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这才与周瑜一起离开。闲逛了一会儿,孙尚香忽然道:“对了仲兄,陆征南派了歌舞团过来,不出意外的话这两天就到了。”
周瑜当时就是一愣:“歌舞团?开玩笑的吧?兰姑娘要到锡兰来?”
孙尚香连连摇头:“怎么可能?小兰那是什么人?要是随随便便的就跑到这里来,信不信夷州的上上下下非闹翻了天不可?陆征南派过来的就是一般的歌舞团而已。用陆征南的话来说,将士们征战海外、远离乡土,得让战士们听到自己的乡音,记得自己是哪里人。”
这种歌舞团嘛,用现代军旅的词汇来说应该是“文工团”。陆仁这家伙治军多年,深知将士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又哪有不把这东东给整出来的道理?而夷州学院里的艺术学科,就为陆仁的这些文工团提供了不少的人才……好吧,这里陆仁要向革命前辈们再次致敬。
周瑜在搞清楚歌舞团是怎么回事之后多少也有点失望,因为周瑜也是陆兰的粉丝之一。现在随军远征海外,如果能听到陆兰的歌声,心里的那种感觉……呵呵,这个还是不用多说了。不过陆仁派了歌舞团过来,最次最次那也是聊胜于无,所以心里到还真有几分期待之意。
周瑜并非是“夷州土著”,可他尚且有期待之意,真正的夷州将士们那就更别说了。而除了汉军的上上下下之外,黄老爷子也按照陆仁的意思,特意的去邀请锡兰国王、官员观看演出,同时还撒出消息,锡兰的民众们也可以来观看演出,不会收取任何的费用。
任何一个文明、国家,只怕都少不了这种事情,像华夏文明中的戏曲、杂艺,希腊罗马一系的悲喜剧、角斗,这些都可说是世界闻名。锡兰与阿三的文化体系同根同源,当然也少不了这一类的东东,但在当时的那种文化娱乐极为匮乏的时代,文化娱乐基本上是贵族阶层才有的东东,平民百姓则是没什么可玩的、可看的,所以这个消息一传出来,锡兰这里的平民百姓到也被勾起了极大的兴趣,但凡是有点空闲的都准备赶过去看看。
顺便说一句,阿三的宗教体系中其实是不许参与什么娱乐活动的,但那是对修行者而者,而一般人又怎么可能在生活中连点文化娱乐都没有?总之,来看的人很多很多,连带着还小小的刺激了一下锡兰的王城在这段时间里的经济,王城里做生意的人都快笑得合不拢嘴了,也因此使他们对汉军的友好度又上涨了一些。
就这样,数日之后陆仁派来的歌舞团抵达锡兰,万众期待的歌舞演出也如期开演。那些一般的歌舞表演就不多作叙述了,虽然在水平上比起陆兰的“天团”还差了不少,但也足以让到场的所有人都身心愉悦上一把。
而在一般的歌舞表演之后,陆仁派来的这支歌舞团却开始上演话剧……嗯,是话剧。事实上陆仁早就把这东东搞了出来,最初的剧目也是大众都早已熟知的《仙剑》剧。不过早几年的时候因为各方面都还不怎么成熟,在夷州也还没有真正的成型,直到近两年才算是有所发展。
不过这回在锡兰演出的剧目嘛……如果有个二十世纪,经历过四、五十年代的华夏的人在场,诂计会这么说:
“这尼玛怎么回事?把剧里人物的名称、背景、服装什么的换掉,根本就是《白毛女》好不好!?”
(咳咳,最后这里的玩笑似乎开得有点大了……)
卷三 第三百一十八回 文化侵攻(二)
《白毛女》,华夏近代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成为少白头而被称作“白毛女”,后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
当然这里要搞的可不是艺术讨论,而陆仁本人的艺术修养嘛……说老实话也就那德性。之所以会把《白毛女》给搞出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通过这些东西让人们明白什么是阶级压迫。
这里只能说,陆仁这家伙在到了某个份上之后,很多时候的功利心会比较重。其实陆仁最初想把《白毛女》给搞出来的目的,是想要去对抗在汉末三国时代已经成为了社会主流的士族阶层主导。再说得直白一点,陆仁就是想提升一下百姓们在某些事物上的思想觉悟,从而至少也要让士族阶层至上的思想别在自己的地盘里漫延。至于曹刘孙三家的地盘……呵呵,恐怕用脚趾头想都会想得到这样的剧目在曹刘孙那里多半会被禁演。
不过陆仁敢在自己的地盘里搞也有着相应的条件。之前已经不止一次的说过,陆仁的地盘里的居民构成,基本上都是战乱时期逃难而来的流民阶层,没有什么士家子弟可言。即便是有陆、糜、甄,以及后来荀过来时带来的部份荀氏宗族,但是在陆仁一系列的措施之下,这些个宗族也已经难以形成汉末三国时期那种传统的士族。而在这里,别忘了陆仁那可是把科举制度都给搬了出来的,在自家的地盘里那些宗族可能会成为传统士家之前,就在其垄断知识、垄断仕途的这种根本上来了一刀。
另一方面,陆仁一直以来也在刻意的打造自己这里将会成为中坚力量的中产阶层,多年下来也打造得颇为成功。而传统士家之所以能成势,与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愚民手段来控制最底层的百姓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有知识、有能力,而且还受到陆仁各方面扶持的中产阶层就不是士族阶层所能够控制得了的了。
那么这些和陆仁搞《白毛女》有什么关系?其实说白了,陆仁就是在玩“忆苦思甜”。陆仁地盘里的百姓原本多为逃难流民,又有几个会没有受过那些阶级压迫的?虽然说夷州建立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正式建州且并入大汉版图也已经十几年,最早的那些年纪较大的移民现在都已经老了,但此时正值青壮之年的却也不在少数。再说了,那些老去的人在看到这样的剧目,回想起当初的苦日子的时候,难道就不会痛心疾首的去告诫自己的后辈?
好了,这些是陆仁的地盘里的情况,当然上演的陆仁版《白毛女》,陆仁也肯定要经过相应的改编才行,不然剧目里一些近代的东西也扯出来不得惹出事来?而现在在锡兰这里上演的《白毛女》嘛……不是陆仁华夏版的。确切的说,其文化、时代背景是阿三版的。再换个比较容易明白点的说法,就是阿三种姓制度版的。
阿三们自古流传下来的种姓制度,在现代社会都是广为世人所诟病的制度。而种姓制度下的那些底层种姓的命运……算了,这个还是别去多说了。总之某些方面的事抛开不论,阿三那边的低等种姓所受的阶级压迫非常严重,而在陆仁目前所处的时代,其命运的悲惨更是不用多说。
说实话,陆仁本来是不想去动阿三的,或者说只要阿三们不惹陆仁,并且与陆仁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外交关系,陆仁也不太想和他们较真。这可绝不是陆仁怕阿三,事实上陆仁会怕阿三?之所以不想动阿三,从战略层面上来说,是想在与贵霜、安息交手的时候别再多竖敌;而从经济层面上来说,陆仁是想从阿三那里获得劳动力。
说白了,这个时代阿三那边的低等种姓就是奴隶,陆仁可以通过购买奴隶的方式很方便的获得大量的劳动力,所需付出的也只是钱钱而已。当然通过战争掠夺的方式也行,但没有必要的话又何必去劳师远征,而且还会引发那边的抵抗与敌意?只是购买的话花几个钱就行,征召奴隶这种事有阿三的高等种姓们去解决,陆仁还乐得自在。
不过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阿三们的举动惹得陆仁必须得向阿三们动手,而陆仁因为要面对贵霜、安息这样的大国、强国,也不可能将手头上有限的兵力过多的投放去阿三那边的战场。那么在这个时候,陆仁就要想点别的办法来破坏阿三们的城邦了,而让阿三城邦里被压迫的低等种姓产生一些思想觉悟,并且开始对高等种姓进行反抗的话……呵呵吧!
这里陆仁曾在心里有过一句话:“你们那里有种姓制度,可我们华夏却有个‘公候将相本无种’,这两条要是撞到了一起,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老实说,能不能成事陆仁自己的心里也不清楚。不过陆仁相信人性,而出于人性方面的考虑,谁又愿意一生下来就被他人所奴役?关键还是得看被奴役的人的思想觉悟够不够来着。这也就是陆仁会整出一个种姓制度版的《白毛女》再派人去锡兰那边上演的原因了。
说起种姓制度版《白毛女》的改编,陆仁也真有这方面的条件。前面也说了,陆仁可是从当时的阿三城邦那里购买了大量的低等种姓奴隶回来充当劳动力,而这么多的劳动力里面,总会有一些聪明好学而且有相应的天份的人,这些人被陆仁挑出来再往学校里一送,改编剧目的人不就有了吗?而且由于他们是阿三那边的低等种姓出身,了解低等种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由他们来改编也会更符合阿三那边的时代背景,甚至在语言方面都完全没有问题。
说起来陆仁也是有点不信邪。阿三那边的种姓制度虽然到这时已经数个世纪了,颇有那么些根深蒂固的意思,但真的就不会出几个敢于反抗的人?而这样的人只要一出现,陆仁再适时的扶持一下,那么在阿三的城邦里怎么说也能整出些风风雨雨吧?而阿三的城邦只要内部出些什么问题,陆仁的兵马再过去不就事半功倍了吗?
现在在锡兰上演的种姓制度版《白毛女》,说真的也只是先在锡兰这块占领区先试试水,视反应的不同陆仁还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毕竟当时的锡兰与阿三那边的文化体系同根同源,锡兰民众们的反应可以作为陆仁的参考资料。
考虑到语言方面的问题,陆仁派去的歌舞团其实是分为两个部份,即汉语系和阿三语系,而在演出完成之后,陆仁收到的消息也让陆仁大为惊讶,因为不管是汉语系的还是阿三语系的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最直接的结果居然是……种姓制度版本里的“黄世仁”在演出完成之后连门都不敢出,生怕自己一上街就会被人给打死,闹得陆仁心说我这是整了俩汉末版本的陈佩斯他老爹出来不成?事实上陆仁还真知道自己那个时空里的原装正版《白毛女》上演的时候,饰演黄世仁的演员就真的挨过揍,被激愤之下的百姓们给揍的,据说都差点闹出人命。
不管怎么说,陆仁收到这样的消息到是放心了很多,至少自己对人性方面的推测没有错。而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嘛:
“回电黄老爷子……嗯,再加上周公瑾和孙郡主,让他们保证锡兰那边海防线的同时,有点空闲就去沿海地区的阿三城邦抓点当地的百姓回来,送到锡兰好吃好喝的招待几顿,再让他们好好的看一看剧目就把他们放回去。别问为什么,照我说的做就是了。”
发完这个命令,陆仁又把目光放回了地图上,手指则是在贵霜地区轻轻的敲着,心中盘算道:“我是不是应该再搞个贵霜版本的《白毛女》出来?不得不承认,这种东西对民众们的影响力可真不是一般的大……向革命的老前辈们致敬!”
再回到锡兰这头。
黄忠和周瑜、孙尚香带去的海军虽然只有一万七,但还有一些后续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