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书 1979年-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年读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国际上它成了畅销书,很快有了好几种其他外语的译本。斯诺自己说过,从此“我的写作带上了政治行动的性质”。就是说他对中国人民的斗争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支持态度。这时反动派企图诋毁这本书,一些修正主义分子也攻击斯诺歪曲了中共的政策,针对这事,毛主席曾亲自作了驳斥。一九三九年斯诺重访边区时,毛主席在一次干部大会上把斯诺介绍给大家,说他“写了一本真实地介绍我们情况的书”,肯定《西行漫记》是正确地报道了中共的政策和毛主席的主张。斯诺在一九六八年对本书作过修订,一九七一年又作了第二次的修改和补充。
    4。《为亚洲而战》,一九四一年出版。
    这书描述了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的情况,包括八一三进攻上海及其后的南京大屠杀。接着描述了武汉、广州的沦陷,重庆的遭轰炸,国民党的一片败迹。同时斯诺写了新四军的成立和抗战,说:“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正在输掉每一个战役,然而中国是处在得胜的一边”,表明了他对中国人民能够战胜侵略的信心。书的后半部介绍了工业合作社运动的缘起和发展,然后是长篇报道作者在一九三九年重访解放区的见闻,重申了民主、自由的中国必胜的信心。
    5。《人民在我们一边》,一九四四年出版。
    这本书是斯诺在珍珠港事件后直到一九四四年期间对印度、苏联和中国国统区采访的综合回顾。前两章写甘地领导的非暴力抗英和争取独立的运动;中间大部分介绍苏联人民反法西斯的艰苦斗争和斯大林格勒的辉煌胜利;倒数第二章揭露了重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批评  了蒋介石的反动著作《中国之命运》。总的意思是说印、苏、中广大人民在反法西斯的进步事业中起着巨大作用。
    6。《苏联力量的格局》,一九四五年出版。
    绝大部分篇幅是描写苏联人民群众反法西斯斗争的实况。也介绍苏联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对解放后的东欧的政策和即将转而对付日本帝国主义的东方政策。书的中间有一章叫“两个中国”,是关于国民党和共产党政策的对比。
    7。《斯大林需要和平》,一九四七年出版。
    这本小书以事实说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人民在战后迫切需要和平,因此主张美国同苏联和平共处,反对当时西方的反苏叫嚣。
    8。《红色中国杂记》,一九五七年出版。
    这是斯诺应费正清等人之请而整理出版的。他在一九三六到一九四五年间有关中国解放区的零星笔记,是过去在写《西行漫记》时未曾利用的。这里有少量毛主席、周恩来和其他领导同志的谈话,我党一些领导人的简单传记资料,以及关于西安事变的情况。还有一节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于一九四二年二月、一九四四年五月、一九四五年三月三次接见斯诺的谈话要点,表明罗斯福读过《西行漫记》和斯诺的报道,对于中国解放区和中共领导的游击战很有兴趣,而对蒋介石国民党则逐渐失望。
    9。《复始之旅》,一九五九年出版。
    这是斯诺的自传,从头回顾了他的经历。书名取意于庄子的话:“消息盈虚,终则有始。”他把自己的一生分为四阶段:结婚以前的流浪不定的生活;在北京定居后对中国人民斗争的同情和支持;一九四一年回美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感;“冷战”的阶段。这本书穿插了一些回忆和思考,材料跟他以前的著作有所重复,不过文笔比较精炼。书中谈到,他已赢得“报道一贯准确的名声”。甘地曾对他面誉道:“我们尊重你的诚实态度”。但是正因为如此,他就遭到美国政府的指责。我们知道,由于斯诺曾经同情中国共产党,同情苏联的反法西斯斗争,因此到了“冷战”时期,特别是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猖獗时期,斯诺在美国就逐渐呆不下去,在新闻界也“吃不开”,最后不得不到瑞士过着寄寓他乡的寂寞生活。
    10。《今日红色中国》,一九六二年出版。  这本书在美国首次出版时名为《河的彼岸》,书前引用了十七世纪法国哲学家巴斯卡尔的话:“法律正义竟以河为界,多么可笑!……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加可笑呢:一个人居然有权杀死我,仅仅因为他住在河的彼岸”。这里“河”只是人为国界的代名词。斯诺引用这几句话,是为了讽刺美国对华敌视的政策,主张抹掉中美人民之间的界线,说明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向美国人民介绍“河的彼岸”的真实情况。后来为了读者容易懂一些,才换了《今日红色中国》的书名。他在前言里说到,有一段时间,中国对他也不很欢迎(主要由于苏联不欢迎他)。特别是美国政府不让他访华。他经过不少斗争,才取到护照和签证。在书中,斯诺以极大的热情介绍了我们建国十三年来各方面的成就。他记录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谈话,描述了与他们重叙旧谊的欢快。据说毛主席对斯诺说过:我们很长时间没见面了,这期间你没有变,我们也没有变。这书最末一章的标题叫做《前面的长征》,对中国的前途寄予希望,并且分析了美、日、苏同中国的关系,主张美国对华友好。本书也有一个修订本,是一九七○年出的,斯诺加了一篇《七十年代的中国》的新序,还作了一些旁的修改。
    11。《漫长的革命》,一九七二年出版。
    这是旁人整理的斯诺遗稿。斯诺夫人洛伊斯写道:“这是一本未完成的作品——一个被我的丈夫的突然逝世所打断的开端。这本书里有着中美人民新关系的种子。如果我们加以培育,种子将会成长。”这本书主要记录了毛主席和周总理在斯诺于一九六四——六五,一九七○——七一年两次重访中国时同他的谈话,介绍了一九七○年这次访问的某些印象。斯诺本在准备写一本篇幅大得多的关于中国的书,可惜未能实现。
    斯诺的通讯文字,散见于许多美英报刊,特别是关于他在一九四七到一九六○年间的新闻写作活动,对了解他的生平很重要。从斯诺自己的著作中了解到,他对自己有几次通讯报道是颇为得意的,认为自己尊重事实,调查详尽,所以能够正确判断形势,作出相当准确的预见。例如,一九三六年六月他预断了日本还要大举侵华,中国人民会起而抵抗,发生战争;一九四一年七月他判断希特勒侵苏是走上灭亡之路;一九四三年十月他推测苏联和日本不免一战;一九四八至四九年他根据苏南关系预测“中国不会变成俄国的卫星国”。这些地方的确说明斯诺调查研究比较踏实,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裘克安
一个奴才的成长
《臣仆》中臣仆的青少年时期

    长篇讽刺小说《臣仆》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威廉二世当政时期德国的一个小城市为背景,通过造纸厂老板赫斯林的发迹史,勾划了当时德国社会三大力量——保皇党、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勾结和斗争,展示给读者一幅当时德国社会生活的图画。主人公赫斯林具有帝国主义时代德国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他对德皇无限忠诚,对进步势力极端仇恨,为人欺软怕硬,左右逢源,是德国皇帝的忠实臣仆。但是在奈泽西这个鄙陋的小城市里,赫斯林却凭着自己两面三刀的本领扶摇直上,不仅纸厂的生意兴隆,而且当选为地方议员,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人物。自由党同社会民主党右翼在书中也各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前者虽然对现状不满,但懦弱无能,不肯也无力同反动力量进行斗争。后者,书中描写了一个工贼式的人物。这个人热衷走议会道路,忙于作官发财,根本不关心工人的疾苦,反而同保皇势力互相勾结。《臣仆》一书的作者亨利希·曼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一位伟大的作家。在这部作品中,他以犀利的语言和漫画式的手笔为我们勾划出一个个既可憎又可笑的小丑式的人物。特别是对主人公的描写,作者用粗线条的笔触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但又处处细致地写出他的内心深处的活动。读者越感到这一人物的可信,也就越感到他的灵魂的可鄙。这种对反面人物的刻划法别具一格,很值得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研究。亨利希·曼(1871—1950)自上一世纪末开始写作,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和政治论文。他的作品密切结合时代,对资本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作了比较深刻的揭露。希特勒登台后,作者流亡国外,1950年病逝于美国。长篇小说《臣仆》即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下面是该书第一章的节要。
    狄德利希·赫斯林是个懦弱的孩子,什么都害怕,最喜欢的是梦想。有时候他坐在花园里读一本童话书,偶然抬头一看,吓得魂儿几乎出了壳:他身旁的长凳上分明坐着一只癞蛤蟆,身躯足有他一半大!要不然就是一个小矮人,下半身埋在土里,正在墙脚下向他眨眼呢!
    比小矮人和癞蛤蟆更加可怕的是他的父亲,动不动就抡起手杖来。但是,凭良心说,小狄德尔还是爱他父亲的。每逢他偷了嘴或者说了瞎话,就吧哒着嘴,在父亲的写字台旁含羞带愧地磨来蹭去,直到赫斯林先生发现了不对头的地方,从墙上取下手杖为止。
    儿子刚刚让父亲教训了一顿,红肿着眼睛,呜呜咽咽地走过工厂,工人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小狄德尔向他们吐吐舌头,跺跺脚,心里说:“不错,我是挨了打,可是那是我父亲打的。你们连挨打的资格还没有呢!”
    狄德利希一会儿吓唬这些工人说,要把他们喝啤酒的事向厂主告发,一会儿又把父亲回厂的时刻透露给他们,向他们买好。女工有时候从旧衣服上拆下几颗钮扣,如果被狄德利希撞见了,就一定得送他颗作贿赂。日久天长,他的钮扣已经积攒了不少。有一天他居然异想天开,用他积攒的扣子向小贩掉换了糖果。可是当天晚上,当他嘴里咂着最后一块麦芽糖跪在床上作晚祷的时候,却禁不住浑身嗦嗦发抖。他乞求那可怕的上帝,不要把这件事揭穿。上帝并没有买他的账,事情还是被父亲发现了。老狄德利希不只把儿子痛打了一顿,而且气得老泪纵横,怎么,他竟养了一个作贼的儿子?
    真是可怕呀,一个人竟要受这么多暴力的威胁!癞蛤蟆呀、父亲呀、亲爱的上帝呀、警察呀……可是比起这些暴力来,这回小狄德尔落到它掌心的才真正要他的命呢!他被送到学校去了!他一路走一路嚎啕大哭,而且因为哭得太厉害,连他本来会的功课也忘记了。但是这也不无好处,从此狄德利希逐渐学会,每逢他功课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往外挤眼泪。就这样他靠着抹眼泪躲过了不少场灾难。可是对于第一次识破他这一机关的人,他却又敬佩得五体投地。他蓦地安静下来,从捂着脸的手臂后面心悦诚服地望着这位老师,心里扑腾扑腾地乱跳。但是尽管狄德利希对学校怕得要命,却并不因此而稍微有半点儿勤奋。在厉害的老师面前他总是规规矩矩,对于和善的老师他就要耍一些小把戏。他总不让老师抓着把柄,而且事后也决不炫耀。每逢挨了严厉惩罚或者被批了最坏的分数以后,他谈起来反而有些沾沾自喜。吃饭的时候他向家里报告:“今天贝恩克先生又揍了三个人。”要是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