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再怎么希望渺茫,那也是希望,而且就算王彦章领兵兵败,张全义相信也不会败得太惨,至少能将梁军精锐保住,到时候还有机会退保关中。
以潼关的险要地势,遣精兵加以据守,或许割据关中还有可能。
但现在以段凝为将,张全义觉得梁军不仅必败无疑,而且很有可能被打得全军覆没,到时候精锐尽丧,退守洛阳、关中的计划自然就成了笑谈。
这时张继祚也听明白了,他有些疑惑道:“陛下当初不是已经同意了要退守关中吗?现在怎么又想起和吴军决战了?”
“还能为什么?心怀侥幸呗!”张全义冷笑道:“若是晋军主力不退,德胜南城没有放弃,我军主力被牵制在黄河一线,陛下见吴军势大,我军难与争锋,或许他还会坚持原本的计划。”
“但现在晋军主动放弃德胜南城,这就让陛下看到了集中兵力击败吴军的希望,所以心中就起了侥幸心理。这有什么奇怪的。”张全义摇了摇头。
他们这些老臣即便再怎么苦劝,奈何朱友贞已经认定的事情,他们根本无力劝阻,只能坐视局势一步步糜烂下去。
讨论了许久之后,父子二人都对梁国局势不报希望。
张继祚迟疑问道:“父亲,不知现在咱们张家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张全义瞥了自家儿子一眼,道:“你现在就去找几个信得过的人,设法去与那边联络上。”
“啊!”张继祚吓了一跳,道:“父亲是说,与吴国接触?”
“你那么大声音干什么?生怕不被人听见吗?”张全义没好气的瞪眼道。
张继祚对他这副态度深感惊讶。
当初张全义虽然是割据一方的节度使,甚至一度参与过争霸天下,不过后来投降朱温后,他便一心一意的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富贵。
所以即便当初朱温留宿在张家,将张家女眷祸害了个遍,气得张继祚差点起兵造反,但张全义却始终隐忍不发。
这些年梁国局势日益衰颓,张继祚曾经提出过暗中派人与吴国联络,但张全义却觉得有可能招来祸害,所以一直没有许可。
如今他却主动提出要和吴国接触,实在让张继祚没有想到。
过了片刻之后,张继祚反应过来,连忙道:“是,父亲,孩儿这就去办好此事,一定要给咱们张家留好退路。”
张全义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打算和吴国人怎么联络?”
“父亲的意思是?”
“记住了,吴国人若是想要得到什么消息,咱们只要知道的都告诉他们;他们若是想要金银财宝等,只要咱们有的,都可以许诺;总之,他们有什么要求,咱们都可以满足。”
“但有一点,你必须记住,咱们千万不能答应。”
“敢问父亲说的是哪一点?”
第六百三十八章亲征郓州
“若是吴军要我张家作为内应,起兵帮助他们夺取城池,这种事情咱们是万万不能答应的,听到了吗?”张全义神色郑重道。
“父亲放心,充当内应这样的事情孩儿也不敢答应的。”张继祚连忙答道。
让他们提供情报什么的,这都是小事,很容易就能做到,而且被发现的可能性不大;但起兵作内应,这样的事情风险实在太大,一旦被发现很可能被满门抄斩,这样的事情张全义如何肯做?
……
在张全义开始为家族安排后路的同时,洛阳城中,不少权贵也对梁国不抱希望,开始派人与吴国接触,想要为自家留一条后路。
很快,晋军放弃德胜南城,以及梁军主力即将南下的消息就被吴军探知,并迅速传到杨渥这里来。
徐州城中,随着各地战事进展,杨渥此时没有了之前的那份悠闲,开始考虑亲自领兵上前线。
这段时间他留在徐州,除了关注各地战事发展外,主要就是处理内政。
那些新占领的地区若是不及时加以安抚治理,将来很可能会出问题;尤其是那些刚刚投降的梁国官员,杨渥必须及时对他们做出安排。
比如前些天,他就下令以盗掘唐朝皇陵的罪名将温韬斩首示众,而随他一同到来的惠王朱友能则被他改封为陈国公。
此外,各地留用的刺史也都纷纷赶来徐州觐见,该安抚的安抚,该贬斥的贬斥,如此花了几个月时间,总算让各地恢复了秩序;接下来只要吴军不出现重大溃败,这些地区的统治应该都是稳固的。
当然,杨渥留在徐州最重要的目的还是等待各方战事的进展,同时观望晋军的反应,从而针对各种情况作出应对。
目前徐州城中的军队主要有一万多水军,六千羽林军,以及五千骑兵,兵力规模虽然不大,但都是精锐将士,尤其是五千骑兵,更是吴军中规模最大的一支骑兵,甚至比骁骑军都督柴克宏亲自统领的骑兵都要多一些。
一万水军的正副统领分别是何敬洙和司马福二人;而骑兵统领乃是史俨之子史弘毅,子继父业,如今是骁骑军的副都督;至于羽林军,按照传统,由六个指挥使分别统领,没有设主将。
如今各处进展都很顺利,战局基本上是按照战前计划在发展,再加上如今晋军的反应已经明了,李存勖主动撤出德胜南城,集中兵力先解决镇州,同时指望吴国和梁国打得两败俱伤。
这些情况都明了之后,杨渥继续留在徐州也没多大意义,所以他决定亲自领兵上阵。
“大王,既然已经得知梁军集中兵力南下,那大王为何不去宋州坐镇,反而领兵前往郓州?若是能一举将梁军主力消灭,那么梁国还能有什么作为?”营地里面,史弘毅有些不解问道。
“大王,如今晋军主力被调往镇州,正是咱们集中兵力消灭梁国的时机,若是等到晋军攻占镇州,再发兵南下,只怕中原战事就有些麻烦了。”其他将领也有些疑惑。
在这些将领看来,吴军根本不需要管山东那边的战事,只要集中兵力消灭梁军主力,将洛阳、开封等梁国核心地区攻下来就行;至于剩下的地盘,在得知消息后必然会投降,根本就不需要派兵征战。
而且晋军集中兵力攻打镇州,以镇州那点微弱实力,众将都不看好他们,认为他们坚守不了多久就会被消灭。
“晋军南下?不。孤早就说过你们不要小看镇州,如今还是这句话,镇州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弱小,将来或许还会给咱们一个惊喜呢。另外,你们也别忘了北方的契丹人,孤敢断定,契丹人今年必然会入侵。所以晋王的麻烦多着,短时间内你们根本不需要担心。”杨渥笑着解释。
“那咱们更要集中兵力迅速击败梁军主力了,这样可以以最短时间消灭梁国,从而赶在晋军消灭镇州之前结束中原战事,这岂不是更好?”史弘毅接着问道。
“你们太心急了!”杨渥依旧摇头:“梁国的情况和咱们吴国不同,各地节度使和刺史都有极大的权利,要彻底将其平定,仅仅消灭梁军主力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的将各地纳入朝廷治下,而不是一个名义上的统治。”
“现在咱们北伐中原的局势大好,就要趁此机会将这些问题解决,而不是给将来留下隐患。孤可不希望将来与晋国争锋时,咱们后方却出现什么问题。”
“大王所言甚是,咱们现在派兵将梁国的地盘彻底夺取过来,这样稳扎稳打,看上去会浪费一些时间和兵力,但胜在稳妥,将来与晋国争锋时也不需要担心后方出问题。”何敬洙赞同道。
打下来的地盘和直接接管过来的地盘当然是不同的。
用兵打下来的地盘,就能顺势对其进行整治,加大吴国的统治力度,将其彻底并入吴国;若是那些主动来投的地盘,吴国要整治起来反而要受到各种约束,容易留下隐患。
若是有较长时间的话还好说,将来可以慢慢的调理,消除这些隐患;但现在很明显,要不了多久晋军就会南下,与其到时候担心这些地盘会投降晋国,不如现在就用兵将那些地盘打下来,反正这些地方的梁军也不多,费不了多少时间。
这时郭崇韬补充道:“另外一点就是杨刘渡,晋军放弃德胜南城后,他们在黄河上的唯一一处渡口就是杨刘,而杨刘位于郓州境内。若是咱们能夺取郓州,那么咱们的水军就能沿着运河进入黄河;若是再能夺取杨刘,那咱们就能将晋军堵在黄河以北,从而达到独占中原的目的。”
“杨刘渡口?”杨渥有些感慨,历史上李存勖正是从杨刘渡直接渡河夺取郓州,进而突袭开封,最终消灭梁国的;如今晋军将德胜渡口放弃,那么杨刘渡口的晋军实力必然得到加强,那里必然是晋军今后渡河的重要地点。
也正因此,杨渥就更有必要亲自赶往郓州了。
“宋州这边的战局交给李承鼎,孤对他很放心;梁军虽说来势汹汹,兵力可能是李承鼎的一倍,但既然是段凝为将,此人能力平庸,难以担当大任,即便手握重兵,孤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西面许州那边周本将军统领,孤也没什么好担忧的,想必要不了多久他就能取得进展;唯独东面的战事若是迟迟不能结束,很可能会影响到全局,所以孤必须亲自前往坐镇。”
“正好这段时间咱们先避开段凝的锋芒,让他逞一逞威风,等孤解决了东面的战事,再集中兵力向西,必能一战而胜!”杨渥信心满满道。
“大王英明!”到了此时,众将自然不会再反对他的意见。
“孤离开之后,徐州这边由王绾将军留守,务必保证前方钱粮辎重供应不绝。”杨渥最后安排道。
“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安排好后勤的。”枢密副使王绾连忙答道。
……
十一月底,杨渥将两个儿子留在徐州,同时留下三千羽林军;他自己则带着五千骑兵,三千羽林军,再加上一万水军,长驱向北进发,一路旌旗招展,气势汹汹。
十二月初七,杨渥大军抵达郓州,与刘信率领的左天武军汇合。
当杨渥的王旗在军营中升起的时候,吴军顿时热烈欢呼,声音震动天地。
郓州城中,面对杨渥的亲征,都指挥使燕楷、巡检使刘遂严等人一时间面如土色,惊骇不已。
郓州作为黄河沿线重镇,守军兵力还是很多的,除了原本城中州兵三千余人外,还有巡检使刘遂严率领的三千余禁军驻守。
这么多的守军,加上郓州地处前线,平时积存了大量钱粮物资,吴军短时间内也难以将其攻陷。
不过这两个月下来,守军一方的损失同样不小;尤其是郓州四面被围,外面消息断绝,援军又迟迟不到,使得将士们士气普遍低落;如今又得到杨渥亲征的消息,顿时让守军更加感到惊恐。
作为主将的刘遂严、燕楷二人心知不妙,连忙召集众将展开军议,商议应对措施。
“诸位将军,如今的局势大家都清楚,吴王亲自到来,敌军的气势必然更强,而咱们守军却是士气低落,不少人心怀恐惧。本将知道,你们中肯定有不少人担心咱们守不住城池;不过诸位放心,郓州的位置极为重要,陛下定然不会放弃这里。只要咱们坚守下去,援军定然会赶来的。”刘遂严大声鼓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