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就在这一瞬间,一声枪声传来。。。。。。
瓦西里。扎伊采夫倒下了。。。。。。
考宁斯少校缓缓的从藏身处出现,然后小心谨慎的来到了那具俄国人的尸体前。
瓦西里。扎伊采夫,苏军中最优秀的狙击手。
现在,这个最优秀的狙击手死了。
考宁斯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虽然自己提前判断了敌人的撤退路线,并且成功的击杀了敌人,但无论如何,这个敌人还是值得自己尊敬的。。。。。。
。。。。。。
“埃迪姆,少校成功了,是吗?”
“是的,他成功了,干的漂亮!”
“我们也有一些功劳,是吗?”
“啊,是的,我们当然有一些功劳,可是我们把他逼出来的。”
“那我们现在该做什么?还留在这里吗?”
“嘿,海森堡,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未完待续。。)
六百九十.突击队员——向前!
这是在巷战中任何一支军队都会遭到到的事情。
但这却无法阻挡住德军的前进。
实事求是地说,斯大林格勒的俄国人还是表现得非常英勇的,无论是他们的正规军还是所谓的工人集团军、妇女集团军,乃至于那些游击队和赤卫队。
进攻中的德军,多次遇到过平民武装对于他们的阻击,而且往往阻击进行得非常惨烈。
克林根贝格突击队就多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在进攻中,他不止一次的遭到到了敌人的阻击。起码,他以为自己遇到了敌人的正规军,在随着交火开始,他很快发现敌人的火力并不是很强,工事也并不是非常强固。但是对面敌人所表现出来的战斗精神却是让人吃惊的。
有一次,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之后,前面的房屋几乎被完全摧毁,克林根贝格和他的队员们认为不会再遭到什么阻碍了,他们放心大胆的站了起来。
但是才朝前前进了几步,一阵枪声便响了起来,一名突击队员当场负伤。
训练有素的突击队很快趴伏到了地上还击,他们发现,对面敌人的火力其实并不密集。从枪声里判断,他们大概只有一枝**沙冲锋枪和一挺轻机枪的“重火力”。
突击队决定用最短的时间拿下这里,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敌人扔出了几枚手榴弹,阻击住了德军突击队的冲锋。接着又隐藏在那些残破的建筑里继续射击。
克林根贝格迅速命令自己的队员分成了三个部分,从三个方向包抄过去。
在他的设想里,敌人会在两翼加强保护的。包抄不会那么容易实现,然而,他却惊讶的发现,敌人的两翼根本没有任何保护,他们把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了正面。
这绝对不是一支正规军。。。。。。克林根贝格在第一时间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他的判断没有错误,在这里防御的是斯大林格勒工人第1集团军第1营的部队。
他们也的确只有一枝冲锋枪和一挺轻机枪。要知道,在此前的历次战斗中。苏军丢失的武器弹药实在是太多了,而在德国空军的疯狂封锁下,补给根本无法有效的运送到斯大林格勒。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平民组成的部队只能够得到很少的武器。
从两翼包抄上来的德军,一下便让这个工人营陷入到了被动之中,在德军密集火力的打击下。他们很快便蒙受到了沉重伤亡。
不过这些平民看起来一点投降的意思也都没有。。。。。。
他们的手榴弹似乎倒有不少。在德军的猛烈打击下,那些举着手榴弹的工人站了起来,企图把手榴弹投掷出去,但这样毫无保护的站起,却在第一时间遭到了德军的射杀。
可这些俄国人根本不肯善罢甘休,他们还是固执的一次次站起。。。。。。然后就是一次次的被射杀!
德军士兵是在无法明白,俄国人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扔手榴弹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毫无保护的投掷方式,只会让自己成为活靶子吗?
俄国人是真的不知道。。。。。。
在用火力压制住了俄国人后。现在,克林根贝格决定让这些敌人知道手榴弹的正确使用方式了。
在机枪和冲锋枪的掩护下。一批突击队员用力投掷出了手榴弹,接着“轰轰”的爆炸声连绵不绝的响起,俄国人的阵地上传来了一片惨呼。
应该差不多了,克林根贝格想到。。。。。。
两名突击队员小心翼翼的靠近了俄国人的阵地,他们发现这里的大多数敌人都死了,只有几个受了重伤的家伙还在血泊里呻吟着。。。。。。
突击队员转过了身子,正想招呼自己的同伴们上来,可那些受了重伤的俄国人,却拉响了自己身上的手榴弹。
于是新的爆炸又在这里响起。。。。。。
天杀的俄国人啊!克林根贝格心里的愤怒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自己两名那么优秀的突击队员就这么的死了。
苏军士兵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他们已经领教过了,但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平民组成的部队居然同样的如此顽强!
恼怒中的克林根贝格,集中器了突击队所有火力,致命的子弹疯狂的向着对方倾泻而去。。。。。。
俄国人的伤亡是惨重的,面对德军的打击,他们已经很难有还手的力量了。
克林根贝格突击队一点一点清除着俄国人的阵地,一点一点的把俄国人逼迫到了一个很狭小的区域里。
克林根贝格很清楚自己面对的不是俄国人的正轨武装,但对方顽强的抵抗却激发起了他的愤怒,他决定不再留任何的情面了。
他下达的命令是,消灭你视线范围内可以看到的一切敌人,绝不容情!
还在继续抵抗的俄国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火力也越来越微弱,这些没有接受过哪怕一天正式军事训练的俄国人,根本不可能是精锐的德军突击队的对手。
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他们居然发起了冲锋。。。。。。
而这种毫无希望的冲锋,也让克林根贝格突击队的作战任务一下变得轻松起来。
他们可以很容易的射杀到那些俄国人,看着一具具的尸体倒在自己的枪口下。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阵地前便倒下了无数的尸体。。。。。。
战斗终于结束了。。。。。。
德军突击队员们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有了前次的经验。他们不敢再有任何的大意了。当看到那些垂死的伤员一旦有任何的举动,突击队员们往往便会抢先扫射上一梭子子弹。
这些尸体全都不是穿的军装,只是在胸口上简单的别了一个胸章。表明了他们的身份:
斯大林格勒工人集团军!
德军的突击队员们没有什么欣喜的,尽管他们杀死了几百个敌人。。。。。。
克林根贝格来到一个看起来像是指挥官的俄国人身边,发现他还没有死,只是腹部中了一颗子弹。他解除了俄国人的武装,确保没有危险之后,才让一个会俄语的队员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来这里?”
“这里是我的地方。。。。。。”俄国人吃力的回答道:“给我一枪吧。我会感谢你的。”
克林根贝格完成了他的心愿,给了他一枪,解除了他的痛苦。
那个德军翻译士兵问道:“他们都疯了吗?”
“也许吧。。。。。。”克林根贝格耸了耸肩:“可是你没有听到他说吗?这里是他的地方。虽然我认为用平民来进行如此残酷的战斗,不值得,但他们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我钦佩的。”
克林根贝格知道,这样的战斗在未来还会更加频繁的发生的。。。。。。
斯大林格勒到处都在发生着类似的情况。大量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俄国平民被投放到了战场上。他们利用简陋的武器——主要是依靠他们的生命,来阻挡敌人的坦克和步兵的联合突击。
而在这关键时刻,德军恩斯特战斗集群最高指挥部发来了恩斯特。勃莱姆元帅的命令:
一旦认为对方的武装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各德军部队允许摧毁一切可疑目标,在必要时候可疑使用一切值得使用的武力。。。。。。
这意味着,现在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进行的已经是一场无限制战争了!
德军的突击炮开进了斯大林格勒,炮火开始无情的摧残着对面的所有目标。可怕的炮弹暴雨一般的倾泻而出,一阵阵的爆炸伴随着无数的尸体激荡而出。
这是毁灭性的的打击!
那些俄国人原本严阵以待等待着德国人的进攻。但是他们迎来的却不是德国步兵,而是一浪高过一浪的炮火袭击。
他们好不容易组织起的阵地。在如此疯狂的炮火下被彻底的粉碎。他们集结起的所谓部队,在如此疯狂的炮火袭击下被炸得死伤狼藉。
战争——不是仅仅依靠意志力就能够取得胜利的。
但是俄国人现在明白这个道理显然已经太晚了。
平民部队陷入如此的悲惨境地,而苏军的正轨部队日子同样也不好过。那些无处不在的德军突击小队,如同幽灵一样的不断出现。
伴随着他们出现的往往是大量的德军坦克。。。。。。
苏军在残壁断瓦上组织起防御工事,在每一处被德军炮火摧毁的地方进行阻击,顽强的阻击着敌人的推进。
但是很快的,他们便遭遇到了德军更加猛烈的打击!
成群成群的炮弹朝着阵地上落下,这些可怕的钢铁,足以一次又一次的摧毁这些俄国人费尽了千辛万苦才构建起来的工事。
然而,德军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轻易发起攻击。他们继续以迫击炮和喷火器对苏军进行大规模的杀伤。
往往,当德军终于决定发起攻击之后,冲进阵地里的德国士兵却发现那里已经没有活人了。。。。。。
这就是悲哀而惨烈的战场。。。。。。
苏军的损失每分每秒的都在增加,而德军的推进也因为俄国人的顽强阻击而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在每一处推进的战场,他们总会遭到那些顽强的俄国人的阻击,经常不得不花费大力气才能够占领一个阵地。
坦克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全力,不断的给予突击队员们以最有力的支援。德国的工程兵也在不断的努力着,一次次为突击队的攻击铺平道路。
空军更是如此,从斯大林格勒之战爆发以来,他们根本没有得到过休息。
如果没有这些部队付出的巨大努力。德军的攻击将会面临到更加多的困难。。。。。。
当然,这也是德军最大的优势,他们能够把所有参战部队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在战场上的优势。
大约,这也正是恩斯特战斗集群或者整个德军作战部队能够一次次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因素所在吧。。。。。。
在三天时间的攻击中,德军的推进速度并不是很快。他们严格遵循着恩斯特元帅的命令,尽可能的减少伤亡,而并不要求快速突破。
如果以沉重的伤亡才能夺取斯大林格勒,那么这是王维屹绝不愿意看到的。
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之下,斯大林格勒80%以上都遭到了摧毁。。。。。。
4月17日夜。迈里斯特尔少校指挥的突击队突袭了苏军的一个指挥部,击毙了一名上校和大量的苏军。
而意外的是,他们还缴获了一批文件。在其中的一份文件中,他们发现了苏军一个隐蔽的弹药仓库。
这可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收获,如果能够端掉这个弹药仓库,那么将会让原本就面临补给严重困难的斯大林格勒更加雪上加霜。
迈里斯特尔少校甚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