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李悠当然是巴不得他们闹得越大越好,可是原康政等家臣却坚决拥护德川家康的遗嘱,而且德川家康尚有余威再次,更重要的是如今东军在关原之战后损失惨重,德川秀忠手中的三万八千兵马已经成为最强的一股力量,所以他们只能暂时按捺住不满,就在关原向德川秀忠表示了臣服。
原康政等人害怕夜长梦多,不敢回到江户再举办继位仪式,而是在官员的战场上就拥立德川秀忠继承了德川家康的地位,那些当晚跟随在德川家康身边的亲卫们在继位仪式完成后就集体来到德川家康灵前切腹自尽,他们忍住耻辱坚持到现在,为的就是保护德川秀忠顺利继位,现在任务已经完成他们就要下去继续守卫德川家康的安全了。
这一幕极其符合倭国武士刀精神的场景让在场的众人大加赞赏,德川秀忠也吩咐用最好的礼遇来安葬这些义士;李悠对此却不以为然,别看德川秀忠已经继位,可他的地位全远不如德川家康这般稳固,外有渴望复仇的石田三成,内有对他迟到心怀不满的家臣、渴望取而代之的一门众,要是真的出于对德川秀忠考虑,他们留着有用之身继续效忠德川秀忠才是最好的选择,像这样死了又有什么意义?
随后德川军开始打扫战场,护送德川家康的尸首返回江户,李悠也率军跟随前往,现在可是借着德川秀忠的身份继续扰乱倭国的好机会,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话说回来对付德川秀忠可比对付老乌龟德川家康容易多了。
当德川家康的死讯传开之后,已经逃回大坂的石田三成大喜过望,在此之前是德川家康就像一朵乌云一般笼罩在他的头上,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如今德川家康已死真可谓云开雾散,石田三成感到分外轻松,连忙开始重新整合西军的力量,打算和德川家进行第二次决战。
那些关西大名在关原之战败后,心中满是惶恐,无时不刻不担心着德川家康的惩罚,这一突如其来的喜讯让他们喜极而泣,纷纷响应石田三成的号召,将领地内的青壮和粮食搜刮干净,重新召集军队准备再次参战。
德川秀忠这边也是一样,他在为德川家康举办完盛大的葬礼之后,也开始召集关东大名准备进军大坂,将丰臣秀赖从天下人的宝座上赶下去,由自己来完成德川家康未了的心愿,将让德川家成为执掌倭国的天下人。
东军这边虽然内部有些分歧,但总体而言尚且能被德川秀赖和原康政等人压下去,一批批农夫被从田地间拉出来塞上竹枪就准备奔赴战场,嗯,经过这么多年的厮杀以及在朝鲜的损失,倭国现在已经穷的快没办法给他们配置铁制武器了。
可西军那边却大不相同,直到如今被西军当作旗帜的丰臣秀赖或者说他的母亲茶茶依旧没有下定决心亮明丰臣家的态度,如果没有丰臣家的支持,刚刚经过关原之战惨败的西军恐怕很难再抵挡东军的进攻了。
但说服茶茶又谈何容易?石田三成等人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不过很快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消息传来,在关原之战中斩杀宇喜多秀家、长宗我部宗盛的明国将军在大坂城放出话来,丰臣家乃是朝鲜之战的罪魁祸首,丰臣秀赖必须被绑到大明接受万皇帝的惩罚。
先前在关原之战尚未开始的时候,明国的将军已经说过这件事,可那时候丰臣家却没有将其放在心上,明国只派来三万水师,又如何能带走丰臣秀赖呢?可现在却是大不一样了,如今倭国分作两派厮杀不停,德川家早已亮明了取代丰臣家的态度,明国的将军又站在德川家一边,看来他们是想借德川家之手达成这一目的啊!
于是茶茶再无侥幸心理,拿出了丰臣家所有的家底交到石田三成手上,拜托这位丰臣家的忠臣来护佑少主的平安,石田三成手中总算有了勉强可以与东军相抗衡的兵力。
同时石田三成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战事指挥上的薄弱,他从溃兵中找来了曾经在中山道上以一千多兵力将德川秀忠的三千八千大军死死拖住的真田昌幸、真田幸村父子负责制定作战计划、指挥作战。
这俩人的战绩乃是西军在关原之战为数不多的亮点,尤其是真田幸村年纪轻轻就被誉为有名将之才,石田三成认为有了他俩的帮助,西军足以击败已经失去了德川家康的东军。
真田幸村很快接受了石田三成军师的任命,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也为了能向德川家复仇,真田幸村殚精竭虑、日夜不休的研究着双方的情报,制定出一项项军事策略以供石田三成和毛利秀元等人参考。
出于对东军的恐惧,石田三成等人否决了真田幸村所提出的绝大多数出城野战计划,而接受了在大坂城南三之丸南面建造的防御城堡“真田丸“的方案;因为大坂城的西面是濑户内海,北面是天满川、淀川,东面则是大和川的支流,地形复杂,提供了一定的防御力,相比之下,大坂城南则多数是宽阔的平地,防御力较弱。
东西两军正在紧张地备战中,而李悠则乐呵呵的作壁上观,同时不断派遣船队将他在倭国搜刮到的钱粮运回国内,另外他也在琢磨着另一项计划的开启。(未完待续。。)
第776章 召唤张献忠
如今倭国的大名们分成两拨正在厉兵秣马准备开启东西军的第二次决战,可是李悠却觉得如果只是大名、武士们闹腾未免有些单调了,所以他打算给混乱中的倭国引入一股新的力量,这些年来倭国征战不休,百姓恐怕早就苦不堪言了,现在也该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天皇作为名义上的首领,幕府掌管天下,各大名听从幕府的命令掌控各自的领土,而武士则依附大名,用自己的武力效忠大名获得俸禄,并对平民操有生杀大权,身为最底层的平民只能忍受这些高级阶层的压迫和剥削。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会反抗,就像中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样,在倭国同样有起兵反抗统治者的传统,这一传统在倭国又一个专有名词称之为“一揆”,泛指百姓、土着、当地势力人士等等非政府组织因某些目标而集结之团体,通常在歉收的时节,或者是人民苦于高利贷的剥削会发起暴动来要求取消年贡,或是要求借贷契约无效的德政令。
“一揆”也有许多种类,农民的斗争称为“土一揆”;在某一领国之内,以势力强大的国人(武士)为中心发起的暴动称之为“国一揆”,当然也少不了以宗教名义发起的暴动,就像白莲教经常在中原闹出动乱一样,倭国也有同样习惯引发混乱的宗教,那就是由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发展而来的一向宗,所谓的“一向一揆”就是以农民为主的,包括有寺院僧侣和国人参加并参与领导的净土真宗本愿寺派信徒发动的武装起义,其目标是夺取地方政权。
本愿寺由1世法主亲鸾开山之后,在8世法主莲如的亲自传教之下,一向宗开始大范围地进入民众生活,煽动各地的教徒发起“一向一揆”,反对各地守护的在地统治,企图建立起一个佛教的宗教国家。
因为这些教徒有强大的宗教向心力,临战时舍命杀敌不顾生死,通常会给各地大名的军队造成极大的伤害,而此前倭国处于战国时期,各地大名征战不休,有些实力弱小的大名甚至还比不上本愿寺势力强大,所以“一向一揆”此起彼伏,他们最为风光的时候还曾经以十万到二十万的兵力包围了加贺守护富政亲的高尾城,并将其攻破,政亲自害,至此,加贺一国完全成为“无主之国”,由有力的国人代表与中小地主身份的寺院住持联合执政。
这种接连不断的“一向一揆”终于引发了各地大名的不满,一直到战国末期,织田信长对本愿寺发起了全面进攻,本愿寺的十一代法主显如光佐随即号召全天下的一向宗教徒共同反抗织田信长,这场战事一直持续了十年,最终方才以本愿寺的失败而告终,织田信长一把火烧了石山本愿寺以绝后患。
但是一向宗却没有因此而消亡,在织田信长与本能寺之变中死后,一向宗门主显如与掌权的丰臣秀吉关系良好,得到了丰臣秀吉的支持在京都重建了本愿寺,要说他们肯就此安定下来李悠是绝对不相信的。
如果想让倭国更乱一些,那么就要利用那些被盘剥的干干净净的农民,以及仍然幻想着建立地上佛国的一向宗,这些事让郑家军的任何人去办都不合适,不过李悠的虎符里却有一个极其擅长指挥农民作战的将领张献忠。
能在明末那样的乱世闯出诺大的声望,张献忠绝对不是简单的人物,就算是将他丢在现在的倭国,只要解决了沟通的问题,他也绝对能够活下去,说不定还能做出一番事业来,给已经混乱不堪的倭国局势在加上一把火。
考虑完毕,李悠在自己的军帐中召唤出来了张献忠,只见一道白光闪过,一名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的男子出现在了李悠面前,他四下打量了一番然后大大咧咧的拱手道,“额就是张献忠,你叫额来干撒!”
“八大王请坐!”李悠并未因此而生出不快,帐中早已备下酒肉,他一边让张献忠享用一边说道,“此次劳烦八大王,乃是想八大王重操旧业!率领活不下去的流民去和那些当官的杀个痛快,不知道八大王有无兴趣?”
“咱老子就喜欢杀那些当官的。”张献忠一抹油嘴说道,“不过额提前说好,这些事额能办,但是额不喜欢听人指派,也不愿意有人说额杀人太多,你要是不管额,额就去办,你要是想让额按照你的想法行事,那额还不如留在这喝酒吃肉。”
“哈哈,八大王多虑了,你就算杀得再厉害我也不在乎。”这又不是大明,张献忠杀得越多李悠越开心,“不过此地并非中原,八大王恐怕尚不熟悉情况,我先找人给八大王说说当地的情况,教会八大王说当地的话,然后八大王才好行事。”
“好说好说,既然不管我就行。”张献忠应了下来,“不管是在那儿,只要有把老百姓逼得活不下去的狗官,咱老子就能混出一番名堂来。”
“眼下倭国各路大名征战不休,为了筹集军粮、凑够兵力,早就将百姓折腾的苦不堪言了,而且还有一些和白莲教差相仿佛的教派暗中行事,整个倭国的形势就好比烈日下的稻草堆一般,只要一粒小小的火星就能引起冲天大火。”现在倭国百姓的生活比起明末的中原来,恐怕也是差不了多少,张献忠到这里当有用武之地。
随即李悠从郑家军中找了一些通晓倭国话,熟悉倭国形式的人手对张献忠展开了培训,这些人也将成为张献忠起家的班底,跟随他一起将倭国闹个天昏地暗。
就在东军一切准备就绪,德川秀忠率军开往大坂的时候,张献忠也做好了准备,带着这些郑家军的人手从李悠的军营之中消失了,或许不久之后倭国就会彻底乱起来。(未完待续。。)
第777章 大阪夏之阵
德川秀忠这次纠集的兵马更多,他搜刮干净了所有关东大名的家底凑出了十五万兵马,为了这次出征,关东一代的青壮大半都被强迫从军,而为了避免失去了这些农民,土地无人耕种而撂荒,各地大名纷纷严令领地内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