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兵不死-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喂东西不吃,喂水往外吐,暴躁到甚至会张口咬李梅。

    或许那是杨建国故意的吧,他想把妻子给气走,不想再看着她跟着像废人的自己吃苦受罪了。

    她还年轻,再找个人嫁了,忘掉过去的那些苦难,开始幸福的新生活。

    对于她来讲,人生的路还长着呢。

    那是这位罹患疾病的革命军人内心最纯粹的想法,付诸于行动的想法。

    我爱你,所以请你离开。

正文 0307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0307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受了委屈的李梅只能默默忍受着,可以哭,但绝对不能当着丈夫的面哭。

    哭痛快了,擦干泪水,再回到病床前,继续照顾丈夫。

    李梅从来都没有想过要离开。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这才是爱情。

    被骂被咬了的李梅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给丈夫喂水喂饭,翻身做按摩。

    杨建国算是看明白了,无论自己怎么做,做得有多过分,妻子都不会离开自己的。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妻子得了这种病,自己的选择会和她一样。

    想明白了这一点,杨建国算是彻底放弃了自己心里要“解放”李梅的想法,变得配合起来。

    他不能再给妻子增加更多的负担。

    命运总是这样捉弄人,不幸的事情总是接踵而来的。

    因为日夜的操劳,再加上刚刚分娩完不久营养没能跟上,李梅的身体一直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没有注意休息。

    寻医看病都需要花费,经济上很拮据,李梅也顾不上自己了,能省点就省点吧。

    终于有一天,她也倒下了。

    急性阑尾炎差点要了她的命,如果不是被送到医院及时做了手术,她可能就死了。

    做完手术的第三天,李梅就强烈要求要出院。

    她知道,住院是要花费很多钱的,还有,她放心不下丈夫。

    拖着羸弱的身躯,李梅回到了家,继续照顾丈夫,还有女儿。

    李梅就好像魔怔了一样,到处打听渐冻症的治疗方法,逢人就问。

    “十几年前,这个病对于大众来讲还是十分陌生的。”王亮道。

    只要是一打听到哪里有偏方,她就立马跑去。

    有时候,明知道对方可能是骗子,她都要去,生怕错过。

    后来,李梅听说石市有一家医院治疗运动神经元受损效果好,她就推着轮椅,带着丈夫踏上了远程。

    还有那两岁的女儿。

    因为老人年事已高,根本就照看不了小孩子。

    李梅这位坚强的军嫂,用轮椅推着丈夫,然后背着女儿。

    到了石市,或许是因为水土不服,或许是在人流密集的火车站传染了病毒,小女儿一下火车就开始上吐下泻,甚至昏厥了过去。

    李梅吓坏了,连忙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

    那画面,那场景,当时的这种感受,想来这位军嫂永远都不会忘记,一辈子都忘不了。

    两岁的小女儿躺在急救室的床上,一个劲的抽搐,抽搐。

    急诊科的医生给她扎针,洗胃,那是两岁的孩子啊,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

    哪个做父母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吃这样的苦遭这样的罪不心疼呢。

    在石市的治疗并没有起什么明显的效果,东拼西凑的钱很快就花了个精光,无奈之下,李梅只得带着丈夫和女儿回家。

    省吃俭用、四处打零工、四处借钱。

    部队提供过帮助,亲朋好友们也给凑过钱,地方医院在得知情况后也为这位巨人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

    两千零四年,李梅带着丈夫第二次北上。

    李梅的带着丈夫和女儿来到了京城,首都,因为这里有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大夫,还有最尖端的设备。

    在京城,杨建国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手术。

    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在京城,李梅有机会见到了很多和自己丈夫同样患有渐冻症的病人,从他们那里,也得到了很多关于这种疾病的资讯。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甚至都到国外去看过病,倾家荡产,也没能医好。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李梅终于明白了过来,叫什么叫世界性难题。

    回天乏力,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

    李梅推着丈夫去了故宫,看了天安门,坐了地铁。

    她想让丈夫多看看,看看他曾经守卫过的这繁华都市。

    故宫台阶多,她一阶一阶抬轮椅上去。

    地铁推轮椅不方便,她抱着丈夫上下。

    京城,京城。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

    我似乎听到了它烛骨般的心跳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

    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

    王亮道:“为了给丈夫治病,李梅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多年来,她没有逛过一次商场,没有陪孩子去游乐场玩过一次。过年的时候,家里的年夜饭也是清汤寡水。”

    李梅说:“生活上过得再艰难,经济上再拮据,这我都不担心,最怕的就是自己生病和小孩生病,因为现在老杨几乎一刻都离不开我。”

    “现在有我们。”王亮咬着牙,自责在心中蔓延。

    老兵基金成立的太迟了,让这位曾经为共和国流血流汗的军人受苦了,让这位伟大的军嫂受了二十年的罪。

    后来,由于肌肉渐进萎缩,杨建国彻底失去了吞咽和咀嚼功能,躺在床上除了意识清醒、眼珠能转动以外,其他功能几乎全部都丧失了。

    问题有多严重,一粒米和一口痰都可能置他于死地,每天吃饭只能靠一根导管从鼻孔伸到胃里去。

    李梅每天把鸡肉、牛肉、猪肉、青菜、大米各种食物用搅肉机搅成糊状,放进锅去熬。

    久卧导致杨建国的消化功能出现了问题,只能少食多餐,这可就苦了李梅了,一天要喂五顿,还要保证饭菜的营养均衡,保证不冷不热。

    除了五顿正餐外,为了让杨建国营养平衡,李梅每天喂两次水果,两次牛奶,一顿饭要喂上一个小时,遇上丈夫不舒服的时候,一个小时都喂不完。

    胳膊,腰,疼得要命。

    每天李梅吃饭总是在喂丈夫的间隙自己匆匆扒上两口,往往喂完了他,自己的饭也凉了,多年来她没有吃好过一顿饭。

    由于杨建国常年卧床不起,每天的营养搭配必须非常均匀,否则大便结块。每次大便出不来,得痔疮。

    李梅用温水一点点冲,用手一点一点地抠,因为如果大便解不出来,就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正文 0308 霜冷长河,人情冷暖。

    0308 霜冷长河,人情冷暖。

    除此以外,李梅每天要给杨建国洗脸、刮胡须,帮助他做运动,给他拍背、搓脚,还每半小时给他翻一次身,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吸痰好几次。

    几年来,李梅从来都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手机上设置了十几个闹铃,那铃声是她最大的梦魇。

    面对着镜头,李梅道:“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就会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只要努力了就不后悔。为了丈夫,无论自己吃多少苦,受多少累,我都愿意。”

    光阴荏苒,转眼二十年过去了。

    对于平常人来讲,二十年的时光或许波澜不惊、平平淡淡,没有那么多的起伏。

    但李梅的这二十年。。。。。。

    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说到这里,李梅道:“每次面临困境的时候,幸好部队总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们一家子度过难关。”

    “还有很多好心人,同病房的并病友见我女儿瘦弱,塞了几十罐炼乳,腾出老伴特护病房让我丈夫洗澡,这些年来,太多太多了,很多事情我已经没法记清了。还有病友通过护士长留钱给我,她甚至都不知道好心人们的名字。”

    谈起生活,她也没有一丝抱怨,这个饱经风霜的军嫂满脸都是满足。

    在部队的帮助下,现如今他们一家过得很好,女儿已经考入到了军医大,成为了一名准军医。

    苍天不负苦心人。

    夫妻俩顽强的意志感动了苍天,也打破了杨建国最多活不过五年的断言,李梅用十四年的青春和爱创造了丈夫生命的奇迹。

    现在杨建国的身体状况基本稳定。

    安静躺在病床上的杨建国白白胖胖,脸红扑扑的特别精神,有时甚至能用眼神和妻子交流感情。

    看着妻子越来越憔悴的面容,杨建国虽然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但常常眼眶含满泪花。

    评论区,出现了杨建国带过的兵。

    昵称为曾经是兵的马甲道:“杨建国曾经担任过我的排长,我清楚地记得,他是一名儒雅的军人,记得我们那时午休后读报都是由班长来读的,他来我们排参加读报时突然说,可以让新兵一起来读嘛,然后他就点了我的名,那是我第一次当众读报。”

    “记得有一次我在菜地干活,杨排来找我,说要和我谈谈心。那是我和他接触最近的一次!我们说了好多好多,他就像一位兄长,开导了很多很多。后来没过多久他就查出了病。我退伍的时候,他在医院住院,我没能见到。”

    “头几年我们回老部队聚会时,谈到杨排的时候,大家都唏嘘不已。转眼间二十个年头过去了,可以说我是见证了他最后的健康时刻。”

    “对嫂子来说,那二十年的经历,不单单是我们用这几分钟所看到的,后来我也听说过,杨排有一段时期很暴躁,经常骂人,我们可以想象嫂子是在怎样一种情况下照顾他,这一照顾就是二十年。”

    “现在他们的孩子也上大学了,回首这二十年一路走来,这一路的坚持,是我们不能想象的,这是爱情,是亲情,是大爱。向他们致敬,向嫂子致敬,向生命致敬,向这人间大爱致敬!谢谢老首长,没有让我们这些当过兵的寒心。有机会,我想去看看杨排,不知道他还能否记得我。”

    其他的评论里也不乏有认识杨建国的老兵。

    “这个是不是原73072部队我们指挥排的老排长?我听我班长说过,他们老兵现在还经常去看望他。”

    “果然是老排长,刚问了那些老班长,确定是他了,老排长坚强,嫂子坚强,加油!”

    “杨排!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你教我的。你还好吗?”

    “杨排长带过的新兵。”

    网友们也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感慨。

    “这才是真正的感情。向军嫂致敬!”

    “世上最苦最累的是军人,比他们更苦更累的是军嫂。向军嫂敬礼!”

    “我建议成立一个老兵专项基金!对军人军属们予以帮助!”

    “老兵基金老首长已经在做了,而且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这些年来老首长捐出了不少钱。还有,杨连长以后的住院费用由部队出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是知情者。”

    “听到渐冻症这三个字后,毛骨悚然。因为那个被沸沸扬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