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宇宙的边缘世界-第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的原宸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他也很清楚地记得:早在数千年前,人类文明的仇敌,银河系的老牌强者塔塔文明就曾经实施过类似的计划:建立超级空间传输矩阵,通过消耗包括太阳在内的3000多颗恒星的能量,意图开辟一条洞穿600万光年的空间隧道。

    作为唯一活在世上的事件见证者和亲历者,原宸永远无法忘怀那一次的伤痛和遗憾,他甚至没能亲眼目睹自己的母恒星……太阳走向灭亡的最后一段时光。

    当然,塔塔文明的超级空间传输矩阵最终并没有成功,因为银河系几大巨头的谋划,1000多颗超新星,以及将近2000颗与太阳相当的恒星在同一时刻都发生了剧烈的爆炸,彻底打乱了塔塔文明的精心布局。

    【这一点你们可以安心,我们虽然爱惜煌辰超级黑洞蕴藏的能量,但我们必定会遵照主文明的指示。事实上,恒星之耀是我们建设的第22代恒星熔炉,我们早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技术。】

    亚夏文明的行政官员的话语再次响起,原宸可以从中体会到亚夏文明的笃定态度。或许又是诞生于行星摇光上的第三代文明的某些愚蠢行为才会让他们对煌辰超级黑洞特别的重视吧。

    “只是,要如何才能凑齐数量如此惊人的恒星?”

    原宸提出疑问,塔塔文明建造的超级空间传输矩阵根本无法与通往宇宙外层空间的超级空间隧道相提并论。按照他的初步计算,如果想要维持一段足以贯穿10亿光年的超级空间隧道,所需要消耗的恒星数量至少是30万颗以上。

    (暗能文明建造的连接新世界和银河系的空间隧道可以反复充能开启,同距离所消耗的能量比一次性通过的空间隧道大得多。)

    【我能够理解你们的担忧。】亚夏文明的行政官员十分平静地述说着,【事实上,你们以为我们是如何让煌辰超级黑洞逐步恢复元气的……】

    【你们让煌辰超级黑洞逐步恢复元气!?】火山球将军疑问道,【那么,煌辰超级黑洞在历史上,究竟都经历过怎样的事件?】

    【是诞生于行星摇光的第三代文明世界,他们几乎要将宝贵的煌辰超级黑洞逼上绝路!】亚夏文明的行政官员没有细说,但说道此处,仍然显得很是不忿,【那当真是一个愚蠢无知透顶的文明世界!!】

    “所以,你们采集了大量的恒星和大型天体来哺育煌辰超级黑洞?”原宸追问道。

    【你说的对,不然煌辰星域周边的恒星数量又如何会这般稀少……】

    亚夏文明的行政官员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恒星的采集和选择也是有一定约束的,最终被我们送进恒星之耀的,最主要的是红矮星,占比达到70%,其次,便是一些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恒星。】

    【一些即将走向生命尽头的恒星?】火山球将军问。

    【正是,为此,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恒星墓地……】亚夏文明的行政官员回答。

    “恒星墓地……”

    原宸心中思量着,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但脑海中却早已经浮想连篇。

    ……

    结束了会晤,原宸等不同文明的代表便被安排在了整个行星摇光最绚丽的海底城市。

    因为亚夏文明早已经建立完成了以恒星能源为倚仗的超级空间传送矩阵。所以硅基机器人舰队群并没有等太久,就迎来了继续向前的伟大一刻。

    (不管在哪里看到这本书,都请大家花费一些时间帮忙投一下免费票,十分感谢各位书友一直以来的支持。)

第688章 古老的星系

    第一批被送入恒星之耀的是12312颗红矮星,这些红矮星都的平均质量大约只有0。42个太阳。

    (红矮星质量范围0。8个太阳质量以下,105个木星质量以上。)

    由于红矮星在众多处于主序阶段的恒星当中,无论大小还是温度均相对较小和低,所以,她们对于宇宙文明来说,被珍惜程度也会相对较低。再加上宇宙中绝大多数的恒星都是红矮星(红矮星寿命极长,前文有仔细介绍过),所以,在亚夏文明的计划中,本次行动中被送入恒星之耀的恒星主要都是红矮星。

    【这些恒星周边不会存在某些初级宇宙文明吧?】火山球将军站在原宸身边,忽然想起这个问题。

    “你多虑了,作为【挽救联盟】的成员,亚夏联盟必然会遵守《保护条例》,如果这些恒星周围当真存在某个初级宇宙文明,亚夏文明作为煌辰星域的霸主,应该不会随意对其下手。倘若存在的是个高级宇宙文明,对方也不会傻傻留在恒星周围束手待毙。”原宸简要分析道。

    【也对,更何况亚夏文明选择的恒星大都是红矮星、超巨星,或者一些走向生命尽头的恒星,都不太可能孕育出生命来。】火山球将军说。

    ……

    就在他们间或讨论交流的时候,这 12312颗红矮星的亮度忽然跃升了数个级别,她们所蕴藏的能量正在持续快速地流逝,并最终汇聚在恒星熔炉【恒星之耀】的核心能量枢纽之内。

    很可惜,这一切景象原宸等人都看不见,因为除了知道大概的流程,其他的细节他们都一概不知,也无法查看。

    【接下来是29312颗红巨星……】火山球将军在通讯系统中查看到了最新的进展,【亚夏文明的行动真够快的,这快就改变了一批又一批恒星的命运。】

    闻言,原宸默默不语。

    作为科学家,他和火山球将军都很清楚,就像每一个生命体一样,每一颗恒星也都有最终消亡的那一天,无论是持续燃烧数十上百亿年,还是一次性慷慨地将所有能量抛洒向宇宙星空,她们终究都会走完自己生命的旅程。

    所谓从宇宙中来,到宇宙中去,或早或晚,如此而已。

    【亚夏文明显然善于计算,守着一颗超级黑洞确实要比盯住数之不尽的恒星来的轻松。】火山球将军调侃道,从理论上来说,他也认同亚夏文明的做法。

    宇宙中星系的数量至少超过2万亿个,如果平均每个星系中约存在有1亿颗恒星。那么,保守估计我们所在的宇宙之中,恒星的数量最终将达到10的20次方个(这当然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所以,从这个范畴上来说,在本次计划中,亚夏文明将30万颗恒星送进了【恒星之耀】,其实也并不算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

    “不然为什么说黑洞才是宇宙中的终极能量源呢。”原宸微微叹了口气,“只是,又有那么多璀璨的恒星消失不见,宇宙都会变得更加孤寂和黑暗吧……”

    【每个宇宙文明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显然,亚夏文明是一个喜欢关起门来自己玩的文明。】火山球将军继续调侃。

    “所以,他们才着急送走我们,让我们早日离开煌辰星域。”原宸轻笑一声。

    【我也这么认为。】

    “那么,再见了,煌辰星域。”

    ……

    正如亚夏文明所计划的,恒星之耀是她们建设的十分完美的恒星熔炉,他们早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于是,超级空间隧道据这样成功地被建造了出来。

    亚夏文明方面很快发来讯息:【尊敬的硅基机械文明、暗能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终于到了别离的时刻,因为超级空间隧道已经十分稳固,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

    硅基机器人种族超级领袖冰破回复:【感谢你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宇宙浩瀚无穷,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孤独,所以,对我们来说,与每一个文明的相遇都尤为值得珍惜。】

    原宸也回复道:“这一次,我们匆匆而来,又匆匆地告别。虽然即将走向各自的远方,但有一些谢意是无法用语言描绘的。每个文明都在不断前行,告别迷惘的昨天,拥抱美好的未来,不管是在失败中奋起,还是从辉煌中走出,漫漫的星际旅程,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言罢,整个硅基机器人舰队和同行的飞行单位便开始有序地飞进了由亚夏文明建造的超级空间隧道之中。

    这一次,空间隧道的另外一端是7。22亿光年外的一个形成于遥远时代的古老星系。

    相关资料表明,虽然该星系并非可观测范围内最遥远的星系,但她仍然被认定为宇宙中最为古老的星系之一。

    这个古老的星系被推测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2。1亿年。而且,原宸在日星系就曾经注意到她的存在,并用地球时代中华文化的远古大神……盘古为其命名。

    (盘古星系,感谢书友 hsujp,nainaideb等人的建议。)

    那时候,原宸就相信,如此古老的星系,其中一定存在很多强大的宇宙文明。所以,这次能够亲眼见到盘古星系中的霸主,他当真觉得自己很是幸运。

    和之前到过的透镜星系和魔幻巨瞳星系相比,盘古星系的体积并不算太大,但她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非常迷人的大螺旋状星系。

    原宸还清晰地记得,在3600多年前,从日星系的方向观察,有无数明亮的恒星和黑色尘埃点缀在盘古星系之中,星系中心是高度向心的星环,周边大片大片的星际气体围绕着星系的中心形成六条显著的螺旋臂。在这六条螺旋臂上,散布着无数蓝色的恒星。

    此外,盘古星系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产星速度很快,这也是古老宇宙星系的一个基本特点。

    (不管在哪里看到这本书,都请大家花费一些时间帮忙投一下免费票,十分感谢各位书友一直以来的支持。)

《照亮宇宙的第一缕光从何而来》

    拓展资料,感兴趣的书友可以选读,免费章节。

    宇宙大爆炸后大概30万年,进入了黑暗时代。在那漫长的日子里,时间几乎是凝固的,没有恒星,没有星系,整个宇宙被中性氢所充满。

    再次照亮宇宙的第一缕光从何而来?宇宙何时开始变得明亮?

    中国科技大学王俊贤教授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郑振亚研究员及其合作者近日观测获得了一个宇宙早期(大爆炸后约8亿年,约为宇宙当前年龄6%时)的星系样本,并由此发现当时的宇宙中星际介质里氢的电离比例约50%。正如黎明之前的黑暗,在这个黑暗时代末期,宇宙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它们发出的紫外光辐射电离了周围的中性氢,使得整个宇宙开始一点点明亮起来。

    近日,这一突破性进展发表在国际一流天体物理期刊《天体物理快报》上。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当地时间7月11日,以“遥远的星系揭开宇宙黑暗时代末期的面纱”为题专门撰文报道了此项研究突破。

    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先来看一下宇宙的前世今生吧。

    大约138亿年以前,我们的宇宙形成于一次大爆炸,当时的温度达到10亿摄氏度以上。氢元素和氦元素,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大爆炸确定了氢和氦元素各自的比例,氢元素大概占整体数目的90%左右(质量上占75%)。

    想象一下,整个宇宙当时就是一锅热粥,氢元素处于电离状态,那个时候的宇宙是明亮的。而随着温度下降,宇宙渐渐冷下来,曾经处于电离状态的氢元素变成了中性氢元素,它可以吸收宇宙中的紫外光,从而束缚住这些光子,使其无法自如到达远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