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宅男的一亩二分地-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这荔浦芋头,其它的农作物刘晓宇也搞出了不少种吃法,大大的丰富了老家村的饭桌。虽说这收获只是忙碌的开始,后面还有象什么去皮、晒种等事情要做,但这并不妨碍大家伙的心情,看着都是笑容满面的男女老少,一种满足的喜悦洋溢在整个老家村中。

农作物生长周期的缩短也就意味着原本一年一熟或者两熟的东西,可以增加到两熟、三熟甚至N熟,变相的把产量也提高了。见的多了,村民们对这些打破常规的农作物种子也就由最初的惊讶转变为习以为常了。

这次收获的各种农作物,除去一部分留种之外,剩下的一大半归到了养殖圈里,用于家禽、牲口的养殖,而另一小半则被分发到了老家村各家各户的手上。

虽说分的的东西并不多,但大家都很知足,反正后而还能接着种接着收获,根本不怕没的吃。

这次在收获梯田上的农作物时,村子里前面种下的冬小麦被收获到了仓库里,这玩意可比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金贵多了,村里可没人舍得用这个来喂牲口。

村里以前的这些土地都是各家归各家的,产生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会象梯田上的那些东西一样成为公有的,但就算是这样,这几天下来刘晓宇也收到了不少村民们自发送过来的面粉。

这冬小麦收完后,接着就得开始种稻子了,对于刘晓宇弄来的这些“新品种”种子十分满意的村民们更是期待他是不是能再整出点“新品种”的稻种出来,毕竟做为主粮来说,稻子、小麦的重要性可比那些个杂粮要强上许多了。

也没有让村子里失望,早有准备的刘晓宇将培育出来的二代稻种拿了出来,顺便的还弄了一点诺亚以前研发的新品稻种出来,准备在村子里弄块地试着种一下。

第一六零章 紫纹稻

个新品种的稻子被刘晓宇起名为紫纹稻,跟普通稻子不但稻粒更加饱满、硕大,里面的稻米也更加的晶莹润泽外,在稻壳和稻米上都多也了一些紫色的纹路,故而被称为了紫纹稻。

这种紫纹稻刘晓宇自己偷偷地尝过不少次,味道吗那就不用说了,根本是普通稻米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次之所以拿出来,也是刘晓宇不想再继续藏着掖着,要知道这空间里保留下搂的新品种还有很多,总一直这么收着不见天日的,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

所以,这次他将紫纹稻的二代种拿出来,就是想试探一下村子里的反应,如果连老家村都接受不了,那就更不要说外界了。可这紫纹稻一但被老家村接受的话,那以后就算是外界想追查也有个相对安全的来源解释是。

以刘晓宇现在的看法,村子里对这些所谓的“新品种”已经比较能接受了,要不然也不会主动向自己询问有关稻米方面有没有“新品种了”了。

这一次拿出来的稻种里,除了足够一亩地所用的紫纹稻种外,其它的都是普通的改良稻种。改良稻种自然是由村民们自己去播种了,到是这紫纹稻刘晓宇可没打算让他人帮忙,他选了一块地势最好的梯田亲自动手将紫纹稻的稻种直接播种到了地里。

不得不说老家村的村民也是有了经验,知道这二子一但专注的去搞什么的时候,那肯定不是什么小事,所以在刘晓宇播种期间,不少的村民都会过来瞧上一瞧,顺带着问上一问。

自从得知这次单独种植的稻子是在培育一个全新的品种时,村民们对这块地的关注度自然就更加的高了,好在大家伙都知道个轻重,再加上村子里老一辈地严令,也没有哪个不开眼的人会去打扰刘晓宇的“研究”,甚至大家心里都不约而同想力所能及的提供一些帮助。

可惜这一块梯田也没多少,连一亩地都没有,一个人完全忙的过来,所以村民们也就只能眼睁睁的在一边瞅着。

一般地稻子在冬小麦收上来后就会播种下去,大概在十月份前后收获,然后再种回冬小麦,如此循环下去。成长周期大概在四个月左右,目前市面上一般的杂交稻产量大约为每亩五百到六百公斤。

不过经过刘晓宇的了解,现如今有一种被称为超级稻的新品种早已经开始普及了,此稻的产量比一般稻大幅提升了许多,约为每亩八百到九百公斤。

当然了具体的亩产量还跟土地质量与生长环境有关,但就算如此高的亩产量也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也是刘晓宇为什么敢在老家村搞“新品种”种植的原因所在,反正这年头科技发达了,高产丰收地品种也并不罕见。

自从紫纹稻种了下地,刘晓宇的日子过的那叫一个充实,除了需要四处巡视养殖圈、梯田作物和村子里刚种下地稻种外,其余的时间都被他用在了观察紫纹稻的生长细节上。

真不知道是不是以前受了诺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发现自己现在对生物研究这块十分的感兴趣,至于那传承过来的外星文明到放在了其次,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到目前为上小诺亚只破解出两个花纹,暂时还没有引起刘晓宇的兴趣罢了。

吸能与储能花纹对刘晓宇来说实在是有些鸡肋,说它们没用吧,但那用处可是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可要是说有用吧,因为使用条件的限制,不管是对种植还是养殖方面都没有大用,这也是刘晓宇一直提不起趣的原因所在了。

忙碌中地时间最是好过,地里的紫纹稻长势非常好,而姚健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说是一切筹备的都差不多了,详细的计划也传到了邮箱里。

接到消息后刘晓宇连忙将那份写的密密麻麻的文档看了一遍,里面巨细靡遗漏地写了N多的东西,让他看的是一阵头大。不过总算是对自己弟弟这段时间的工作成果有了些了解。

根据文档中所说的,姚健自己地那家快餐店前不久已经关门了,里面的设备什么地全被他低价转让给了别人,他还特别找人设计了一个家纺专卖店装修图,那图样刘晓宇看了后也觉得很满意。

不过让他比较郁闷的是,这专卖店地名字和丝制品的品牌这小子居然先斩后奏擅自做主给定下了,天丝家纺,这个名字在刘晓宇看来实在是有够烂地了,不过貌似人家牌子也注册了,执照也申请了,连店都关门了,这让他实在也是无话可说了。

好在文档里

以取这个名字的原因与内涵也说了一遍,也算是忽是道吧,无奈之余刘晓宇也就只能接受之个天丝家纺的名头了。

文档里还说,店面已经开始装修了,需要刘晓宇抓紧时间将产品准备充足,免得到时候没货可卖那就不是一般二般的丢脸了。

这方面他到是一点也不担心,自从让陆婶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后,能将自己祖传家业重现于市的动力让她发挥出十二万分的热情,而村子里那帮大小婆娘也在她的带领下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现今老家村的氛围很是奇怪,负责养蚕、农耕、养殖这三个块村民私下里好像在暗自较劲似的,都想赶在他人前面做出成绩。

这次的丰收让负责农耕的人那叫一个扬眉吐气啊,走哪都是昂着头,连平时有些怕老婆的村民回到家里也敢硬着腰板子说话了,这个现象到是出乎刘晓宇的意料这外。

不过话说回来了,竞争出效率这话一点也不错,现在的老家村根本没人会闲着,就连那些原本放了暑假只会整天玩闹的小家伙们也被这种气氛带动的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

放眼看去,村子里也就那些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老人还能轻闲的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就这样,也还是有些不甘于吃闲饭的老人不听劝的参加到劳作中来,当然了,他们从事的工作强度肯定是最低最低的。

在潜移默化的竞争气氛下,陆婶她们加快了丝制品原料与成品生产与加工速度,当然了品质方面还是有保证的,毕竟刘晓宇在前面就再三强调过了。

考虑到加工工艺的繁杂性,以及时间上的紧迫性,目前村子里还是以生产各种规格的床上用品为主,至于刺绣与制衣方面的工作则被暂时的放慢了进度。

在大家的巧思下,那或洁白晶莹或七彩炫丽的蚕丝被制作成了被套、床单、被芯,当然了,成品的蚕丝被也少不了。看着那些经过一双双巧手制作而成的各种丝制品,刘晓宇不得不佩服村子里这些婆娘们的能力之强、效率之高啊。

制作出来的成品被分门别类的储存在被特意腾空出来的一间屋子里,为了保持整洁,这些婆娘把自家多余的一些被套床单什么的都拿了过来,将这些丝制成品包裹的那叫一个严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姚健那边的店面装修也渐渐地进入了尾声,这次的装修工程依旧还是交给负责过农产品超市和腌翅侠这两家店面装修工程的那个队伍来做的,估计是刘晓宇给包工头的印象比较深刻,所以这次的装修他们还是比较老实的。

筹备期间刘晓宇将这家天丝家纺的股份划分了一下,资金什么的早就打到了店面的帐户之上。

至于人员安排方面还跟以前一样,继续由姚健的老妈和女朋友担任,有那么点家庭企业的意思。

在姚健与刘晓宇的协商之后,还是以天丝家纺的名义跟老家村签订了一份长期的包销合同,这样也可以防止刘家村那样的事情再交发生。好在姜老太爷他们也是人老成精,知道此事对村里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对签合同的事不但没有一丝地反感,相反还相当的甘之如饴。

这段时间下来,刘晓宇当初指给村子里去弄的那条新路也已经全线贯通了,虽说路面的质量离可以行车还有段距离,但走人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这条路上来回巡查了一遍后,这次的交货地点就被定在了这条路线的出口处。

等装修结束时,村子里也已经准备好了不少的丝制品,所以当刘晓宇接到可以往外运货的通知时,这些婆娘立马回转到家里把自己的男人拉上,手提肩挑的把这些货往外运去。

因为事先沟通过,所以虎子对这次的出货量比较有数,知道自己那国内面包车肯定是装不下的,所以又在朋友那边弄了一辆密封的小货车一起过来拖货。

幸亏当初姚健来村子里签合同的时候刘晓宇带着他跑过一趟,不然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让他们直接过来的话还真不容易找的道。

也幸亏姚健这交找的车是从一个朋友那边弄来的,不然这犄角旮的所在估计没哪个货运司机愿意跟过来,没准还会以为自己遇到打劫的了。

。。。。。。。。

第一六一章 稻浪翻腾

本对这些成品的品质还有些担心的姚健在翻看了一些颗半悬着心总算是落了回去。这次随车来的还有一些早就定做好了的包装材料,什么箱子、袋子、盒子等等,当然了,更少不了品牌标签这类的东西,除此之外他还弄了一些包装商品时用的工具带了过来。

因为是第一次出货,所以这些货姚健运回店里后还得重新分装、包装和出样,有了送过来的这些包装材料和工具,等下次村子里再出货时就可以直接包装好了,自然可以省下不少的麻烦。

让刘晓宇惊讶的是,自己弟弟开来的两部车也不全是空的,小面包里放了不少的东西,翻看了一下后发现都是些盐、糖、油什么的厨房用料和一些饼干点心之类的吃食以及一些日常用品。

当初姚健在老家村住的那几天,虽说村子里的环境非常好,但细心的他却发现不管是村民家里还是自己哥家里都缺少很多的东西,所以这次来拉货的时候顺便给捎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