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十三章 七夕
水车竖立起来了,河水进入水渠,顺着水渠流过田地,暂时解决了田中的,也让村民们从每天挑水中解脱出来,能够干些其他事情。手压井已经安装好了,这个铁疙瘩比起寻常的水井又安全又方便,不会出现有人失足落井的事情发生,而且小孩子按下把手,也能够让手压井流出水来。等到再几天,河中的水彻底干枯后,村民们就用手压井打水,然后将水倒进一旁的水渠中,节省了他们许多力气。
看着这一切,村长和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希望的笑容。‘
与青叶村的村民们一样,知县大人回到县城后也立刻行动起来。他先召集铁匠们,将手压井的实物给他们看,命一众铁匠用三天时间制出了第三个手压井,然后将其中一个手压井跟资料呈报上朝廷。自己则安排人大力推广水车和手压井。在又河流的地方安装水车,每个村子至少安了一个手压井,大大缓解了全县的用水紧张,使得百姓们终于有水灌溉庄稼。之前的干旱有部分庄稼被旱死了,但红薯耐旱,几乎全部都活着,此时睡一浇灌上去,全都都恢复了生机。百姓们如同伺候孩子一样伺候着红薯,只盼望这些红薯成为下半年和明年的救命粮食。
京城中,皇帝正在为旱灾的事情发愁,知县的奏折呈上来,正好解决了他的烦恼。皇帝立刻让户部和工部一起推行水车和手压井,让两样东西不过半个月内遍布了整个大周,大大缓解了旱灾问题。皇帝论功行赏,大肆表扬了知县,将其提升为知府,而青叶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皇帝面前,被他记住了——知县不敢说东西来自青叶村祖宗的赏赐,怕皇帝斥责他怪力乱神,只说东西来自青叶村,是青叶村祖上留传下来的。皇帝给青叶村赐了一个“积善之村”的牌匾,并且免了村子三年的赋税。这下,村民们能留下的粮食更多了。
当大旱来临的时候,李家大哥跟着军队正在路上,看着干旱的田地,李家大哥也很担心,只是让他在沙漠中和山林中找水源简单,但要他解决干旱问题,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李家大哥做不到啊!快到京城的时候,水车和手压井在大周朝遍地开花。看着自家前世小时候经常使用的手压井,李家大哥那个佩服啊。那位穿越同胞不但卖塑料瓶卖打火机,现在连手压井也出现了。手压井不比塑料瓶和打火机,后两样也许是跟着穿越同胞一起传过来的,但穿越同胞总部可能拖着一个手压井穿越吧?连手压井这种老古董的资料都知道,李家大哥简直佩服这位同胞,他不会是带着一个度娘搜索系统一起穿越的吧?
“卫风,在想什么?”耿世安拍马小跑到李家大哥身旁。
李家大哥笑了笑:“明天就要到京城了,我想着过两天又假期在京城买一些特产,让同村的人帮我带回家。”
李家大哥身份高不能随便脱离军队,但青叶村其他出来的年轻人没有官职,便想着脱离军队赶紧回家见爹娘抱媳妇。李家大哥跟他们说好了,让他们帮着带信带礼物回家给弟弟妹妹。
耿世安听后有些惭愧没有想到自家爹娘亲人,于是道:“我跟你一起去,也给我家人买些礼物。”
李家大哥无不答应。
岳云飞蹿了过来,一脸的兴奋与眉飞色舞:“你们要买礼物得着我,我对京城熟,到时候买你们去那些价廉物美的铺子买还能够打折。”
“那就靠你了,兄弟。”耿世安道。
岳云飞嘿嘿地笑,凑上前道:“过几天就是七夕了,京城的七夕会举办灯会,到时候我们一起去逛灯会吧?”
耿世安看着他那张写满了“我有喜事”的脸,切了一声:“算了,我们可不想做蜡烛,打扰你和陌言郡主。”
岳云飞傻了:“你们怎么知道我约了郡主?”
李家大哥噗嗤笑出了声:“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了。”
岳云飞愣愣地摸了摸自己的脸:“很明显?”
“太明显了。”耿世安笑道,“你应该照照镜子,你脸上那****的笑从来就没有下去过。”
岳云飞冲着耿世安呲牙:“胡说八道,你才****的笑呢!我这是充满幸福的笑容。”
“呕,请允许我先呕吐一会儿。”‘
“耿世安!”
七夕是一个美丽的节日,既是华夏的情人节,也是女儿节。这一天晚上,女孩子们会向天上的侄女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故此又称为“乞巧节”。小县城中是没有花灯可看的,但村子里面的女孩子们依然非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李周乐在这之前就给自己做了一身漂亮的新衣服,衣服跟这个世界上的衣服大致相同,但许多小细节的地方却不相同,十分精致。这些是李周乐根据韩诺传送过来的图片进行改动的。现代人做出来的汉服不如古代的好看,但有些地方却也颇有特色。
当温子夏看到穿着新衣服的李周乐时,一下子愣住了。今天的李周乐美得如同织女下凡。李易书和温子瑜捂着嘴巴噗噗地偷笑,一人伸出一只手,将温子夏拉了出去。他们今天晚上虽然不用拜织女,却要拜魁星。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自要尊崇魁星,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关儒林家**奉着魁星,温家兄弟和李易书全都到他家去,村子里面的一些跟着关儒林读过书的孩子也会,到时候一起祭拜魁星。为此,李周乐给他们准备了好几盘点心和一块肉做祭品。
看到温子夏被弟弟拖出去,李周乐低下头开心地笑了。院子外面出来小菊的叫声:“周乐姐,快点儿出来拜织女了。”
“来了。”李周乐连忙提起一早准备好的篮子,走出了院子。
“周乐姐,我们走吧。”小菊一见李周乐出来,立刻挽上她的手腕。小菊是邻居东木叔的女儿,只比李周乐小一岁,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
两个人在半路上又遇到了碧叶和蒋大丫几个女孩子,每个女孩子都提着一个小小的篮子,她们一同走到此堂前的空地上。空地上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小香炉,香炉两旁各自放着一个花瓶,瓶中已经装满了鲜花,是其他先来一步的女孩子采摘的。小菊和青叶等人打开各自的篮子,将她们带来的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合称五子“放到香炉背后的五个空盘子中,雨花拿出两个柿子放进另一个空盘子中。还有连个女孩子分别拿出了茶水和香烛。
李周乐也打开自己的篮子,从里面拿出一小瓶酒和酒杯。小菊接过去,在酒杯里倒满了酒奉到供桌上。李周乐又拿出一个盘子,盘子里面装着小巧的圆形点心。这是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是专门在乞巧节这一天吃的果子。《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大多做成菱形如同织布的梭子形状,但也有捏成其他形状的,李周乐为了方便,直接做成圆形。
“哇,周乐姐做了乞巧果。”小菊开心地接过盘子,对着上面的巧果流口水。
青叶拍了她一下:“没出息。”
小菊哼了一声:“别说你不馋周乐姐做的巧果。”
青叶噎了一下,其实她也很喜欢吃李周乐做的巧果,非常好吃啊。
女孩子们中年级最大的含翠轻笑着为她们解围:“全都准备好了,大家一起来拜织女了吧。”
含翠的年纪比李周乐还大三岁,从小就和满仓叔的小儿子根苗订了亲,但还没有等到她及笄,根苗就被拉壮丁参军去了,多年来没有消息。眼看了含翠年纪大了,满仓叔和满仓婶都觉得对不起这姑娘,让她重新找个人嫁了算。但这个姑娘是个死心眼,表示根苗死了也要为他守寡,绝对不嫁人。满仓叔和满仓婶大为感动,把含翠当成了亲生女儿疼爱。所幸好人有好报,前阵子村子里面每家出去参军的人都送了消息回来,根苗终于要回来了,含翠家已经开始给她准备嫁妆。含翠手巧不下于周乐,她能够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的形状并且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桌子中央的一盘“花瓜”就是含翠雕的。
焚香祷告,众女孩子向织女默默祷告,大多都是求织女送她们一个如意夫君。李周乐则没有这个想法,她现在已经有了温子夏这个优秀的未婚夫,还认识了韩姐姐这个“神仙”,家里生活越来越好,没有什么可乞求的。不过还是随着大众虔诚地拜了又拜,毕竟织女是神仙,要恭敬的。说不定织女娘娘还认识韩姐姐的,自己可不能唐突了织女娘娘,让其倒韩姐姐那里告状。(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李家大哥的乱桃花
女孩子们将手中的香一一插入香炉,小菊看着香炉中最长的两炷香,嗤嗤地笑了:“含翠姐和周乐姐最后一次拜织女了,烧的香是最长呢。”
这个世界,只有未婚的女孩子才能拜织女,小西服是没有资格的。听到小菊的话,其他女孩子也都嗤嗤低笑了起来,一同取笑两人。两个人的脸被笑得通红,含翠一跺脚:“你们这些小蹄子,看我不撕了你们的嘴。”
女孩子哈的一声,笑着散开了,含翠干脆追着小菊这个始作俑者追打。女孩子们的笑闹声远远传出去,让刚刚拜过魁星的温子夏等人全部跟着笑了,更远处,一队风尘仆仆的男子们刚刚走到村子外面,听到这些欢快的如同银铃一般的笑声,不由得也笑了。发出笑声的是他们的妹妹/侄女乃至未来媳妇儿啊!
这队人正是数年前被征兵离开的村里的年轻男人们中的一部分,托李家大哥的福,他们被李家大哥训练出了不错的身手加上李家大哥教他们的紧急救护知识,这些人全部在战场中活了下来。只是他们或多或少伤了手脚,行动略微受到影响——不大,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劳作,但上战场就有些勉强了——不能再继续待在军中,领了朝廷发下来的抚恤银子回了家乡。虽然比不上那些手脚完好的同乡能够继续留在军中做官,但能够活着回到家乡,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一群人进村的响动不小,何况他们中有人还骑着马,村民们都被惊动了,好奇出门查探。于是,眼泪随风飞,哭声震半天,亲人团聚,热闹无比。而那些孩子没有回来的人家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很开心,因为先回来的人说了,他们的儿子当官了,自然不能随意离开,不过回京后会有一个假期,让他们可以回家祭祖。
这么突然的一出,姑娘们自然无法再进行穿针乞巧等活动,只能带着遗憾各回各家。可惜了她们费神抓的喜蛛……
相比起青叶村的乞巧节,京城这里更加热闹,活动更多。京城里面挂起了精美的花灯,姑娘们拜完织女后会相携前往街上看花灯。这一天,姑娘们可以和男子光明正大的出双入对,因此大街上许多一对对的小情侣。
耿世安和李家大哥随意走着,层楼复阁立于两旁,无不张灯结彩,有的铺子门前请了乐师优伶表演助兴,欢欣靡曼,身边的人接踵摩肩,多不可数。看到这热闹平和的景象,两个人不由想到了边关的战场以及许多逝去的将士,心中叹息。
“京城的女孩子们都这么大胆吗?”李家大哥捧着手中的绣帕,不知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