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迦牟尼经过七天七夜的沉思静虑、冥思苦想,终于在黎时分豁然开朗,彻悟了人生无尽苦恼的根源及解脱轮回的方法,从而成为大觉大悟、至高无上的佛祖,菩提树也因此被称为开启修行者智慧法门的“神树”。
后来,佛教界亦把修行得道的高僧称为“菩提”,比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开篇一句就是:须菩提,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一句翻译为通俗语言后意思就是“那菩萨啊,在很深很深的禅定之中”。
只有菩提树下长时间的打坐禅修,才能想通人间道理,像菩萨一样云游四方,超度别人。
在藏地,林轩见过太多来自尼泊尔的苦行僧,那些人的生活颠沛流离,饭都吃不上,有时只能寄宿于好心人的廊檐之下。这些僧人的外表跟乞丐差不多,其精神状态还不如乞丐愉快,一生的工作就是在各个城市之间跋涉流浪。
林轩与其中一部分人交谈过,发现他们的智慧、头脑、思辨都是上上之选,有些还具有高等学历,但忍受不了循规蹈矩的城市生活,才采取了这样一种离经叛道的表达方式。
他们所做的,正是去掉了“梦、幻、泡、影、露、电”之后的纯真修行,摆脱一切束缚,精神与**全都无限贴近于大自然。
“我懂了,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修行者,都有着各自的追求目标。有的人精神坚定,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走,有的人却意志薄弱,无法持久前进。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是缘法的真谛,因为西方哲学家说过‘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理,天下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修行者。大道朝天,殊途同归,这才是所有修行者们要走的那条也许晦暗、也许光明的路……”
在汹涌的水流之中,林轩久被压迫的心似乎已经解脱出来,那正是禅宗顿悟的力量。唯有顿悟,才能让一个人的困惑之心再见光明。
水势渐渐弱了,林轩不偏不倚地向着那菩提大树冲过去。
在他潜意识中,那棵树是灵魂的栖息之所。
菩提树的存在是一个预兆,林轩收缩身体,终于在经过大树的时候,一跃而起,踏足于大树的枝桠。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天使芳邻
林轩耳边传来叽叽喳喳的嘈杂鸟语,但他仰面望去,枝繁叶茂,鸟儿们尽藏身绿叶深处,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你在哪里?”他提气大叫。
魔术师没有回应,似乎并未与他一样随着水流下来。
正前方,巨树树干正中,有着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
他向前走,到了洞口前面。
树洞幽深,空不见底。侧耳谛听,洞内毫无声响,与外面的水声、鸟语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反差。
“树洞通向哪里?”林轩不禁有些踌躇。放眼四望,水光接天,仿佛这巨树是茫茫水上唯一可供栖息之地,不进那洞里去,根本没有另外的出路。
这种情形,让他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一部幻想电影,名为《未来水世界》。在那部片子里,未来的地球被海洋涵盖,陆地极为稀少,并且成为人类必争之地。在大水面前,人类束手无策,只能艰难生存。就像现在,形势逼人,他除了走入那树洞,连回头的路都没有。
这里是思想的浩瀚海洋,而一个人的思想一旦融汇到海洋中,则微不足道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只能如此吗?魔术师引导我到这里来,下一步该做什么?”他犹豫了十几秒钟,毅然前行,进入树洞之中。
他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能够审时度势之后,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不做无谓的拖沓延迟,那样只会浪费时间,贻误战机。
洞口之内是一道旋转木梯,一路迤逦向下。
林轩这一次不再犹豫,循着阶梯快步前进。那阶梯是凿刻于树干上的,逆时针旋转,精巧、工整、光滑,仿佛经由几百名匠人细心地打磨过,令每一层阶梯都成为不可多得的工艺品。
他的右手边就是树干的内壁,上面布满了一圈一圈的年轮。
年轮是木本植物主干横断面上特有的同心轮纹,一年内季候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增生的木质部构造亦有差别。暖季生长旺盛,细胞较大,木质较松;冷季生长缓慢,细胞较小,木质较紧。这两层木质部形成同心轮纹,根据轮纹,可推测树木年龄,故称年轮。
巨树的年轮极其紧密,粗略看至少有数千圈之多,也就代表它已经存活了数千年。
林轩一边走,一边抚摸那些年轮印痕,心中感慨万千。人类虽然自诩为地球上的高等动物,但其出现、进化、发展的过程无法跟远古植物相提并论。巨树用年轮记录自己年龄的同时,也记录着地球的进化过程。再过千年,人类消亡于地球之时,这些巨树仍然存在并将一直活下去,再次记录下这一代地球人自生自灭的过程。
如果植物可以开口说话,那么它们将是比人类更具有远见卓识的族类。
由此他又想到了魏先生,因为魏先生年轻时就曾遭遇过“巨树成精说话”的奇事。
人生百年,即使自诞生至死亡的每一天里都不分昼夜地学习,也不可能看遍全天下。所以说,比起包罗万象的地球来,人类的智慧、眼光与脑容量还是太微不足道了。
那种一圈一圈的环形下降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林轩已经忘记了时间,而且是在深刻的沉思中前进,所以他根本不在意自己走了多久。
直到他脚下踩到了坚硬的岩石,才恍然发觉,已经穿过了树洞,到达了另外一个世界。
此刻,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白色的世界,目光所及,石壁、地面全都是乳白色,像是刚刚淋过牛奶一样。
他向前走,踏上一个乳白色的广场,大约两百步之外,是一大片乳白色的石壁。那石壁极高,视野之内不见尽头,百米之上全都被乳白色的云雾遮住。
石壁之上,密密麻麻地开凿着无数山洞,这让林轩联想起原先生等人居住过的那片山壁石窟来。
当然,这种石壁挖洞的形势也让林轩联想到中国大陆陕西省的窑洞建筑。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汉族民居形式,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在陕西的延安、榆林等地,随处可见傍山而建的窑洞。早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汉族先民就有挖穴而居的习俗。窑洞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造价低廉,而且住在里面冬暖夏凉。直到今天,窑洞式房屋还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居住人口达4000多万。
“穴居”曾经是原始人类最重要的栖息方式之一,人类的生命密码中有着强烈的穴居情结。而且,很多已经“开天眼”的异术师都曾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过,五千年来每一次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朝代更迭,都是拥有土地的神击溃了占据城市的魔,以“农民消灭城镇”的相同斗争路线取得了胜利。
万物生长,来自泥土,所以唯有亲近泥土、接引地气的人才能最终成功。
在藏地各大寺庙中,僧侣们闭关自省时,都是把自己关在切入山体的洞中,令自己的灵魂与大山、大地相融合,以此来获得醍醐灌顶般的顿悟。
虽然看不见人影,但林轩相信,那些山洞是为了给某些人居住而开凿出来的。以洞口的数量来看,粗略估计,很久之前此地应该居住着数万人。
林轩向前走,到了广场中央回望,见那巨树亦是高高矗立,树头直插云雾之中,既壮观又诡奇。
“巨树是生长在水中的,现在这里却一滴水都没有,难道已经被云雾隔在天外了?”他困惑地自言自语。
他回想树洞内的细密年轮,忽然醒觉:“一环年轮代表一年,逆时针穿越树洞时,是否每下一层阶梯,就等于是退回了一年的光阴?可惜我没记住年轮的数量——”
蓦地,一队人由树干顶上急速滑下,距离地面还有十几米之时,一起张开双臂双腿,借助身上穿的黑色滑翔衣翩然落地。这群人一看就知道是训练有素的杀手,甫一落地,立即警惕地反手拔刀,呈战斗队形散开。
在这群人之中,林轩看到了三张熟悉的面孔,有两人分别是堂娜、田梦,另外一人则是他自己。
这种情景,就像他站在场外观看电影拍摄过程一样,而场内的那个“他”就是自己的替身,在替自己“演戏”。
看到他们,林轩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
“我们提前到了。”那个“田梦”说。
“情报可靠吗?”那个“堂娜”说。
“当然可靠,为了这个情报,‘天使芳邻’在柏林、罗马、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的四大联络站都被德国间谍连根拔起,至少七十五名华裔情报员遭了毒手。我们正是用这个巨大的牺牲抛出诱饵,让纳粹相信已经成功地杀人灭口,不再泄露元首的行踪。如果不做这种牺牲,岂能骗得过老奸巨猾的情报头子希姆莱?”那个“田梦”回答。
“你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作‘一将成名万骨枯’,果然没有说错。田将军,你为了自己能够快速晋升,简直不顾下属的死活,这种孤注一掷的疯狂战斗精神真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以同僚的命做诱饵,我们苏联情报机关是绝对不会做的。”那个“堂娜”说。
“你们?”那个“田梦”冷笑,“你们当然不会做,也肯定做不了。否则的话,昔日德国机械化部队闪击斯大林格勒,几乎要将整个苏联切成洋葱丁——你们的情报人员在干什么?都躲在地窖里伴缩头乌龟吗?外人不知道,我还能不知道吗?为了情报机关大面积失误的事,斯大林元帅至少枪毙了四名克格勃高级军官,是也不是?”
“嘘——”那个“林轩”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两个女孩子一起闭嘴。
“我们已经抢得先机,如果一切顺利,再过四个小时,元首和他的近卫军们就会到达这里,成为我们的盘中之餐。”那个“林轩”说。
“林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连我们的最高统帅都是相当佩服的。”那个“堂娜”语出至诚地赞美。
“那还用说,我们的罗斯福总统、麦克阿瑟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对林将军相当器重,一直都邀请林将军在这场战争结束后去美国深造。”那个“田梦”也说。
那个“林轩”微笑起来:“你们回去,替我谢谢最高统帅的盛情和美意。我说过,我是中国人,血管里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终生不会为外国人效力,只为自己的祖国而战。中、美、苏三国结盟后,大家永远都是共同进退的盟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请告诉斯大林元帅和罗斯福总统,任何时候需要我的帮助,都可以直接联络我。我们的‘天使芳邻’间谍组织是为二战而建,但它在战后也将一直存在,成为同盟国捍卫和平的倚天长剑。”
第四百七十六章 逃亡线路
林轩远远地看着那个“林轩”,感觉一切就像一场朦胧浅梦。
他知道,“林轩”不是林轩,“堂娜”不是堂娜,“田梦”也不是田梦,这也许只是万千轮回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