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当铺-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公子,粮食在哪儿?是在这里吗?”

吴明说道:“粮食并不在这里,这儿地方太小,装不下,在街的另一边上放置着,你们跟着我来就是了。”说完之后朝着马小三他们运粮摆放的地方去。

“全军听令,跟随本大人前运装粮。”这个武官的嗓门还是挺大的,喊出来的这一声,大半部份人都听得到。

“是!”几千号人同时回应,声震长空,房屋上面的瓦砾都被震得直抖擞响,然后齐跟进的脚步声只怕几条街之外都能听得见。

此时天刚亮,街上面还没有什么行人,被如此大的声音所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连忙穿衣打开窗或是门伸头朝街上面望去,却看到数都数不过来的马车,还有那长龙般的兵流。

这一下子更使得他们好奇,难道真的发生什么大事了吗?不停的议论着。

吴明带着这么一大群人走过了几条街之后,到达了目的地,就看到马小三带着一行人站在一房前面。

看到走在前面的吴明,马小三连忙迎了上前道:“吴公子,你来了。”

吴明点了点头然后问道:“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粮食都准备好了吗?”

马小三连忙说道:“经过昨天连夜的搬运,粮食都已经准备好了,在那间大院子里面,有十万担之多,就等来人将其运走。”

听到他说准备好了,吴明点了点头,然后转首对着身后的几武官说道:“几位大人,粮食已经准备好了,就在那间院子里面,有十万担之多。”用手指了指那院子,然后说道:“他们是我的兄弟,希望能帮得上忙。”

“多谢吴公子。”还是刚才的那武官,然后对着旁边的一众人吩咐起来:“阿虎,你去,带二百人,将街道二头都封琐起来;剩下的各自带着自己的兵,一字排序,到里面去,将所有的粮食全都搬出来,放到马车上面,动作要快,要赶时间。”

“是,大人。”那几人连忙应声,然后开始按各自分配好的开始动起来。

“来,你们,一队,二队,都去里面把粮食搬出来,不要挤,动作要快,剩下的人将他们搬出来的粮食全都装车,然后拉到城外面,等着。”

“是,大人。”

所有的兵在这个时候开始忙碌起来,搬粮的搬粮,装车的装车,然后赶车出城的又是一批,望着忙碌有序的一众人,吴明心中有一股说不清是什么样的感觉。

站在旁边的马小三看到一众人忙碌着,没有人注意,于是走到吴明的身前,小声的说道:“吴公子,小人已经按你昨天所说的,将余下的几万担粮食全都放在了这间院子里面,不会被他们发现,只是不知吴公子如此这般做,有何用意?”

吴明说道:“等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现在还不能告诉你。”

正在所有的兵忙着搬粮食的时候,就见于谦一身官服,坐在一辆精致典雅的小马车过来了,等到达吴明面前时停了下来,马车上面赶马的忙取过一旁放着的小梯子摆好,让于谦下马车来。

待从马车上面下来之后,于谦对着吴明说道:“吴公子,圣上已经同意老夫押运这粮食一同前往发灾的州县府去,同时处理那边发生的事情,暂时由老夫按管那边。”

吴明连声说道:“于大人真是令人佩服,牵挂着灾情的事情,不过于大人,晚辈送于大人一句话:路上多加小心。”

“没关系。”

这样子搬运粮食持续了一个多差不多二个时辰的时间才搬完,这个时候街上面开始已经有人了走动了,对门前进出的官兵,不家抬在手中的那粮食,全都揣测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样搬运粮食过了大约一个多时辰,才将那院中的十万担粮食全都装运到马车上面并拉到了城外面,此时刚才的那武官走到于谦面前恭敬的说道:“尚书大人,粮食已经全部装到车上面运到城外面等候,是否马上起程前往?”

于谦听了之后对着吴明说道:“吴公子,粮已经装上车,那老夫也要开始起程了。朝中的事情就多多麻烦吴公子,如若遇到各方面的阻力时,与蓝青蓝大人多联系,自会有人相帮。”

吴明说道:“于大人,这里的事情你就放心好了,晚辈自会留心,路上多加小心。”

“告辞。”

“一路保重。”

于谦坐上了马车,朝着城外面离去,而站在街道二边的兵也跟着朝城外跑去,开始朝着南方灾县州赶去。

看着离去的一行人,吴明也回去了,不过在临行回去时,吩咐马小三将剩下的所有粮食全都看好了,多加留心,不要出什么差错,以备出什么意外不时之需。

—第二百二十一章 … 扣银子—

    粮已经运走了,那接下来要做的当然是等着皇帝将欠自己粮钱的银两送来,只是很可惜的是,一连过了二天银子都不见送来,吴明实在是闲不住,于是就去要银子,却被给气回来了。为何?自己去皇宫要银子,皇帝的面还没有见到,反倒是被王振那死太监给挡了下来,并说暂时没有银子,缓上二天。

听到他说的这话,吴明心中算是明白了,这个死阉人是摆明了要扣下皇帝还来的银两,不想给自己,没道理他为何会这样做?难道又是为了黑粮吗?不过有一件事可能肯定的是,王振对自己开始有了一丝敌视之心了,看来以后行事要加倍小心才是,免得落下什么把柄在他手中就不好了。

此时王振府中,正有一个四十多岁胖的发福的官员恭敬的坐在下道,对坐在正堂之上的王振说道:“公公,下官要替还上给的银子正在下官手中,有十万两之多,不知公公你的意思要如何?”

王振听了之后,眯着眼,说道:“贾庆,皇上答应给吴明银子,可是并没有明确的表示给多少,这十万两银子,是不是给的太多了?要知道,现在南方发生旱灾,国库既使在充裕,也要拿出大批银子拨出去,岂能如此浪费在一个平民百姓之上?”

听到王振说的此话,贾庆心中顿悟,岂有不明白之理,原来又要扣银子了。一大清早的,自己从库银里将银子给提出来,虽然皇上没有明说赔给多少银子,但意思不能少于十万两,于是自己就取了十万两出来,可没想到刚一出库银门,连库房的大门都还没有出去,就遇到一小太监,说是王公公叫自己过去。

在来的路上,贾庆心中猜想了好几种想法这王振叫自己来所为何事?难不成又要‘借’用库银里的银子,一想到这里,就心惊胆颤,害怕不已。自己做这银库管事大人几年下来,库银里的银子可没少‘借’给王振,不过都是只借不还,生怕被朝中的大臣向皇上参上一本,到时候自己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可不把银两偷偷的拿给王振,自己也要死,并且全族都没命,在权衡之下,他只好委曲求全答应了。

于是王振想要多少银子,就从里面提多少银子,从他暗中记下的账本看来,提了一百多万两银子,这够砍他们九族几代人的了,可又没有办法,也只能如此。所以每一有小太监进到这里来,说是王振叫自己过去,就十分的害怕,是见一次怕一次,生怕什么时候东窗事发,自己一家人生交待了。

“公公说的极有道理,十万两银子确实是很多了,要是以平时买粮的价来看,只怕不知要买多少粮,下官实在是糊涂,一时没细想,差点犯了大错,多谢公公提醒。”贾庆心中一转连忙说道:“那不知公公认为给吴明多少银子算好?还请公公你明示。”

王振抽了一口烟,品味了下其中的感觉,然后说道:“银子不给也说不过去,皇上已经下过旨意的,不如这样,就按一担十纹钱来给,看十万担粮食能值多少银子,按这个价给他。”

“十纹钱一担?”听到这话,贾庆是满脸的吃惊,这那是赔银子给人,完全是坑人,十万两换算下来,也就值千两银子。这样的价,实在是低到不能在低点上了,怕是已经破了自明朝建立以来所给最低的价了,在自己记忆中,有数的最低好像也值十八九纹钱之多,十纹实在是太低了。

看到贾庆脸上吃惊的表情,王振眼中泛着一丝残忍的笑意说道:“怎么,给他十纹钱一担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没有,绝对没有。”贾庆看到王振脸上的表情,是吓得连忙说道:“十纹钱一担给吴明,也可以了,南方发生旱灾,肯定需要大笔的银子去赈灾,到时候要不知要用多少,所以能少一点是一点。身为大明天子面姓,岂能不为天下朝庭着想,所以十纹钱一担算给吴明,也能体现圣上的皇恩浩荡。”

对于贾庆的话,王振稍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不错,贾大人果真是个忠臣,能体会朝庭在之方面的难处,就按咱家说的给。不过给他这千两银子也不能太急着给,过个几天在说,先凉一下。”

贾庆敢说不吗?只得连声附合着,现在王振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了,他可不敢在胡乱的多说一句,怕惹祸上身。

“王公公,如果你没什么吩咐的事情,那下官这就告退。”贾庆说着起身,想要马上离开这个地方,多呆一刻都不想。

王振点了点头道:“咱家也没什么要吩咐你的了,不过你回去的时候,将剩下的银两送到这里来,由咱家斩时替吴明保管着。”

什么剩下的银两交由你保管,分明是想吞了剩下的那九万多两银子,可是贾庆也不敢说什么,他可不想死,只得应声道:“下官知道了,下这民回运之后,就把那九万多两银子送到王公公这里来,下官告退。”说完之后欲转身离去。

“你去吧!”

听到这话,贾庆犹如得了圣旨,连忙转身朝外面离去,边走心中边怒骂着王振不得好死,害人不浅,怎么不现在马上去死之类话的云云。

在快要走出大门口里,贾庆看到从门口外边走进一行人来,身上穿着外塞服饰,神情粗犷,腰中挂着一把大砍刀,脸上带着凶悍之气走了进来。与他们擦肩而过时,带头的那人朝贾庆扫了一眼,直朝着刚才自己离开的正堂走去。

他们走远之后,受不了他们凶悍之气而提着心的贾庆长呼了一口气,心中想着这些家伙怎么又来了?莫不是又来讨要封赏不成?还真是尝过甜头之后没完没了的跑中原,面见皇上,不知这次又要赏多少真金白银与种种布匹粮食给他们了?

你的一次轻轻点击,将温暖我整个码字的人生,请支持一起看文学网,精彩内容尽在一起看文学。

一行二十几人走到大堂之中,看到躺坐在正堂椅子上的王振,带头之人说道:“王公公,好久不见,阿利刺帖见过王公公。”说完之后手放在胸前,行了一个蒙古族人特有的礼。

正坐躺着的王振连忙起身,脸上带有一丝惊讶:“阿利刺帖?你们怎么又来了?”

听到这个又字,塞外人性格粗犷的他,脸上也有一丝奇怪之意,连忙话说道:“我们大王十分的想念皇上,所以特别派本将军前来进贡,以表达友好之意。”

为什么说到又字?其实这其中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想那瓦剌因在外塞,那里的气候不适宜载种一些重的要粮食作物,只能牧养马或是牛羊,就以牛羊肉骏马来换取粮食与各种农具,还有一些日常必备品。

瓦剌部当时的实权掌握在太师也先的手里,他经常派人以向朝廷进贡为名,骗取赏赐,因为当时明朝对进贡国家的使者,无论贡品如何,总要有非常丰厚的赏赐,而且是按人头派发。也先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派出的使臣不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