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要叫朕大王-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人通透三分,正是在他的点拨下殷洪才明白了诸侯制度在商朝建立初期虽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今却已经严重阻碍了大商的发展,诸侯制度在此时分崩离析于大商是再好不过,自己又何苦去烦忧?




  ☆、七年之养(二)

  作者有话要说:
  但是叫殷洪忧愁的是自从兄长被贬为庶民后,外祖父东伯侯就将所有的希望都寄予在了自己身上——东伯侯非是愚人,自然也能看出经历过这场内乱后,不论纣皇有无此意,诸侯制度都会奔溃。而东鲁在其他三大诸侯莫落后,无异成为了天下诸侯马首是瞻的对象。东伯侯即便不为这些诸侯所推动,只为了自己也绝不能对诸侯制度的崩裂坐视不理,所以才会比过往更加积极地与姜后以及他们这两个外孙进行联系,甚至还将鲁人送到朝歌,让前太子殷郊安插在朝廷中。
  但是纣皇既然能够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将太子殷郊连同他安插培植的势力全部铲除,显然早就对太子的一举一动进行了监视!殷洪眼睁睁看着兄长被贬,岂能没有一点警惕之心?而他性情本是马虎,此前根本不会想到防范此等事情,身边恐怕早就被自己的父皇插满了眼线,而今想想都觉得心里虚的慌,哪里还敢应承外祖去收拢军权与自己父皇为敌?
  因有这番忌讳,殷洪不仅不敢应承东伯侯姜桓楚,更连名正言顺可得的太子之位也不肯要,反而正正经经地跪在自己父皇面前,乞求他莫要将自己册封为太子。
  原本殷洪是想着父皇既然一直不肯开口主动提及立储这件事,想必是忌惮东鲁所以连带自己也看不顺眼,心里并不愿意将储君之位交给自己。
  不仅是殷洪,就连他新认识的小伙伴姬旦也是这么认为,所以殷洪才敢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主动跑来纣皇面前将这件事提出来。
  不想,他父皇当真不是常人可以揣度的,在听过殷洪的请求后非但没有欢喜,反而一脸怒容。殷洪一见此暗猜父皇这般模样莫非是误会了自己,以为自己是在以退为进,于是连忙想要开口替自己解释。
  却是不等他解释,纣皇便走下台阶,来到他面前,冷冷哼了一声:“父皇而今只得你一个嫡子,你不做太子是要朕去找何人做?难道是要将你堂叔公子偈立做储君不成?”
  殷洪闻言一愣,想到新近因为九尾狐附身的谣言而被亚相关押在家中死死看住的堂叔公子偈,不由得微微觉得头疼,知道就算纣皇愿意,刚正不阿的亚相比干也决不允许将大商天下交托到自己儿子手上的!
  殷洪微微低头想了想如何应对纣皇的问话后,便立即往地上磕了几个响头,然后诚恳地望向他父皇回道:“父皇与母后正当壮年,日后必然还能得许多子嗣,殷洪无能无德,实在无法承担太子之责。”
  纣皇却全然不为这话所动容,反而冷笑道:“你不愿成为大商储君,是在忌惮什么朕难道会不清楚?既然已有此忌惮,你认为如此情况下你母后还能有机会再生下嫡子?即便朕愿意给机会,太子被贬后你母后对朕有多怨恨你会不知?”
  殷洪呃然,他当然知道母后现在是恨死了父皇,莫说曲意逢迎于对方,根本是连与他父皇相见一面都不愿意!
  殷洪一时间被纣皇堵得无话可说,最后他没有办法,竟是猛然向前扑去,一下子将站在自己面前的纣皇的大腿抱在了怀里,哀哀戚戚地向他哭诉,向他表明自己的心意,一面哭还一面请求纣皇能够圆满他的心愿,将他放出朝歌去,继续游历天下!
  纣皇听到他这番强调,很是不爽,本想抬脚就将这没志向的混账踹飞出去,但是脚刚刚提起就被十分有警觉心的二皇子一把又拖了回去。正所谓虎毒不食子,即便殷洪只是这具身体前身的儿子,纣皇哪里还能真的花大力气把他踹死?

  正在这对父子纠缠不休的时候;门外宫人突然来禀,竟是姜皇后服毒自杀了!纣皇与二皇子闻言俱是一惊,那殷洪更是急忙从地上爬了起来;跟在纣皇身后匆匆地赶去了中宫。

  却还是晚来了一步;姜皇后在纣皇父子得到禀报之前就已经断气了!

  奇妙的是;那掌管宫中巫医之职的御七竟比纣皇父子还要晚上一步才得到中宫的侍从来报。可是这中宫的侍从一多半都是姜皇后从娘家东鲁带来;对她可谓十分忠诚,而且都在宫中侍奉了十几年,几乎个个都成了人精,又怎会干出这等主次不分的事情来;白白耽误了主家解毒的时机,枉送了她性命?

  因有这份考量,纣皇来到中宫后脸上没有多少悲戚之色;却是大发雷霆,将中宫所有的侍从婢女都召集起来,并使人将他们全部押入馨庆宫妃杨氏处,下令由她拷问真相。不想杨氏出身微贱,即便此时贵居妃位,但依旧胆小谨慎,不敢越矩。而她因为出身在宫中一直受着以皇后为首的众多贵族宫妃的排挤,性情已然变得畏畏缩缩,与她那个胆大包天的女儿很不相同。

  因为个性怯弱柔善,杨氏不敢将中宫的侍婢们严刑逼供,只稍稍用了一点刑罚,见得不出什么结果便草草结案将结果报给了纣皇。

  纣皇自然不满这结果,立即换来寝宫中一个长得颇为尖刻的掌事褒河,让他去重新审问这些侍从。

  这褒河却是不负自己那副独特长相,一连三日各种大刑层出不穷,最后竟然还向纣皇申请用那炮烙、虿盆来惩戒这些不识相的奴仆。最后,在被炭烧得红澄澄的大铜管面前,几个小婢女终于经受不住,供了出来。却原来是受了姜皇后的命令,众人才在她死后没有第一时间去寻找巫医,而是将她服毒自杀的消息通知了纣皇。

  褒河是一个奸诈下作之人,虽然已经得了口供,仍旧不觉满足,觉得必须再挖出点别的才能给纣皇一个交代,令自己有个好的前程!

  于是一双昏黄的眼珠子转了转后,褒河立即吩咐左右将几个铁齿的侍从扔到了铜管上,随着“噗嗤噗嗤”一阵作响,那几个小婢女登时就被吓晕了过去。等到再醒来便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供认出了真相,将褒河引入中宫,搜出了一封东伯侯递来的书信——根据小婢女的说法,姜皇后正是看了这封书信后才起了服毒寻死的念头,并且逼迫中宫所有侍从发誓配合她,不能将这件事说出去!

  褒河得了这封信,不敢停留,立即将它送到了纣皇手中。纣皇拆开信件,看到东伯侯在信中十分焦灼地告诫姜皇后她与殷洪母子处境十分艰险,一旦姜皇后的后位被废,按照大商的继承制度,殷洪便会因为失去嫡子身份而无法登上太子之位,到时候姜皇后母子的性命就岌岌可危了,就是东鲁也会受到牵连,遭遇磨难!

  纣皇当然看得出,姜桓楚于这封信中只有对女儿及外孙未来的担忧,却绝没有催促女儿去死的意思!但是姜皇后心思细腻,不同于那黄贵妃性子大大咧咧,她本就对纣皇这四年来对自己的冷漠对待心生怨怼,近日又遭到嫡长子被废黜自己也被幽困中宫的磨难,可谓心灰意冷,如此得了姜桓楚的信件后才想到用死来捍卫元后嫡子的尊荣、地位!

  但这姜皇后如此作为在纣皇看来未免有些天真,就姜皇后以毒自伐的行径,已是大大地将纣皇羞辱了一顿,若非他本就无心剥夺他们母子的身份,就这一重罪过就足够纣皇将她元后身份剥夺,别人也绝没有多嘴的地方!

  不过纣皇却没有这么做,他将手中的信件再次瞧了瞧,暗道一声“可怜天下慈母心”,便转手将这封信交给了褒河,让他转交给到了灵堂上正自爱哭的殷洪。

  那褒河机灵,在殷洪翻开这信的时候便不失时机地将这信的来历,以及姜皇后自杀之前的事情说了出来。他这一番话出来便让殷洪先入为主地认定姜皇后是因为这信才走向了死路,待看完整封信,已是开始将自己的外祖父怨恨。

  殷洪联想到自己的兄长殷郊如何被废黜,再看看而今母后是如何躺入棺中,对东伯侯的怨怪之情愈重。他毕竟才不过十一二岁,还有几分儿童天性,先前还能强压住心头悲痛,而今见了这封信却是再也压制不住,一下子便嚎啕大哭了起来!

  那纣皇听说二皇子在灵堂上嚎啕大哭,几乎哭晕,也很可怜他,终于宣出旨意,赦免了前太子殷郊的罪过,只是没有恢复嫡皇子的身份,而是赐封了一个岁暮侯的空名头给他让他做一个不管事却得终身富贵的侯爷,同时命令他进宫为姜皇后守灵,直到下葬之日为止。至于之后是否愿意为姜皇后守墓就看殷郊个人的孝心了!

  而那殷郊本就是一个极孝顺的儿子,在被许许多多的人暗示姜皇后是因为自己被废黜才走上自杀这条路后,心中羞愧难掩,当日便跪在显庆宫外,请求纣皇允许他能为姜皇后守墓。

  同样悲痛姜皇后之死的纣皇自然不会拒绝殷郊的这份孝心,当即便允诺了下来。

  此后不久,一直思念已故皇后的纣皇终于做下决定,将二皇子册封为太子,以此告慰姜皇后的在天之灵,同时效仿先祖为自己的皇后办理一场风风光光的冥婚,将她嫁给大王武丁!

  “为亡故的皇后举办冥婚”这件事情在大商的历史上非止一个帝王做过,因为商王们相信自己的祖先在冥界必然也是手握大权的君王,将自己心爱的妻子嫁给英明神武的列祖列宗不仅能让她们得到先王们的疼爱,更能得到他们的庇护,过上如现世一般尊崇幸福的生活。

  因此这件在后世帝王眼中十分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当时的商人看来却是十分稀松寻常的事情。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人为纣皇对已故皇后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做出诗词歌赋来赞颂这段可歌可涕的爱情!

  而那因为姜皇后之死终于开始蠢蠢欲动的东鲁也不得不因为纣皇给予自己女儿、外孙的尊崇而强压下了对商纣的怨恨,重归于平静。

 
  ☆、120七年之养(三)

  作者有话要说:
  纣皇与姜后伉俪情深,而今姜后身死,悲痛欲绝又放心不下的纣皇决定效仿祖先将姜后嫁给几位先王,委托他们照顾自己的妻子,这首先一位便是英明神武的武丁大王。
  既然要为先王武丁与姜后办理冥婚,朝歌自然要大大地操办一场。虽然姜后是一个勤俭仁厚的皇后,奈何她有一个奢侈成性的人间丈夫。而那纣皇一时之间又改变不了吝啬爱财的本性,便以参加婚宴的名义将各方诸侯邀请入朝,变相地向他们榨取钱财,填补这场冥婚的亏空。
  而东鲁因为是姜后的娘家,自然是包办了“嫁妆”。甚至因为这次姜后所嫁对象是赫赫威名的武丁大王,东鲁这次筹备的嫁妆比起姜后初嫁时还要厚重三分,才没有落了礼制。
  虽说这钱财方面是勉勉强强地填补上了,但是毕竟是纣皇嫁后,朝歌各个大臣都为这件事情彻底忙了起来——原本这些事情都应该由主管礼制的宰相来统一料理,只是那陈合太过愚笨,在闻仲闻太师归朝后的第一天就上谏言将他罢免了,于是在国库再次变成纣皇的私人腰包的同时,朝廷再次陷入礼仪制度无人掌管的境地。这纣皇嫁后又非是一般事情,朝臣们不敢怠慢之下自是事倍功半,忙的不亦乐乎!
  因为已经到了八月份,正值秋老虎季节,尸体摆放上两三日便会腐烂发臭,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