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觯杌捶蠲ヌ酵疾患
其实岭南偏远,当时基本上还属于化外之地,民风野蛮,遍地瘴气,不像现在那么发达,人人嘴里都要说一两句鸟语以示时髦,不只韦执谊,一般人都视岭南为畏途,就连韩愈韩大胆,被宪宗一怒贬到潮州后也心情沉重,以为自己回不来了,写下了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除了被贬的犯官,正常人一般都不选择去哪里,在当时人心里,岭南地位大概连西域也不如,西域好歹也能开边经商,立下不世功业,去了岭南基本上和无期徒刑没什么区别。
身处这个时代,李诵也感到这个时代的迷信程度有多深,有位姓杜的大官,年轻时做梦梦到进士榜上也有姓杜的,名字里带个鸟,明显不是自己名字,于是就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个带鸟的名字,又怕儿子不保险,后来又给孙子起了个带鸟的名字,父子名字里有同样的字,真是奇观,不料居然也让他等到,果然就在自己的孙子这一辈中了进士。有个老太太跳大神,一边跳,一边念叨:
“东有东方朔,西有西方朔,南有南方朔,北有北方朔。”
如果东方朔地下有灵被她念叨到,肯定会在棺材里气得再死一次。这种事说来好笑,但是想到二十一世纪连办奥运会都要选8月8号,李诵也就随即释然,毕竟不能用现代人的觉悟去要求古代人,于是只好另觅他人,让杜黄裳去好言安慰一番,才让韦执谊“病情”好转。
李诵虽然不追究,但是这样一来,韦执谊这一生的仕途只怕已经走到头了。李诵清楚记得抗战时陈云做组织部长时那一次著名的讲话,这样的人做干部关键时刻只怕不能担当重任。其实李诵是想栽培韦执谊,四十出头,人长得帅,家世背景也不错,也很有才干,还是太子党骨干,所以打算把开发岭南,发展海贸的好重任交给他,可惜??????
“觉悟太低啊!”
韦执谊是注定要出中枢了,而岭南节度使的人选只好暂时搁一搁。反正现在岭南也只能做一些初步的开发,至于跨越性的发展,还是要等一等。而发展海贸,咱大唐多的是地方!
九月二十三,李诵在大明宫紫宸殿召见礼部员外郎柳宗元。九月二十五,下诏任命柳宗元为泉州市舶使兼夷州处置使。唐制,五品以下官员任命用旨,五品以上用诏或制,现在任命柳宗元却用了诏,许多落魄但嗅觉灵敏的人顿时感到自己的天空中,乌云裂了一条缝出来。
柳宗元九月获得任命,但是一直淹留长安,每日游走于高门市井之间,直到来年正月才正式动身,走的时候身边带了数十人,里面有李诵下令从算学中选拔的优等生,还有豪门大族的庶子和一些落第士子,还有一些落魄胡商,居然还有游侠。最重要的是,柳宗元身上带着一百万缗的交子。而这一百万缗中,五十万出自内库,五十万出自几个大族。
唐时的商业活动已经极其兴盛,中晚唐时江淮蜀中等地也没有受到战乱破坏,但是在乱世带着大笔钱财上路,明显是极不明智的行为,所以当时的长安以及江淮蜀中等地,已经有了钱庄的雏形,商人通过钱庄异地存取,而存取的凭证就是交子。当然敢用交子的都不是小人物,而交子在大型的商业活动中的运用也不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只是因为晚唐五代战乱,破坏了它的发展而已,所以历史书上把交子的出现定于宋初,事实上,中晚唐就有了。
柳宗元在长安的这几个月,大事太多,许多豪门大族对柳宗元的活动只是礼节上的应付,并没有太在意,只到一年后,泉州汇来大笔汇票的时候,许多家主才想起来柳宗元这么回事,悔青了肠子。这是后话不提。
任命柳宗元之后不久,刘辟正式上书以将领推举为借口,拒绝了朝廷的征召。不过李诵显然对此并不在乎,与刘辟的拒绝同时到达的,是高崇文、李元奕已经抵达汉中,正在整训,联系严砺、李康。
九月底,中书侍郎、大行皇帝摄冢宰、山陵仪仗使武元衡回长安汇报,在咸阳嵯峨山南麓大行皇帝山陵已经建造完毕。当日,李诵下诏,令礼部选择为大行皇帝下葬的日期。
十月己酉日,李诵率同王公大臣下葬大行神武孝文皇帝于崇陵,庙号德宗。权德舆作《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
覆露雍熙运,澄清教化源。赓歌凝庶绩,羽舞被深恩。
纂业光文祖,贻谋属孝孙。恭闻留末命,犹是爱元元。
梯航来万国,玉帛庆三朝。湛露恩方浃,薰风曲正调。
晏车悲卤簿,广乐遏箫韶。最怆号弓处,龙髯上紫霄。
常时柏梁宴,今日谷林归。玉斝恩波遍,灵輼烟雨霏。
乔山森羽骑,渭水拥旌旂。仙驭何由见,耘田鸟自飞
刘禹锡作《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出震清多难,乘时播大钧。操弦调六气,挥翰动三辰。
运偶升天日,哀深率土人。瑶池无辙迹,谁见属车尘。
凤翣拥铭旌,威迟异吉行。汉仪陈秘器,楚挽咽繁声。
驻綍辞清庙,凝笳背直城。唯应留内传,知是向蓬瀛。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十章 … 近卫军
(根据最新观察,全天也就只下了那半个小时暴雨,淋完我以后过了12点就停了。我要买两张彩票!)
站在德宗崇陵前,望着蓝天白云,青山秀水,鸟来鸟去,满目白幛,清乐满耳,李诵不由得感慨:
“真是个好地方。怪不得历来帝王都要费尽心机为自己建陵墓呢,这地方不要说死人,就是活人睡这里也舒服啊!”
这番想法明显没有一个封建帝王应有的觉悟。不过也难怪李诵,作为现代人,见多了许多伟大人物在八宝山化为一缕青烟,对身后事哪里看得那么重?历朝帝王都重视陵墓,葬在风水宝地,结果不但保不住子孙王业,往往连自己的骸骨也保不了,区区一柄洛阳铲就能将历代帝王苦心经营的陵墓挖开,不知道躺在陵墓里的帝王们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想归这么想,不过这个时代想法和李诵相近的人不多,作为既得利益者,李诵也不敢表露出来,顶多在自己百年以后再安排吧。
德宗下葬之后不久,夏绥果然传来消息,因为朝廷迟迟不下对杨惠琳的任命,严绶又派大将阿迭光进统兵渡河,与阿跌光颜成犄角之势,阿迭光进是阿跌光颜兄长,哥儿俩都素有威名,诸将恐惧,夏绥军内乱,杀杨惠琳及其亲信满门,传首长安。夏绥乱平,李诵下令李演入夏绥为夏绥节度使。
相比李演,袁滋却没有这么幸运,在九月十日,李诵收到了袁滋的上表,出乎枢密使苟胜意料的是,李诵对此不怒反喜。朝议上,李诵似乎对袁滋也没有想太为难,只是宰相杜黄裳坚持要重重处罚袁滋,于是,本来吏部的建议是贬袁滋为吉州刺史,李诵在杜黄裳坚持下,将袁滋贬为潮州刺史,将袁滋送到岭南大海边与鳄鱼较劲去了。决议一出,袁宅哭声一片。而后来前方发回的报告说袁滋看到圣旨当时就昏了过去。这样的消息让李诵很是开心,开心得近乎不近人情,没心没肺。
其实这也不怪李诵,他不开心才怪呢。真是瞌睡碰到了枕头,正愁韦执谊不肯去岭南,袁滋就很自觉地引起了众怒,袁滋虽说胆子小点,但是治政能力却是一流,不然当初杜黄裳也不会推荐他接替韦皋。袁滋虽然挂着左金吾卫大将军的头衔,可是事实上却是一直是文官,吏部的考评一直很高,许多大臣虽然立场坚定地站在李诵一边,但对袁滋的安排却有些腹诽,袁滋毕竟也是个人才啊。不过李诵才不管大臣们怎么想呢,领先时代的眼光,你能理解吗?
李诵领先时代的眼光还不只这些。朝中很多大臣以为是俱杨之乱使得皇帝对禁军不放心,才改革军制。不料等到十一月中,在北苑举行两军成军典礼时,大臣们才发现,这哪里是禁军!
两军各两万人,虽然名为近卫军,但是宿卫任务却继续交由羽林卫、忠武卫、英武卫负责,这两军反而是标准的唐军野战军配置。两军各有两万人,编制如下:
步兵12500人,其中甲兵7500人,轻步兵5000人。
轻步兵中2500人配弓一把、箭30,断柄重刀一把,长枪一条,方型牛皮盾一面。另外2500轻步兵配弓一把、箭30。背后背着一个更大的箭篓,装箭100,配弩一把,长枪一条。
甲兵配明光甲,其中5000人有弓一把、箭30,枪一条,断柄重刀一把。而另外的2500人就是名震天下的陌刀兵,陌刀兵每人在两腰分别挂有弓一把、箭30,背后交叉插有长柄陌刀一柄,长枪一条。
骑兵5500人,每人身背长枪一条,配圆盾一面,弓一把、箭30,长短横刀各一把。
每军各配置辎重兵2000人。
更让大臣们惊讶的是左右近卫军,尤其是左近卫军与众不同的是,李诵在军中设立了一个新的职位,名字很赤裸地叫教化参军,下辖文书数人,从京城落第士子中挑选年纪较长者充任,职责是在军中宣扬皇帝陛下的神文圣武,关爱百姓的高尚品德,树立士兵和下级军官为大唐为皇帝陛下而战的坚强信念,顺便代士兵写家信的同时和士兵聊聊天。这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是李诵把它进行了系统化,教化参军宣扬的内容也是由王叔文在丁忧之前就设计好了的,李吉甫进行了完善补充。至此,李诵建立了完全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成军典礼上,伴随着隆隆的鼓声,各色军旗被北风吹得烈烈作响,寒风凛冽,而士兵却巍然不动,想不到建军才三个月,就有如此模样,尤其是李愬,把两万流民训练成这样,委实不简单。面对军容严整的军阵,李诵显得十分满意。骑在白马上,手握长剑,在郝玼、李愬的侍从下检阅了全军。
接着郝玼、李愬又指挥两军进行了战阵表演,两军除了阿跌光颜带走了五千人之外,其他一个不差,三万五千将士肃立校场的场面真不是盖的,后代的电脑特技完全没法比,缺一种真实感,看得李诵忍不住有挥手高呼“同志们好”的冲动。李诵虽然不喜欢这样的形式主义,不过面对名震青史的陌刀阵,看起来也觉得心跳加快,面色赤红,把身边的太医紧张了个半死。
不过李诵虽然激动,毕竟是做了这么长时间皇帝,眼光也练了出来,和前些天刚刚检阅过的高崇文军相比,这几万人明显差了点什么。差了点什么呢?
差了点杀气。
高崇文部队久经战阵,士兵们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嗜血气息是眼前这些没有上过战阵甚至刚刚放下锄头的士兵所不能比的。
李诵相信,不能刺刀见血的部队不是好部队。一支军队,装备再好,没经过实战,也淬不成好钢。
李诵想到这里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对杨惠琳迟点动手了,好让这些士兵经经战阵,可惜了,多好的一次练兵机会啊,似乎杨惠琳的部下不是他的士兵一样。
可惜了,既然杨惠琳已经挂了,还是动动西南的脑筋吧。
武学下舍也快开张了,夏绥的军官们也该到了吧?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十一章 … 脑子坏了
(本周最后一天了,鲜花、推荐、收藏就像阳光一样洒过来吧!)
武学的筹备工作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实在太难。毕竟在那个年代,这些学问和武林秘籍一样,属于不传之秘,有点心得的都看得跟宝贝一样,生怕别人得了去,完全没有胸怀天下的觉悟。
太宗时侯君集伐高昌,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