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量不高,长得却挺胖,一张脸圆圆团团的,看起来倒像是个富家翁,脸上也挂着很和善的笑。只是他的长相和神情,却跟他身上穿的衣服不搭,此人穿的,赫然是正二品武官的袍服。而站在右边那人,却没有穿官袍,而是一身铁甲。此人也是四十岁上下,身材雄壮,长相却是颇为丑陋,而且在她的左脸和右脸上,各自有一个指甲大小的白班,让人看了就更感觉颇为怪异。
董策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既然到了人家的地面,自然要对这里有一番了解,早在过来之前,董策就已经打听的清楚了。因此此时一看那三人的打扮,便知道他们是谁。
中间的那四品文官,便是甘肃巡抚白贻清。他的本职是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的文官。他左手边那个,则是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王武略,都指挥使,乃是堂堂正二品武官。至于白贻清右手边那个,则是甘肃总兵刘大器。
刘若宰快走两步,走到白贻清面前,作势就要跪下。那自然是做个样子,甘肃巡抚虽然品级比他高,但这一次,这个行动主事儿的人是他,而且他身负皇命而来,隐隐然有一点儿钦差的意思,可说是地位超然。
白贻清又怎么敢让他跪自己?
还没等刘若宰跪下,白贻清便是牢牢的抓住了他的胳膊,笑道:“刘大人,免礼,免礼,你这是要折煞老夫啊!”
刘若宰坚持要跪,白贻清却是坚持不让他跪,两个人僵持了半天,把样子做足了,刘若宰这才挺直了身子,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
然后,他又向王武略见礼,王武略终归是正二品的武官,品级比他高了太多,虽说刘若宰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不过面子上终归是要过得去。
“哈哈,刘将军,久仰久仰!”
和王武略说了几句后,刘若宰又转头看向刘大器,笑吟吟道。
他本来对武将素来是不假辞色的,只不过这一次的差事,很大可能要动用甘肃镇的军兵。刘大器这个甘肃镇总兵是绝对绕不过他去的,在这事儿上,只怕还要他多多帮忙才是,所以刘若宰这会儿对他也非常客气。
在这种场合,根本就没有董策等人说话的份儿,他们也就老老实实的在后面跟着,瞧着。刘若宰又和他们三个,寒暄了几句之后,白贻清便是笑道:“得知刘大人即将到来,我等已在城中备下酒席,刘大人,咱们这就过去吧!”
刘若宰自然是点头应是,只是他忽然回过头,指着董策道:“白大人,下关,带他一起去,不知可否?”
董策见刘若宰指着自己说了这么一句话,顿时心中十分诧异,只不过诧异之后,涌起的便是浓浓的感激之情。他知道,刘若宰这是故意在众人面前给自己长脸,表达对自己的器重之意,也是为了让别人更加重视自己。而带着自己出席这种场合,毫无疑问,会给自己一个结识更多大人物的机会,对自己未来的成长有相当大的帮助。
董策心中暗叹了口气:老大人,当真是用心良苦啊!
而白贻清等人也都向董策看了过来,他们方才都没有注意到董策,但现在听刘若宰这么一说,心里都清楚了,这个年轻人,只怕是刘若宰极为看重的。
“当然可以。”深深的看了董策一眼,白贻清笑道。
王武略,刘大器两人都是武将,白贻清虽说是文官,但他却是一直和军队打交道的。在担当甘肃巡抚之前,他的职位是西宁兵备道,也是久在军中,是以他的骑术其实非常好。这次既不是坐轿也不是乘马车过来,而是骑马过来。
又说了几句之后,刘若宰和他们三人便都是翻身上马,并肩而行。董策则是很自觉的策马跟在后面,而像田实、谢鼎坤及那些家丁,自然有人带着他们先去安顿。董策刚才在一边瞧着,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王武略这个武将,上马的时候竟然是气喘吁吁的,上个马都很费劲,还不如白贻清这个文官。可见这位王都指挥使大人,只怕这辈子是没怎么打过仗的。想想也是,现在各地卫所,都已经败落的不成样子,他们这些都指挥使,卫指挥使之类管着卫所的官员,一个个与其说是武将,倒不如说是商人,或者是大地主。昔日的卫所军户都成了他们的佃户,或是店里面打杂的,做事的,而他们手中拥有大量的田地,不少人更是有很多店铺,生意做的很是红火。从山西到肃州卫,这一路过来,这种情况董策见得多了。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一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时何时?战乱之时! 第632章 七九一 宴席
他们说话董策自然是没有资格掺和,他也不会这样自讨没趣儿。他的眼睛一直在打量着那些骑兵,此次护卫白贻清等三人的骑兵,人数大约在三百左右。他们一个个神情彪悍,动作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带水,控马娴熟。从这些方面大致就可以推算出他们的战斗力。
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透着一股子凌厉的杀气,只有上过战场,杀过人而且杀的人不少的老兵,身上才会有这种气息。
在董策看来,这些人都是不折不扣的精兵,只怕不比自己手底下的家丁差多少。而且他们就在西北边陲,只怕战斗经验要更加的丰富。他们的装备也是颇为的精良,胯下都是良驹,身上多半都披着棉甲,还有一部分披着铁甲。手中武器却并不统一,多数人用的是腰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用的武器五花八门,什么样都有。
董策暗自揣测,不知道肃州卫这样的精锐还有多少?
队伍缓缓前行,不多时,便到达了肃州卫城下。身为西北边陲重镇,肃州卫城池很是雄伟,城墙非常高大坚固,都是用那等大青砖垒砌而成,巍然屹立。
对于这些,董策并不会有什么诧异,毕竟身为边陲重镇,就应该城高池深。让他惊诧的是,肃州卫竟是如此的繁华,还没到达城门呢,在官道两边,就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店面。酒楼、妓寨、绸缎庄子、粮油铺子,等等不一而足,非常之繁华。
不单单是有店面,更有许多宅院,其中不乏高门大户。
街道两边,建筑物鳞次栉比,不知道绵延多远。在这肃州卫城的南城门外面,竟然是形成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繁华市镇。
这可是让董策开了眼界,他本以为肃州卫城应该是一座类似于大型军堡一样的军城,除了士兵和他们的家眷之外,少见商人和百姓,却没想到这里的繁华程度丝毫不逊色于阳和城,甚至还有过之。
到了距离城门不远的地方,人流已经相当的密集。官道之上,已经是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从城门一直排到一二百丈开外。这条长蛇一般的队伍基本上是由商人、伙计、护卫、装满了货物的大车、背上捆扎着不少货物的马匹和骆驼组成的。其中还可以看到不少高鼻深目,身穿异国服饰的胡人,他们显然也是来大明朝做生意的。
这些人自然是在排队等待进城,而能在城门口排出这么长的队伍,足见肃州卫城一天的人流量有多大!
而让董策更加啧啧称奇的是白贻清对这些商人的态度,若是换做其他的大明官员,少不得便要把这些商人都驱赶到一边去,把道路腾出来,然后大摇大摆,气派十足的进城。但白贻清却并非如此,他指挥队伍只是占据了左边半条官道,而右边的半条官道上,那些商人依然在排队。
如此便不会影响耽搁他们进城做生意。
而那些商人,见到这几位被大群官骑兵簇拥的高官,有的下跪磕头,有的则只是弯腰行礼。白贻清竟然丝毫不摆架子,在马上还笑吟吟的向那些人示意。
董策看得出来,这位白大人,肯定是非常重视商业,对商人也保有相当程度的尊敬,这肃州卫城的商业能够如此发达,市面能够如此繁荣,只怕有他很大的一份功劳。
别的不说,仅仅是只占据半条官道这个小细节,就可看得出来,此人乃是有心之人。
一盏茶之后,队伍终于进城,顿时,繁华扑面而来。
不知道有多少店面商铺,似乎无穷无尽。大大小小的商队几乎塞满街道,各地方言乃至其他国家的语言混成一片。每一时,都有不知道涉及多少银子的交易完成。
董策现在可以很有把握地说,这里的繁华程度,绝对要比阳和城高一个层次。
而且董策观察到,这里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异域风情非常浓郁。大街两侧的店面中,带有异族风味的不在少数,而大街之上,那些百姓中,身穿大明衣冠的只怕也就是七成不到,剩下的,竟然都是胡人。
董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对某些历史知识的了解,确实是有所欠缺。
陆上丝绸之路,在明朝根本就没有断绝,反而依旧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发达。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时空,和自己原来的那个时空不大一样了。
民间称呼这座城池为肃州城的有不少,但其官方名字,乃是肃州卫,既然是卫,那自然就是军事机构。肃州卫城中设有肃州卫指挥使司,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民事管理机构。而肃州卫的商业实在是繁荣,经济实在是发达,又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白贻清实在是放心不下,只好亲自来管。所以他这个甘肃巡抚,一年之中倒至少有三个月是在肃州卫呆着的。
肃州卫能有今日之规模,多亏了他的苦心经营。
队伍在大街上走了约摸一刻钟,便拐入了一条人略少一些的街道,顺着往前又走了一刻钟的时间,便来到一座大宅之前。
这里,就是白贻清在肃州卫的驻地。
而王武略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正是此地肃州卫指挥使的顶头上司,他过来这里,驻地自然在卫指挥使衙门。而刘大器,则是住在城西的军营中。事实上,在等待刘若宰来的这段时间里,刘大器大部分时间并不在肃州卫,而是待在嘉峪关。
在大门前下了马,又是寒暄一番,众人便是进去。宅子占地面积很大,亭台楼阁都不是多么的精巧,但却透着一股子雄浑大气,显得气派十足。
正堂大门洞开,灯火通明,照的亮如白昼,桌椅已经摆好,甚至连吃饭时候伴奏的乐师,都已经准备就位了。董策在门外头扫了一眼,心中便是不由得感叹,这点儿油水可真是足啊!
正堂面积很大,宽度不下三丈,进深更是超过五丈,堂中铺满了很是名贵的波斯地毯。堂中所用的梁柱,也都是那等两人才能合抱的珍贵大木。而桌椅,则多半以楠木紫檀打造。
梁柱之上,墙壁之上,都是描绘了大量的图案,有些图案,在灯光的照耀下,折射着迷人的金色光芒,显然其中是用了不少金子的。
大气又不失精巧,虽然奢华,却并非是纯粹用金银垒砌而成,而是独具匠心。
进了这里,当然不是立刻就要分开落座,而是要各自回去沐浴更衣一番。
还不说刘若宰董策等人一路过来,早就是风尘仆仆,便是这三位大人,方才出城一趟,头上脸上,身上衣衫,也都落了不少灰尘,自然不能就这么直接坐下来吃,那是很失礼的事情。
像是这等级别的宴会,招待的人是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