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邓光荐边说边摇头不已,在他看来就算是行军打仗也得有文人居中谋划,要不然成何体统?更别说此前拿下泉州和漳州的时候,理当派遣得力文臣前往当地担任主官,他本来都已经做好了举荐贤才的准备,谁知道李悠却直接任命许夫人和陈吊眼掌管这两座城池,弄得他们这些文臣就好像什么事儿都没有一样。
话刚说完,同在陈宜中府中的文臣们纷纷赞同,自从到了流求之后他们就失去了往日的风光,自己的一腔报国热诚却毫无用武之地,这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难受。
“将来若是朝廷迁往福建,太后和陛下恐怕就要落入君实相公的掌握之中了,到了那个时候,若是有人强逼君实相公行事,我等就唯有引颈就戮了。”半晌之后,陈宜中方才悠悠地说道。
是啊,福建的官民全都对陆丞相信任有加,他说的话恐怕比圣旨还管用,众人不由得愈加担忧起来。(未完待续。)
第486章 技能“七海”
收复福建的事情进展的异常顺利,陈吊眼在回到大陆之后,仅仅带领自己麾下的兵马在漳州城外露个面,城中守军就直接开城投降,张世杰、杨亮节和许夫人各部也是势如破竹,很快就收复了福建全境,若非李悠约束他们甚至还会攻入江西、浙江境内。
“眼下我大宋兵力有限,实在不宜过于扩张,攻打江西和浙江的事情就先缓一缓吧。”重新将众将召集到泉州的李悠缓缓说道,大宋目前不过数万兵马,占据整个福建几乎已经是极限了,如果继续扩张未必是好事,“如今最好还是暂且忍耐一时,逐渐恢复福建民生,继续招募士卒,也好让蒙元放松警惕;等到他们开始混战之时,再行扩张不迟。”
如今阿术已经赶回大都,正在和从辽东南下的乃颜对峙,西北的阿难答和奥都赤厉兵秣马,西南的忽哥赤四处联络蒙元贵族,明里帖木儿、海都等人磨刀霍霍,眼看着一场混战即将爆发,李悠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帮他们拉仇恨,让蒙古人的注意力重新聚到自己身上。
所以他决定暂且停止扩张的步伐,慢慢积蓄实力,等这些蒙古人杀得尸横遍野、实力大损的时候再出来收复江山;张世杰等人虽然觉得颇为可惜,但李悠说的的确有道理,所以他们只好接受了李悠的建议,准备休养生息、扩张兵力。
“如今乃是乱世,因而须得采取一些和大宋旧制不一样的法子,明日我会返回流求将太后和陛下迎回中原,到时候请求太后和陛下为福建各州县派遣主政官员,但尔等不必接受文官的管辖。”大宋此前重文轻武的传统绝对不适合如今的乱世,那些在文官面前卑躬屈膝的武将又怎么能战胜蒙元?李悠可不想他们心中好不容易被培养出来的自信和骄傲被那些文官所磨灭,因此他打算将文官和武将划分到不同的体系之中,以减少文官对武将不必要的骚扰,今后宋军会渐渐进化为火器军队,他们对后勤的依赖将更为严重,只要把控住这些就不用太过担心武将谋反的事情。
此外李悠还准备了新兵轮训、兵将分离等诸多手段来在不损害军队战斗力的情况下加强对武将们的约束,这却是要比此前大宋的手段强多了。
“一切谨遵相国大人之命。”这些措施对他们这群武将都是大有好处的,众人连忙拜谢,又仔细的询问了一番细节之后才各自散去。
第二日,李悠带领一支船队准备前往流求,送行之时文天祥不无担忧的说道,“君实相公此举怕是大大得罪了朝中的文臣啊,此去流求还得万万小心才是。”若是按照文天祥此前的性子,定然会对李悠的诸多手段万般驳斥,可跟在李悠身边日久,他固有的思维也被渐渐扭转,他已然明白若是依旧按照大宋故有的方式行事,驱逐蒙元、收复江山是绝对没有成功的希望的,两相权益之下,文天祥最终还是选择了信任李悠。
“此辈或许有几分节气,但却不通实务,若任由他们窃居高位于国无益。”李悠也对这些人感到头疼,他宁愿去战场上和蒙古人的怯薛军厮杀也不愿意在朝堂上和那些文官争论,牵着可以尽数杀了,后者却不能如此粗暴的对待,而他们对大宋的破坏能力却是不相上下。
“下官当年也是和他们一样啊。”文天祥颇为感慨的说道,想当初他为大宋可谓是操碎了心、想尽了各种办法却一事无成,直到来到李悠身边,他方才晓得之前都错在那里,如今再想起当年种种,文天祥深感羞愧;见李悠转身欲走,他忍不住再次提醒道,“君实相公,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今大宋再兴的希望全都寄与相公一身,相公万万不可马虎啊。”
“多谢宋瑞提醒,我定会小心行事。”李悠也不禁感到一丝感动,自己这段时间的辛苦终究没有白费,还是有文臣能理解的,说罢他转身走上跳板,不一会儿就登上了郑和所在的宝船,船帆缓缓升起,船队乘风驶向流求。
“郑将军,今日总算有时间继续聆听您的指点了。”前些日子每次上船都要操心下一个作战目标,忙的不可开交,所以尽管郑和愿意倾囊相授,李悠还是没有多少完整的时间来听郑和讲述海战精要,一直到今天他才算暂时清闲下来。
“其实前些日子已经讲述的差不多了,主公这次不妨试试自己指挥船队行进。”郑和直接将舰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李悠,之前零零碎碎的时间里他已经将自己掌握的海战技巧都说给了李悠,李悠吸收的也非常快,现在欠缺的不过是些实际操作的经验罢了,而现在正是适合演练的好时候。
“如此我就却之不恭了。”李悠也不客气,随即接过了郑和的指挥权,向政治舰队下达了准备开始演练的命令。
在郑和的帮助下,他依此演练了水战之中用得上的各种阵型,并操练了各种攻击技巧,慢慢地郑和往日传授的各种知识开始融会贯通,李悠渐渐品味到水战之中的精要,将心中的想法说给郑和,郑和连连点头,并耐心地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从泉州到流求的一路上,李悠彻底沉浸在海战的奥秘之中,不断和郑和交流着心中的想法,并将琢磨出来的东西用在船队的演练之上,自觉大有收获。
“主公真是天赋秉异,区区数日功夫就将船队指挥的如此出色,假以时日定可纵横七海。”见到李悠的神速进步,郑和也忍不住感慨道。
“这都要多谢郑将军悉心指点,若非郑将军,那会有今日。”李悠真诚地致谢,就在俩人有说有笑之间,李悠的耳朵里传来了虎符久违的声音,“恭喜宿主得到大明海军名将郑和之悉心教导,获得海战技能‘七海’!”(未完待续。)
第487章 暗潮涌动(200月票加更)
“宿主得大明‘三宝太监’郑和传授海战精要,获得技能:七海!统率值+5!郑和曾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多次击败途中海盗、敌军,无一败绩。”虎符面板弹出,技能栏里多了一枚战船模样的标识,“获得此技能宿主可以让麾下船队行进速度加10%,火炮命中率提高10%,且在任何时候都能准确找到行进路线,可升级。”
很好很强大,海战无非就是速度与命中率的较量,在这两个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技能毫无疑问会让自己的船队在海战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还可以免除迷路的困扰,李悠心中大喜,迫不及待的开始实验起自己新掌握的“七海”来。
随即在他的指挥下,船队再次行动起来,李悠甚至还放下几艘破损较为严重的船只充当靶舰,来实验“七海”对于命中率的提升。接下来李悠的表现让郑和大为惊讶,在他的指挥下舰队进退自如,劈波斩浪将速度发挥到极致,比起他亲自指挥来也差不了多少了。
行进到火炮射程之内,大炮开始发出轰鸣,仅仅三轮试射之后,炮弹就命中了前方的靶舰,引起了火炮手们的一片欢呼,不多时这些小船就被击沉。
“主公进步神速,在下着实佩服。”郑和也为他的进步而感到欣喜,王景弘等副手更是坦言即使自己亲自指挥舰队恐怕也不见得会比李悠出色多少,他的海战指挥艺术已经接近了郑和,足以独自指挥舰队作战。
好像我还有一项可以控制风向的“借东风”技能啊,如果把这项技能也加上,就算面对的是郑和恐怕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将来等完成任务,回到大魏攻打越王领地的时候,刚好可以让他们见识见识厉害,想到这里李悠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终于从郑和这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李悠在接下来的旅程中都保持着良好的心情,一直到登上流求见到那些留守的文官们。
“下官恭迎相国大人得胜还朝。”码头之上,众多官员早已等待多时,在陈宜中的率领下,他们行礼拜见了李悠,但对于站在他后面的郑和却是没这么亲切了,眉宇之间掩饰不住的是对宦官的警惕和不屑。
郑和忍不住摇头嗤笑,都到什么时候了,这些家伙还忍不住要摆一摆自己文官的架子,着实让人觉得可笑;如果不是郑和,这些家伙恐怕早就葬身崖山海底了,这就是对待自己恩人的态度么?李悠心中大感不悦,于是将郑和拉到身前,讲述了一番他在此次北上大都一战中的功绩,逼得那些文官不得不对郑和行礼道谢,如此心情才算好了些。
反观那些文官,心中对李悠的不满却是愈加浓厚了,陈宜中和邓光荐等人交换了个眼神,眼中满是掩饰不住的担忧和惶恐。
“相国大人,陛下已经到了城外十里,您还是早些动身吧,免得陛下多等。”有人似乎察觉了些什么,连忙引开话题将众人从尴尬之中解救出来。李悠翻身上马带着手下缓缓向行宫所在行去,陈宜中等人紧随其后不断地交换眼神似乎在商量着什么。
到了城外十里处,小皇帝赵昺亲自夸赞了一番李悠的功绩,并告诉李悠今日他旅途劳累且先回去歇息,明日太后将在宫中设宴庆贺李悠所立下的泼天大功。
李悠将小皇帝送回行宫之后就返回了自己并没有住过几天的府邸,硕士服地其实也不过是几间小木屋而已,而在他回去的时候,门外已经排起长队,密密麻麻地挤着要来商议要事的官员们。
这下也不用休息了,李悠暗叹一声,让门子拿过名帖一一邀请他们进来会面,开始了让他极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做的工作。
“君实相公可知您现在已经是大祸临头了。”读书人由来喜欢惊人之语,进来的第一位就开始危言耸听,先讲述了一番李悠现在大权尽握,却忽视读书人大大不妥,接着又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用隐晦的语言暗示自己乃是不世出的大才,只要将自己委以重任必可化解李悠的隐患,听得李悠直翻白眼。
其余的人也是差不多,访客之中少有有真才实学愿意和李悠说些实事的,大都是些读过几本诗书却毫无才能之辈,他们或是危言耸听,或是卑言屈膝,或是阿谀奉承,或是献上文章乃是钱财,所求的无非是一个地位崇高、油水丰厚却又不用进行实际工作的职位。
对于那些的确有本事,有愿意干实事的,李悠自然不会吝惜官位,在考察了他们的能力之后各自作了安排,只待奏明太后就可以上任了,这些人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