讲到,他所属的西谷讨伐督索队在23日下午接到汉奸报告时刚刚吃完饭,他们立即乘汽车三公里到达三道崴子,接着踏没膝的冰雪追击。杨靖宇显然从山上看到了他们,立即脱离试图突围,但日军跟踪其足迹,尽管杨靖宇两次渡过礞江河都没能摆脱敌人的追击。尽管如此,日军判断,只是因为杨靖宇处于饥饿状态体力下降,才使他们能够追上他(其实杨靖宇还有一处致命伤——他的鞋子早已损坏,双脚严重冻伤)。尽管讨伐队一再招降,但回答他们的是杨靖宇用一号驳壳枪和二号驳壳枪的还击。战死的杨靖宇胸部中三弹,臂部中两弹。
益子的回忆中提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情节——当确认死者正是杨靖宇将军时,日军讨伐队员竟忍不住全体流泪。如这篇报道的题目所言:“真的是杨……”,认定真身后的一片男儿之泣。(文*冇*人-冇…书-屋-。电子书)
向杨靖宇将军致敬,所谓中国之魂,杨将军比文人要更担得这个荣誉。
从军事角度,杨将军的失利真的无可指摘,在他最后的牺牲之前,抗联先后遭到了五个致命的打击:
第一,日军采用集团部落和在原始森林中开汽车道的办法断绝联军补给,缩小游击队可以活动的地域。这是知道今日对付山林游击队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第二,伪军素质发生了改变,原来同情联军的廖弼臣等张学良旧部被日军新训练的兴安军、江上军、满洲海岸警备队等代替,尤其是伪满江上军,彻底切断了联军渴望的苏联外援路线。
第三,国民党系统王凤阁等友军先后覆灭,抗日联军孤掌难鸣。应该说在东北的抗日部队各有特色,复合的作战体系对日军的清剿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杨靖宇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虽然国民党系统的军队对他并不友好,但是在作战中杨部总是尽力对他们进行救援,可惜力量太弱,不能成功。随着友军的覆灭,抗日力量的单一化使日军的清剿变得较为容易。
第四,杨靖宇爱将程斌等的叛变,让日军了解了抗联的作战方式,并相应做出调整。与此同时日军对抗日联军从纯粹的剿灭转为软硬兼施,而且伪满洲国经济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软化了部分抗日军民的立场。抗联叛徒不断。但是程斌的叛变对杨将军所部是致命的。因为程本人曾经是坚定的抗联领导人,他在投降前夕还曾经枪击日军派来的内奸,但是对于形势的判断和其母被日军抓捕终于使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程斌原来是杨将军的得意门生,他的投降,不但严重动摇军心,而且使抗联许多游击战术为日军所掌握,抗联部队顿呈被动。
第五,日军的最后一击十分准确。实际上,最后一战之前的杨将军所部并未山穷水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正是作大举向日军反扑的准备,但是日军的攻击切断了杨将军和他的主力部队,包括第一师、警卫旅的联系,这是致命的打击。从后来杨将军的行军路线来看,所谓他掩护大部队突围的证据并不充分,正是日军在反复搜捕和伏击杨将军的直属部队,迫使其向主力相反方向退却。因为日军已经判明杨将军的所在,并且战术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消灭抗日联军的灵魂——杨靖宇!这是比消灭更多的抗联战士还要急切的目标。
1940年2月23日下午,由于汉奸出卖,敌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断粮多日,已经孤身一人的杨靖宇。此前,他最后的两名警卫员在试图购买食物时与敌遭遇牺牲,将军的印章等物落入敌手,日军已经断定将军就在附近,多路敌军如恶狼般寻找着将军的踪迹,但若不是汉奸出卖,日军还是无法找到杨靖宇的下落。
对于益子描述的战斗,在日军战场实录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
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将军)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抗联叛徒张奚若用机枪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
就像李陵最后的长叹——假如再给我十万支箭。李陵,力尽被俘,杀敌辈之,无可指摘;杨将军,力尽不屈,杀身成仁,实李陵辈望尘莫及者。所谓民族英雄,正为此设!
十六、隐于九地之下——魏拯民将军为何能坚持到1941年
1940年2月23日,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战死溕江。日军一度以为东南满地区的治安可以“彻底明朗化”。然而,消耗了巨大人力物力的日军很快发现事情与他们想象的全不一样。抗联第一路军余部为了给总司令复仇发起了近乎疯狂的反击之战。大马鹿沟一战中,抗联将领金成柱指挥所部全歼日军一百余名,在战斗的最后,抗联向日军发出招降的号召,日军指挥官在自知突围无望的情况下,与部下互刺而死。第二天傍晚增援日军到达,目睹同类被歼灭惨景,大多恐惧不已,留下了“眼见此景,忍不住有归国之叹”的感慨。
1941年2月,日军邀《大阪日日新闻》记者前往辑安、通化等地访问,意在宣传杨靖宇战死后当地“恢复治安”的情况,但日本记者也不得不在报道中提到抗联仍在当地活动。其报道中有这样一段:
しかしながら残存するこれら匪伽长阶瞍鈨炐悚首皞浃蛴肖工胛翰沃長を首班とする共匪団が大半で執拗にも開発工作の妨害を繰返そうとするのだ、しばしば枺x道会社のトラックを襲撃、この数日前にも八道溝北方方面でその被害があった、これら悪辣なる匪伽藢潳肥【谓M織する討伐隊および日満軍挺身隊は日夜勇敢なる討伐に従事している、またこうした治安工作があればこそ前述せる如き大建設が何ら遅滞なく遂行されることをとくに強眨筏郡ぁ⒖证椁长硟Hか一年足らずにしてこの頑強な匪伽猡铯懛イ摔瑜盲魄鍜撙丹欷毪扦ⅳ恧Αⅳ长Δ筏坑赂窑胜胲娋尾欢悉位顒婴ⅳ欷肖长剿饯猡蓼恳磺肖蛐蓬mして明日はさらに奥地に向わんとするのである
翻译过来是:
但是,在残存的匪贼(日军对抵抗力量的贬低之称——译者注)中,以魏参谋长为首,装备最为优良的共匪部队(即东北抗日联军——译者注)仍在执拗地对开发工作进行袭扰,他们不时攻击东边道公司的卡车,乃至数日前在八道沟北面还发生了这样造成损失的战斗。对于这些凶恶的匪贼,省警察署组织的讨伐队以及日,满挺进队在日夜进行勇敢的讨伐。必须强调的是,这种努力如能奏效,则在保障治安的前提下,前面所提到的诸般大规模开发建设均可不受阻滞地进行。不过,在将近一年持续不断的讨伐之后,这些顽强的匪贼也覆亡在即,我勇敢军警仍在不断出动,基于对他们的信赖,明日我们继续向内地深处行进……
尽管日本记者对日伪军警进行了颇为美化的描述,但在杨靖宇已经牺牲一年以后,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仍在顽强地生存和抵抗着,不能不让日军感到狼狈。
而文中的“魏参谋长”,指的便是接替杨靖宇具体负责第一路军指挥任务的魏拯民将军。
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重要领导人之一,原名关有维,1909年生于山西屯留。早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大之前的老党员。“九一八”事变后,魏拯民被派到东北工作,先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省委书记,抗联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参与领导创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即抗联第二军的前身),同军长王德泰指挥所部北上牡丹江地区和远征南满地区,打通与吉东和南满的联系。他和杨靖宇指挥所部在辉南、抚松、濛江(今靖宇)、金川、桦甸等地打击伪军,挫败日伪军多次大规模的“讨伐”。
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后,第一路军和省委的工作重担全部落在魏拯民肩上。从事军政工作出身的魏拯民这时表现出了出色军事才能,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