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种反击力度还是有些轻了,根本与敌军的攻击力度无法相比。
王延禀不知道伏击他们的是李承鼎率领的吴军,还以为只是前些天逃走的几个溃兵将消息告诉了建阳守军,而建阳守军在得到了消息之后在此伏击他们,所以他心中虽然惊讶,但也没有太过担心。
建阳守军的总兵力也不过是三千人,留下一部分守城后,最多能有两千人前来伏击他们,这点兵力他们还是有突围出去的希望的。
“诸位放心,敌军兵力并不多,兄弟们随本将冲锋,一定能冲破敌军伏击!”
王延禀冷静下来,观望了一下四周的局势后,挑出了一个他觉得敌军兵力较少的方向,对他从福州带来的那一部分将士们大声呼喊道。
他本来就是一员骁勇的将领,所以才能被王审知看中并收为义子,加上如今遭到伏击,局势危险,所以王延禀也是豁出去了,带头向敌军发起进攻。
在他的鼓舞之下,那些他的嫡系军队士气大振,迅速跟在王延禀身后对敌军发起进攻。
可惜的是,王延禀根本就不知道他面对的敌人不是建阳守军,而是比他们要强得多的吴军禁军精锐。
当他们向吴军发起冲锋时,那在他们看来已经足以冲垮任何防线的冲锋,在吴军将士们看来却也不过如此。
树林之后,李承鼎望着敌军的表现,不断的下达着命令。
在他的指挥之下,两千吴军将士发挥出了极大的战斗力,他们一面加强受到敌军冲击之处的防御,一面又迅速调整,准备从侧翼向敌军发起反击。
仅仅过了一刻钟,不管是王延禀还是其他将领,都感觉到了对面敌军的不好惹。
正面敌军的防御在不断加强不说,从侧翼传过来的压力更是不断增加,这一切都让王延禀等人感到心惊。
更让他们感到心惊的是,当双方距离近了之后,众将开始注意到,对面敌军说话的口音并不是他们熟悉的福建口音,而是来自江淮、两浙等地的口音,与福建口音有着较大的不同。
“他们不是建阳守军,他们是吴军!”陈铭有些惊骇的向王延禀道。
王延禀满脸苦涩,此时他自然也明白过来了。
“调转方向,沿着来的方向突围,能逃出去一个就是一个!这里是丛林,敌军想要将我们全部消灭是不可能的!”
确认了对面敌军乃是吴军之后,王延禀不知道吴军是怎么到这里来的,更不知道吴军的兵力有多少,他只知道他们目前突围的方向显然是无法突围的,必须换一个方向才行。
第四百二十一章朝议
一场细雨渐渐落下,冲洗着地面上尚未干涸的血迹。
树林中的战斗渐渐落下了帷幕,吴军虽然成功伏击了敌军,但他们的兵力毕竟只有两千人,而敌军的兵力却有五千之众,加上丛林之中容易隐蔽,所以最终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敌军突围出去了。
打扫完战场后,李承鼎像往常一样开始在心中反思着这一仗的得与失。
今天的伏击战,从整体上讲还是很成功的,但也有一些失误之处,比如说伏击发动得还是有些早了,敌军尚未彻底进入伏击圈就开始进攻了,这就使得敌军突围时的难度下降了许多,导致许多敌军最后都成功的突围出去。
此外,在开战之后的兵力调度中,李承鼎觉得自己还有许多欠缺。
当然,除了欠缺外,他也发现了不少自己做的不错的地方。这些都将成为他的经验,让他不断成长起来。
收拾完战场之后,通过审问俘虏,李承鼎迅速得知了福州变乱的经过以及那里的现状。
如此重要的消息,他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将消息传到金陵去。
金陵城中。
经过这段时间的各种手段,不管是拉拢还是震慑,杨渥已经成功的让王审知认识到,投降是他最为合适的选择。
同时,杨渥又通过在中极殿正式朝会上,公开向王审知保证他的子孙后人的富贵。
以杨渥如今的身份,他既然在朝会这种正式场合上公开表态了,这就相当于一位天子的保证一般。
天子一言九鼎,杨渥同样如此。
这样一来,王审知心中最后的担忧也没有了,当即向杨渥保证,会立即写信给留守福州的长子王延翰,让他们按照命令向吴军投降。
这天,杨渥正在朝会上议事,而刚刚被正式加封为闽国公的王审知同样参与其中。
突然间,有侍卫急匆匆的拿着一纸文书递给侍立在杨渥身侧的程勋,程勋接过来一看顿时脸色就变了。
“怎么了?可是有什么新的消息?”杨渥自然也看到了他的动作,当即笑问道。
王审知投降的事情基本上已经敲定,杨渥这段时间的心情自然是不错的。
能够用和平的手段解决福建问题,不仅能节省一大笔军费开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伤亡,更是能为收服其他势力带了个好头。
所以心情不错的杨渥也就忽略了程勋脸色的变化。
程勋小声道:“是信州那边的消息,请大王过目!”
杨渥一听是信州的消息,便知道肯定与福建有关。
他连忙将文书接过来,刚看了前面几句话,顿时就脸色阴沉下来。
这份文书还是早前李承鼎私自出兵时写的,除了向杨渥汇报他出兵的理由外,更是详细的交代了福州那边的情况。
李承鼎私自出兵,这并没有让杨渥感到不满,因为就李承鼎汇报的情况来看,福州出现变故的可能性是极高的。
换言之,李承鼎断然采取措施的理由是充足的。
他的脸色阴晴不定,又有意无意的看了王审知一眼,那阴冷的眼神将王审知看得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大王这是怎么了?难道福建那边出了什么乱子?”众臣一个个都是人精,自然看出了不妥,一个个都向王审知看去,似乎想从他那里看出点什么来。
王审知不由得感到心惊肉跳,他感到自己仿佛大祸临头了一般,偏偏他又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要说前些天杨渥对他的态度还是极好的,此时却突然如此冷淡,这中间肯定是刚才那张文书中的内容起的作用。
可惜他却不知道那文书的内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以他如今的尴尬身份,他连问一问都有些不便。
好在仅仅过了片刻,杨渥突然哈哈一笑道:“刚刚接到一个消息,说是孤的一位妃子身体不适,孤准备去看看她。今日的朝会暂时就到这里吧,没有什么要紧事情的话就留到以后再说吧!”
说完,杨渥在程勋的陪同下起身离去。
朝中大臣见此,一个个都满头雾水,不知道到底是哪位妃子病了,竟然惹得杨渥连朝会都不管了。
只有高勖、严可求等少数人却意识到这里面的蹊跷之处,所以当其他大臣逐渐散去时,这些人却很自觉的留了下来。
果然,没过多久程勋便过来对他们道:“诸位大人,大王有请!”
“程议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与福建有关?”周隐第一个开口问道,其他人同样向程勋看去,显然都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程勋如今的官职乃是黄门议郎,专门负责传给杨渥的令旨,他听了周隐的问题后,连忙答道:“周阁老,还有各位大人,此事的确与福建有关,不过具体情况,还是到了华盖殿见了大王之后再说吧!”
华盖殿乃是专门给内阁来开会议事的,众人进了殿中后,只见杨渥已经在最里面中央的位置上坐下了,连忙上前行礼道:“臣等见过大王!”
杨渥摆摆手道:“免礼!诸位都坐下吧!程勋,给诸位大人奉茶!”
“谢大王!”
这个时代的臣子在与君主议事时,都是有自己的座位的,不像后世,只有在得到君王的赐坐后才能坐下。
一群内阁成员按照秩序坐下后,立即向杨渥询问道:“之前臣等见大王接到一份文书之后,当即变了脸色,又见大王看向闽国公,不知是不是福建那边发生了变故?”
杨渥点点头道:“是啊,福建可能出现大乱了,这是李承鼎发来的文书,你们都看看吧!”
他让侍卫将文书转给众臣看,口中又说道:“看来孤还是低估了要以兵不血刃的手段就降服一个势力的难度啊!”
众臣顾不上回答杨渥的问话,一个接一个的拿起文书迅速阅读。
“大王,虽说安西将军这份文书中提到的理由比较充足,但毕竟只是猜测而已。福州的情况未必就有上面说的那么危急吧!魏国公此举是不是有些欠妥当?”高勖看了之后不由得皱眉道。
他倒不是反感李承鼎私自出兵的举动,毕竟在杨行密时代,这种私自出兵的行动根本就不算个事。
高勖自然也明白只要有足够的理由,临机做出决断是十分有必要的。
不过他还是觉得李承鼎作出决定的理由有些不足,至少福州那边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
“其他几位怎么看呢?”杨渥不置可否,转向其他大臣。
“臣以为,高阁老言之有理,目前福州虽然有较大可能发生了变乱,不过在没有得到确切消息之前就动手,只怕于理不合!若是传扬出去,怕是会引起非议。而且等待有确切消息之后再动手的话,不仅更加稳妥,而且不会引来非议。”周隐同样赞同高的看法。
“臣附议!”礼部尚书殷文圭和刑部尚书卢枢一同答道。
杨渥皱了皱眉,又看向其他尚未开口的大臣。
“大王,臣以为,安西将军此举果断而有魄力,乃是当时最好的应变之法。大王不仅不应怪罪安西将军,反而应该予以嘉奖才是!”李承嗣在一旁道。
“哦,高阁老说李承鼎此举欠妥当,李枢密却说他此举乃是最好的应变之法,你不妨说说,到底好在哪里?”杨渥顿时来了兴趣,笑着问道。
福建的变故虽然让杨渥感到恼怒,不过在此之前他就下定过用无力征服福建的决心,如今不过是事情回到原路上去,他倒也不感到有多焦急。
“以臣之见,安西将军此举能够掌握主动权。若是最后证明福州之变的猜测有误,那么我军夺取了建州之后,在我军的大军压迫之下,福建投降的事情就更加不会出现乱子;而若是他的猜测是对的,那么趁着建州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提前将建州夺取过来,这同样是一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所以臣说安西将军的做法乃是最好的应对之法。”
“不错,李枢密言之有理,臣也赞同安西将军的做法!”刘威和陶雅这两人在此时也出言支持起李承鼎来。
“好了,关于李承鼎的做法是不是合适,还是等到以后再说吧。咱们还是议一议如果猜测为真,我等该如何应对吧!”杨渥制止了众臣的争论,转而问起了应对之法。
如果福州真的有变乱,使得之前定下的和平收服福建的计划泡汤了,那么接下来就只有按照当初的计划开打,这一点自然是不需要议论的。
真正要讨论的,还是该如何对待王审知的问题。
从之前的情况来看,王审知投降的诚意还是很足的,而且他还亲自到了金陵,并且受到杨渥的热情接待。
如今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