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商为商,挣再多钱有什么用?还不是抵不过官家的一句话?如若圣上都知道他们的名字,那以后怕什么?
说真的,他们拼死拼活做生意挣钱,有一大半都用来打通关系,进了别人腰包。
可是捐多少钱合适?多了舍不得,少了这么多人,傅大人能提到所有人的名字吗?
他们久久不能做决定,就等着第一个人开口。
应老环顾四周,缓缓站直身体:“傅大人,现场我年纪最大,我先说两句。”
傅志凉点头认同,应老慢慢开口:“柳姑娘和杨举人的壮举,老夫十分佩服,枉顾我活了大半辈子,还不如小姑娘小少年做得好,老夫惭愧惭愧啊。”
他低下头,愧疚感油然而生:“在这里,当着众位大人的面,我做个保证,为了受苦受难的百姓,我带个头,捐献白银十万两,粮食千担。”
他的话音一落,满座皆惊,不止傅志凉为首的官员,还有刘老板李老板等商人。
第二百七十九章 前辈
应老放出这句话,十万两白银,几乎相当于他大半个身家。
毕竟作为设计和作为商人的收入不能比,虽说应老的设计价值万金,但一个好的设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这其中不仅仅考虑居住的舒适性,还要考虑院落与院落的布局安排,风水的讲究,选址的要求,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包括花草树木种类,都有严格的设计要求。
因此往往一座三进的宅院,应老一人就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更别说那种规模更为宏大的园林式建筑。
甚至有时候一座园林式建筑,王老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
或许这就是泰斗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对于自己的作品,出手时必定达到自己满意,而这期间,很多时候小细节的修改也要花费很长时间。
加之应老年纪渐长,他的重心渐渐转移到培养晚辈上,接连好几年都没在出手。
因此现在的凌江省,如若谁家的府邸是由应老设计,不单单自己住着舒服,子孙兴旺前途光明,只是说出来就很骄傲。
这也是一种富贵身份地位的象征。
因此应老一出口十万两白银,可是惊呆了一种商人,精于算计的他们怎么可能像应老一样,拿出一半的身家用于救灾。
别说一半了,就是一成他们都舍不得。
可是。。。。。。
应老都开口了,加上傅志凉这位钦差大臣亲自开口,他们都明白,如果这次不放点血,恐怕事情不能简单了了。
只见刚才那位话最多的李老板率先站起:“应老深明大义,我等晚辈佩服至极,积威大人,李某和应老一样,同样十万两白银,粮食千担。”
这位圆圆润润的市侩商人追随应老的数目,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捐赠。
原因是大家心里都明白应老这位大设计师的身家和自己不能比,可太多他们舍不得,太少拿不出手。
那么什么数目合适呢?自然就是十万两,应老这位老前辈在,他们也不能高太多。
因此,李老板选择和应老一样。
头发花白眼睛清明的应老微微点头,算是赞许李老板的做法。
这个李老板很有眼力见儿,不当第一个,因为枪打出头鸟,往往倒霉的就是第一个人。
但是他积极做第二个,不仅肯定了应老的所作所为,也支持几位朝廷命官的灾后重建工作。
捐赠的数目恰如其分,不多不少,一没有得罪应老,二让傅志凉和梅汉生比较满意,三没有故意抬高价格,在场的各位身家丰厚,十万两的数目可接受。
至于应老当第一个?他这个数目就是供这些人参考的。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就容易多了,大家一看这钱必须的出了,并且见前几个都是同样数目,就相当于给后面的人规定了一个准则。
只是大家都没有点名,只是登记的时候选择和应老李老板一样。
再后来的人,看到前面人这么做,立刻推挤着上前,恨不得立刻将捐赠写上。
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势在必行的钱财损失,为什么不主动点让大人高兴满意呢?
如果表现的不情不愿,最后钱还是要出,反而落个不好的印象。
好比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部分人,明明做了很多事情,但由于表达方式不合意,或者是行为举止表现出不满。
那么即使做得再好,上司看到的只是你不耐烦的工作态度,而不是你完成的很好的工作。
这就是考验一个人情商智商的时候,在场的全是精明的商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钱财落空,漂亮话一句一句冒出来。
“大人如此为百姓着想,是凌江省受苦受难的百姓之福。”
“圣上英明,是西月国之福啊!”
官场上的人,说起这种歌功颂德的话,就是手到擒来。
傅志凉只是笑笑,也不会当真,这种话他听多了。
一上午的时间,和这下商人周旋,饶是他身体强壮,也有些受不了。
这些个人一个赛一个精,非要在他这儿拿到相应的保证,才乖乖把银粮送来,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傅志凉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就怕不小心被人挖坑。
最后的名单统计完毕,账房将账目拿来让他过目,傅志凉大概翻看两页,扫了两眼,心里已经有大概估计。
只见他庄重的将账本放到托盘里,冲在场组所有人拱手致谢:“本官来到凌江省一月有余,灾后重建工作呈现良好效果,离不开各位大人,各位老板的支持。
在这里,本官对大家表示感谢,待回京之日,定当向圣上表明各位的功绩。”
“下官(草民)谢傅大人,下官(草民)告退。”
一群人鱼贯而出,就在应老准备离开的时候,傅志凉突然道:“应老,请您留步。”
一脚跨出半边门的老人稳住身形,后退一步站稳,转身拱手:“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傅志凉连忙上前托起老人行礼的手臂:“应老,应该是本官向您行礼,怎么能让您。。。。。。”他停顿片刻,接着道:“应老请坐,请坐。”
应老不再客气,今天的所有人在他看来都是晚辈,更何况和这个傅志凉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关系。
至于傅志凉,虽然他是朝廷命官,应老只是白身,但不能小看这位老人的人脉,在京城多人和应老私交甚好,所以这是一位潜在的人脉枢纽。
“应老,不知您有没有听说那个临沂县的柳清溪?”
应老点点头:“听说过,傅大人想说什么?”
“就是您有没有什么需要指点的?我们现在采用的建造方法和一些构造措施,都是按照这位柳姑娘的建议来,只是毕竟她还太年轻。。。。。。”
“所以应老您能不能帮忙把把关?”话说这位老人可不好请,今天难得见到,总要确定一番才安心。
应老默默自己全白的胡子,笑眯眯的看着眼前中年官员:“傅大人既然已经采用此新方法,自然要坚持到底。好了,我还有事儿,先行告退。”
说完,老人挥挥衣袖,步伐矫健,潇洒的离开。
第二百八十章 晚辈
老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姿态仿若天外来人,无功名利禄俗世的牵绊。
徒留傅志凉一脸懵逼,呆愣许久,猛地一激灵:“啊?哦!”总算领会老人意思。
既然他提到按照柳清溪的方法继续进行,那就说明并没有什么问题啊?
所以?这就放心了。
再联想今日老人的举动,平时三顾茅庐都难请到的人,今天居然一封请柬就主动前来,联系方才老人带头捐钱的行为,傅志凉恍然大悟。
虽然中间需要和商人们虚与委蛇,但人家大放血,几句好听的还是应该的。总的来说事情进行比较顺利。
那么为什么这么顺利呢?想想之前在京城募捐的时候,那些个人的嘴脸,更有甚者称病不来,而今天商人们一个个主动掏腰包的行为都是在应老的带头下开始。
傅志凉心中一暖,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凭他一身的本领,别说凌江省了,即使在京城,那也能得到受人尊重的地位。
那么一直待在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凌江省干什么?老人是看破了世间诸事,在这里颐养天年,享受悠闲的时光。
但遇到灾难,他没有置身事外,这位老人比许多官员,甚至傅志凉自己做的都好,想到这里,这位中年官员十分惭愧。
比起之前稍微带着点应付的态度,这次他从心底开始改变。
不单单是这位老人,还有那两个曾经见过的少年少女。
思绪渐渐飘远,直到梅汉生轻声呼唤:“傅大人,咱们现在怎么做?”
“啊?立刻派人前往名单上签署名字的府邸,将银子粮食归位。”
“是!”负责押运银两和粮食的任务交给宁泽手下的士兵。
“救灾任务继续,抓紧时间,我们现在是在和时间赛跑,天气闷热,如若再不尽快完成,等到数伏天,中暑的人会越来越多,后果依然严重,形势十分严峻。”
傅志凉焦急万分,一个多月的时间,陆陆续续能抢救出来的人都救出来了,救不出来的甚至连尸首都找不到。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对尸体的处理,人们迷信,不崇尚火化,为了避免天气炎热细菌滋生,造成难以估量的大规模瘟疫。
傅志凉命令所有人必须将尸体深埋两米左右,避免爆发瘟疫。
此时,人们逐渐接受亲人不在的事实,傅志凉也越来越熟练灾后的工作安排。
一向为人小心谨慎的他再次确认:“尸体是否全部按照规定掩埋。”
“是,大人,全部都是按照您的吩咐严格执行。”
“好,把账本拿来我再看看,最后账目一共多少?”
账房颤抖双手,嘴唇微颤,眼含笑意:“大人,此次募捐一共获得一百八十六万两白银,粮食万旦,支持后续救灾相差不多。”
如此数目,和圣上派下来的赈灾粮款相比数额巨大,支撑接下来的就在即使不够也差不多。
傅志凉没有想到今天有这么巨大的收获,其中多亏应老带了个好头。
志气满满的他想到老人挺傲如青松般的背影,突然更加坚定。
而离开凌江省府衙的应老,眼睛突然明亮起来,露出一抹满足,又带着一丝狂喜的笑容。
“尽快回府。”
车夫马鞭一样,健硕的骏马四蹄飞跃,咕噜咕噜的车辙声在略微清冷的街道上越发响亮。
应老回府之后,马不停蹄赶到书房,拿起信件奋笔疾书:“来人,将这封信送到碧溪镇十里铺的柳姑娘手中。”
书房外,身着宝蓝色五福捧寿纹褙子的中年男子推门而入,应老脸上来不及收回的笑容映入眼底。
“爹,什么事情这么高兴?”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应老的大儿子应付山,今年四十二岁,一缕胡子修剪整整齐齐,头发高高竖起,脸上略有岁月留下的沧桑。
“哈哈哈,付山啊,可算是发现一个好苗子,活了大半辈子,这一身的本事可不能就这么浪费了啊。”
老人面上满是后继有人的狂喜。
应付山脸上略显愧疚:“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