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河寨比灵山卫卫城更早的设置了生夏宗的分支机构,风扬易被选为管事。作为主持分田分地的核心主持人之一,王铭宇也来到了夏河寨,给风扬易提供帮助。在众人的努力下,张准颁布的各项法令,在这里得到顺利的实施。在短短数天的时间里,田地就分到了各个民众的手上,民众对护卫队的拥护程度达到满值。

由于夏河寨的人口太少,田地太多,因此,每个符合条件的民众,都获得了额外的田地。经过计算,每个人大概有八亩的样子。相对而言,比浮山所还要多一些。同时,有部分从日照方向逃亡过来的难民,也在这里获得了田地,成为夏河寨的一员。

同时,夏河寨的巡逻队也成立了。尽管只有三个小队,一百五十人,却是相当的精干。不少人都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有相当的战斗经验。张准给他们配备的武器,也是质量最好的弯刀和长矛。至于火铳,暂时还不能提供。

张准回到夏河城的时候,夏河城周围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清理干净,隐约可以看到横七竖八的尸体。空气中,还飘荡着浓郁的血腥味。不过,幸存的民众,对于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最起码,粮食方面,是收获在即。就算不是丰收,每亩地两百多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八亩地,就是差不多两千斤,扣掉三百斤的赋税以后,还有一千六百多斤,足够一个人吃一年了。

在这个年头,只要首先解决粮食的问题,其他的事情,一切都好说。农民的问题,首先是肚子的问题。只要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阶层,相对来说,乃是最稳定的。

但是,光有粮食还不够,还要发展生产。

张准在夏河寨前所的重头戏,就是修建大型的晒盐场。

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浮山城面临的封锁,会越来越严重。一切,还是要依靠自力更生。精盐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如此。如果登莱巡抚和山东巡抚,下定决心和张准过不去的话,孙维娜那边的私盐途径,恐怕是走不通了。想要继续依靠精盐获得巨额的利润,只有避开山东,另辟巧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原材料上得有保证。换言之,就是要有大量的粗盐。由于分田分地以及大农庄的原因,军户们的收入,是越来越高,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这必然导致愿意海水煮盐的军户,越来越少。最终,会完全消失。煮盐的人少了,能够购买到的粗盐,自然是越来越少。现在,杨家屯粗盐的最大来源,就是官办的莱州湾盐场。但是,这个官办盐场提供的粗盐,随时都可能被截断。因此,必须找到新的粗盐生产地。

第209章海水晒盐,沈凌菲又来了

相对于人工煮盐来说。海水晒盐,无疑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办法。莱州湾也有盐场,采取的同样是晒盐的办法,相对于人工煮盐来说,莱州湾盐场的产量,还是非常大的。但是,那边的盐场,还不够先进,因为,建设莱州湾盐场的时候,还没有水泥。没有水泥,盐场的面积,就不可能很大。正是水泥的出现,让晒盐场的建设,变得更加的简单,更加的庞大,更加的先进。

经过考察,夏河寨前所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建设大型的晒盐场。这里的降雨量很少,海风却很大。几乎一天十二个时辰。海风都是呼呼的吹。穿着湿漉漉的晒衣服,在岸边站半个时辰,就可以将衣服全部吹干。海风带来强大的蒸发量,可以更快的将海盐蒸发出来。

一般海水的含盐量,大概是3%左右。一个15亩的晒盐场,总面积是1万平方米,放入0。15米(15厘米)深的海水,海水的总容量是1500立方米,也就是1500吨左右。按照3%的含量计算,将海水全部蒸发干净以后,至少可以得到45吨的海盐。按照每吨2000斤计算,将可以得到9万斤的海盐。

这些晒出来的海盐,会通过过滤池、沉淀池、净化池、结晶池等配套的设施,进一步的提纯,将其变成精盐。从目前的天气状况来计算,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将海水蒸发掉。加上后续的工作,最多一个半月。换言之,在一切顺利的情况,只要一个半月的时间,一个15亩的盐场就能得到9万斤的精盐。

如果有更多的盐场……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数值。实际上,由于天气变化的影响,盐场的产量,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要是碰到梅雨季节,甚至可能一两盐都没有。大部分的盐场,每年都只有一半的时间。是可以用于生产的。因此,想要尽可能的扩大精盐产量,就必须开辟更多的盐场。

同时,随着大量的精盐涌入市场,想要保持每斤一百多文的价格,那绝对是不可能了。精盐的价格,肯定会降低到每斤一百文以内的。不过,由于海水晒盐的成本非常低,所以,利润方面,不会削减太多。单价的降低,完全可以用数量的急促增加来弥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精盐的数量越多,可以抢占的市场就越多,获得的利润就越大。现在的精盐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大明朝每年需要耗费的食盐,在数亿斤以上。即使张准开辟一百个盐场,也不过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罢了。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市场的饱和问题。

其实,杨家屯目前出产的精盐,主要是在山东地区销售。部分通过黄四郎、郭明泰的途径,销往南边的淮安府。这些地方的精盐销售,依然是远远未饱和的。从长远的战略来看,夏河寨出产的精盐,主要应该是销往江南等地,那边的人口更多,需要消耗的食盐更多。等闲几百万斤,根本不够看的。

如果国内的市场饱和了,还可以直接装船运到海外。无论是朝鲜,还是日本,都是比较缺盐的。甚至,南洋地区,同样需要精盐。当然,最缺盐的地区,还是辽东和蒙古大草原。畜牧业兴旺的地区,对茶叶和食盐的需求都很大。只是,如果将食盐卖给鞑子和蒙古人,那就是资敌了。这是肯定不能做的。

晒盐场初期的投资,可不是少数目。一个15亩的晒盐场,光是需要耗费的水泥,就是个天文数字。浮山所生产的水泥,需要用来进行城市建设、港口建设,要挤出来做晒盐场,还是有点难度的。因此,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在灵山卫本地,新建几个水泥窑,就地提供水泥。

然而,新建水泥窑。同样是需要投入初期资金的。一个水泥窑,太多的资金不要,五百两银子还是要的。几个水泥窑,就是几千两白银。加上工人的工钱什么的,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无论是建设什么,伸手都是钱。要不是依靠玻璃获得了一些额外的利润,张准是没有资金兴建晒盐场的。

白手起家,真的是不容易啊!

“大人,沈凌菲姑娘求见。”

张准正在盐场视察的时候,忽然接到报告。

“沈凌菲?”

张准微微有些奇怪。

她怎么会出现在夏河寨?她不是应该返回了江南了吗?这么快就从江南回来了?不知道玻璃的销售情况如何?要是玻璃的销售状况理想,很有必要加大生产力度啊,现在的张准,实在是太缺钱了。

“请她过来。”

张准沉吟着说道。

很快,一行人出现在张准的面前。

带头的一个,身材高挑,打扮得当,俏丽而妖娆,不是沈凌菲是谁?今天的沈凌菲,显然是经过刻意打扮的。她上身为湖水绿的丝衣错缕小褂,缀有同色飘带,下为白色的绫罗金丝裙,腰际束以纹饰复杂的精巧玉带。头梳高髻,却仅以一根碧玉钗绾住,一身打扮华贵端庄,没有半点儿风流放荡的味道。

且她皮肤白嫩似玉,五官精巧,尤其是那双顾盼神飞的眼眸,在她淡淡笑来之时,从容随意,自有一番笃定端庄的上位之威。人逢喜事精神爽,她的心情看起来相当的不错。当初她到来浮山城的时候,可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笑意。看来,玻璃的生意很不错嘛!

令张准有些奇怪的是,和她一起联袂前来的,还有黄四郎和郭明泰。一个美丽妖娆的年轻女子,一个拼命充斯文的假秀才,一个五大三粗的地方豪强,走在一起,无论怎么看,都怎么别扭。偏偏三人却是谈笑风生,好像聊得非常的投机,真是怪事。

“大人。”

三人来到张准的面前,齐齐向张准问好。

“你们怎么一起来了?”

张准有些奇怪的问道。

沈凌菲居然和黄四郎、郭明泰两个家伙混在一起了,说明这世界还真的是太小了。黄四郎和郭明泰是铁定不可能主动去找到沈凌菲的,凭借他们的能力,也找不到。因此,肯定是沈凌菲主动去找的他们。

“是我请他们来的。”

果然,沈凌菲很知性的说道。

她的笑容,淡淡的,颇有些职业化,恰到好处,如沐春风,给人很舒服的感觉。当然,在某些人的眼里,可能会觉得有些虚伪,有些做作。张准忽然有种错觉,这个沈凌菲,就好像是姬玉情的年轻版。只是,没有姬玉情那么妩媚,那么诱惑。

“回去谈。”

张准点点头。

三个人凑在一起,肯定是为了生意上的事情,而且,多半是和私盐有关。因为,黄四郎和郭明泰的主业,就是贩卖私盐。沈凌菲主动的找上他们,自然也是为了私盐而来。果然,一行人回到夏河城以后,沈凌菲开门见山的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也想在精盐生意上分一杯羹。

“你们沈家。好像从来不做精盐的生意?”

张准皱皱眉头,沉吟着说道。

“从我开始!”

沈凌菲坚定的说道。

张准还是轻轻的摇摇头。

不是说他不愿意将精盐卖给沈凌菲。精盐卖给谁不是卖?只要有钱收,管你是谁。但是,沈凌菲不同。张准主要是担心沈凌菲控制不住局势,给她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她的玻璃生意做得好好的,有必要去趟精盐这一趟浑水吗?没错,私盐生意,可是实实在在的浑水,还带着浓浓的血腥味。一不小心,全部的身家性命,都可能被溶解在里面,连渣都不会留下。

谁都知道,走私食盐的利润是巨大的,令人眼红的。既然利润巨大,那相互间的竞争,自然非常的激烈,火拼是最常见的。盐枭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货源,经常大打出手。远的暂且不说,黄四郎和郭明泰两个,以前也是经常火拼的。古镇的人都知道,两人过去每年因为火拼,都要死伤上百的打手。

此外,朝廷对于盐枭的打击,也是不遗余力的,如果被抓到,就是满门抄斩的下场。随着陕西爆发动乱,鞑子又不断的入寇,各地的赋税收入,急促减少。眼下朝廷比较稳定的收入,就是盐税。可以说,盐税是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要是这最后一根稻草也断了,朝廷肯定要立刻垮台的。除非有背景有后台,否则,抓到就是死路一条。

在江南的盐业市场,自然是扬州的八大盐商控制着。他们对江南市场的把持,力度是非常大的,轻易不会让外人染指这块蛋糕。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盐商就是最大的盐枭。为了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甚至比朝廷更加积极的打击其他的盐枭。毫无疑问,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沈凌菲介入这个市场。八大盐商的背后,可都是拥有强大实力的。面对朝廷和盐商的双重打击,沈凌菲有这个抗拒的能力吗?

张准不经意的摇摇头。

不行,太冒险了。

一个女子,做点别的小生意就行了,在私盐上凑什么热闹?玻璃生意又轻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