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都返回到地球上去。
“我要很快地绕空间轨道塔走一圈,”摩根对强格说:“把所有的损坏部位查清楚以后报告给‘中央’站。这件事需要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
飞行驾驶员强格默默地关上了空气闸的内盖。
《天堂里的喷泉》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第五十一章 “凉台”观景
北边空气闸的外门很轻松地被打开了,跟着投进了一个漆黑的长方形影子,它是扶栏上被灯光映照成火红色的横杆所勾划出的;而整个扶栏,则在从下面遥远的山头直射天顶的探照灯光下闪闪发亮。摩根深深吸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的精神非常好。随后,向透过内门舷窗看着他的强格挥了挥手,就离开了门口。
环绕“基础”站的工作台是由两米宽的金属格栅构成的,它的外面还张着一道二十米宽的护网。眼下摩根所能看到的“基础”站部分,在耐心等待的漫长岁月里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他开始在空间轨道塔的四周绕行,一边挡住眼睛,避开从下面射来的眩目光亮。空间轨道塔的壁面,犹如一条通往星际的道路似地向上伸展开去,在来自侧面的光线照射之下,清楚地显示出了上面有几个极其微小的鼓包和破损处……
情况同摩根所料想的一样,发生在轨道塔那一侧的爆炸并没有使这里受到任何损失;塔身是如此坚固,假如想要让它遭到严重损坏的话,恐怕得爆炸一颗真正的原子弹才能办到。摩根紧挨着空间轨道塔陡直的棱面,慢慢地向着西边走去。当转过拐角的时候,他回头望了一下敞开着的空气闸门,然后壮起胆子,顺着西边棱面的平整而无门窗的塔壁向前走去。
一种既兴奋而又夹杂着恐惧的古怪心情紧紧抓住了他。自从他学会游泳和初次身临脚下是无底深渊的高处以来,他还不曾有过类似于现在的感觉。尽管他相信自己不会遭遇什么危险,可危险毕竟有可能藏在什么地方暗中等待着他。他强烈地感觉到了柯拉的存在,也知道她一心在等待适当的时机。但是,他没有那种把工作不做完就半途而废的习惯。
西边的棱面同北边并没有什么两样,所差的只是没有空气闸而已。这里也不曾受到什么损伤。
摩根竭力克制着加快步伐的欲望——天哪,他在外面总共才呆了三分钟!——他走近了下一个拐角。还没有等到转过弯去,他就知道自己是无法完成绕行一周的预定计划了。工作台上被炸坏的金属材料,歪歪斜斜地像个翘曲的舌头似地搭拉在无底深渊之上。护网已经根本不见踪影——显然,它是被掉下去的运输机扯掉了。
“再也不必拿自己的生命作无谓的冒险了!”摩根对自己说道;可是他仍然紧抓住已经毁坏的扶栏,顺着它的残存部分向拐角后面望去。
壁面上嵌入了相当多的碎片,但是还没有发现需要好几个人用气割干上几小时还清除不了的东西。通过无线电,摩根向强格详细叙述了整个情况;飞行驾驶员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随后就劝他尽快回来。
“您放心好了。”摩根回答道:“我的宇宙密封衣还可以维持十分钟,而需要通过的距离只有三十米。这点路我就是屏着一口气也足可以跑回来了。”
然而,他并没有打算做这种试验。对于在“蜘蛛”上度过的一个晚上来说,摩根所经历的种种刺激实在是够他受的了。要是相信柯拉的诊断,那他的体力消耗就早已是过头了。从现在起,他将要不折不如地执行她的一切命令。
返回到敞开着的空气闸门那里之后.他靠着扶栏站了几秒钟,全身沐浴在从遥远的斯里康达山顶射来的光的喷泉之中。在笔直地向上通往星际的空间轨道塔壁上,他的身体径直投下了一道巨大的长影。这道影子大概会伸展到好几千公里之外。因此,在摩根的头脑里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它甚至会映到眼下正从“10…K”空间站迅速地向下降落的运输机上。要是挥动双手的话,援救者们将会看到他发出的信号,而他也就可以用莫尔斯字母表同他们进行交谈了。
这个可笑的想法引出了另一个比较正经的念头。要是在这里同其余的人们一起等着而不独自冒险乘坐“蜘蛛”返回地球,这样做的结果是不是会更好些?可是,上升到有名医的“中央”站那里,需要花费的时间将是整整一个星期!这显然是不明智——要知道,假如返回斯里康达山的话,那总共只要不到三个小时就行了。
该回去了!——剩下的空气已经不多,而且也没有更多的东西可看了。唉!只要一想到那些通常在白天黑夜都能从这里看到的激动人心的景色,就该知道眼前的遭遇是多么无情的捉弄了。然而现在,无论是下面的地球,或者是头顶上的天空,都由于从斯里康达山射来的眩目强光而一点也看不见了;摩根所站的位置,正好是在被沉沉黑暗所包围的狭小光柱里。即使是由于地心引力减弱而对重量的感觉有所差异,摩根也很难让自己相信他正处身于宇宙之中。他感到自己非常安全,就仿佛是站在山上而不是在六百公里的高空之中。毫无疑问,需要充分地加以享受并带回到地球上去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
摩根摸了摸空间轨道塔的非常坚硬的表面,他同它相比,其巨细的悬殊要比大象之与变形虫相比大不知多少倍。可是,变形虫永远也不会设想出大象来——更不用说是把它创造出来了。
“一年以后我们在地球上再见。”摩根耳语般地说完之后,慢慢关上了身后的闸门。
《天堂里的喷泉》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第五十二章 最后的黎明
摩根在“基础”站上总共只逗留了五分钟——既没有聊聊客套话的时间,他也不愿意白白消耗费了那么大劲儿才送到这里的宝贵氧气。他同所有的人握了握手,随后就钻进了“蜘蛛”的驾驶舱。
又可以不戴着面罩呼吸了,这是多么令人愉快;更加令人愉快的是意识到了远征已经胜利完成,而且用不了三个小时他就可以返回地球。老实说,在为了爬上空间轨道塔而作出全部努力之后,他真是不太愿意重新听命于重力的摆布了;然而,他现在却还得依靠重力把自己送回到地球老家去。就这样,他终究还是松开了对接锁,并在开始向下运动的时候,又经历了好几秒钟的失重状态。
当速度指示器的读数达到了每小时三百公里,自动制动系统便开始发挥作用;于是,摩根又重新感到了自己的重量。被粗暴地耗尽了电能的蓄电池现在又被充电了,可是,它大概已经损坏到了只有扔掉完事的程度。
突然,摩根的头脑里出现了一种不吉利的联想——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那紧张得过了度的身体。可是,自尊心和固执却仍然在阻止他同医生取得联系。除非柯拉重新提出警告,否则,他是不会采取这种措施的。
现在,当摩根穿过黑沉沉的夜空风驰电掣般地下降的时候,柯拉却沉默着。摩根沉浸在一种完全宁静的感觉之中,他让“蜘蛛”进入自动驾驶的状态,而本人则着意欣赏夜空的景色。从宇宙飞船上是非常难得看到如此广阔无际的全景的,而人们中间也很少有谁能在这种无可比拟的条件下观赏群星。极光已经完全熄灭,探照灯也被人们关掉了,现在,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同星座的光亮争辉了。
是的,再也没有什么了———除了人类创造的星星。几乎就在头顶的上空,闪亮着“阿绍卡”空间站的信号灯,它永远在离空间轨道塔系统不过几百公里的印度斯坦上空翱翔着。略为靠近东方的是“孔夫子”,再下面一点是“卡米哈米哈”,而照耀在西方高空中的则是“金捷”和“依姆霍捷泼”。这些只不过是分布在赤道上空的——些最明亮的界标;宇宙中还存在着好几十个其他的、比天狼星亮得多的人造星星,它们好像是地球的一条宇宙项链。要是往日的天文学家看到了这条天上的项链,他该会多么地惊奇;而当他观察了一个小时左右以后,弄清楚了这些明星是完全不动的,——既不升起,也不落下——而人类熟悉的那些星星却在自己的永恒道路上继续运行着的时候,他又该怎样地感到大惑不解呢?!
注视着挂在天上的钻石项链,摩根在想象中却看到了某种更加壮丽的东西。用不着花费多大的想象力,这些人工创造的星星便变成了一座宏伟大桥上的路灯……幻想变得愈来愈近乎离奇了。当斯堪的那维亚神话中的英雄们从我们这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时,他们在瓦尔加拉宫①里所经过的那座桥叫什么名字来着?他再也想不起来了,然而这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幻想!无疑,在人类出现之前,宇宙中早就有过其他形式的生物!也许,他们也曾枉费心机地尝试过架起大桥通往自己那个世界的天堂?摩根想起了宏伟壮丽的土星光环,也想起了海王星和天王星的透明拱环……尽管他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些行星上都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生命的痕迹,但却仍然萌生了一种使他感到好笑的想法——他们的那些光环或拱环,都只不过是一些古代大桥的陈迹而已。
【① 斯堪的那维亚神话中一座供阵亡战士游息的绿荫环绕的豪华殿。】
他很想睡觉,可是想象力却牢牢抓住了这种念头,就像是一条狗找?什么也不肯把它放掉。其实,这种想法并不荒诞——甚至也不是出之于他的独创。有一些同步空间站的规模已经达到方圆几十公里,许多空间站则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轨道的各种缆索所联结起来,把所有这些空间站都连接起来,用这种方法构成围绕地球的一个环,这项工程在技术上要比建造空间轨道塔简单得多,而为此需用的材料也要少得多。
不过,这不是圆环而是轮子。这座空间轨道塔一一只不过是第一根辐条而已。其他的空间轨道塔(四座?六座?十二座?)随后将沿着赤道间隔一定的距离陆续兴建起来。当以后把所有这些空间轨道塔在空间轨道上相互联结起来的时候,就不再存在使单座空间轨道塔的建筑师们十分头痛的稳定性问题了。非洲,南美,吉柏岛,印度尼西亚等所有这些地区,假如需要的话。都可以提供建造地球终点站的适当地点,因为总有一天,空间轨道塔会由于材料得到了改进而对最强烈的飓风也无所畏惧的;那时,也就没有必要非把终点站设置在高山上不可了。假如建设工程过一百年再开始的话,那就也许根本用不着把僧侣们从斯里康达山赶走了……
正当摩根沉湎于幻想之中的时候,一钩在黎明的曙光中呈绯红色的晓月,已不知不觉地在东方升了起来。摩根集中了视力,一心要观赏那在旧时代里谁也没有见过的奇妙无比的景色——蛾眉月怀抱中的星星①。虽然月光明亮得足以看清这个夜间之乡的许多详细情形,可是,人类第二故乡的那些城市今天却一个也没能看到。
【① 按照作者的想象,到了22世纪,月亮已被人类所开发而成为“第二故乡”。入夜,各大城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