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83年中法战争,中国军队一路连胜,清政府却一味求和,电令前线停战。老将冯子材和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复电抗辩,却无力回天。湘军名将彭玉麟听闻后,按捺不住愤懑之情,愤然赋诗道:“电飞宰相和戎惯,雷厉班师撤战回。不使黄龙成痛饮,古今一辙使人哀。”
⊙1935年7月,国民党华北军分区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侵华日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何香凝义愤填膺,派人把自己的一条旧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题了一首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杜月笙说:“如果日本人利用租界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小时内把租界全部毁灭!”
⊙1933年,王宠惠出席国际联盟大会。会上,日本代表用十分狂妄的口气问道:“你是代表南京中央政府呢,还是东北满洲国政府?”王宠惠站起来大声回答:“我代表贵国所承认的那个中国政府。”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要求《大公报》送检,《大公报》拒绝,并断然停刊。在停刊号上,王芸生撰写了社评《不投降论》,说:“我们是报人,生平深怀文章报国之志……到今天,我们所能自勉,兼为同胞勉者,惟有这三个字——不投降。”
⊙卢沟桥事变后,吴佩孚在沦陷的北平给日本天皇写信,力言中日不可用兵,天皇未作理睬。后来日本人劝他出山,他说出山可以,条件是日本必须退兵。
⊙日本人想控制上海,千方百计拉拢杜月笙。杜凛然说道:“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
⊙蒋介石策划杭州起义,拟组织一百人的“敢死团”,并亲自指挥,作为起义的开路先锋。“敢死团”组建后,蒋写信给母亲:“恕儿不孝之罪。”蒋母回曰:“死生一视与义,毋以家事为念。”
⊙段祺瑞反对帝制,对徐树铮、曾毓隽说:“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袁世凯)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
⊙吴稚晖是清光绪辛卯科举人,主张维新,曾参加过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
⊙清末财政大臣陈宗妫和外务部右丞高而谦,同朝为官,并有美德。傅兰泰说:“麓宾(陈宗妫字)一介不取,子益(高而谦字)一尘不染,清亮纯洁,可师可法。”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拉陈炯明下水,陈要求日本归还东三省。日本人送八万元支票给他,陈在支票上打叉退还。
⊙1912年5月20日,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发表了一篇24字的时评《杀》:“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权,杀!”唐绍仪以国务总理的名义致电上海,说:“言论自由,为约法所保障。”最后上海租界公审公廨以“该报言辞过激”,涉嫌“鼓吹杀人”,最后“罚洋三十元”结案。
⊙土肥原登门拜见吴佩孚,请其出山,见吴佩孚家中有画眉鸟,遂一语双关地说道:“笼中之鸟,困于斗室,若不投林,终此一生,岂不悔恨。”吴顺手抓起一只画眉,置于掌上,但见鸟儿跃跃欲试,终不飞开。土肥原见状,深知吴决计不肯出山,只得怏怏离去。
⊙陈邦瑞为官清正廉洁,在做度支部右侍郎时,饭费补贴很多,陈却不领取,让分给属下办事人员,并说:“虽然钱不多,但多少能补贴点家用。”
⊙1936年,段祺瑞在遗嘱中说:“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
⊙东北军两名士兵无故被日本查道兵打死,事后日方赔给士兵家属每户120元了事。张作霖听闻大怒,下令东北军:“碰到日本查道兵就打,我也有钱。”东北军得令后很快打死12个日兵,于是日本驻沈阳领事找张抗议。张说:“依日本兵打死东北军一人赔120元了事,我也每人赔120元。”日本领事闻言无可奈何。
⊙抗日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庚向重庆提议:“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此议由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通过,并被后人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胡汉民得知汪精卫要北上行刺摄政王时,劝汪说:“你是同盟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你的文才、口才和号召力都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如果你以一时之激情与虏酋拼命,对革命的损失太大。”汪精卫说:“梁启超骂我们这些革命党人是‘远距离革命家’,章炳麟(章太炎)等人又背叛孙先生和同盟会,已经到了‘非口实所可弥缝,非手段所可挽回’的地步。现在我们必须拿出具体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革命之决心。”
⊙北平沦陷,日本人用王克敏组织伪政府,王想以高位诱袁世凯之子袁克定下水。袁克定马上登报声明,表示自己有病在身,不问世事,并拒见宾客。曾有人将他刊登声明的那张报纸装裱为册页,并题诗彰赞他的气节。
⊙辜鸿铭去英国前,他的父亲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甲午海战,“致远”号被鱼雷击中沉没,管带邓世昌落水,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拒绝。邓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其所养爱犬游至身旁,口衔其臂以救,邓按犬首入水。
⊙庚子时联军入京,某国武员招妓侍酒,令翻译对妓女说:欲留一宵。妓曰:“吾虽为妓,决不肯失身于外人。”武员怒曰:“不从者死。”乃拔刀置于案上。妓愤然夺刀,说:“今日必死一人!”武员大惧,忙遣之,说:“我见过许多中国官吏,却无如此妓般刚烈的。”
⊙沈曾植为官清廉,在做安徽布政使时,只穿普通服饰,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两样。许多人提了礼物来拜访,都被沈严词回绝,说:“吾一日在任,尔辈无望兹事之行也。”
⊙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方代表牧野伸显坚持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中方代表顾维钧说:“西方有位圣人名叫耶稣,他被钉上十字架的所在地耶路撒冷,如今成为基督教圣地,谁都不可侵犯。在场诸位代表先生,应该同意我的这番话吧!”见众人点头,顾继续说,“我们东方也有一位圣人,名叫孔子,不但是中国,就连邻近的日本,也承认他是圣人。牧野先生,您说对不对?”牧野表示同意。顾又道:“山东是孔子的故乡,是我们中国人的圣地,也是所有认为孔子是圣人的人的圣地,当然就不容侵犯了。”一番话说得牧野哑口无言。
⊙在批判“远距离革命家”的言论和“倒孙狂潮”的夹攻下,对革命丧失信心和持怀疑态度的人大量出现,同盟会一时陷入危机。汪精卫是同盟会中坚决支持孙中山的孙派骨干,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同盟会,汪主动提出要亲自进京刺杀摄政王,用鲜血来证明同盟会的领袖不是贪生怕死的“远距离革命家”,并以此重新树立人们对革命的信心。
⊙伍廷芳去世后,时人评价他说:“能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胡适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说三分话。”
⊙吴组缃读研究生期间,曾选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六朝文学课。在学期作业中,他骂六朝文学是娼妓文学。刘教授非常生气,给了他一个不及格,同时托人带口信给他:只要他改变观点,就可以过关。吴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不得不中断学业。
⊙蒋百里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时,其主张常为部司所掣肘,而其素与学生融洽,感到去留两难,遂于某日以手枪击胸,幸未伤及要害,经医治后脱险。
⊙冯友兰为西南联大写的校歌,是调寄的《满江红》词调: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祯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林纾古道热肠,行事颇有侠士之风。一贫士写信向他哭穷,他与之素昧平生,却仍寄去十块银圆,同时附一诗曰:“年来沧海已成田,文字何曾值一钱。无力赠袍宁赠炭,石头城下雪漫天。”
⊙苏曼殊有一段时间住在刘师培家,在刘师培、何震夫妇睡觉时,苏常毫无顾忌地掀开蚊帐,问人家在干什么。刘师培夫妇后来投靠端方,背叛了革命。苏曼殊一怒之下,于半夜赤身裸体冲进二人房中,破口大骂了一通方才解气。
⊙“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大师生走上街头游行,并走在队伍的最前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想拉拢下台的曹锟“合作”,派伪河北省省长高凌蔚去当说客。当时曹锟正躺在炕上抽大烟,还没等高凌蔚说话,便把烟枪往地上一摔,大吼道:“你给我滚出去!当了汉奸还敢登我曹家的门!”
⊙1927年3月,白崇禧作为北伐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抵达上海东郊的龙华,到了杜月笙的地盘上。杜想投机革命,亲自往见白崇禧,白拒不接见。有人说:“杜曾捐大洋四万八千元,对革命有功。”白说:“他捐四万八,革命军可以还他五万,名器不可以滥假,官职岂可随便送人!”
⊙有人给段祺瑞送礼,他只选一两样不值钱的留下,其余一概奉还。有一次江苏督军齐燮元送他一扇镶嵌着各种宝石的围屏,其家人喜欢得睡不着觉,半夜都会爬起来摩挲,可段最后还是让人把东西送还了。
⊙丁日昌任苏淞太兵备道时,戈登率领的洋枪队无所事事,在上海整天晃悠。朝廷怕尾大不掉,让丁设法遣裁。丁跟英国交涉几次,最后说服英国人发来遣裁文书,调戈登回国。可英国总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说没收到文书,拒绝执行。丁几次交涉未果,于是宣布裁遣文件失窃,派兵围困领事馆数日,巴最后只得说那份文件又找到了。
⊙1932年,张元济的儿子张树年自美国留学归国,想进商务印书馆。元济反对,说:“我历来主张高级职员的子弟不准进公司,我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1908年春,光绪与慈禧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高等官学堂学生田桓“哭临”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于翌日高悬虎头牌,要开除田桓学籍,全校师生哗然。此事被在学校附近寓居的黄侃听说,盛怒之下,遂跑进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通之后,方扬长而去。
⊙蔡锷写信给友人,说:“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吾人今日处兹乱世,认定一事与道德良心均无悖逆,则应放胆做去,无所顾怯,所谓仁慈,又要痛快也。”
⊙袁世凯让沈家本任司法部长,沈婉辞。袁说:“这是众意,如果不将你列入名单内,恐怕会让众人失望。”沈说:“这好办,只需注明因病辞聘就行了。”没多久,袁世凯又让长子袁克定劝沈出山,沈正色道:“宁死不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