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最后决定,并不出面与对方交谈,而是直接命人用篮子将三人吊入城中,然后立即控制起来,严禁他们与外人解除。
他自己则迅速派人去请李嗣源过来。
和李从珂一样,在得到三人到来的消息后,李嗣源也是大吃一惊,当即便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老三,你确认这三人的身份吗?不会是冒充的吧?”
“父亲放心,孩儿仔细确认过,不会有错的。”
“那你问过他们话了?”
“还没有,孩儿将这三人单独关押起来了,不敢让其他士卒与其接触,就等着父亲前去问话呢。”
李嗣源顿时点了点头,对李从珂的处置深表满意。
若是晋军真的大败,而三人真是被敌军俘虏后派来劝降的,那消息传出后,不知会对守军士气造成多大影响。
如今李从珂直接将三人关押起来,他们就能从容布置,尽量将削弱其影响。
父子二人连忙去面见三人,一番交谈后,顿时心都凉了半截。
晋王统领的援军在渡河与吴军交战后大败而归,精锐将士折损三万余人,连杨刘南城如今也彻底落入吴国手中,他们这支深入敌后的孤军将永远等不到援军的到来了!
作为当初提议率军突袭郓州的人,李嗣源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必将冒着极大风险,而且还很有可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孤悬敌后,得不到任何支援。
然而他还是这么去做了,让他做出这般决定的,主要就是因为他对晋王有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等到晋王率领的援军赶到。
然后这大半年时间过去,最终等到的消息却是晋军惨败的噩耗。
没有了援军后,他们这支孤军位处十多万敌军包围之中,如今是真的陷入死地了。
“投降?不,决不!”
投降的念头刚刚升起,便被李嗣源从心里掐灭。
忠臣不事二主,至少目前来说,李嗣源对晋王的忠心还是没有丝毫改变的,心中也没有半点背叛晋王的想法。
这时,李从珂小声道:“父亲,这三人该如何处置?”
“这三人,背弃大王,合当问斩,大王不能亲自惩处,某便为大王杀之!”李嗣源想都没想便答道,这也算彻底绝了投降的可能。
不久,三颗头颅便被挂起,守军将士们见了后纷纷惊疑不定,但李嗣源暂时却没有解释的打算。
处置了三人后,李从珂满脸焦急的问道:“那么父亲,咱们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李嗣源沉吟半晌,终于毅然道:“还能如何,当然是立即突围!”
“突围?”李从珂愣住了。
他虽然自负骁勇,便是万军从中也敢单骑冲阵,但眼下城外的吴军至少都有四五万人,再加上吴军击败晋军主力,又攻占杨刘后,肯定还有更多军队源源不断赶来,郓州城中的守军可以说插翅难飞,想要突围,基本没希望。
李嗣源却道:“如今的局势,即便不突围也没希望,我军士卒原本就只有五千人渡河,又经过这大半年时间的不断消耗,如今只有四千三百余人‘而敌军的兵力却是我军十倍。”
“且我军困守孤城,已经有大半年时间,前无去路,后无援兵,城中粮草也不多了,即便我军继续坚守城池,又能守住多久?一个月?两个月?”
李从珂也明白如今的局势,但就如落水之人连根稻草也想抓住一般,继续坚守的话,或许还能守住一两个月,但现在突围的话,那就半点希望都没有了。
只听李嗣源沉声道:“老三,你可是觉得突围也没有半点希望?”
李从珂默然不语。
李嗣源分析道:“其实也未必就没有希望。吴王虽然亲自赶到郓州了,但此时城外的敌军还不算太多,至少平阴、东阿、杨刘等地的吴军尚未赶来。”
“此外,吴王既然派三人进城劝降,可见他还抱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想法,若是我军今晚就突围,定能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一点就是咱们能利用之处。”
“只要咱们今晚能突破敌军的防线,从郓州往北不远就是莽莽大山,到了那里敌军再想抓住咱们就难了,而我等也能隐藏起来,再寻找机会尝试渡河北返,这总比困守城中要强得多吧?”
听完李嗣源的分析,李从珂也不得不承认,立即突围的确是有一线希望的。
他当即拜倒在地:“孩儿愿为先锋,掩护父亲杀出重围!”
李嗣源点了点头,深深吸了口气,沉声道:“立即召集众将,准备今晚突围!”
……
这天晚上,夜幕深沉,天边并无月光,呼啸的寒风如同鬼哭狼嚎一般,呼呼作响,令人毛骨悚然。
夜色中,李嗣源目光深沉,心情平静。
此时士卒们已经得到了今晚突围的命令,在饱餐一顿,吃饱喝足后,开始擦拭着手中的兵器,并且将弓弩上弦。
作为普通士卒,或许他们并不知道为何他们的将军会突然下令突围,同样更不清楚晋王大军已经溃败的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知道今晚一战的凶险。
敌军的兵力有多么强大,这一点在过去时间里他们早就体会到了。
而今晚的突围行动,仅仅依靠他们这不到五千的士卒,能有一般人或者杀出重围吗?
士卒们默默不语,那些将领们同样一个个心情沉重,为今晚的战事而感到担忧。
时间流逝,很快便到了丑时。
李嗣源从城墙上往外望去,只见城外吴军营地里一片安宁,似乎对晋军的突围没有半点防备。
他深深吸了口气,拔出佩剑,轻声喝道:“借着夜色掩护,大军全力突围!”
第六百九十四章李嗣源之死
城门开启,李从珂率领一千死士当先出城,李嗣源则率领其他将士紧随其。
在走出城门时,李嗣源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那高大的城门,此时经过大半年的围攻后,城楼早就被吴军的苏州炮和床弩等摧残得千疮百孔了,唯有最顶端那面“晋”字大旗,依旧在寒风中迎风飘扬着。
李嗣源转头对身边侍卫们轻声叹息道:“本将追随两代晋王征战四方,至今已有近四十年,富贵已极,早就没什么遗憾了。只是没想到,这郓州小城或许会成为本将最后的埋骨之处。”
叹息了一声,他率领部众继续向前,借着夜色的掩护向吴军大营扑去。
当渐渐接近敌军营地时,处在最前方的李从珂部下意识的便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此时的吴军营地,在这大半年围城的日子里,早就被打造得极为坚固。
营地的寨墙高八尺,厚一尺,乃是用草坯土块组成;寨墙墙面又挖了三条壕沟,每条壕沟都深三尺,宽五尺,以尽可能的阻止敌军步兵靠近;在靠近寨墙的地方,又埋设拒马尖桩,以防备骑兵突袭。
如此坚固的防守,在一般情况下晋军是不可能攻破的,甚至若不是如今情况紧急,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李嗣源连攻打吴军营地的念头都不会有。
此时他唯一能期望的,就是吴军防备懈怠,被晋军趁机突破。
而他的期望似乎真的应验了一般,没过多久前方李从珂就有消息传来说,他们已经用长木板在壕沟上铺出道路,顺利通过了两道壕沟,接近了寨墙。
然而就在这时,吴军终于发现了异常,一个警觉的士卒忽然从寨墙上举起弓弩朝着夜色中放了一箭。
“啊!”一声惨叫声顿时响起。
这下,晋军的行动彻底暴露,吴军营地里立即有战鼓声响起。
“敌军突围!敌军突围!”
李从珂原本就没指望能完全不知不觉的突入敌军营地,此时见行动已经暴露,他当即大喝道:“将士们,随我杀过去!”
“杀!”刚刚还寂静的队伍立即爆发出巨大的喊杀声,数不清的晋军将士手持长矛、刀盾,从黑夜中跳出来,举着长梯向吴军营地冲去。
吴军一方似乎真的没多少防备一般,面对晋军的突袭显得有些慌乱,寨墙上的守军纷纷四散而逃,很快晋军便夺取寨墙,突入营地。
突围行动进行得如此顺利,李从珂一时间也有些难以置信。
他不知道到底是自己运气太好了,还是说敌军故意放他们进来,好将他们包围剿灭。
但此时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想这些问题,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算前方有危险,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冲上去。
后方李嗣源的想法也是一样,即便感觉到有些不妥,但此时也只能向前猛冲。
前路茫茫,一切都是未知,他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到底最终结局如何,那或许就只有上天才会知道了。
……
吴军营地里,伴随着激烈的警报声,士卒们很快就惊醒过来,并迅速在军官们的组织下列阵待敌。
这些士卒们之前就得到了命令,今晚或许敌军会突围,所以他们即便是睡着了也还保持着戒备,身上的铠甲没有脱下,刀枪盾牌等也都放在趁手的位置,所以此时才能很快做好迎战准备。
中军营地里,杨渥听到杀伐之声后,立即起身向营帐外走去。
这时刘信等将领刚好赶来,遇到杨渥后便匆匆道:“大王,敌军果然突围了!”
杨渥点了点头:“很好,看来刘将军的计策已经成功了。我军的布置怎么样?有没有出现差错?”
“大王放心,敌军突围的方向正是东面,那里我军的防备是最严的,所以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杨渥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郓州西北面便是济水,那里有吴军水军封锁河面,以北方人为主的晋军想要从那里突围出去难度太大。
除了西北方向外,也就只有东面更适合晋军突围,因为那边靠近山区,只要能突破吴军防线,进入山区,那么晋军就有逃出生天的希望。
所以在一开始,吴军就将防备的重点放在了东面,只等着晋军主动来攻。
虽说目前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但杨渥还是提醒道:“其他方向也不能放松警惕,决不能让李嗣源给溜走了!”
“是,大王请放心,将士们士气高昂,都在喊着要生擒李嗣源呢。”
“生擒李嗣源?”杨渥顿时笑了起来,若真能将李嗣源生擒那就太好了,毕竟且不说历史上的此人后来做了皇帝,就算此时的李嗣源,那也是晋军中少有的骁将。
随着时间推移,如今晋军中的老将已经越来越少,有名望的只剩下李嗣源和李存审二人了,李存审听说年老多病,身体不好,或许活不了多久,若是再把李嗣源生擒了,那晋军就的名将就又少了一位。
当然,即便不能生擒李嗣源,但只要能将其干掉也是不错。
打发众将离去后,杨渥登上望楼,朝着东面战场望去。
可惜此时战场上一片漆黑,根本看不到什么,只能听到震天的喊杀声不断传来。
杨渥也只好静下心来,返回营地,慢慢等待最后的结果。
黑夜中,相比于杨渥的从容淡定,李嗣源此时却急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当李从珂率领大军突入吴军营地后,他也率领后续军队杀了过去;然而就在大军完全进入营地后,一支五六千人的敌军步兵却突然从两翼围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