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宝生涯-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林李愕然道:“不会吧,居然是曹广发公司的车子?”

    “也不知道是倒了什么霉了。”方叶琴苦笑道:“就他那个德性,医药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给呢。”

    钱林李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弟妹,要不这样吧,把老爷子那里的东西卖掉吧,你看怎么样?”

    方叶琴摆了摆手:“千万不行,老爷子以前卖掉了一件东西,就茶饭不思,过了半年才正常,那件东西就算要卖,也得等他百年之后再说。”

    钱林李说道:“那怎么办?小辉那边都已经讲好了,如果突然变卦,对方心里肯定不舒服,闹不好会生一些变故。哎,如果小娟不出国,我到是能够帮忙,现在……”

    方叶琴说道:“大哥,你家的情况我们都知道,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吧……”

    话分两头,孟子涛这边一路无事,平安到达西庄。

    车子在彭阿东家门口停了下来,考虑到这边打车不方便,元林让司机在这边等一会,并谈好了价钱。

    下了车,孟子涛就注意到坐在门口的一位长着窝瓜脸的老人,想必就是那个彭阿东了。

    彭阿东起身迎向了孟子涛他们:“元老板,可把您给盼来了。”

    元林打了个哈哈:“没办法,路上遇到了一件意外,又回了一趟市里,来晚了一些,还请彭大爷您见谅啊。”

    彭阿东摆了摆手:“客气什么,咱们也算是老交情了,等一会也是应该的。”

    “鬼个老交情,要不是凑巧,不知道还要被你蒙在鼓里多久呢。”

    元林心里冷笑一声,说起来,彭阿东现在的表现,和以前给他的印象已经是判若两人了,这也是彭阿东知道了元林得知了自己的情况,恢复了本来面目。

    不过,元林也没有提起这件事情,大家算是心照不宣地把这事给过了。

    元林嘴上问道:“没有耽误你什么事情吧?”

    “没什么……”彭阿东心头一动,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我说了,咱们也算是老交情了嘛,总要顾着你的,有人打电话过来想要看货,我都推了。”

    “装,你就装吧!”元林暗自不屑地撇了撇嘴,表面感谢道:“彭大爷,那真是太谢谢了,那咱们现在看货吧。”

    “好的,你们跟我来。”

    彭阿东带着两人走进屋里,随后就关上了门,边走边说道:“元老板,今天你算是来巧了,我最近正好得了一件定窑的瓷器,包你满意。”

    元林惊呼一声:“什么!你说是定窑?宋朝的定窑?”

    彭阿东有些得意地说道:“对,就是你说的定窑。”

    宋代的五大名窑,对收藏界的人来说,那真是如雷贯耳了,大凡收藏古瓷的,哪个都想有朝一日能够淘换到一件宋代的五大名窑瓷器,最次的收藏一只紫铜镶口的定窑碗也行。

    只是聪明的收藏者,都有自知之明,深知定窑以外的官、汝、哥、钧的存世量很少,价格也相当昂贵,远非普通人能够承受的起的,因此谁也不敢轻易涉足这类藏品。

    现在听说,这里有宋定,元林那叫个激动,但马上他就想到,其实,宋代定窑的存世量与其它四种相比,虽然稍多了一些,但总量和其它瓷器相比,也是很稀少的。再加上彭阿东不堪的名声,他的心情马上就平静了。

    彭阿东可能猜到元林的想法,笑道:“元老板,你是不是觉得,我老彭骗你的?”

    “哪里,老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这里有定窑也算不得什么稀奇的嘛。”元林笑着说道,心里则对此事不太相信。

    至于旁边的孟子涛,对彭阿东这里有定窑瓷器,到不是太奇怪,而且就算有也没什么。他之所以这么想,源于定窑的历史。

    定窑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北方早期烧制白釉的窑址之一。定窑原先只是民窑,生产的是民间大量使用的日用瓷,后来宫廷插手,部分生产御用瓷,这是“民转官”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当时定窑一度垄断了我国北方的白釉瓷器市场,同时也成为最早进入北宋宫廷的御用瓷之一。特别是北宋的中晚期,定窑的瓷器在宫廷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说,民窑的东西比起官窑来,要活泼许多,定窑一开始的装饰手段只有刻花,非常灵动流畅,题材都是民间常见的图案。因为大量生产,工匠越来越熟练,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后来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大批量生产没法逐个刻花了,于是出现了“陶范”,也就是模子,产生了印花。就算这样还不够,工匠后来又发明了“覆烧”这个工艺。

    要说,在“覆烧”发明之前瓷器的烧制都是一匣一器,一个匣钵里面装一件瓷器,北方都是馒头窑,一匣一器能够烧制的量就很少了。所以为了批量生产,定窑的工匠们发明了采用覆烧法来提高产量。

    但历来陶瓷的产量和质量就是一对矛盾,定窑使用的这种覆烧法就有致命的缺陷,就是碗口沿处留下了一圈无釉涩胎,这种“芒口”无论是外观还是使用安全性都出现了大问题。

    虽然“芒口”可以镶嵌金属圈来弥补这个缺陷,但仍然大大影响了定窑器的品质。所以到北宋晚期,宫廷中就很少使用定窑了,于是才出现了后来的汝窑。

    所以说,市场上出现的高价定窑瓷器,至少要是镶嵌金属圈的定窑,剩下的普通品种,其实并不怎么值钱。

    正因为这样,孟子涛对彭阿东手里有定窑瓷器,并不觉得奇怪。

    彭阿东眼睛一瞥,注意到了元林眼神中的那丝不以为然,笑着说道:“我这人也喜欢用事实说话,如果不是宋代的定窑,我把它吃了。”

    “彭大爷,您也不怕噎着。”元林笑着开了一句玩笑,心里则有些疑惑,暗道:“难道这家伙真有定窑瓷器?”

    这么想着,元林看向了孟子涛,发现对方老神在在,好像对此事并不怎么在意,心里更加疑惑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连定窑都不在意了?”

    孟子涛感觉到元林在注意自己,就回了一个稍安勿躁的表情。

    元林有些放下心来,接着边走边聊道:“彭大爷,您家里就您一个人啊。”

    彭阿东叹道:“老伴死的早,家里就有那个不孝子,哎,要不是我家就只有这根独苗,我都不想管他。”

    元林说道:“毕竟是自己的孩子。”

    彭阿东摇了摇头:“话是这么说,不过这小子就是整天不消停啊,我都愁死了。我寻思着,把东西都卖了,让他做点小生意,娶个老婆,等有了孩子,应该能安下心了。所以,还要请元老板帮忙啊。”

    元林呵呵一笑道:“只要是好东西,价钱又合适,我肯定照单全收。”

    彭阿东哈哈一笑道:“既然元老板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

    说着,彭阿东拿出钥匙打开了房门,接着先走进屋内,开了灯。

    “请进。”

    孟子涛和元林走进房间,看了看幽暗的灯光,元林有些讥讽地说道:“彭大爷,您还真够节约的,这灯能有几瓦?”

    彭阿东好像没有听出元林话中的讥讽,说道:“我也不经常来这里,没有必要太亮,咱们小家小户,只能节约一点了。而且,你们不是有手电嘛,将就照一下。”

    “我可没带手电。”元林淡淡地说道。

    “要不我去拿?”彭阿东呵呵一笑。

    看着彭阿东的笑容,元林心里就有些气:“得了,你快把你说的定窑拿出来吧。”

    “行,你们稍等一下……”

    说着,彭阿东就走到一边的柜子前,又拿出钥匙准备打开上面的锁。

    “这家伙不去做演员真是可惜。”元林冷笑一声,想到先前彭阿东表现出来的傻样,他心里就来气。

    孟子涛轻笑一声:“至少你先前了也占到便宜了不是。”

    元林呵呵一笑:“这到也是,这家伙估计心里也挺郁闷的吧。”

    说话间,彭阿东带着盒子走了过来,并放到了桌子上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只小碗。

    “孟老师,您先看吧。”

    孟子涛点了点头,拿起了那只碗,只见此碗芒口,深腹,圈足。器身内外施白釉,釉面呈乳白色,白中闪黄;外刻花卉纹,采用所谓的“半刀泥”法,深峻,流畅,丝毫不拖泥带水。形制简洁,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典雅大方,独具一格。(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拿出了重器

    这只小碗确实符合定窑的风格,而且还以做工特点来看,应该是北宋定窑,但此碗虽然不错,却和孟子涛之前想的一样,确实是普通的日用品瓷,并不属于贡瓷。

    当然,虽说它只是供应民间的日用品瓷,而且当时定窑作为日用瓷散落民间的量比较大,但并不意味着不值钱,没有收藏价值。

    因为,北宋到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特别是北宋战乱的时候砸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数量众多的定窑瓷器。

    因此,哪怕供应民间的定窑产品基数比较大,留存到现在的数量其实也不是很多。

    特别是,北宋灭亡之后,到了金代,由于金人的审美完全不同,定窑的工艺水平大幅下降,所以定窑从金代开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因此,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有价值的定窑都是在北宋时期生产的,到了南宋质量呈直线下降。

    如果以以上说的几个原因来讲,真正有价值的定窑产品的存世量也不多,有道是物以稀为贵,所以最近一两年拍卖市场出现了一些定窑,也是拍得很好。

    孟子涛把定窑小碗放了回去,元林就询问孟子涛结果怎么样,孟子涛示意让他看过了再说。

    过了片刻,元林也把小碗鉴别过了,彭阿东笑着问道:“我说的没错吧,是不是定窑?”

    元林看向孟子涛,孟子涛反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元林迟疑了片刻,说道:“好像是定窑,但做工和我以前看到的定窑差别有些大。”

    孟子涛指着碗沿说道:“你难道没有注意,就是芒口吗?”

    元林恍然大悟:“嗨,你看我这脑子,居然忘记定窑不止有贡瓷了。”

    彭阿东反问道:“元老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元林有些奇怪地问道:“你不会不知道,定窑原先只是民窑,生产的是民间大量使用的日用瓷,后来才转成官窑,不过并没有停止生产民间日用瓷这件事吧?”

    彭阿东讶然道:“你的意思是说,我这只碗,其实就是日用瓷?这怎么可能?

    元林说道:“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别的不说,你看这只碗的口沿处,可是‘芒口’,如果是贡瓷会镶嵌紫边的,不信你看看照片。”

    说着,元林还拿出手机,从网上找了一张定窑瓷器的照片,给彭阿东看了看。

    “没想到还真是这样啊。”彭阿东喃喃自语,一脸懊恼。

    孟子涛笑而不语,彭阿东会不知道定窑官窑和民窑的区别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东西真的是定窑中的贡瓷,彭阿东会便宜他们吗?早就拿到大型拍卖会上去参加竞拍了吧。

    彭阿东现在这么表现,只不过是想要有个台阶下而已。

    过了片刻,彭阿东回过神来,笑容满面地说道:“这个,元老板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