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阴雄-第9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满:“他们敢!朕可以把他们全部正法!”

    李渊微微一笑:“陛下天威,自是无人敢撄其锋,但是给逼着上战场的军士,无异于一群牛羊,只有自己想要打,战意高昂,才是虎狼之师,陛下深通军旅之事,当知这个道理。”

    杨广勾了勾嘴角,说道:“可是此人今天会射沈光,明天说不定就会对朕的背后下黑手,这个人,朕还是想查出来,如果不能明察,那暗中派人打探,如何?”

    李渊摇了摇头:“那人已经作了周密的安排,偷了阿史那大奈的箭去射,不可能留下痕迹的,微臣之所以不让朕再去追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不可能查出真凶来,若是暗查的话,也得暗中派人去盘问当时接触过阿史那大奈的士兵,军中之事,是藏不住的,一传十,十传百,反而会弄得人人自危,失了前线将士的军心,得不偿失啊。”

    杨广长叹一声,重重地一拳砸在了案上,溅得面前的酒爵里酒水一阵飞溅:“那这次就只能便宜这贼子了!唐国公,今天你也看到了整个攻城的过程,依你看,下次攻城,胜算几何?”(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老谋深算

    李渊的嘴角勾了勾,从他的内心里,是不太愿意回答这种问题的,但是杨广这样一直盯着自己,也让他没有顾左右而言他的资本,只能沉吟了一下,说道:“城中敌军的士气和兵力看起来还是很充足,今天我军攻上了城头,仍然是给反击下来,虽然有沈侍卫意外中箭的原因,但是沈侍卫落城之后,我军攻上城头的部队也给全部歼灭,这说明敌军不是这么容易给打垮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还有就是今天在此之前的冲车攻城,本来一切计划都很周密,可是离门只有十几步的地方,却是毁于敌军的地穴,这说明敌军在城中也有高人指挥,精通五行战法,他们能用地穴之法保护城门,也必有防我军地穴攻城的办法,所以在微臣看来,强攻并不可取,大军长期围困,只怕是拿下辽东城的唯一选择。”

    杨广不满地说道:“围困?我百万天兵天将,还拿不下一个小小的辽东城?唐国公,你这说法也太悲观了点吧。”

    李渊连忙起身,走到中间跪伏于地:“此事惟愿陛下圣裁,微臣只是实话实说,微臣才疏学浅,信口胡言,还请陛下恕罪。”

    杨广叹了口气,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唐国公,朕知道你也是一片忠心,不必如此,回席吧。”

    李渊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回席跪坐于地,杨广突然说道:“唐国公,你负责后勤,再清楚不过前线百万将士的消耗。依你所见。怀远镇的军粮。还够支持多久的?我军若是长期在此围困辽东城,是否后方的粮食补给能跟得上?”

    李渊连忙说道:“如果大军的作战目的地,只在辽东的话,后方的军粮,还够一年之用,毕竟百万大军之外,还有二百多万的民夫,一路从涿郡不断运粮支援前线。而通过大运河运到涿郡和怀远镇的粮食,也是源源不绝,这一点暂时不会有问题,只是。。。。”说到这里,李渊欲言又止。

    杨广连忙追问道:“只是什么?”

    李渊的眉毛微微一挑,回道:“只是大军孤悬于外,久拖不绝,国内有太多的壮丁被抽来做这支援前线的运输工作,尤其是河北和山东一带,大片的田地因为没有人耕作而误了农时。微臣只怕到了秋收之时,那些服徭役的壮丁民夫们无法回去收庄稼。到时候河北山东一带,会有大规模的饥荒出现。”

    杨广平时身边总是给虞世基这些马屁精包围着,很少有人象李渊这样直言此事,也就是王世充提点过两句,而且看他不爱听也很快点到为止了,李渊的话,让他的嘴角慢慢地勾了起来,虽然他不喜欢听,但他也知道,这是实情,早晚必须要面对。

    杨广沉吟了一下,说道:“那按唐国公的意思,是不是朕应该下令退兵?”

    李渊摆了摆手:“不可,陛下,征战辽东至今,战果赫赫,除了这辽东城一地外,其他众城多降,现在只要我军攻下辽东城,那前线就有了一个非常稳固的据点,以后要在这里屯粮屯兵,据此进攻高句丽鸭绿水以南的地区,就容易了,万一我军就此撤退,那已降的各城一定会纷纷复叛,成果只会毁于一旦。”

    杨广冷笑道:“可是唐国公你不是说了,百万大军在外的消耗太大,会把河北和山东之地弄得没法收庄稼了,迟早要有反叛么。难道你的意思不是要朕撤军吗?”

    李渊摇了摇头:“不,微臣的意思是,陛下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速战速决,抽出几十万大军南下,迅速地攻击平壤城,而其他军队则继续在这里围攻辽东城。二是大军撤回,留个二十万左右的军队继续围城便是,这样规模的兵力足以围困辽东,也不至于给后勤运输造成太大压力,围上一年,辽东城必陷落,或者等明年春耕之后,再组织大军前来辽东,也可以一战而下。”

    杨广的精神一振,李渊的第一个方案显然更合他的胃口,可是他很快想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说道:“唐国公,你是说速战速决,派几十万大军南下,进攻平壤?可是连这辽东城也攻不下,平壤是高句丽的国都,就能迅速攻下了吗?再说了,我军的粮食补给,只会压力更大吧。”

    李渊微微一笑:“陛下,微臣的这个战法,前提是需要平壤城那里,来护儿的大军能打开局面,攻到平壤城之下,从辽东城出发的大军只需要带三个月的粮草,打到平壤城下,和来护儿大军取得联系,到时候共享来护儿大军的军粮,或者干脆是直接收割高句丽人的秋粮,以供大军之用,陛下只需要把江南的粮食直接通过东莱郡走海路去供应平壤一带的大军即可,而无需北上涿郡,再几千里转运到辽东,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后勤的压力啦。”

    说到这里时,李渊顿了顿:“不过此计实施的前提,是要来护儿进展顺利,攻到平壤城下,能与我大军直接会师,若是来护儿进展不顺,甚至兵败,只能自保的话,我大军两地不能相顾,那就不能施行此计了。”

    杨广双眼一亮,正要再说话,只听外面有一声拖长了的声音:“陛下,平壤道急报!”

    杨广连忙说道:“有军报快进来。”他转头对李渊笑道,“说什么来什么,正好平壤那里有消息了,听听来护儿打得如何。”

    李渊心中暗骂该死,他本来出的第一条是虚计,内心里认定了以来护儿的兵力,绝对不可能在平壤城有什么进展,到时候正好顺理成章地让杨广选择第二个方案,从辽东退兵,要是杨广真的打下辽东,甚至灭了高句丽,重赏那些关陇世家子弟,那这些人得了好处,以后就会为杨广卖命,而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那自己的全盘计划,恐怕就是要落空,存了和王世充一样心思的李渊,又怎么能看这种情况出现呢?(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分兵南下

    正当李渊思量间,一个传令兵匆匆而入,看到李渊,迟疑了一下,杨广笑道:“直接报信便是,唐国公正和朕商议军机呢。”

    传令兵连忙说道:“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急报,我军已经在南津浦大胜高句丽军,阵斩敌军主将,高句丽国王之弟高建,斩杀敌军五万有余,现在大军已经挥师前进,进逼平壤!”

    杨广猛地一拍桌子,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太好了!”

    李渊心中暗自叫苦,没想到这来护儿竟然真的可以直逼平壤,他开始恨不得狠狠抽自己两耳光,能把刚才的话给吃回去。

    但事已至此,李渊也只能跟着作出一副大喜的神态,起身行礼道:“微臣恭祝陛下洪福齐天,前线将士也必是托了陛下的福,才能大胜贼军,直逼敌都。”

    杨广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来人,给我们把这宴席撤了,召各路大将军进来议事。”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了些什么,继续说道,“传令,这桌酒菜赐给沈光沈侍卫,让朕的御医再过去给他医治,还有,阿史那大奈卫队长,现在就释放了,不再追究。”

    半个时辰之后,杨广的这个帅殿之中,已经成了与中军帅帐无异的军营,杨广本人脱下龙袍,换了一身金甲,正襟危坐于胡床之上,而李渊也换了一身甲胄,与一众全副武装的大将们一起,分立殿中两边,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色,若不是军令森严,只怕很多人会开始议论起平壤的顺利进展了。

    杨广让那传令兵把整个塘报念了一遍,尽管他已经看了十几遍。但每次听到时,仍然会高兴地微微眯起眼睛,摸着自己的山羊胡子,如饮醇酒。

    来护儿在这份塘报里自然是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大败高句丽军,阵斩高建的过程。尤其是自己的六儿子来整斩杀高建的过程,更是洋洋洒洒地写了几百字,跟说书评传都差不多了,听得各位隋将们都纷纷夸赞不止。

    等到整个塘报读完之后,杨广摆了摆手,示意传令兵退下,在听够了大将们的马屁和溢美之词后,他现在想要听听接下来的正事了。

    杨广清清嗓子,干咳了一声。刚才还在不停祝贺杨广的恭维之声一下子烟消云散,跟着杨广出来这么久了,大家都知道他什么时候是要说正事,不能打岔。

    只听杨广沉声道:“诸公,你们都是我隋军大将,战事一道上,经验丰富,现在来大将军大胜高句丽 。已进军平壤城下,我们辽东这里。反而进展不如他们这支偏师顺利,眼下辽东城久攻不下,我军当如何行事呢?”

    在进帐前就知道杨广下令不再追究那沈光中箭之事,心中一大块石头落了地的宇文述,连忙说道:“陛下,现在正是好时机。我军应该分出三十万大军,带三月之粮,倍道兼行,直扑平壤,与来将军的部队尽快汇合。一举攻陷敌都,只要平壤一克,高句丽国就算是亡了,象辽东城这些地方,都会不战而降。”

    杨广满意地点了点头,环视众将,说道:“诸公有何高见,但说无妨,今天乃是军议,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说。”

    薛世雄勾了勾嘴角,站了出来:“宇文述大将军的看法,末将赞同,只是末将想说,只带三个月的军粮,是不是少了点,万一平壤城高池深,一时难下,象这辽东城,两个多月了也没打下来,那岂不是到时候军中无粮,会陷入绝境?”

    宇文述冷冷地说道:“薛将军,你的担心很有道理,可是你别忘了,来大将军已经大败高句丽,直趋平壤了,我们并不是孤军深入,只要与来将军所部会合,分享他们的军粮,那至少可用半年,再说了,现在是六月,等我们一路推进到平壤城的时候,已是秋收季节,高句丽这一路各城,虽然坚壁清野,但是鸭绿水以南的地方,是高句丽国的核心,也没有马上受到我军攻击,不太可能象辽东这里自毁庄稼的。我军还可以收集沿途的粮食,不至于出现粮荒。”

    薛世雄不敢和宇文述正面起了冲突,只得行礼退下。

    王仁恭的眉头也微微一皱:“只是我军三个月,一定能打到平壤城下吗,鸭绿水现在在我军手上,但这鸭绿水南边的山区,却是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