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罗斯福和丘吉尔感到郁闷的是,意大利就连投降都不干脆,讨价还价、拖了又拖,导致希特勒获得充足时间往意大利增兵。在投降计划泄露后,意大利还请求暂缓投降时间,直至盟军宣布了消息,意大利才硬着头皮真正投降。
意大利刚刚投降之时,德军在意大利的处境非常险恶,分散于狭长的亚平宁半岛。而南部德军刚从西西里撤退回来,弹尽粮绝,精疲力尽。此时只要盟军和意军一起夹击德军,必然把德军杀得丢盔卸甲,甚至能够全歼被包围的南部德军。
然而,意大利的新政府磨磨蹭蹭,放开通道想让盟军去打德军,自己却站在旁边好看好戏,似乎这场发生在意大利国土的战争跟意大利无关。盟军这边同样磨磨蹭蹭,认为在意大利的战局已定,结果被回过神来的德军打得满头包。
在意大利投降的第二天,德军就占领了所有的意大利北部边境,并依靠少数驻军迅速控制意大利首都,赶跑了意大利的国王,救出被囚禁的墨索里尼组建傀儡政府。随着希特勒一声令下,数十万意大利军队缴械投降,德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
希特勒在意大利建立的傀儡政府,一直帮德国战斗至1945年。
可以说,宣布投降并加入盟国的意大利新政府,屁事儿都没干过,二战结束居然还要求享受战胜国待遇,特么的也算是神奇了。
盟军各国当然不是帮人数钱的傻逼,意大利虽然属于战胜国,但跟战败国没啥区别。一个意大利市被划归南斯拉夫,一个意大利港口被划为自由区,并被迫放弃非洲殖民地,军队数量不得超过30万人,还支付了3万6千美元的象征性赔款。
如此战胜国待遇,连一战后的中国都不如。
……
12月。
常凯申在结束开罗会议之后,并没有马上回国,而是带着宋美龄前往印度视察中国驻军。丘吉尔为了恶心常凯申,故意指示降低对老蒋的接待规格,印度总督只派了个私人顾问去机场迎接,没有铺什么红毯,更没有让军乐队奏迎宾曲。
常凯申和丘吉尔的矛盾,至此已经完全公开化,连基本的颜面礼仪都不顾。
就在半年前的太平洋会议上,丘吉尔突然抛开对日作战问题,他说:“最近听说,中国集中队伍进攻西藏,使这个独立国家大为恐慌。希望中国政府能保证,不要有不幸事件发生。”
宋子文当场反驳:“我没听说有这个消息,西藏也不是首相所说的独立国家。中英间历次所定条约,都承认西藏为中国主权所有。”
常凯申在得知此事后,气得当晚就在日记里把丘吉尔骂了一顿。
而就在半个月前的开罗会议上,丘吉尔又把常凯申恶心得够呛。这死胖子从中作梗,死活不愿归还香港,罗斯福再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因此就有了后来的香港问题。
不仅如此,丘吉尔还试图在《开罗宣言》中玩文字游戏,把日本从中国掠夺的领土“当然应归还中国”改为“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
什么叫由日本放弃?
放弃之后再独立建国吗?建一个东北国?建一个华北国?再建一个华南国?
王宠惠代表中国据理力争,老蒋也在罗斯福那里摔桌子,终于获得了罗斯福的支持,没有让英国的修改提案得逞。
作为回报,老蒋跑去印度视察远征军,不外乎也是想要恶心一下丘吉尔。
常凯申回到重庆的时候,已经快1944年元旦了,国内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了这次会议成果,称其为“晚清以来中国外交之大胜利”,常凯申也成了“民族英雄”。
常凯申很高兴,甚至抽空亲自造访周公馆,他拉着周赫煊的手笑道:“明诚,此次开罗会议,中国以政治收获为第一,军事次之,经济又次之,但皆获得了相当成就,此乃国家百年外交之最大成功,是三十年艰苦奋斗之初效!”
“委员长居功至伟。”周赫煊顺口拍了个马屁。
常凯申笑道:“明诚也有功劳,不必谦虚。”
说实话,老蒋此行的表现非常糟糕。他要来的都是中国未来应得的利益,现阶段所急需的实际利益反而被搞砸了,简直短视至极。
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的关注点,是中英联合入缅作战。而老蒋害怕远征军损失过重,非要拉着美国出兵不可。不但如此,老蒋张口就是10亿美元的援助借款,让罗斯福感觉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只要老蒋在会议上配合罗斯福,即便远征军被打光,中国也将获得美国的全力支持。届时,罗斯福必然摁着丘吉尔强迫其答应归还香港,老蒋要的10亿美元借款也能轻轻松松获得。
这种做法虽然对不起远征军将士,是让那些远征军去送死,但作为中国的领袖却应该答应下来。
紧接着的德黑兰会议,斯大林就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好。他知道罗斯福想要什么,知道丘吉尔想要什么,于是他不惜苏联红军的性命尽量配合,从而赢得了苏联最大的利益,美**援更是源源不断的输入苏联。
两次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丘吉尔两人还把常凯申和斯大林做了对比,都认为斯大林比常凯申更具国际战略眼光。
周赫煊也曾劝过常凯申,让其在缅甸战场配合罗斯福,但到了老蒋那里都变成耳边风吹过。
常凯申确实相信周赫煊的国际眼光,但只是政治外交上的。他认为周赫煊对军事一窍不通,根本不和周赫煊谈军事,更不听取一切跟军事有关的建议。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是老蒋和史迪威彻底闹翻,罗斯福对中国心灰意冷,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近乎中断,中国已经崩溃的财政雪上加霜。
1042【新年新困境】
1944年的元旦过得很不好。
张谋之拿出一沓报表,甩在桌上唉声叹气地说:“唉,这些工厂都得关闭,不关不行了。”
“关吧,”周赫煊没有看报表,而是说道,“工人的遣散费要给足,不够的那些我来出。仓库里囤积的货物,我以出厂价全额购买,捐给各省受灾老百姓。”
“我那份也捐了吧,”张谋之感觉有些心灰意冷,他扭头看了看外边,低声道,“明诚,你说这国民政府还有救吗?等抗战胜利,怕不是共党坐天下了。”
“泰山放心,我自有安排。”周赫煊说。
“我相信你的眼光,”张谋之低声说,“要不,我们先悄悄给共党送些物资,提前打好关系?你应该能联系到共党吧。”
“共党组织严密,我只能通过民盟接洽。”周赫煊道。
张谋之说:“仓库里那些积压的货物,我全都捐了,你帮忙联系联系。”
“可以。”周赫煊点头道。
抗战初期,大后方的工厂数量还不到100家,至1942年发展至顶峰1000多家,但1943年急转直下,只剩下900多家工厂。
现在刚刚进入1944年,大后方再次迎来工厂倒闭潮,一下子又关闭了百来家。
周赫煊当初在四川投资的工厂,如今已关闭三分之一,长期停工三分之一,剩下的工厂也只是艰难维持而已。
工厂大量倒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币贬值,工厂资金不足,三角债遍地皆是。
第二,物价飞涨,社会购买力下降。工厂生产出的商品卖不掉,而老百姓想买又买不起,导致大量紧缺商品烂在仓库里。
第三,政府限价。这本来是用来控制物价的政策,却造成工厂卖多少产品就赔多少。
第四,政府管控。许多日用品和工业品都是政府管控物资,而这些往往又是原材料,政府管控导致大量工厂无法获得原材料。
第五,交通不便。战争导致交通各种中断,原料运输费用大增,且经常不能按期运到工厂。
第六,政府专卖。烟、糖、盐、火柴等日用品都是政府统销统购的,强制低价收购,且贪腐横行,工厂根本没有利润可言。
第七,捐税过重。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中央取消了统税政策,改收商品税,且虚盈实税。政府规定盈利额超过资本额60%的企业,商品税一律征收50%。在法币贬值的情况下,几乎所有工厂的盈利额都达到这个标准,但实际上是亏损的。政府只看账面数据,对90%以上的工厂都征收了50%的商品税。其他还有印花税、献金、献粮、公债,这些都是强行摊派的。
第八,恶意囤积,投机倒把。稍微聪明点的资本家,现在都不搞实业、不开工厂了。大量游资疯狂囤积必需品和紧缺物资,他们串通政府统收机构低价买入,翻个数十倍再卖出,市场已经被投机商所控制。
以上这些因素,但凡有个两三条,就足够工厂喝一壶了,全部遇上哪还有幸免的可能?
张谋之作为企业家,对国民政府已经完全失望。以他非常有限的政治眼光,也能看出如今的政府必然倒台,因为政府已经在实业界彻底丧失了威信。而老百姓也是如此,忍饥挨饿支援抗战,抗战胜利的希望他们看不到,看到的只有贪官污吏。
法币贬值能忍,交通不便能忍,甚至捐税过重也能忍。
张谋之最不能忍的是什么?
政府强行对商品限价,低价统一征购,倒手就卖给那些投机商。这等于工厂辛辛苦苦搞生产,利润全被投机商拿去了,工厂主还得倒贴给政府各种捐税。
张谋之做了半辈子生意,就没遇到过这么邪门儿的事情。
我们常说,钢铁、煤炭是现代工业的灵魂。然而,现在竟然出现钢铁和煤炭大量滞销的情况战争期间,钢铁和煤炭滞销,相关从业工人大量失业!
1943年底的时候,机械制造业也陷入了困境,无数属于宝贝的工程师和资深技工,只能守着空空的厂房整日休息。
再来说说“中国工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工合”。
“工合”组织是斯诺夫妇在抗战初期发起的,目的是发展内地经济、解决社会问题、提供资金帮助、整合工业资源、支持抗日战争。斯诺夫妇说服了英国人艾黎,由艾黎制定了一套适合亚洲乡村和不发达地区的工业合作社计划。
这套计划不仅在中国得以实现,后来还被印度、缅甸、日本等国采用。
孙夫人、宋美龄、宋子文和孔祥熙,最初都是支持“工合”计划的,还宣称这是在发扬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然而,由于“工合”受到国际民主人士的帮助,发起者斯诺夫妇还明显亲共,并支援给了新四军和八路军一些物资,国府在皖南事变后突然开始打压“工合”。
一度帮助中国战时经济蓬勃发展的“工合”组织,就此走向衰退。反观共党那边,由太祖牵头积极扶持“工合”发展,大量国统区的“工合”成员被请去共党根据地,由此显著提升了根据地的工业实力根据地的许多工厂,就是在这时由“工合”协助组建的。
周赫煊真心感觉常凯申的脑子有病,似乎不把有利于自己的力量全部推给共党就不罢休。
到了春节,周赫煊在四川的工厂,就只剩下七家还在生产,另有四家处于半停工状态。而春节刚刚过去,由于汹涌的工厂倒闭潮,造成物资更加紧缺,再加上政府又印了一波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