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书 1979年-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娜,我和你可以说是同窗哩!因为你也在亚历山大广场的拘留所待过,那也是人生教育的一部分呵!”
    这时,我记起了朱德这位人物的种种传说。比如,农民们说,他是千里眼,能够看透远处的东西;他又是道教魔法大师,不但能够在敌人面前放起烟幕遁走,甚至可以在空中腾云驾雾。
    朱德的真正历史,自然不像这些传说那样异想天开,但也不乏饶有趣味之处。他出身在四川一个贫苦的农家,因为叔父家没有孩子,便过继给叔父,因此能够上学。他进了云南省的军官学校,后来成了滇军的军官。这支军队在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中曾起过重大作用。
    一九一六年,朱德晋升为将军,在云南省政府内居高位。凡是当时一个强有力的将领应具有的一切,诸如财产、妾侍、鸦片等等,朱德也无所不有。
    抛弃地位、财富,决心参加革命之时,朱德的年龄已经不轻。与他在各个战场战斗时完全一样,他坚韧不拔地与旧我作殊死战。首先,为戒绝鸦片烟,他在上海与汉口之间行驶的英国轮船上待了几个星期,往返数次,直到戒了烟才登岸。他不倦地学习很难懂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向那些年龄就象自己孩子般的学生们虚心求教。
    朱德在德国住了四年后,回国加入国民革命军。他被任命为南昌的警备司令。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朱德组织了反蒋介石的南昌起义,迈出了创建红军的第一步。后来,他任红军的总司令。直到现在,八月一日仍是新中国军队的建军节。
    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一样,朱德也不大愿意谈自己的私生活。尽管他多次婉拒,可是,对他的一生怀有很大兴趣的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却不住地对他提出种种问题。就这样,艾格妮丝终于从朱德口中打听到他和他的战友毛泽东一样,在白色恐怖中失去了原来的夫人。朱德在一九二六年与伍若兰结婚。她被国民党军队逮捕斩首。国民党竟把她的头颅悬在柱上曝晒以儆众。
    一年后,朱德选择了康克清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康克清是在红军中成长的农村姑娘。朱德对自己的夫人充满自豪,对她的勤勉和旺盛的求知欲一直赞赏不已。他们这对夫妇,在根本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出身农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他们外表平凡,性格坦率,却包含着过人的领悟力和通过努力积累起来的渊博知识。……
     
    “土匪头目们”
     
    我到延安,来得正是时候。内战事实上已经结束,为了研究新情况的变化,好几个会议正在召开,几乎所有的红军指挥员和大部分共产党高级干部,都奉召来到延安。一天,在剧场里,艾格妮丝指着好几个人,把他们的名字告诉我。他们都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一天晚上,我和他们中的几位认识了。
    “用不着这么早睡吧?”戏演完的时候,向来喜欢聊天的马海德医生说。“我家里还剩有几瓶红葡萄酒,花生也可以弄得到。”
    应马医生之请,来了许多客人,李德的窑洞,简直容纳不下了。“安娜,你现在是不是觉得自己正在土匪窝里呵?”朱德对着我嚷道。“现在你正是在土匪中间,国民党出了大价钱,要他们的脑袋呢!”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这时候,一名年轻的红军战士给我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在场的人好象都知道。
    “那是在围剿红军期间,蒋介石在各个村子里贴出告示。告示说,凡交来朱德首级,赏以二万五千元。我们的总司令看见了,但并没有把这张告示撕掉,他自然很清楚,农民是不会把他出卖给敌人的。一天,朱总司令又从一张这类告示的前面走过,他让人取来一枝笔,在告示上面用大字写上:“凡交来蒋介石脑袋者,赏以一元。”这真是比什么宣传都要有效。我们质朴的老百姓,最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充满机智的、针锋相对的批语。”
    坐在我旁边笑着的男人,蒋介石也许下重金悬赏他的脑袋,数目不比朱德的少。窑洞微弱的灯光朦朦胧胧地照着的这个男人,看上去就象是遥远的历史年代里的人物。他象太平军的领导人,又象是中国古典小说里的英雄。宽宽的肩膀,剃得光光的脑袋,又黑又浓的胡须,他活象《水浒传》里的著名头领,又象罗宾汉似的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
    艾格妮丝告诉我,这个男人就是贺龙。他并不喜欢提起自己的过去。贺龙的父亲曾是“哥老会”的领导人。“哥老会”是遍及全中国的农民秘密组织。贺龙继续其父的地位,年轻时就成为故乡湖南省出名的人物。在他掌握的广大地区里,贺龙袭击、抢掠以买卖鸦片致富的行商。可是,农民们对贺龙的队伍,并不象对军阀的军队那样憎恨。他的队伍决不对本地区的居民劫掠,也决不把当地的鸦片占为己有。
    一九二五年,贺龙参加国民革命军,被任命为师长。一九二七年,他率领部属向共产党的军队投诚,不久便到达毛泽东率领的少数农民军的根据地。
    在长征中,贺龙的部队比红军主力部队所受的损失还要大。数以千计的战士,有的在雪山冻死,有的则饿死,或被国民党飞机炸死。可是,他的战士们,宁可在长征途中死去,也不逃亡。在行军途中,有数千名青年农民,仰慕贺龙这位农民领袖,志愿加入他的队伍。贺龙本人,在长征中很能吃苦,这是因为他从少年时代起已惯于饥饿贫困。
    “贺龙同志象老虎一样强壮。”朱德这样称赞他。“我在长征途中,一次也没有看见过他疲累的样子。好几次,他还背着负伤的战友呢!”
    贺龙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农民领袖,游击战的名将。从他的外貌看上去,也令人产生这样的印象。他的全身,从头到脚,都充满跃动的活力。贺龙是不能静坐不动的。他的动作,和他那声如巨雷的南方乡音一样令人触目。
    贺龙受到农民的爱戴,并不难理解。不管他到哪一个农村,都是受欢迎的人物。贺龙是很容易识别的——口里叼着他喜欢用的烟斗、浓黑的胡须;他那充满佻皮的眼睛,含着笑,仿佛在寻找讽刺的好材料。富于幽默感的贺龙,在西北,不久便同他在故乡湖南一样,大受农民的欢迎。
    就连贺龙的受害者,也不说他的坏话。有一次,被贺龙逮捕随即又获释放的一名瑞士传教士波士哈特,在记者招待会上对这位“土匪将军”充满好意的发言,使新闻记者们大吃一惊。那个传教士会见记者时是这样说的:“如果农民们对共产党人的真正面貌了解的话,我想是没有人会逃离自己的家园的。”
     
    编者按:王安娜,即安娜利泽博士,西德友好人士。曾是王炳南同志的夫人。她的《我曾为毛战斗》一书,将在三联书店出版中译本,书名改为《中国——我的第二故乡》。
     
    ①  Weimar,德国中部的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新国会在此开会,颁布了魏玛宪法。魏玛共和国意指执行魏玛宪法时的德国。——译注

王安娜
鲁迅与书籍装帧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是很重视书籍装帧艺术的。他曾提出要给人以“读书之乐”。这,不独指书的内容要好,给人益处,而且也包括书籍的装帧要具有艺术性,予人有美感,能引起读书的兴趣。鲁迅先生与友人的通信中,常常谈到关于书籍装帧的问题。如说:“书面上的木刻,方块太多了,应换一次圆的之类”;“目录上的长图,尚未得相当者,容再找”;“书用五尺纸的三开本”等等。不独谈到书籍的封面图案设计要注意有多样的变化,也谈到书籍的目录装饰、书籍的开本版式诸方面。平素,鲁迅先生对书籍装帧的一切方面都是很细心注意的。    
    不论是鲁迅先生自己的著作和译作,或者是经过先生之手,出版的期刊、别人的著作和译作,总是尽力做到装帧上的独到精美。
    鲁迅先生曾亲自设计了许多书籍期刊的装帧。他为自己的著作《坟》,亲自设计了独特的封面图案:画面包括猫头鹰、天、云、雨和一九○七至一九二五年著作年月等丰富的内容,形象质朴庄重。他为自己编辑的,介绍苏联革命版画作品的画册《引玉集》所亲自设计的封面图案,也很醒目别致:图案组织看来似乎简单,用单线画成一个稍带长方形的框子,再主要用横线条打成七条横格,横格中用英文写有画册中所搜集作品的作者姓名,又巧妙地在《引玉集》中文书名署写处用阔于横格一倍的一个直格划开,而下面写有“木刻59幅”的横格以统栏处理,横直格之间参差对比,中英文之间相映成趣,形成单纯中有变化的艺术效果;同时在线条和字体笔法的处理上,适当地借鉴了木刻版画刀味的处理手法,使封面的装饰效果切合了书中介绍木刻版画的特定内容。鲁迅为自己的著作《呐喊》所亲自设计的封面图案,也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白文刻”的处理手法绘制而成,看上去委实具有一颗精到的白文篆刻作品的艺术效果。鲁迅先生为自己的著作《华盖集续编》所亲自设计的封面,也颇有特色:以横式构图,“华盖集”三字居中,上用英文署写“鲁迅”姓名,并加“:”冒号这一标点符号,下面“续编”二字,用一颗图章形式,似乎随意地盖上去,真是别出心裁。还有鲁迅先生为自己的著作《野草》、《热风》、《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中国小说史略》,译作《小彼得》、《壁下译丛》、《小约翰》、《桃色的云》,经手编辑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木刻纪程(壹)》版画册、刊物《萌芽》、《奔流》、《前哨》,《十字街头》和瞿秋白的,《海上述林》等书刊,也都亲自设计了封面。这些书刊的封面设计,各显异彩,又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单纯、明快、朴素、大方,注意创造中国的民族气派。这在当时的旧中国,为开创书籍装帧艺术的新风,起着很大的影响。

    还有可贵的是,鲁迅先生为书籍亲自绘制插图。鲁迅在为编自己的作品集《朝华夕拾》写《后记》时,研究自己收藏的民间戏曲本《玉历钞传》和《玉历至宝编》中的插图“活无常”(又称“死有分”)形象时,忆起童年时在故乡绍兴的“目连戏”中所见到的“活无常”形象,随手就画了出来:那“活无常”头戴高帽,手执葵扇,身穿宽袍,脚着草鞋,在跳跃舞蹈。鲁迅把自己画的“活无常”形象,连同自己所收藏的戏曲本中的插图“活无常”一并剪贴在一起,作为《朝华夕拾》一书的插图。今天看来,鲁迅自己画的“活无常”形象,比之戏曲本中的插图“活无常”是生动得多的。由此也可见,鲁迅的绘画水平是高的。
    鲁迅先生重视书籍装帧,也表现在为出版的书刊,在制版印刷上能达到装帧设计要求,常常不厌其烦地亲自跑制版所和印刷厂。如他在编文学刊物《奔流》期间,就常常带了插图亲自到制版所去。
    凡此种种,鲁迅先生重视书籍装帧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发扬的。

黄可
文史工具书及其用法(三)


    三  怎样查找历史年代
     
    时间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