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村姑-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宝财答应一声,带着十几个伙计,手里舀着刀子划开茶包,茶叶纷纷落在地上,采薇伸手接过火把直接扔了上去,茶本易燃,一见火,便烧了起来,冲天的火光,把兖州府郊外的河水都染红了。

    大火烧了足足一个时辰才渐渐熄灭,却震惊了整个兖州府,第二日,采薇便带着王宝财坐船南下了。

    采薇早就预料到了这次办货不容易,孙家这一步一步设计出的诡计,自然不会就此歇住,皱家早就来了信,说过了年,恒升福孙家就在浮梁高价收茶,不是皱家自己买下的茶田,连那四船茶都没有。

    采薇到的时候,春茶已经收的差不多了,问了皱兴,皱兴道:“浮梁这边肯定没了,可南边出茶的地儿也不止浮梁,杭州那边的茶农也不少,且还有一季晚春的茶,过几日才收上来,只是那些多是大商家,有固定的主顾,咱们去了也无济于事,孙家正是舀准了浮梁是咱们进货的源头,才过年的时候就来高价收购的。”

    不管有没有希望,总要试试,采薇带着王宝财,跟着皱兴,直接去了杭州,寻了十几家都给推了回来。

    采薇真着急了,前面烧茶的时候是做的挺漂亮,后面得有新货跟上,不跟上,前面干的那些都白搭了。

    采薇急的几晚上都没睡着,问了皱兴说郊外的山根下还有个大茶商,包了茶山种茶,他家专出龙井,如今皇宫里供上的就是他家。

    采薇一听,这皇商更没戏了,可还是想碰碰运气,第二日一大早三人就去了,山脚下平铺而上的大宅院一进一进的,比皱家可不知气派了多少,宅子另一边是绵延的茶作坊,可见人家自己种茶出茶,怎么可能卖给他们。

    采薇几个人到了近前,王宝财进去一扫听,不大会儿出来了个穿着绸缎袍子中年人,很体面,看着却慈祥好说话,打量采薇几眼道:“听你们的口音像是冀州那边的人,不知是哪个县的?我们家老东家也是冀州人,刚才在里头听见说话儿,让我出来问问?”

    采薇刚冒出的希望一下就掐灭了,三月道:“我们是冀州府定兴县苏家庄的人。”中年男子目光闪了闪,又看了采薇几眼:“你姓苏?”采薇点点头。

    中年人说:“那苏家庄村中街上有一户人家,有个叫苏善长的你可知道?”说完,自己又摇头道:“我倒糊涂了,爹说他家十几年前搬到外省去了,看年纪你也才十几岁,哪会知道他家的事呢?”

    别说采薇,就是王宝财跟皱兴都愣了。


51因祸得福采薇他乡认亲

    王宝财忙道:“您说的正是我们东家。”对方显然颇为激动:“你说苏善长是你们东家?”说着目光落在采薇身上:“那这位公子是?”王宝财道:“这是我们苏东家的二公子。”“二公子?”对方仔细端详采薇半晌;嘀咕了一句:“记得我们家老太爷说苏家就得了两个姑娘,怎的又出了二公子……”

    采薇脸微微一红,还是决定先隐瞒,毕竟不知对方是怎么个来路,这边正说着;里面走出一个六十多岁精神矍铄的老人;头上东坡巾;深赭色圆领绸袍;腰系石青色围裳;颇有体面;身后几名仆从相随。

    刚才的中年男子见了他,喊了一声爹,采薇才知道;想这位老人便是老乡了,老人的显然比中年男子还要激动些,上前盯着采薇从上到下端详的甚为仔细,一边端详,一边还念念有词:“像,像,真像……你是秀娘的孩子。”

    秀娘是采薇娘的闺名,外人怎得知道,采薇一愣:“您是?”老人上前一把抓住采薇道:“我是你舅爷爷,你娘没跟你提过吗?你娘小时候便是在我身边上养大的,你娘原不是定兴县的人,后来嫁了你爹,还是我寻人保的媒呢,那些年本来就穷,还闹了两年灾,可不连饭都吃不上了,不然,我也不舍得把我那外甥女就这么嫁出去的。”

    采薇倒是模糊听她娘提过几次,有个亲娘舅就在邻村,娘亲小时候在外祖家养着,便是这位舅爷身边,这位舅爷膝下就得了一个女儿,把采薇娘也当亲闺女一样养着,后来娘的外祖母病逝了,采薇娘才回了自己家,后来赶上灾年,着实吃不上饭了,这位舅爷又保了苏家的媒。

    只不过采薇娘嫁进苏家没几年,这位舅爷便撇下妻女上南边跑买卖去了,这一去竟就没了影儿,后来采薇娘那位表姐也嫁了个外省的婆家,连着采薇舅奶奶也跟了过去,先头几年还听见些信儿,后来不知怎的,就没音信了,寻人扫听了,说搬到别处去了。

    这些年过来,倒是采薇娘积在心里的一档子事,当初采薇爹和舅舅来南边跑买卖的时候,采薇娘还私下里嘱咐丈夫和兄弟:“去了南边若得空扫听扫听,虽说这么些年没音没信的,保不齐就有知道的。”

    采薇爹也让皱兴帮着扫听了,可扫听了这些年也没信儿,难不成这位体面的老太爷就是娘那位亲娘舅。

    老太爷不等采薇再说什么,拉着采薇就往那边的宅院的大门走,一边走一边说:“可把我想坏了,那些年艰难,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了,也惦记不到家里头的人,后来好容易熬出点儿体面,你舅奶奶母女正好找了来,问了她,说赶上荒年,你爹带着你们搬到外省去了,也不知道搬去哪儿了,竟是这些年都没一点信儿,你跟舅爷好好说说,怎的后来又回了苏家庄?怎的又跑到南边来了……”

    这位舅爷拉着采薇这一路就没停了问话,进了大门,便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比采薇整出的东篱轩地道多了,从廊子看过去,树木葱茏,假山流水隐着亭台阁榭,竟是好个气派的宅院。

    仆从来往一个个的衣着也整齐干净,采薇心里却开始琢磨,这个事她知道的不底细,八岁之前的事她更不清楚 ,这位舅爷问她,她哪说得出来。

    高老太爷拉着采薇直接进了正堂屋里,才放开她,招呼下面的人上了茶来,屏退闲杂人等,才笑道:“你是绣娘的二丫头采薇?”

    采薇一听老人不仅叫出她爹娘的名姓,就连她的名儿都知道,且一语道破她的真身,还有什么可疑的,当即退后一步跪下磕头:“采薇给舅爷磕头。”

    高老太爷扶起她道:“你遮掩的倒好,若不是我早知底细,定然也被你糊弄过去的,好个胆子大的丫头,亏了你爹娘也放心,让你大老远跑南边来做买卖。”

    采薇道:“舅爷不知,家里长姐已出嫁,虽有个弟弟今年不过五岁,我爹打从前年病了一场,身子骨便不大康健,在家里盯着些买卖还可,受不得长途奔波劳累,舅舅倒还好,只是今年家里头事儿多,大栓哥又刚娶了媳妇儿,况且,还有兖州府铺子里的烂事,算来算去,只得我一个闲人。”

    高老太爷道:“大栓都娶媳妇儿了,那些年我走的时候跟你一样还怀抱着呢,做买卖?你爹那么个实在人也做买卖,什么买卖?”

    旁边刚才的中年男子道:“您老人家怎么忘了,刚头不是说了,是竹茗轩。”“竹茗轩?”老太爷道:“竹茗轩是你们家的买卖?”采薇点点头。

    老太爷不禁道:“听见过几回,不曾想竟是你们家的买卖,这些年不见,你爹却长大本事了,你这次来是办货的?浮梁那边的茶不知怎的,今年价高了起来,虽说赶上倒春寒,论说也不至于啊,再说,你这会儿来,可不都晚了。”

    采薇这才把怎么来怎么去的跟舅爷爷一说,高老太爷道:“恒升福的东家,我是见过几回的,那人心眼子不大正,他家的买卖到了他这一辈上说不得要折了。”说着,不禁捋了捋胡须看着采薇道:“你爹倒真有本事,竟然能想起烧茶这一招来。”

    后面的三月插嘴道:“哪是我们家老爷想的,是我们姑娘,让伙计把茶堆到河边,每人二斤白面,引来了兖州府全城老少,当着全城的人把那些糙茶都烧了,这才保住了竹茗轩的名声,我们姑娘说这一招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高老太爷挑挑眉,旁边的中年男子道:“冀州府那个东篱轩呢?”三月道:“那也是我们姑娘自己鼓捣的买卖,不是竹茗轩的事儿,我们还在冀州府里坐着数银子呢?”

    采薇瞪了她一眼,三月才讪讪住嘴,老太爷道:“瞧我欢喜的,倒是忘了给你引见,这是你大表舅。”采薇忙行礼,大表舅道:“说起来,不是你们家出了这档子事,你也不会来杭州买茶,你若不来,我爹还不知道要惦记多少年呢,虽是糟心事,却也算因祸得福,总归咱们一家人团聚了。”

    这边瞧见了舅爷,便再不会放采薇去的,硬留着她在这边住些日子 ,晚春一季的春茶下来忙着熏制好装了船,让王宝财押着赶了回去,毕竟竹茗轩那边还眼巴巴的等着呢,采薇也写了家书,嘱咐王宝财亲自送到苏家庄去,见了她娘把这事儿底细说明白,采薇便在高家住了下来。

    住了几日才弄明白,她舅爷那些年来南边跑买卖,到了杭州郊外却遇上了歹人,抢了身上钱财,舅爷身上没了银钱,别说回乡就是连饭都吃不上,饿了好几天,饿的头晕眼花的,从河岸边走,眼前一黑失足就掉进了河里,后来被个茶农救了上来,瞧着他可怜,便带回家去。

    茶农家里有十几亩茶田,就老两口带着个没出嫁的姑娘度日,采薇舅爷便留在他家权作个长工使唤,一来二去的,就说起了婚姻事儿,采薇舅爷也没瞒着,说家里有妻有女,那老两口子想歇了心思,可那女儿偏瞧上了,说乐意嫁,若是他原配妻子来了,便尊一声大姐。

    两口子没辙,便操持着给两人成了亲,成亲之后,便把手里这十几亩茶田交给采薇舅舅打理,采薇舅舅却是个有大本事的,没几年,便干的有声有色,出了最有名的龙井,渐渐发起家来,机缘巧合被朝廷采纳贡品的官瞧上,便做起了皇商的买卖。

    采薇舅舅后来娶的这位舅奶奶,却是个没运道享福的,生了两个儿子之后,就撒手走了,正巧赶上原配妻子带着守寡的女儿找了来,也算接上了。

    采薇的先头那个舅奶奶,大约是一路上风餐露宿的没少受罪,找着了丈夫,没过几年好日子也去了,前窝里那位守寡的女儿,采薇舅爷做主寻了门人家,嫁进了杭州城,如今也是生儿育女的一家子人呢,一年里也就老太爷过笀或是年节的才回来一趟。

    家里如今是大表舅母姜氏掌着,姜氏膝下得了两个女儿,一个八岁一个六岁,二舅母伍氏生了两个小子,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四个孩子一个赛一个小,采薇倒成了头大的,且采薇日常哄着和尚玩惯了,会讲故事,会跟着他们玩,没几日,跟几个孩子就熟成了一个。

    采薇倒是难得这样悠闲的呆上几日,每日里跟几个小孩子玩玩乐乐,或逛逛舅爷家的宅院,或跟着舅爷和两个表舅去茶园子里瞧瞧,或去作坊里看炒茶薰茶的工艺,倒是长了不少见识,也给小叔也写了信去,这边离着军营不远,快马加鞭,一日信便送到了,倒是还没见着回信,采薇不免有几分郁闷。

    忽这日来了婆子说前面有客,寻二公子的,老太爷请二公子过去呢,毕竟采薇还要在外面走动,老太爷便吩咐了,在家里也唤她一声二公子,免得以后麻烦。

    采薇到了前面,还没进屋就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