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洒金笺-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主,请个太医回来看看吧?您这些日子又清减了。”丁嬷嬷忙趁机回道。

    之前有病,长公主也就随意的养着,却绝少请太医。就算是太皇太后强令派来的太医,她也就点个卯,吃药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太医也说了,长公主生机不在,吃药都是惘然的。

    这些年,若不是还有一个小侯爷,只怕长公主早就死了。丁嬷嬷听得太医的话,太皇太后自然也听得到。看她生活的状态,自己都觉得心疼,更何况强势了一辈子的太皇太后了。

    太皇太后为何会憎恨高满,并不是什么婆媳问题,用太皇太后的话说,“也不过是个妾,也配自称臣媳?”

    这句话,当年得罪了先皇,也得罪了高家所有人。但天下谁也不能这么说高满,但当年的皇太后却是可以说的。一,她是太皇元后,皇帝的嫡母,她不承认高满为媳,谁又能把她怎么着?

    高满立妃,封贵妃都是皇帝下旨,而旨头也没有正常格式的,“奉太后懿旨”之类的话。死后追封,小皇帝也问过太皇太后的话,不过,最后一道一追封令里,依然也没有“奉太皇太后懿旨”的话。估计本朝建国两百多年来,高满是惟一一个所有封号,都与长辈无关宠妃了。

    长公主了不解,丁嬷嬷却是体会至深。太皇太后是恨极了高满毁了长公主的一生。高满的爱情是爱情,难道长公主的爱情就不是吗?

    高家人明知道让长公主去高家的原由,为何选高满为伴读,不过是掩人耳目。将来高满也会得到皇后的恩典,嫁入高门大户,但她蛇心不足,勾搭太子。也只有长公主信她所谓的爱情,在宫中所有人看来,高满其实就是自私。

    太皇纵是下旨为高洋赐婚,但是对高满却无一纸诏书。若不是太皇很快病逝,太皇一定不会让高满那么容易进入太子府的。

    而老太师也只怕是羞愤难当,却又无可奈何,于是新皇登基,他就辞官归隐,没几年就在壮年时期饮恨而亡。今天高家的灭亡,在丁嬷嬷看来,一切都是高满的自私与无知造成的。

    所以丁嬷嬷也恨,可恨又有什么用,长公主失去了生机,她眼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这么枯萎,她怎能不心疼。她还指着由长公主为她养老送终的。

    “又没什么病。”长公主还是不愿看太医,多少年的习惯,还真没那么容易改。

    “您马上都要娶媳妇,还要照管卿姑娘,万不能倒下。请个平安脉,这两年好好调养一二,还能帮着小侯爷看看孙子、孙女们呢。”丁嬷嬷湊着趣,她不能说之后,高洋总要来看女儿的,不管如何,他们俩人总能像朋友一样,慢慢的注视着对方活着,也不失为一种动力。

    “说得跟我不请脉,明儿就要死了一般,知道了,去请吧。”长公主给了丁嬷嬷一个白眼,但想想,自己还要养大卿儿呢,总不能她不嫁,自己就先亡,难不成指着仁儿媳妇?

    丁嬷嬷笑着让人拿帖子去请了,自己轻轻的揉着长公主的肩,想想,“高家大少爷跟高大爷不太一样,看着虎气,真是少年才子?”

    “当然是真的,他中举的文章我看过,仁儿再学二十年也写不出来。好在当年高大哥和我都没让皇兄制止他们之间的争峰,仁儿在学问上颇有进益,而高峻在身手上,说是带着老七也进益良多。”长公主说到最后时,又轻叹了一声。

    她想到七皇子,也是真正的文武全才,想想看,那容貌,倒比高峻还还像高家的孩子,若不是……算了,已经选了,这条路,也就只能走下去。

    丁嬷嬷也想到了那个英武的皇子,但也只是冷冷的笑了一下,并没说话。

    因为高满,丁嬷嬷对那个所谓文武全才的七皇子也甚为不屑,对她来说,七皇子不过与高满一般,根本心中就没有别人,在意的不过是他们自己而已。但那是皇子,她也懂规矩,她不能置喙,只能低头语。

    当年,小侯爷与高少爷争峰的事,他们都是知道的,当时的皇太后简直就是气极败坏的,凭什么?一个外臣之子,敢装着比自己的乖孙聪明,这就是蠢!

    在老太太心里,也就郝仁才是她的乖孙,就算是云图,不过是侄女的儿子,跟她的血缘差的也不是一点点。更何况,高峻还姓高。为这个,长公主还特意进宫,特意在请皇兄到慈宁宫一叙。

    当时,先皇其实也纠结,他真喜欢高峻的,聪明伶俐,又是挚友之子。可是面对枯瘦的妹妹,他又内疚了。他对不起她,在她的面前,他是抬不起头的。去之前,他和高满也商量好了,实在不成,免了高峻伴读的身份,怎么着也不能让妹妹生气。

    “高大哥对于高峻挨打的事,怎么看?”长公主按住了母亲,先问着高家的态度。

    “正宽(高洋之字)觉得小孩子,打打闹闹很平常。”先皇陪着笑脸。

    “哼……”皇太后冷哼了一声,什么叫‘打打闹闹’,你们孩子什么身份?你们孩子配跟我们孩子打打闹闹吗?

    长公主再一次按住了母亲,让她别说过激的话,省得把皇兄激怒,这事反而不好办。

    “皇兄,这事,您回去跟贵妃说说,请她别插手,您也当没看见成吗?”长公主微笑的看着皇兄,柔声说道。

    先皇怔了一下,挨打的虽说是高峻,但是问题是,高峻并没有服输,他在这儿赔笑,说白了就是高峻并不是那个单纯受欺侮的小孩,他在才智之上,全面辗压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外甥。这才是重点!儿子被辗压了,他心里也有点不太舒服,他也天生傲气,心里多少也觉得高峻该回家好好教教了。

    “高家有高家的风骨,高峻不会光挨打的,而我的仁儿得知道这天下,比他聪明的人多了去。我请皇兄放手,让高峻做仁儿的磨刀石。”长公主浅笑一下,看向了皇兄,“至于说皇兄,请保持一颗中立之心,万不可偏颇,该夸时夸,该罚时罚。”

    先帝深思了一下,算是点了头,以后上书房闹成什么样,他都不管,也不许高满管。他们默许甚至纵容了高洋与郝仁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不然这些年,高峻为何能那么恣意的成长,而郝仁也不会像现在这么优秀。

    但丁嬷嬷却一直觉得,长公主如此,不过是因为中间有一个高洋罢了。她不要自己的儿子与高洋之子成为死仇,这种良性的竞争,是会让孩子们成长,也许不能成朋友,但他们会学会尊重对方。

    ps:今天三八,出门玩乐,没话说。

第42章 有刺客

    城门外,高家的车队慢慢前行,雅卿就跟着胡嬷嬷坐在中间的车里,父兄就在两边骑马跟着。雅卿对父兄的本事也另眼相看了,他们昨天才从大理寺里出来,今天就能准备一个车队。

    翻开车帘,看看城墙,上一世,活到死,也没出过这外城的城墙。这一世,她是终于出来了吗?

    “姑娘!”胡嬷嬷轻轻的打掉了她的手,胡嬷嬷就算听到了昨天高峻的话,却也不肯认同的。高家的姑娘,就该有高家的体面,她万不肯放水的。

    雅卿缩回了手,经过了一夜的沉绽,她也想明白了,自己是心魔做怪,觉得对自己曾经牡丹阁的一切被人窥视一般。胡嬷嬷不可能想到那个,最多是觉得她中邪了,现在她对着胡嬷嬷没有昨天的那么不自在,表现从容多了。因为从容,反而做得好些,胡嬷嬷点点头,自己端正的坐好,等待着。

    边上银屏、银镜捂嘴笑了起来,而趣儿和巧儿显得有点尴尬。

    胡嬷嬷回归,雅卿房里的事自然就全交到她的手中,之前,高家雅卿房里的那些人,昨天也就全被招集在一块了。

    胡嬷嬷是高家的老人,又从宫中归来,权威之上,无人能及,于是他们四人就成了雅卿身边的四大一等丫头,然后再配了四个二等,其它的人,加上高洋父子身边的一些人,一下子就谴了二、三十人出府。车队是高管家出去雇的临工,她们俩也不知道跟着雅卿算什么了。

    高家若是败了,那么姑娘身边并没有缺人。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把她们送回长公主的身边,说算是借用,但是他们没有,刚也听到了,以后姑娘还是要回到长公主身边的,所以高家算败还是没败?

    当然这也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她们觉得胡嬷嬷实在太严厉了,她们都不觉得姑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胡嬷嬷还在挑刺?姑娘笑起来多好看,连她们都有心里一动的感觉,可是却立马被胡嬷嬷瞪回去,巧儿和趣儿现在都有一种了无生趣的感觉了,如果这样都不成,那么自己哪里能够活?

    这一天,他们俩就小心的盯着胡嬷嬷,生怕她挑出她们俩的毛病,简直就是战战兢兢的,但看看银屏和银镜,为什么同样在胡嬷嬷的跟前,她们还敢笑?

    “姑娘,别院好玩吗?”银屏虽说大些,看雅卿被打了回来,忙找着话题。

    她们是有卖身契的丫头,主家在哪,他们在哪,没有说,听说是郊外,就不去的。不过,从小在皇宫,出宫都害怕,更不要说,现在出城了。

    银屏和银镜都比雅卿大两岁,高洋把雅卿托付高满时,就说了,要她像她娘一样能开开心心的过日子,高满便特意找两个开郎活泼的回来陪她。规矩是要求很严,但是其它方面,她都是特意一再优容,就是培养她开朗、乐观的性子。

    于是这俩在严肃的胡嬷嬷面前,也是没那么多的讲究,知道自己规矩没错,其它的倒也不怎么害怕。

    对两个丫头来说,她们离开雅卿才两天而已,他们原本就坚信姑娘会救他们出去的,于是郝仁让丰凯去接他们的时候,她们就毫无芥蒂的跟着出来了,真是傻得没心没肺。

    但她们不知道的是,她们一起长大的姑娘已经不同了。雅卿经历了那么多,她转了一圈,再出现两个丫头面前,已经就不那个烈性如火的丫头了。

    纵是现在,一切也许还没有发生。但是经历过了,她内心很多东西却是修复不回来的。曾经的小姐妹,就算对他们来说,也许只分开了一两天,但是对雅卿来说,就其实就是隔了一辈子。

    “姑娘哪里知道,她连京城都没出过。”胡嬷嬷喝道。

    “嬷嬷知道吗?”银镜好奇的问道。

    “也不知道,那是先皇为了老太师年老养病送的别院,听说修得朴素而清雅。”胡嬷嬷想想说道,她就算也是高家的老人,但她一直跟着高满在宫中,外头的事,也由不得她的。所以想想,她其实也担心。

    高老太师实际在先皇一登基就以年老体弱为由,退出了朝堂。那别院,就是先皇对恩师和岳父的一种补偿。老太师原本严辞拒绝,最终还是扭不过,就是在那所别院里去世的。

    在没去世之前,老太师就在那儿教庄民的子女念书,纵是过年过节,也不会回高家祭祖。向高满回报,高满也无语。却也阻止不了,她进宫,老爷子都没出来,当然就没让她磕头拜别。

    老太师逝后留下话,无颜面对先祖,也就葬在了别院后头的小山坡上。让高满有半年时间都痛哭不止,常自责为高家的罪人。

    胡嬷嬷能说什么,她自是知道太师为何不肯回归故里,高家两百年,没有女儿嫁入宫庭,连王妃都没出过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