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侧妃顿生满心自卑,立即就意识到她是谁,心中气苦惊怒,正欲斥责,那位妙龄美人婉若莺啼一般出声:“姐姐的屋子好热,她受得了吗?”
淮安王眼里再没有任何人,似乎都忘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立即体恤地解去佳人的披风递到丫头手中:“这屋子是热了些,烟儿先脱了这个,出去时再披上,小心染了风寒。”
金侧妃目欲喷火,再看到眼前女子脱了披风后一身素净宛若居丧,就连头上的首饰也是白花花的一片,再忍不住破口大骂:“哪里来的贱货?也配称本妃姐姐?你家死人了穿着孝服?谁许她进来?滚出去滚出去!”
屋里的人都惊呆了,片刻罗姨娘叫了一声捂脸跑了出去,淮安王朝金侧妃怒吼一声:“你疯了!”
然后转身就去追罗姨娘,在院子里一把拉住她:“烟儿别哭,小心哭皴了脸,外面冷,你还没穿披风!”温柔哄劝的声音清楚地传进屋里,金侧妃已经呆呆地没了反应。
淮安王很快进来,朝那个抱着披风发呆的丫头骂道:“你是死人不成?不知道把披风拿出去给姨娘披上?”
那个丫头吓得赶紧跑出去,淮安王来到帐子前,看着金侧妃憔悴蓬乱才态毕显呆若木鸡的样子,压下心头的厌恶,忍着气说:“昨日你病了本王不在,王妃也请了太医给你诊治了,本王又回来的晚了,嫌大半夜的探视病人不吉利,所以大清早就过来看你,你做了那么多错事,还有什么怨怼的?”
金侧妃心里刚好受些,正欲指责他看望自己为何还要带别的女人,不是存心给她添堵吗,他的神色一柔:“还有烟儿,她年纪轻轻却温柔知礼,说进府多日没有机会给你磕头,有失礼数,今日刚好是个机会,这才大冷的天好心陪本王过来,可你看看你都做了什么?
她年纪比安阳还小,还是一个孩子,王妃和我疼她都来不及,她好心来探病,你这么大年纪,那么恶毒地骂她忍心吗?”
金侧妃闻言心如刀割双手直发抖,目光冷厉如刀地说:“好心陪你过来?那贱人是想咒我死吧?哪有探病穿孝服的?又不是她家死了人!什么还是一个孩子,有这么会发骚的孩子吗?我年纪再大也不是王爷的娘,有人再年轻,王爷却已经把她当小娘了!”
淮安王大怒:“简直不可理喻!难道本王说错了!难道你是二八妙龄!烟儿本身艳色动人,所以最喜素雅装扮压一压,王妃都夸她这样打扮好看,那套首饰就是王妃特意赏的,你却说的如此难听!什么她家死了人,她家现在就在王府,整个王府就你一个病人!”
说完拂袖而去,在院里还不忘柔声哄劝美人几句,细细给她系好披风,然后相携而去。
金侧妃象被抽干了全身的力气倒在床上,眼泪一滴一滴的落在枕头上。
至此,她真正的大病了一场,淮安王再没来过,倒是纪王妃不由分说让人把她搬回了原来的住处,请了太医上门诊治,又请安阳回娘家侍疾,还许安怀每日下了宗学来探病,长生也派人上门探视了。
淮安王在妻子和罗姨娘的合力苦苦劝说下,也屈尊来了一趟,表达了关心之后,还说了王妃和罗姨娘是如何不计前嫌贤良懂事,在她俩的相劝下,自己才原谅了金侧妃。
临了又让她放宽心胸好好养病,要和姐妹们好好相处,多学学王妃和罗姨娘的长处,不要再尖酸刻薄不容人,
他淮安王不是喜新厌旧的人,再宠罗姨娘也不会让她越过侧妃去,而且侧妃为他生养了一双儿女,是有功之臣,下半辈子就安心在王府锦衣玉食的养老,还许诺明年四十整寿给她好好庆生辰。
金侧妃木然地应了,神色已经看不出悲喜,渐渐地病好了,却仿佛老了十岁,性子也变得沉默寡言,也不象以前那样喜好打扮,甚至象是躲着淮安王一般。
淮安王就有些担心,他不愿意看到金侧妃这付样子,就找借口躲着她,几乎再不踏进她的院子,更别说过夜了,他宁愿偶尔去一次纪王妃或者吕侧妃过夜,也不愿意招惹金侧妃。
却又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罗姨娘也三番五次劝他,还说等金姐姐消了气,一定要给她磕头。
后来纪王妃提醒他,说现在安怀很懂事,虽然学业不是很用功,也喜欢吃喝玩乐讲排场,但他是王府的庶幼子,前面有两个哥哥遮风挡雨支撑门户,他将来又不需要继承家业,学的那点东西做个富贵闲人足够了,金侧妃操心的应该不是这个。
她现在最放心不下的只有安阳,她们年轻夫妻常年不见面总不是个事,如果解决了这件事,金侧妃应该心情就好了,等安阳有了孩子,她肯定一门心思照管孙子,哪里还顾得上生事?
于是淮安王下了决定向皇上求情,说不求明澈升官,只求就近任职,能让他们小夫妻一年团圆几次就行。
李世民答应开了春就把明澈平调到离京城不远的陈仓府任职,虽然没有升职,却离家近多了,攒下的假期刚好每个月都能回来一趟。
安阳高兴极了,不但亲自上门向父亲道了谢,还诚心诚意地向纪王妃道了谢,还去德孝公主府看望了嫡姐。
她这次是真的心生感激,纪王妃不但劝说王爷把明澈调回了京城附近,还不时派人给她送些新奇的首饰器物,还带她入宫给皇后娘娘请安,在人前给她做足了脸面,让那些因为明澈之事背后看她笑话的人收敛了许多。
金侧妃果然神色开朗多了,还亲自打扮整齐了向淮安王和王妃道了谢,也肯偶尔去纪王妃那里坐坐,淮安王也就放下心来。未完待续。
第469章 、安平亲事
长生每日有太姨娘和周嬷嬷菊香等人陪伴,亲娘又隔日来探望她一次,还有千金公主和锦姝不时出宫看她,除了丈夫不在身边之外,日子过的无比舒心。
她安心养胎的同时也对淮安王府的大小事情了如指掌,闲来还当笑话一般讲给太姨娘和周嬷嬷听,还笑的无比乐呵,明净不在的日子好象也没那么难熬了。
不过她可不敢对人说罗姨娘进府是她给母妃出的好主意,被人知道她一个出嫁女插手父王妻妾争宠之事,还搅得天昏地暗,被人嘲笑有失孝道和妇德倒也罢了,肯定还要被被宗正寺叫去谈话。
好在事情都按她的预料发展,她也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淮安王府以后不拖累她和明净就行。
请父王出面求情让明澈回京,不仅仅是为了她们夫妻团聚,而是锦姝这一生已经缺失了母爱,不能让她再缺失父爱,别人再好也不能取代她的父母,为此,长生愿意做出任何努力。
明澈虽然不能如愿回京,但陈仓府离京城并不远,快马加鞭的话两天就可回京,他以后每月都有一次探望妻女的机会,以后再慢慢想办法吧,一下子不能要求太多了,有些积怨只能期待时间去化解。
调明澈回来还是为了防止金侧妃狗急跳墙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来,她现在后宅争斗是完全落败,彻底成了一个失宠的老妾,以后一双儿女才是她的精神慰籍,她最近受的打击实在太大了,还是抚慰一下她受伤太深的心灵吧。
在她放松警惕的时候,才能给她真正的一击,安怀能不能立世子才是她最在意的事。
而她也得知了一个让她十分吃惊的消息,安平曾经定下的未婚妻赵冰清居然与她有几天师生之缘。
她最初被明澈聘为教养姑姑送到武功郡伯府后,因为老夫人开始不肯接受她,陆嬷嬷也百般排斥她,她和明净定计暂时离府,去了明净的好友赵冰寒府上做了十天的代理教养姑姑,学生就是赵冰寒之妹赵冰清。
两人不但有师生之谊,后来还见过几次,交情虽浅感情却深。可惜自从谢家被抄后再未见面,就是她们出狱后在庄子上住了那么长时间,两家也因为避讳不敢有任何来往,她那时更是自顾不暇,就再没见过面。
他们兄妹俩的嫡亲祖父赵老太爷曾任国子监祭酒,祖籍武功郡,其父在地方上任职,母亲跟着去了任上,算是明澈的故交,这也是赵谢家两家再不来往的主要原因。
赵冰寒与明净也是好友,是国子监的学子,刚好过年时回了祖籍,赵冰清那时已被高祖聘给安平为妻,随祖母长居祖籍。
那年春节,赵冰寒来谢家找明净喝酒,也是两人定下的计,为了骗过陆嬷嬷以为长生已经走了,好放心去晋阳,也算是给他们帮了忙。
赵老太爷死后,其父丁忧回家守孝,孝期满后一直闲赋在家,为了前程暗中投靠了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也被做为降罪。
还好李世民看在赵老太爷曾有师徒之谊的份上,只将家中男子免职并革去功名,没有获罪也没罚没家产,也没有牵连到族人亲戚,只令举家返回祖籍居住。
这件事让淮安王非常头疼。赵家成了普通的乡绅人家,男子不但革职,连功名也没有了,这一代人是不可能复起了,除非下一代靠科举入仕。
可赵家下一代最大的男孩子才五岁,书读得怎么样还很难说,谁知道复起是什么时候的事,赵冰清现在的身份实在佩不上安平。
这些都好说,只要淮安王府不嫌弃,也不是什么事。关键是不知道李世民对赵家是什么态度,他若余恨未消,只不过了堵世人的嘴方才暂时放过,淮安王府冒然结亲不是犯他的忌讳吗?
别看淮安王在家事上一踏糊涂,在这等大事上却从不含乎,天家无父子,何况叔侄,他能得李世民父子俩的宠信,就是从来不做犯忌的事。
可是毁亲也不合适,赵小姐又没有什么过错,而且还贤名在外,两家还是高祖赐下的婚事,毁亲岂不是对高祖不敬,别说淮安王,就是李世民也不会允许的。
所以这门亲事现在成不了也毁不了,十分的尴尬。淮安王也十分为难,只好一直这么拖着,两家既不来往走动,也从不说毁亲,连逢年过节的节礼也不送了。
还好安平今年才刚十五,赵家小姐也才十三岁,两人还拖的起,但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事儿,纪王妃已经开始暗中相看合适的闺秀,生怕万一与赵家亲事不成误了安平的终身。
长生闻言十分遗憾,如果姝儿是她最喜爱的女孩子,那么赵冰清就是她最欣赏的女孩子,虽然两人只相处了短短十天,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她也才十岁左右,高挑婉丽,开朗大方,琴棋书画倒也只算是过得去,主要心思十分聪慧伶俐,小小年纪说话做事既有原则又顾全大局,宫规礼仪宗亲琐事都学的很精,平时帮祖母打理庶务更是十分老练。
听赵冰寒说祖母认为女子学习当以实用为主,以后管家哪里用得上琴棋书画,就照着这个标准培养孙女,所以才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女孩子。
这个观点倒和长生不谋而合,一心希望能把姝儿也培养成赵冰清那样优秀的女子,叹息着不知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将来入了谁家的门,却万万没想到她居然与安平定了亲,难怪赵家花重金请了一位从宫中出来的老嬷嬷从小教导她。
如果她与安平成了亲,将来肯定能做一位合格的王妃,把淮安王府交到安平手里就更放心了,这门亲事毁了也太可惜了。
她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